婆婆不會手機預約 醫院看病掛號排隊半小時:電話預約為何被取消?

2020-12-23 陝西法治網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哪些場景會遭遇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我們能提供的輔助解決措施和服務如何?記者尋找了多個老年人生活場景進行模擬體驗。其間,我們發現了很多單位正在努力提升適老化服務,幫助老年人克服智能技術困難,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完善。我們期待讀者朋友與我們一起去尋找需要改進的細節,貢獻你們的智慧和建議。

場景一 網約車出行

基本功能可以學 註冊綁定困難大

記者隨機點開打車軟體,在設置頁面發現了針對老年人的「關懷模式」。點擊「關懷模式」按鈕,軟體的頁面發生改變,字體變大了,也更清晰了。

記者發現,「關懷模式」下打車的流程也簡化很多。老年人可以提前保存幾個常用的地址,叫車時可以快速選擇。子女可替父母預設好目的地,老人出門時點擊地址即可叫車。

完成行程後如何支付也困擾著老年人。目前打車軟體上也開通了「親友代付」功能,但需要老人的親友提前為其設置綁定代付帳號。

12月2日上午11點07分,記者模擬老年人叫車去重慶圖書館,然後選擇打車軟體的「親友代付」功能。大約21分鐘的行程結束後,共23.58元的帳單直接通過記者綁定的親友帳號完成了支付。

家住南岸區融僑半島的王玉英今年75歲,近段時間一直努力學習使用打車軟體。「今年春節我女兒給我買了一個智慧型手機,也下了『滴滴出行』軟體,我用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王玉英稱,「普通的操作還行,但是註冊帳號、綁定銀行卡這些比較複雜的操作,我還是有點懵。」

李航是607公交線路的駕駛員,該線路往返於兩江新區鴛鴦站至南岸區盤龍花園站。「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老年乘客,他們中有的人既沒有公交卡,隨身也不帶零錢,有手機但不會用行動支付。」

「我們目前在乘客比較集中的鴛鴦公交車站調度室,設立了行動支付教導站。」公交集團兩江公交二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教導站每天都會有專人接待前來求助的老年人,手把手地教老年人使用手機二維碼支付。下一步,公交集團將推廣行動支付教導站,更多地方便老年市民。

場景二 就醫

看病好辛苦 何時不排隊

11月30日上午8點40分,76歲且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王守和婆婆正在沙坪垻某三甲醫愛心掛號窗口排隊掛號。

離王婆婆排隊三五米遠的醒目處,醫院樹立著一個宣傳展板,告知市民可通過手機預約掛號或自助機取號。

老人輕輕地搖搖頭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掛號,但流程太複雜了,字體小、操作難。」

其實就在就醫前一天,為了避免硬生生地排隊掛號,王婆婆很有「先見之明」地通過114查到了醫院電話,試著提前掛號,無奈打了一晚上都沒人接聽。

記者見到,此時門診大廳10餘個窗口均排起長龍,其中老年患者佔相當比例。醫院特別為老年人、兒童、無智慧型手機及手機無法完成支付等患者開設了兩個愛心掛號窗口,排隊人群絲毫不遜於普通窗口。

半個小時後,王婆婆掛上了心血管內科的普通號。走進3樓的候診室,她一屁股坐下,「站得我腰都酸了」。

11點半,醫生給王婆婆開出了檢查單。走出候診區,王婆婆對著一排自助繳費機望而卻步。她依然走向3樓的愛心掛號窗口,加入十餘人的排隊隊伍。20多分鐘後,老人成功繳費,但檢查只好下午再做了。

繳完費,王婆婆看見一旁的柱子上張貼著「門診預約掛號方式」,她走近仔細看後,卻很失望。

「你看,醫院能提供現場預約、網絡預約、手機上網預約、郵箱預約、智能服務機預約,但中間的電話預約號碼卻被白紙覆蓋了。這是我們老年人唯一方便的方式,怎麼就沒有了呢?」

就此,記者前往醫院一樓大廳的志願者服務站詢問。志願者說,醫院已取消電話預約,她推薦記者掃櫃檯上的二維碼預約。

記者又撥打了12320衛生服務熱線,接線員表示,少數醫院的確關閉了電話預約渠道,建議市民可選擇其他醫院進行電話預約掛號,但只能在工作日的上午8點到下午6點撥打。

與王婆婆告別時,她憂心地說:「老年人看病很不容易,對於不擅長運用現代新技術的他們,希望有關部門和單位給予更多照顧和傾斜。」

場景三 使用文體場所

有適老化服務 但大多沒設老年窗口

12月1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重慶圖書館,發現位於圖書館一樓的中文報刊閱覽區內,已有幾名老人正拿著報紙在瀏覽。「我們老年人嘛,起得比較早,一般都是早上9點開門就進來了。」一位正在看報的李奶奶告訴記者,她今年68歲,家就住在鳳天路,過來很方便,經常約著小區鄰居坐公交車來看書讀報。

李奶奶還說,只需憑身份證就能進出圖書館,如果帶了包包就存在門口的儲物櫃裡,要借書就辦張借書卡就行了。

重慶圖書館工作人員也向記者介紹到,市民持身份證即可進入圖書館,老年人若想借書,可讓家人通過重慶圖書館辦理借書卡或是直接帶著身份證到現場辦理,有相關的工作人員協助他們辦卡以及如何借書和還書。

記者走訪發現,不僅是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等場所也同樣為老年人群體提供便利。

進入三峽博物館,如果老人有智慧型手機但不會預約門票,會有現場工作人員幫助買票;如果老人沒有手機或使用的是老年機,工作人員可以用自己的手機給老人買票,或者請老人的家人給老人預約。

在重慶美術館的進館排隊通道,有安保或志願者幫助老人現場預約門票,前提是必須攜帶身份證;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可以提前由家人在手機上幫忙預約,約好後,刷身份證進館。預約分上午和下午時段,按照預約時段進館,過時可由安保協助重新預約,只要不是春節期間,基本都不會超過可預約人數。

在奧體中心,也保留了電話專線和人工窗口,若老人想進入奧體中心內各場館進行健身活動,可提前打電話諮詢,或是直接到現場購票進入。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上述這些場所並未針對老年人張貼相關指示標識或是開闢老年窗口,這對到場館現場享受服務的老年人來說,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未來,如若在這些公共場所都貼上老年人相關指示標誌,或是為老年群體開闢專門的通道,將更好地方便老年人享受公共服務。

場景四 購買醫保

遭遇拒收現金 只能回家向年輕人求助

李婆婆和老伴住在沙坪垻區鳳鳴香山小區,兒子和女兒常年在外工作。11月20日,她來到沙坪垻區鳳天路社區,打算為自己和老伴購買明年的醫療保險。卻被工作人員告知「只能刷卡和網上支付。」

「這是上面規定的,可以刷卡也可以手機繳費,但不再收現金了!」當李婆婆從兜裡掏出現金,準備繳納醫保費用時,窗口工作人員給出了這樣的回覆。

「那我給你現金,你用你們的卡,或者手機幫我繳一下嘛!」不想再跑路的李婆婆這樣提議,但工作人員以「只能本人的手機和銀行卡購買」為由再次拒絕。

沒辦過銀行卡,還在使用老年人手機的李婆婆只能悻悻離去……

「工作人員態度還是很好,反覆給我解釋是規定要求不收現金,建議我回家找年輕人幫忙。」回到小區後,李婆婆向周圍鄰居諮詢相關問題,住在樓下的楊婆婆趕緊「支招」,「找社區要個繳費二維碼,帶回來找年輕人繳。」

「說你們有個二維碼,我來領一下。」第二天下午,李婆婆再次來到社區,排隊等待20多分鐘後,向工作人員詢問如何領取繳費二維碼。

「就放在這裡,婆婆您自己拿就是。」工作人員指了指放在窗口臺上的一疊「沙坪垻區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2021年度參保宣傳資料」說。

「娃兒都很忙,我原本不想麻煩他們,但實在搞不懂!後來兒子特意回來了一趟,給我們老兩口把醫保買上了。」李婆婆告訴記者,買醫保不收現金的情況是從去年開始的,智能化的操作很方便,但對老年人來說卻不便。

記者看到,李婆婆手中的參保宣傳資料上,正反兩面印共印有6個二維碼,並以大面積的圖示,詳細介紹了重慶醫保電子憑證的激活流程。同時,在繳費方式一欄,明確寫到:用「重慶稅務」、電子稅務局在線客戶端、專用移動pos機等繳費方式繳納2021年居民醫保費。

近日,記者陪同李婆婆再次來到鳳天路社區。窗口工作人員介紹,針對老年人沒有銀行卡和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等問題,現在已經可以使用現金繳納醫保費用了。

「這樣才對嘛!用了大半輩子現金,近年來竟然不能用了,叫我們老年人咋辦嘛!」了解到購買醫保可以使用現金後,李婆婆很高興,她還建議在出行、就醫、購物、旅遊等更多地方,都能使用現金。

場景五 處理違章和辦證

使用智能終端困難 民警可提供人工服務

11月30日,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交通違法處理大廳裡,不少市民正在使用自助處理終端處理交通違法。

大廳正中央,有2名民警通過服務窗口,在為群眾處理交通罰單。61歲的市民陳大爺前不久因亂停車被處以200元的罰款,雖然現在網上可以繳納罰款,但是陳大爺並不會操作,只得通過線下處理。

在查看了陳大爺遞交的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後,民警隨即開具了一張交通違法處罰決定書,告訴陳大爺,他只需要拿著這張決定書,15日之內到指定銀行的任意一家網點繳納罰款即可。

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綜合大隊民警餘顯芳告訴記者,網上處理交通違法需要先進行實名認證和車輛登記等操作,年紀大點的駕駛員操作起來或許有難度,因此仍有約7成的交通違法是通過線下處理,為此九龍坡交巡警在支隊和各大隊都設置了專門的交通違法處理窗口,有部分大隊還特地在人流密集的商場等地設置了交通違法處理點,方便群眾處理交通違法。

記者在渝北區公安分局黃泥磅派出所看到,來派出所辦理身份證補辦等業務的市民並不多。需要補辦身份證時,只要帶上戶口本、醫保卡等任何能夠證明身份的有效證件即可。

據了解,補辦身份證除了需要提供能證明身份的相關證件外,還需要拍攝照片和錄入指紋。在辦理身份證時,民警會手把手教辦理人如何錄入指紋。而在派出所裡則有自助拍照的機器,辦理人可以通過機器自助拍照。如果是不會使用自助拍照機的老年人,民警則會通過相機手動給辦理人拍照。

渝北區公安分局人口支隊支隊長陳一萍告訴記者,對於部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公安機關提供了上門辦理身份證的業務。老年人告知轄區派出所後,民警會帶上能夠連接公安內部網絡的專用設備和指紋儀、照相機等,上門為老年人辦理身份證補辦等業務。

前不久,家住黃泥磅的78歲老人鄒大爺不慎將身份證遺失,但因他常年臥病在床不能到派出所補辦身份證,又急需身份證辦理醫保手續,人口支隊就派出民警到鄒大爺家中為其現場採集指紋、重新拍照,補辦了老人的身份證。

專家觀點>>

重慶社科院法學與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羅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羅偉認為,家庭成員、社工、志願者乃至企業等多元主體應共同參與,幫助老年人從心理上克服對智能技術的牴觸,萌發對智能產品的興趣,全社會共同營造科技適老環境。同時,家庭成員、社工、志願者、市場主體等社會成員與組織也各有分工。

「家庭成員應承擔起首要責任。」羅偉表示,家庭成員是離老年人最近、和老年人最親,是老年人最可信賴、最易溝通的人。第一,家庭成員要發揮「輔導」作用,給老年人購買智能產品,然後幫助老年人從心理上接納智能產品,然後教會老年人出行、掛號、購物等常見的操作;第二,家庭成員要發揮「代辦」作用,對一些無法自行使用智能產品的老年人,其子女替父母在網上處理掛號、叫車、購物等服務。

對於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社工和志願者可以介入進來。社工和志願者經過培訓後,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技能輔導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慢慢說、細細講、手把手、心貼心地教會老人。在火車站、公交車站、軌道交通站等公共運輸站臺,志願者也能發揮作用,有針對性地教導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例如,鴛鴦公交車站調度室設立行動支付教導站,安排志願者教老年人掃碼乘車的做法值得推廣。另一方面,作為市場主體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應該在軟體上開發適應老年群體的功能。例如,「滴滴打車」推出了「滴滴親親卡」,老年人打車費可由親友代付;「拼多多」兼顧老年人的購物與社交需求,讓老年朋友在購物的同時還能通過分享交流……

此外,全社會在推廣線上智能技術應用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保留線下服務。羅偉稱,「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方便了大家日常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線下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優化,線上與線下互補才能更好地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張莎 楊鈮紫 黃喬 周松

原標題: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與智能時代「隔離」 本報記者模擬體驗多場景老人生活

來源:重慶日報

來源:重慶二三裡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作者/來源:二三裡資訊重慶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預約掛號 讓看病不用排長隊
    掛號者不用先領牌子在院子裡排隊,只要到候診室按順序坐好,早上7點半,掛號員會按順序發給每個人一張初診登記單和一張預約條。掛號者在初診登記單上填好病人的姓名、年齡等,到7點45分,把掛號費、初診登記單和預約條交給掛號員,掛號員在兼作收據用的預約條上蓋個圖章還給掛號者,號就算掛上了。病人按預約條上寫明的日期,拿著預約條看病即可。複診病人掛號手續更簡單,他們把複診券和掛號費交給掛號員,就可以等著看病了。
  • 哈市兒童醫院門診患者逾八成預約掛號|看病就醫走進「預約時代」
    記者從哈市兒童醫院信息中心了解到,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讓兒童得到及時便捷的就醫服務,醫院通過分時段預約診療、網上問診等方式實現錯峰就診,門診就醫患者預約掛號比例已達85%以上,有效減少醫院內人群聚集,特別是按時間點來院就醫節省了患者很多時間。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預約掛號入口
    為了貫徹落實衛生行政部門推進預約診療服務的有關精神,優化就診流程,充分體現預約優先的服務理念,方便群眾看病就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一院」APP預約掛號功能全面上線。歡迎廣大群眾預約就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免費預約方式:  1.手機APP預約:「中山一院」APP:手機搜索並下載「中山一院」APP,或門診一樓大廳APP服務諮詢點,找工作人員協助下載APP。
  • 成都華西醫院掛號攻略 在家也能預約
    當天掛號看不到病?今日,本報聯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推出「華西醫院看病掛號小攻略」,市民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照著攻略掛號預約,不論專家教授,絕對「一掛一個準」。  昨日,50歲的何女士專程從達州到成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看病,她帶著各種檢查報告到門診卻不知道掛哪一個科室號。「心臟需要看,動脈硬化也要看,膝蓋骨質增生也需要看。」
  • 倒計時,先預約再看病,準備好了嗎?
    據該院佔伊揚副院長介紹,目前每天醫院門急診量約7000-8000人次,其中60%-70%專家號是通過網上預約後來就診的,普通門診稍低些,但正在逐漸增多。 據江蘇省人民醫院門診部綜合科副科長陶俊介紹,疫情發生後,醫院就逐步引導患者通過網上預約掛號看病,並適時開通了 40多個科室的網上門診。
  • 陳賢楠專家預約掛號
    那麼,陳賢楠專家預約掛號怎麼掛?一、陳賢楠專家預約掛號1、電話預約掛號114、12580和各大醫院內預約掛號電話均可預約掛號,很多公眾健康服務平臺也推出了服務電話,可以提供全天2、自助機預約掛號各大醫院內的自助機不僅可以自助繳費、掛當天的號,沒出醫院就可以現場預約好下次的號。
  • 疫情期間 省醫院門診實行全面預約制 取消現場掛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2月28日晚,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即日起,疫情期間,該院門診掛號實行全面預約,取消現場掛號和加號,以及窗口預約掛號。進醫院需出示預約掛號憑證,並限制患者陪同人員,如特殊需要,每位患者最多一位家屬陪同。
  • 生活篇:如何在微信公眾號裡預約掛號梅州市人民醫院
    還記得2010年左右的時候,去醫院檢查或者看病,都是現場到醫院繳費處人工掛號的,然後繳了掛號費後,他會給你一個排號單,去醫生那裡檢查的時候輪到自己就把單給他排隊就行的。隨時網絡技術的普及和微信公眾號等小程序或者源碼網站技術的發展,現在掛號很方便了,相信大家用的最多的聊天工具就是微信了,現在微信支付也已經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了。梅州市人民醫院已經在公眾號裡開通了自己的官網,幸運的是,它不斷可以提前好幾天預約掛號,而且很多報告檢查都會實時顯示在綁定的自己就診卡的帳號上。只能說,非常之方便,非常之快速人性化。
  • 實測| 特殊時期,在成都看病掛號難不難?探訪21家醫院,華西醫院部分...
    如今醫院門診都恢復了嗎,掛號看病有哪些變化呢?作為防疫的前沿陣地,這個時候到醫院看病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呢,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類似看病、寫病歷及假條、開穿刺相關檢查等還未恢復。但是要注意便民門診的上班時間,僅每天上午07:45-12:00。 掛號需要提前預約,預約的途徑包括微信官方公眾號預約、電話預約:85503960(華西院區)、88570307(錦江院區)等。鑑於診療工作未全面展開,所以部分餘票還是很多的,可以掛當日號,不過還是建議大家提前預約。
  • 手機預約不用排隊 合理分流,哈醫大一院全科診室看病不用等
    龍頭新聞訊(徐旭 王德潤 記者霍營)患者李阿姨今年50多歲,是一位房顫患者,長期口服華法林,每個月都要到哈醫大一院做凝血功能檢查,全科門診復工後,她在手機預約全科門診,到醫院直接開檢查單,全程下來不到半個小時,省去排隊掛號、候診等程序,縮短了等候時間。
  • 廣州市荔灣區中醫醫院預約掛號須知
    網上預約掛號採用實名制,預約前請先註冊,一個手機號和身份證只能申請一個註冊號,註冊號可預約兩天後出診專家號。  3. 必須填寫就診患者的真實姓名,必須填寫就診患者的真實身份證號,並在掛號時出示身份證原件和簡訊預約號,否則系統會將您的預約信息作廢,您將無法在門診進行預約掛號。  4.
  • 網上預約掛號平臺已成寧波最大的虛擬掛號窗口
    浙江在線08月01日訊昨天上午8時許,家住西門口的管大伯走進市第一醫院,在二樓大廳自助掛號機前,先後輸入手機號和驗證碼,再刷就診卡,很快便取得了專家門診掛號單。  這得益於3年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的統一網上預約掛號平臺。市民通過這一平臺預約後,掛號再也不需排長隊了。
  • 華西醫院:無就診卡也可預約掛號了!附操作步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庭銘)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準備去華西醫院掛號看病,在用手機APP預約專家以後,屏幕上彈出一行字,「請綁定就診卡」。結果,常常是有卡的很開心,沒卡的很苦逼。不過,從今以後這個消息將再也不會彈出來了。4月1日,記者獲悉,華西醫院官方的APP已經開通了「無卡預約」的功能。
  • 11月20日起北醫三院實行門診全預約就診,取消當日窗口掛號
    北醫三院通知  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全面推行門診全預約就診,具體安排如下: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開始,全面啟用電子就醫卡;  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開始,實行門診全預約就診
  •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全面實行預約掛號
    人民網成都5月12日電 (任重)據健康成都官微消息,為做好新冠防控工作、減少院內停留時間,成都市婦兒中心醫院自2020年5月7日起全面開放門診預約,包括周末和節假日。院內預約號源4/5在成都掌上婦幼微信掛號,1/5在自助機、診間和電話預約。可以預約7日內的門診號。
  • 寶寶去醫院需要帶什麼? 帶寶寶看病就醫掛號攻略!
    帶寶寶看病經常會手忙腳亂到漏這漏那,排隊到自己的時候發現不是漏了醫保卡就是漏了帶錢。當寶寶哭起來或者尿尿的時候,忘帶尿不溼就更加手忙腳亂了。那麼,帶寶寶去醫院都需要準備些什麼物品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寶寶去醫院需要帶什麼?
  •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預約掛號指南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是教育部直屬重點高等院校的口腔醫學教學醫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委屬專科醫院及口腔臨床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廣東省-國家衛健委共建共管醫院。遵循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口腔醫學研究所三位一體的辦院模式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預約掛號指南  掛號時間:  一樓大廳: 07:30~17:15  三、四樓: 08:00~11:45 14:30~17:15  北翼大廳、牙周科門診、頜面外科門診、預防科門診、老年門診:
  • 廈門推出全市門診統一預約掛號平臺
    廈門市衛生局聯合廈門聯通和廈門智業軟體建立了廈門市門診統一預約掛號平臺---96166,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廈門市門診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實現了現場、電話、網絡、微信、數位電視等多種途徑的預約號源的實時同步、智能分診。一個電話號碼可以預約全市醫生。廈門市門診統一預約掛號平臺整合了全市醫院的的醫療資源,並向患者公共,讓患者有更多的選擇權和知情權,同時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緩解「看病難」問題。
  • 今起,除重大疾病等,華西醫院沒預約掛號看不了門診
    除急診和綠色通道外,全面實行非急診預約掛號全面施行非急診預約掛號服務後,到門診就診的所有患者原則上均需提前預約掛號;不提供當日掛號服務(重大疾病、罕見病、雙向轉診、省外患者等綠色通道除外),未預約掛號患者請勿前來醫院就診;醫院將取消普通人工掛號窗口,同時增設人員加強自助服務相關引導。
  • 疫情期間就醫先預約再就診,獨居老人怎麼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江蘇省各地大醫院如今普遍實行預約掛號、分時段就診。這種就診模式,老百姓習慣嗎?看病難不難?   三月份開始,江蘇省除急診、發熱門診外,全省二級以上醫院所有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專家門診全面實行預約診療、分時段就診,取消現場掛號。這一個多月市民的就診感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