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區分前攝抑制、倒攝抑制、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2020-12-22 我一定回去

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作為一組進行區分,一提到「幹擾抑制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以下兩種抑制。

前攝抑制:前邊學習的內容對後邊學習內容產生的幹擾。例如:先學習的漢語拼音容易影響後邊英語的學習,也就是學習英語容易跟漢語拼音弄混,或者是幹擾英語學習,一學英語單詞就想到漢語拼音,從而產生消極影響。(漢語拼音學習在前,英語學習在後)

倒攝抑制:後邊學習的內容幹擾先學習到的內容。例如:總是學習英語,再複習漢語拼音的時候,總是把漢語拼音字母讀成英語字母的發音。

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作為一組進行區分,一提到「系列位置照應」,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以下兩種效應。

近因效應:最後看到或聽到的材料不容易遺忘。例如:聽力考試中,我們總是能記住錄音中結尾的部分。

首因效應:最先看到的內容不容易被遺忘。例如:背課文時,第一段記得更清楚。

相關焦點

  • 幹擾抑制說與系列位置效應詳細解讀 -教育心理學告訴你該怎麼複習
    今天我們就用教育心理學的幹擾抑制說和系列位置效應兩部分內容為大家的複習增磚添瓦。(一)現實問題大家在複習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記不住,記了前邊忘了後邊,還有同學很用功,每次都是把書從頭到尾翻一遍,到頭來只記得開頭和結尾。後邊就沒有信心複習了。
  • 「心理知識小課堂」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職場必懂)
    近因效應是指後面提示的信息,比首次提示的信息產生更大的影響的現象。通俗來說,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的記憶效果優於前面和中間部分的現象。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並不矛盾。它們直接區別是什麼?在對陌生人的印象中,首因效應比較明顯。
  • 口語交際也需要關注「前攝抑制」
    但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語言上出現的「前攝抑制」,更值得引發我們的思考:教師在課堂中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如何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把握好學科的育人目標,在實踐中需要更多的探索。商量都是「好的」嗎?這節口語交際課,主要是通過《商量》讓學生能清楚、有禮貌地與人商量事情。教師創設的第一個情境是「向同學借的書沒有看完,想再多借幾天」。
  • 想讓孩子少受欺負,兒童社交能力培養,家長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應
    當這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時,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為兒童社交關係能力培養,不是幾句話就可以搞定,家長們還必須要學點心理學知識,今天寒石冷月老師就結合首因和近因效應來與大家深入交流與探討。一、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1、首因效應。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比第一印象更重要的「近因效應」,別忽略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首因效應」,他是指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給彼此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決定著我們今後的交往,是否會順利。對於「首因效應」,我們都很熟悉,不過,在人際交往中,卻有一個更重要的「近因效應」,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
  • 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一、共同點。定勢的作用是指人們在從事某種活動前的心理準備狀態,會對後邊所從事的活動產生影響。如定勢效應是指人們對某個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看法認為這個人或這一事物都具有這一特徵。(二)泛化性。
  • 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印象形成效應常見的為五種,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雖然所佔分值並不高,但是出題頻率相對較高,並且考察非常靈活,需要大家重點去記憶關鍵信息,具體分析如下:首因效應:又稱為最初效應,指的是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 教師考試常考實驗——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
    在教師招聘或者教師資格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實驗,本文將對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實驗的實驗內容、結論、常考點進行梳理,希望對考生理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有一定的幫助。一、暈輪效應1.實驗內容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專業|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學會一邊做事一邊欣賞風景
    這種解答未遂的問題,深刻地留存記憶中的心態叫蔡格尼克效應。 如果把這種態度緩和一下,不僅使你能在周末離開辦公室,你還有時間去應付因工作狂帶來的問題:自我懷疑,感覺自己能力不夠或不能應付緊張等等。
  • 首因效應:你以為的一見鍾情,本質就是見色起意,充滿了欺騙性
    兩個人如果能夠達到一見鍾情的地步,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非常順利,很快走向談婚論嫁的地步,這種現象叫做首因效應。同時一見鍾情往往具有欺騙性,通過一見鍾情挑選的對象,並不一定能夠幸福長久。首因效應①什麼是首因效應呢?
  • 考試中的各種效應
    3.啟示:刺蝟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可以避免下屬的防備和緊張,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送禮、行賄等行為,可以防止與下屬稱兄道弟、吃喝不分。這樣做既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
  • 什麼是首因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一見鍾情會涉及到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首因效應」,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曾經講過,在1957年,他用實驗證明了這樣一個首因效應。指的是當我們初次接觸到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這些信息會迅速形成對這個人的印象,這些印象會影響到我們以後在行為中對這個人的判斷和評估。
  • 37個教綜常考「效應」,思鴻教育提示這是高頻考點快收藏!
    暈輪效應(光環效應) 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他的其他特徵做相似判斷。 4. 首因效應(最初效應) 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5.
  • 《剪刀手愛德華》:從近因效應,解讀小鎮鄰居們的自私與善變
    它就是——近因效應。本文將從近因效應是什麼、從近因效應解釋「鄰居們」自私與善變,以及女主金的最後選擇等方面,解度這部經典影視劇。受記憶痕跡的影響,如果信息前後間隔時間越長,那麼近因效應就越明顯。在親密關係中,近因效應也時常上演。比如,男方某天因為一個不到位的舉動,被女方指責,扣上「不負責」、「自私」等帽子,並且女方也會因為這個舉動,對男方的過往愛的行為舉止,產生過激的全盤否定。因為近因效應的影響,一個前99次都成功了的人,會因最後的那一次失敗而遭人否定,出現不是「99+0=99」,而是「99X0=0」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