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識小課堂」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職場必懂)

2020-12-22 心理諮詢師西叻

近因效應是指後面提示的信息,比首次提示的信息產生更大的影響的現象。

通俗來說,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的記憶效果優於前面和中間部分的現象。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並不矛盾。它們直接區別是什麼?

在對陌生人的印象中,首因效應比較明顯。在對熟人或者相識很久卻久未謀面的老熟人的印象中,近因效應起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

以前熟悉的人,當再次出現在面前,特別是出現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變化的時候,最新印象會對以前的印象會產生修復和補充的作用。

在關於某人的兩種信息連續被人感知時,人們總傾向於相信前一種信息,並對其印象較深,即此時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而在關於某人的兩種信息斷續被人感知時,起作用的則是近因效應。

我們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效應起較大作用,而我們與熟人交往時,近因效應則起較大作用。所謂「日久見人心」。

近因效應運用在職場上,無論接受工作,還是匯報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小技巧,先講不好的一面,降低心理期望值,再用有亮點的轉折讓掩蓋工作中的小問題。

首因效應主要運用初次合作見面或者面試提前做好準備,在交往中容易留下良好的印象,所謂「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大家還可以結合我之前分享過的暈輪效應(以偏概全的現象)做對比。

相關焦點

  • 獨家區分前攝抑制、倒攝抑制、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作為一組進行區分,一提到「幹擾抑制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以下兩種抑制。前攝抑制:前邊學習的內容對後邊學習內容產生的幹擾。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作為一組進行區分,一提到「系列位置照應」,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以下兩種效應。近因效應:最後看到或聽到的材料不容易遺忘。例如:聽力考試中,我們總是能記住錄音中結尾的部分。首因效應:最先看到的內容不容易被遺忘。例如:背課文時,第一段記得更清楚。
  • 想讓孩子少受欺負,兒童社交能力培養,家長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應
    當這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時,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為兒童社交關係能力培養,不是幾句話就可以搞定,家長們還必須要學點心理學知識,今天寒石冷月老師就結合首因和近因效應來與大家深入交流與探討。一、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1、首因效應。
  • 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一、共同點。如暈輪效應,初次見到某人穿著整齊,談吐不凡,就很可能認為他是個生活講究,知識淵博的人。泛化是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唯一依據。(三)擴張性。擴張性是指人們對某人或某事有某種特性認識後,將這一特徵推廣到該人該事也具有這一特徵。如首因效應,當事人與某人第一交往發現其為人和善,則很可能他與其他人交往也是和善的。
  • 「備考衝刺階段」一定要知道的3個心理學效應
    時至今日,高考和中考的備考複習都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了。在最後兩個月裡,好多次問自己:我的成績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嗎?我成績中等偏下、有可能逆襲嗎?我能進入我理想中的學校嗎?同學們,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你肯努力,能行!當然,我們不能僅僅只靠努力,還要運用一些小知識、小方法。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比第一印象更重要的「近因效應」,別忽略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首因效應」,他是指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給彼此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決定著我們今後的交往,是否會順利。對於「首因效應」,我們都很熟悉,不過,在人際交往中,卻有一個更重要的「近因效應」,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追女生要了解,什麼是「近因效應」,才能快速讓女生喜歡自己
    女生找男朋友,是想找一個懂她、關心她的人,而不是一個和她講道理的人。而很多男生喜歡好為人師,經常在女生面前教女生這該怎麼做,那該怎麼做,其實女生很討厭這樣的男生,女生想找的是一個能包容她,能心意相通的人。很多男生偏偏喜歡和女生爭出一個勝負出來,覺得這樣才有面子。
  • 考試中的各種效應
    其中,「效應」相關的知識在試卷中也屢見不鮮。因此,現將幾個重要的效應及其本義、啟示羅列出來,希望廣大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一、刺蝟效應1.別稱:心理距離效應2.原理: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日常相處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印象形成效應常見的為五種,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雖然所佔分值並不高,但是出題頻率相對較高,並且考察非常靈活,需要大家重點去記憶關鍵信息,具體分析如下:首因效應:又稱為最初效應,指的是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
  • 人際關係中的「六脈神劍」:六個心理效應幫你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首次見面時給對方留下的印象,通常這種印象深刻、長遠,儘管很多時候「第一印象」往往是是錯誤的,但它卻是影響人們認知、判斷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請慎重對待自己的「第一次」。
  • 2020北京社區工作者公基知識:考試中的各種效應
    一、刺蝟效應1.別稱:心理距離效應2.原理: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日常相處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3.啟示:刺蝟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
  • 首因效應:你以為的一見鍾情,本質就是見色起意,充滿了欺騙性
    其實,二者本質一樣,都是因為眼睛才一見鍾情,說白了就是因為外表,只不過女人的心理活動更加豐富一些。對於未婚群體而言,一見鍾情可以說非常重要。兩個人如果能夠達到一見鍾情的地步,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非常順利,很快走向談婚論嫁的地步,這種現象叫做首因效應。同時一見鍾情往往具有欺騙性,通過一見鍾情挑選的對象,並不一定能夠幸福長久。
  • 什麼是首因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一見鍾情會涉及到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首因效應」,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曾經講過,在1957年,他用實驗證明了這樣一個首因效應。指的是當我們初次接觸到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這些信息會迅速形成對這個人的印象,這些印象會影響到我們以後在行為中對這個人的判斷和評估。
  • 來看看影響人際交往的七大心理效應
    看別人,大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這種出發點,往往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影響到自己與他人的互動,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效應,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在人際交往上,影響關係的,主要有七大心理效應。  首因效應   人們對一個人的態度、行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其的第一印象。
  • 教師考試常考實驗——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
    在教師招聘或者教師資格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實驗,本文將對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實驗的實驗內容、結論、常考點進行梳理,希望對考生理暈輪效應和刻板效應有一定的幫助。一、暈輪效應1.實驗內容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
  • 社交心理學:首因效應,人們更加關注一!
    而社交心理學是我們掌握社交主動權的有力幫手,懂得社交心理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都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其實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第一印象是指陌生人之間首次接觸的感覺,它決定著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大致形象。初印象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以至於決定著兩人之間的相互關係。第一印象用心理學知識解釋才顯得更加明了。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冷知識系列】詭異的曼德拉效應
    這種現象之前因為「對事情持有錯誤的印象」而知名,曼德拉效應其實只是一個新名字而已。這個理論假設小量子波函數允許人們在宇宙的縫隙間穿越,達到一個此刻情景類似的時空,那個時空裡的人們也都不是他們的朋友。      但也有很多情況,是現實與人的集體記憶一出現不符,就會被人為標籤為「曼德拉效應」,而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屬實、是否真的可以被歸類於曼德拉效應的範疇之內。
  • 全網最全戀愛心理效應,看完你也是戀愛專家!建議收藏
    這個效應參考你追星的時候的狀態。 2、登門檻效應(得寸進尺效應) 每天給對方提出一個小要求,要求一天比一天大一點點,慢慢的她會答應你更大的要求。同樣的當我們想追求某人的時候,每天與對方更加接近一點點,慢慢的你們會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