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其名號丨蕅益大師的心意,為顯極樂淨土的殊勝超越

2021-01-07 智慧20191314

蕅益大師依據天台宗的教理,判極樂世界有四土,凡夫往生到凡聖同居土。

《阿彌陀經》說: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蕅益大師判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是四土當中最低的;「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判阿彌陀佛是化身佛。

這樣分判,不能彰顯極樂淨土的殊勝,不能暢蕅益大師的心意,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判佛土要有系統的理論依據,縱有天大的本領,也不能超出判教的理論框架。

依據天台宗的理論,凡夫只能往生凡聖同居土,凡夫不可能到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是斷見思惑的阿羅漢往生的地方,凡夫見思煩惱根本沒有斷,伏都沒有伏住,很洶湧,哪有資格到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更不要談了。

蕅益大師雖然心懷不暢,也沒辦法。但他畢竟是弘揚淨土的祖師,所以用了很多語言來說明,目的是顯示極樂淨土的超越,發起我們的信心。

我們可以體會蕅益大師的心情,他無奈之下用天台的四土教判,判極樂世界為凡聖同居土。可是這樣不能說明極樂淨土的殊勝,他心有不甘,所以用了很多筆墨、很多言辭來說明。這一點反映出蕅益大師的心情,他畢竟是弘揚淨土的祖師。

另外,也顯示出他的智慧和無礙的辯才,這種解釋是非常絕妙的,也是大慈悲心。

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

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

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當下就已經橫生上三土。

「橫」是跟「豎」相對的。「豎生」就有層次的差距,如果煩惑沒斷,不可能到方便有餘土。「橫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以天台的教判來說,雖然還是人天凡夫的身份,但是當下已經橫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和常寂光土。

「橫生」是事實上的,不是理性上的。如果講理性,就沒有意義了。理性上,娑婆世界就是常寂光土,但是你得不到受用。

事實上,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眾生,他的境界雖然低,但是他的受用,與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和常寂光土的受用一樣,這是事實,這才叫「橫生上三土」,一生可以補佛。不過他講的「一生」,大概時間會很長。

在凡聖同居土,就是位不退,位不退已圓證三不退。三不退當中,位不退是最低的,然後是行不退和念不退。行不退是不退於二乘,念不退是心心念念自然回歸佛的正覺果海。

蕅益大師用了四句話來說明,極樂世界的同居土不是一般的同居土。

「橫生上三土」,一般的世界,從凡聖同居土到方便有餘土,還遠著呢。像娑婆世界就是凡聖同居土,文殊菩薩在五臺山,但是你能到方便有餘土嗎?沒辦法。實報莊嚴土更不要談。極樂世界的同居土不一樣,是「橫生上三土」。

「一生補佛」,只要往生到極樂凡聖同居土,決定一生候補佛位。

「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也就是一生補處。

今雲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

這跟上面是一樣的。

▍摘自《阿彌陀經講記》

相關焦點

  • 蕅益大師:禮淨土懺文
    丨古歙門人成時編蕅益大師:靈峰宗論•卷第一之二<願文二>(十四)禮淨土懺文(癸酉)比丘智旭等,曠大劫來,至於今日,既迷本性,恆在輪迴,三業六根,無惡不造。快聞淨土,宜速知歸。勤精進而已憾其遲,更怠緩而擬將何及。爰發懇心,共期三昧,修往生之願儀,矢七日以無雜。六時行道,四威攝心。仰叩圓悲,必垂妙應。願深求正法,不染情塵。行與志齊,道追古聖。盡舍緣務,痛念無常。八風不動,四誓莫移。乃至外護行人,並植深因,同歸淨土。師僧父母,歷劫親緣,法界靈蠢,過現有情,蒙法藏之願光。承阿彌之慈力,三障頓除,四土等淨。以此發願功德,總報三有四恩,同圓種智。
  • 蕅益、弘一等諸佛大德談《地藏佔察懺儀》,懺悔佛弟子不可不知!
    二、 蕅益大師於其所述《佔察經懺法》之勸修篇中云:「若佛弟子欲修出世正法者,欲現在無諸障緣者,欲除滅五逆十惡無間重業者,欲求資生眾具皆得充饒者,欲令重難輕遮皆得消滅者,欲得優婆塞沙彌比丘清淨律儀者,欲得菩薩三聚淨戒者,欲獲諸禪三昧者,欲獲無相智慧者,欲求現證三乘果位者,欲隨意往生淨佛國土者
  •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關於淨土宗的佛經主要有三部即《佛說阿彌陀經》、《觀無論壽佛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關於這三部經有不少註解,其中印光大師推薦的值得重視,如印光大師所說:「阿彌陀經,有澫益大師所著要解
  • 他來給藕益大師作證明:按這個修就對了
    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節錄自《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蕅益大師這一句話,把淨土的修學方法、理事因果說透了。
  • 今日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圓寂紀念日 | 「宗乘教義兩融通 所悟與佛無...
    今天2020年2月14日(庚子年正月二十一),是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圓寂紀念日。縱觀祖師一生含辛茹苦,護持聖教,為報四重恩,樹立禪、教、律、密、淨之正法,匡正儒家宋明理學之弊端,救世之慈心、宏願、深忍、大行,令見聞者無不興起。紀念大師,便是紀念他的真修和行持。
  • 淨界法師:對淨土的六種信心
    那麼我們配合蕅益大師的六信,先講這個淨土的「實」,就是淨土的存在性。先看信事信理。那麼淨土的存在呢,蕅益大師要我們建立兩個信心:第一個、從緣起的事相,我們相信「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名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
  • 「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日」證無死成就,能讓帶業凡夫往生淨土!
    【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日】梵文Amitabha:音譯為阿彌陀佛,意譯為無量壽佛(長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其左右兩脅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所成就莊嚴功德故,稽首頂禮阿彌陀佛及持其名號,遠勝世間供養諸佛及行布施波羅蜜功德。阿彌陀佛威攝一切諸佛淨土,承其不可思議功德,凡信奉受持阿彌陀佛經典,及藉由灌頂、口傳、念咒實修持,得生於彌陀淨土。西方極樂淨土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之故,而能讓帶業凡夫往生淨土,可說特別殊勝。
  • 從《晚晴集》看弘一大師的生死觀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西方確指)36、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讚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蕅益大師)37、將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
  • 非常值得去的淨土,阿彌陀佛世界的殊勝遠超地球N倍
    釋迦如此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從這裡一直向西去,要經過十萬億那麼多的佛世界(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後,那兒有一個佛世界,世界的名號稱為極樂。極樂佛國的佛陀名號,稱為阿彌陀佛。
  • 晚晴集| 融貫弘一大師畢生佛學之精髓,終身受用
    69、問:人不信淨土,恐只是本來福薄?答:此言甚是!(蓮池大師)70、餘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問者,必以此答。(蓮池大師)71、當生大歡喜,切勿懷憂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蓮池大師)72、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
  • 佛教:這些古大德都稱讚淨土,到底殊勝在哪裡?
    淨土宗的殊勝是無比殊勝,前提是我們能相信?佛說這是難信之法。你看只要一心持名你就得不退轉,不退轉含義很深,佛在經上說往生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只有阿惟越致菩薩才不退。你能真信,何須遍歷三乘,你就不必經過聲聞、緣覺、菩薩這麼多階級,這個費事時間很長很長。
  • 聞其名號丨一佛、一法、一淨土
    ⑩總結總結善導大師的解釋,共三點。根據上面善導大師的解釋,「善男子、善女人」就解釋為「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這是善導大師的解釋,這是總的。善導大師沒有多餘的話,我們把他解釋這一段核心經文的所有法語拿來一對照,就很清楚。這不是我個人的解釋,而是彌陀化身善導大師的解釋,這就很有力量。我們學淨土法門,一定要聽淨土宗祖師的解釋。
  • 聞其名號丨諸蟲念佛往生
    不過在講這之前,我們先想像淨土三部經當中的《觀經》,《觀經》下輩三品往生,大家回去再好好看看經文以及善導大師的解釋。這三品往生人,他們是一生造惡,沒有遇到佛法,臨終才遇到南無阿彌陀佛,有人告訴他「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你造罪這麼重,臨終地獄鬼卒要來抓你了,很痛苦。這尊佛大慈大悲,只要念他的名號就可以去往生」。
  • 「淨土」在哪?揭露西方極樂準確位置!
    不過在《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在回答韋刺史關於西方淨土方位時,卻做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回答,「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裡數有十萬八千,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 聞其名號丨念佛即是上善人
    已經生在極樂了,就是一生補處的菩薩,就稱為「上善人」了。娑婆世界的凡夫,連五戒十善都修不來,但是念佛了,請問這樣是善人嗎?是上善人嗎?是。如果依我們本來的身份,哪有資格叫善人啊?五戒十善都修不來,念念貪瞋痴煩惱,為什麼能稱為上善人呢?
  • 聞其名號丨為斷凡夫疑見執,皆舒舌相覆三千
    「共證七日稱名號」,七日稱名號就是「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必定往生。來證明這一點。「又表釋迦言說真」,一是證明凡夫念佛往生,一是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絕對不虛假,來證誠這些。「終時正意念彌陀」,這是接著前面來的,釋迦牟尼講的不虛假,眾生只要稱念彌陀名號,到命終的時候,怎麼樣呢?證明你一定能夠「正意念彌陀」,就是心不顛倒、正念往生。
  • 聞其名號丨不往生則已,一往生絕對是報土
    善導大師判「凡夫入報」,對淨土宗,對我們修學,意義特別深遠、重大。這不只是一個理論問題,這直接涉及到我們修學的路線方針、現在的安心和未來的利益,所以,這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裡錯一點點,就可能偏了,就可能漏掉一大片,希望大家好好去感悟。有人問:「天台判為四土,這麼說就判錯了?」
  • 聞其名號丨信、願、行是一體互含的,佛力成就
    相信稱名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句話很完整,根本沒有什麼破綻。那怎麼做呢?就是不斷地念佛。有居士家裡有一隻鳥,很會念佛,而且念六個字,念得可標準了。我去拜訪,一見它就向它合掌,「南無阿彌陀佛,你在這裡啊」,這隻鳥念佛特別虔誠,特別精進,它吃一口食,然後馬上到小籠裡靠著小拐杖,「南無阿彌陀佛」一念,馬上頭點一下,代表磕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