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讀,犯困想睡覺;
16歲讀,有點意思;
17歲讀,笑;
18歲讀,大笑;
19歲讀,拍桌笑;
20歲讀,有點傷感;
21歲讀,沉默不語,掩卷落淚。
01學業上的圍城,是「不專」
大學期間,方鴻漸先是選了土木建築,後來又學了社會學,最後又轉到了哲學、中文。短短大學四年,他從理到文,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
未婚妻突然病故,在父親的催促之下,方鴻漸給準丈人周經理寫了一份慰唁長信,周經理非常感動,願意將女兒的陪嫁和周家聘金,一共兩萬元,全部給他做了出國留學的費用。
方鴻漸十分感激,但在國外的他依舊和原來一樣沒個定性,一連混了三個學校,興趣很廣,收穫全無,生活懶散。四年之後,他連一張文憑都沒混到。
方鴻漸這個時候才慌了,父親是個舉人,是要面子的,周經理是個商人,是要看到回報的。
他沒有文憑,平時諷刺其他人是因為功利心去考的,而到了最後,他又何嘗不是為了功利之心撒了彌天大謊,買了個假文憑糊弄父母。
撒了一個謊,他要用無數謊言去彌補。方鴻漸一直在為假文憑付出代價,在中學演講之時鬧出笑話,去大學任職教授被人發覺是假文憑,成日心神不安,最後因為沒有真才實學被校方解聘。
方鴻漸一生的歪理有很多,在明知道是自己理虧的時候,就會放大別人的某項缺點來解釋自己犯錯的合理性。
周經理是個商人,失去女兒的他一直將方鴻漸當作自己的女婿,而一事無成的方鴻漸一直覺得周經理「市儈」,覺得他在自己身上投資一定要收回成本,喋喋不休就像是一個債主一樣。
方鴻漸討厭周家一家人,哪怕用空了周家的2萬元,在周家的銀行上班,逃難住在周家,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
而周家對他有一點要求就是「過分」和「無理」。
方鴻漸走向平庸的起點,不是他所看不上的周家人,而是那張給他鑲金的「假文憑」。因為對學業的不專,對自己的雙標和鬆懈,讓他一步步走向困惑,走向下一個「圍城」。
年少時的我們,也許因為父母的助力或者自己的幾分小聰明可以活的很舒服,
走到中年才發現,真正可以讓你走遠的,都是自律、善良和明白是非。
雖然極不願意去相信,可是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和無助大多是自己的造成的。
02愛情的圍城,無力相搏的狼狽
在愛情之中的方鴻漸,看起來豔福不斷,卻是十分狼狽。
相比與曾經交手的幾個女人,方鴻漸甚至不及她們果斷有決心。
上大學的時候,方鴻漸想要隨大流抗拒包辦婚姻,父親訓斥了兩句趕緊求饒了;
和鮑小姐的露水姻緣,發現自己被傻乎乎玩弄;愛慕唐曉芙又無法回絕蘇文紈,最後在蘇文紈的報復之下,和唐曉芙徹底決裂;
在孫柔嘉的欲擒故縱之下糊裡糊塗和孫柔嘉結了婚。
方鴻漸在愛情之中的無用,讓他終究沒有和真心愛慕的女人走到了一起。
兜兜轉轉,以為選了一個不討厭的人就可以結婚,這是他愛情的結局,卻是悲劇婚姻的開始。
對於愛情,不是每個人都是心靈的捕手,年輕時羨慕在愛情之中遊刃有餘的人,總覺得身邊站著靚麗的伴侶才是人生贏家。
而經歷了人生種種才發現,對待愛情,最重要的還是真誠和勇氣。
方鴻漸在愛情上的過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犯過。
沒有一個人會在一段感情結束之後全身而退,也極少有轟轟烈烈的愛情能走到最後。你娶了(嫁給)那個心愛的人了嗎?如果沒有,在看到方鴻漸和孫柔嘉走進婚姻殿堂,走進「圍城」的一瞬間,你是否已經下意識聯想到自己?
03婚姻的圍城,無盡的怨天尤人
方鴻漸發現婚前婚後的孫柔嘉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婚前的戀人是小鳥依人的,凡事都會傾聽方鴻漸的意見,依賴又信任方鴻漸。
這個看起來單純到有點傻的姑娘,結婚之後卻特別有主見。
方鴻漸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婚後最大的敵人竟然是妻子的姑母,兩家人的關係在這對夫妻幼稚的處理方式之下越來越僵,兩人吵架起來也是刻薄狠毒,雙方身心俱疲。
從方鴻漸在職場上的退縮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單純的人,不害人,不主動傷人,這樣的男人,在霸道的妻子面前就特別容易自卑。
方鴻漸的婚姻,就是無數人婚姻的鏡子。
結婚之後最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
為什麼那個人變了,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還是說,他(她)從來就沒有變過,是我看走眼了?
婚後生活肯定不會和戀愛一樣美好,生活的瑣碎充斥在一個小家庭的角角落落。矛盾激化到無法彌補之時才發現,婚姻不像是學校也不像是工作,它不是說換就換的,只能削平自己去磨合。
「拋下一切希望罷,你們這些進來的人。」
這是多麼絕望的一句話,從荒唐的事業圍城,到求而不得的愛情圍城,再到稀裡糊塗的婚姻圍城,多少人已經像方鴻漸一樣慣性投降,機械生活?
方鴻漸善良嗎?善良!我們在評價自己的時候,也覺得我們自己善良,但別人會告訴你:「善良有什麼用?」
錢鍾書先生是厲害的,他沒有用趙辛楣式的男人來作為男主角,而是用了方鴻漸。
很多看過《圍城》的人都因為方鴻漸的缺點而對錢鍾書的印象大打折扣。
但別忘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沒有主角光環的,錢先生剛開始就沒有打算塑造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在身邊的普通人身上去尋找他的「男主角」——自私自大,會說謊,會為自己找藉口,但又不是壞人。
剛開始看覺得這是書中人,過得平凡無味,回頭去檢驗自己的人生成果,又何嘗不是平平無奇,拼命想去追求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最後只能過一個和自己相對匹配的人生。
我們習慣去記住生命之中光鮮亮麗的一幕,卻忘了我們身邊隨處可見複雜而見不得光的人性。當錢先生將方鴻漸的一生都集中在一本書之中,將他的優點和汙點都敞開來寫,有的人看到的是不堪,有的人看到的卻是真實。
我們曾經嘲笑方鴻漸,最終輸給了中年的慵懶和無奈,每一步做著錯誤的選擇,還要在朋友圈裡竭力描繪虛假的絢爛人生。
方鴻漸的一生,像極了大多數普通人的一生。
在中國,有一個會被人提起非常多的詞:差不多。#錢鍾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