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故事 品古建|譚家花屋:孕育錢鍾書小說《圍城》的搖籃

2020-11-19 湖南在線

讀故事 品古建|譚家花屋:孕育錢鍾書小說《圍城》的搖籃

2020-08-14 13:14:01 [來源:華聲在線]  [編輯:夏博]字體:【大 中 小】

上世紀30年代末,日軍入侵華北,戰火紛飛,狼煙四起,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幾近癱瘓。

上世紀30年代末,日軍入侵華北,戰火紛飛,狼煙四起,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幾近癱瘓。

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從上海輾轉千裡,到婁底古鎮漣源藍田任教,住在了譚家花屋裡。就在這所看似普通的宅子裡,他構思了一部長篇小說。

這位教授是錢鍾書,而這部小說便是抗戰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星——《圍城》。

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錢鍾書曾居住的譚家花屋,尋找關於《圍城》的故事。

錢鍾書在譚家花屋醞釀構思了《圍城》的故事梗概

1938年,侵華日寇的鐵蹄蹂躪了大半個中國,「偌大的華北平原幾乎容不下一張課桌」。為救亡圖存,國民政府決定順應民眾要求,在抗日後方創辦一所獨立的國立師範學院,收留流亡教授和學生。幾經選址,最後定址漣源藍田。

1939年11月,錢鍾書應國師院長廖世承的邀請和父親錢基博的召喚,從雲南西南聯大轉道上海,長途跋涉,歷時一個多月來到當時偏僻的藍田,出任國師英文系主任,並住進了譚家花屋。

錢鍾書在這座老屋住了一年零九個月。執掌教鞭的同時,他潛心研究學問,寫出了不朽詩話《談藝錄》前半部,並將自己創作的200多首詩作結集成《中書君近詩》,在藍田街上的求知書屋印刷出版。

不僅如此,錢鍾書還在花屋構思了《圍城》的故事梗概。鄭朝宗先生在《懷舊》中《不一樣的記憶》一文中寫道:「徐先生(燕謀)來信告訴我:『鍾書君《圍城》一書雖成於滬,而構思布局實在湘西(藍田)窮山中。四十年前坐地爐旁,聽君話書中故事,猶歷歷在目。』」可見,《圍城》雖成書於上海,其實際構思都在藍田。

錢鍾書在花屋的那段日子也為小說提供了鮮活的生活素材。小說主人公方鴻漸任教的三閭大學正是以國師為原型,與方鴻漸要好的教授形象也集合了國師幾位教授的影子。錢鍾書描述三閭大學是一座人才搖籃:「這『搖籃』選得很好,在平成縣鄉下一個當地財主的花園裡,面溪背山。」國師所在的藍田正是這樣的鄉鎮,這「花園」即「李園」;「溪」就是學院旁邊悠悠流淌的漣水源頭的支流藍溪;「山」則是風景秀麗的光明山。他還在《圍城》中仔細描繪著安寧祥和的小鎮的繁榮景象,見證著藍田變為「小南京」的過程。

80多年過去了,當年李園和國師的古老建築都已先後被拆除、翻建,而隔河相望的德志園也已搖搖欲墜,朝不保夕。唯獨這座花屋,這座住過一代文學大師的「豪宅」,這座孕育《圍城》的「搖籃」,卻幾乎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了,成為歷史的見證,成為了人們探究《圍城》的故事的歷史文物。

房屋結構嚴謹 風格素雅

譚家花屋坐落在湖南婁底漣源市藍田的光明山上,與漣源市政府、漣源一中比鄰。它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百年老屋,雖然經歷了近200年的滄桑歲月,仍保存十分完好。

譚家花屋始建於清末,坐北朝南,青磚木結構,以廳堂為中軸線,兩側房屋對稱分布,房屋結構規整、嚴謹。整個房屋進深29.4米,橫寬24.5米,共有大小房屋24間,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

屋頂由小青瓦覆面,屋脊正中的中花有寶瓶形雲紋雕花,寓意吉祥平安。房屋的左右兩側是高大的馬頭牆,磚牆牆面以白灰粉刷,牆頭覆以青瓦兩坡牆簷,黑白相映,明朗而素雅。馬頭上各坐有昂首伏身獅一隻,相對而望,昂首挺胸,瞋目呲牙,一爪壓石頭,一爪撐地,尾巴如芭蕉葉舒展,形神威猛,表達了屋主人借瑞獸鎮宅防火的心願。

新湖南客戶·華聲在線端通訊員 朱燕 記者 王銘俊 整理

參考資料來源:湖南日報、博雅旅遊分享網、婁底新聞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圍城》作者:錢鍾書故居
    大約是對三人在這部戲裡的印象太深,後來總覺得陳道明演的角色沒有超越方鴻漸,呂麗萍那怕在演大義凜然的戰士都會讓我想起那個尖銳的孫柔嘉。李嬡嬡已經不在了,可惜太美麗的女子大多不長壽。 枕邊常放著一本《圍城》,閒時經常倚在床頭看看,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
  • 錢鍾書《圍城》裡的10句妙語,感悟睿智人生,品讀愛情和婚姻
    沒有讀過《圍城》的人,大概也都聽說過這句話。但讀過《圍城》的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未必是這一句。《圍城》是民國大師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也被稱為"金句教科書",送給平凡人的"人間指南"。
  • 錢鍾書的《圍城》:婚姻就像一座圍城,貌似每個人都身不由己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去,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單身久了,很容易眼饞成雙成對的人,看著別人都有個伴兒,更覺得自己孤單落寞,形單影隻,恨不得立刻找個人談個戀愛,步入婚姻的殿堂,過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生活。
  • 錢鍾書的《圍城》寫了啥?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
    我會引用錢鍾書圍城裡的一句話:"婚姻像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沒有讀過《圍城》的人,大概也都聽說過這句話。《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於1947年首次出版,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 錢鍾書《圍城》第一個讀者楊絳,《圍城》圍的不是婚姻,是什麼?
    1941年,錢鍾書開始創作《圍城》,其時困頓於上海淪陷區時期的經歷和情緒,對《圍城》題旨和書名的確定有重要的影響。錢鍾書每天寫500字,每天寫完就拿給楊絳看,迫切想知道楊絳的反應。如果楊絳看不明白,錢鍾書就會註解。楊絳經常看著看著,就和錢鍾書相視哈哈大笑,二人心照不宣,互不言語。他們既是笑書中的情節,也是笑生活中的遭遇。
  • 錢鍾書《圍城》講的啥?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
    沒有讀過《圍城》的人,大概也都聽說過這句話。但讀過《圍城》的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未必是這一句。《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一部獨特的小說。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講述了男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後,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圍城這個深刻的哲學命題。評論家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小說語言犀利幽默,充分展示了錢鍾書先生的才情。
  • 錢鍾書《圍城》:一本尋找自我的生活指南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小說,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錢鍾書先生享有「文化崑崙」的美譽。曾立志在清華讀書四年間,看遍圖書館藏書,他所寫的文章含義深刻,剖析人性。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的美滿婚姻,令世間伴侶羨慕。
  • 陳道明拒演《圍城》,與錢鍾書聊2小時感嘆:文化面前你狗屁不是
    錢鍾書老先生的小說《圍城》,寫盡世間百態,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風格獨特的諷刺經典,被稱為「新儒林外史」。這部錢鍾書先生難得的通俗讀物,從1947年出版起,一直暢銷至今。另一方面,《圍城》是文學作品,錢鍾書先生寫的生活細節很多,有些部分就像很多風趣的段子集,故事情節並不是很強。要想演好這樣一部作品,需要演員扣細節和情緒,很考驗專業功底。陳道明很心虛,擔心自己的演技不足以駕馭方鴻漸,反而影響了整部劇的質量。因為喜歡,所以他更加謹慎。
  • 讀《圍城》:「圍城」內外
    楊絳先生的這句話大概是對錢鍾書先生《圍城》的最好概括了。寥寥數字,回味無窮,恰如《圍城》本身。它講述的本是一個極其平凡而無用的好人——方鴻漸的前半生,卻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與深思。說實話,一開始讀《圍城》的時候我只覺得有趣,常常看了兩頁便哈哈大笑起來。錢先生的幽默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無論翻到《圍城》中的哪一頁,字裡行間都充溢著令人歡快的因素。
  • 錢鍾書被質疑學歷造假?楊絳:《圍城》不是他的自傳
    錢鍾書被質疑學歷造假?楊絳:《圍城》不是他的自傳《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風靡海內外,也是他享譽海內外的作品,書中描寫主角方鴻漸時,有寫到主角偽造學歷,假造了一個「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而且此學位還是向一個美國人溝通買來的,在方鴻漸將要畢業回國之前到手。
  • 錢鍾書《圍城》:裡面十句經典語錄,句句直戳人心,品悟婚姻生活
    發表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書中的角色不僅個性鮮明,其幽默風趣的語言、辛辣諷刺的創作手法,更是被喜愛錢鍾書的人當成經典,不斷傳頌著。《圍城》這部小說問世後,或許連錢鍾書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部小說的影響會如此深遠。
  • 《圍城》中的「白玫瑰」唐曉芙:錢鍾書愛過的原型,其實不是楊絳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說:《圍城》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秀,可以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寫得最有趣、最細膩的小說,或許是最偉大的小說。"《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亦是最偉大的一部小說。
  • 連載 |《圍城》錢鍾書(30)
    連載 |《圍城》錢鍾書(1)連載 |《圍城》錢鍾書(2)連載 | 《圍城》錢鍾書(3)連載  |《圍城》錢鍾書(4)連載 |《圍城》錢鍾書(5)連載 |《圍城》錢鍾書(6)連載 |《圍城》錢鍾書(7)連載 |《圍城》錢鍾書(8)連載 |《圍城》錢鍾書(9)
  • 年少讀不懂《圍城》,讀懂時才發現錢鍾書是在諷刺眾生
    14歲讀,犯困想睡覺;16歲讀,有點意思;17歲讀,笑;18歲讀,大笑;19歲讀,拍桌笑;>20歲讀,有點傷感;21歲讀,沉默不語,掩卷落淚。方鴻漸討厭周家一家人,哪怕用空了周家的2萬元,在周家的銀行上班,逃難住在周家,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而周家對他有一點要求就是「過分」和「無理」。方鴻漸走向平庸的起點,不是他所看不上的周家人,而是那張給他鑲金的「假文憑」。
  • 「毒舌大師」錢鍾書《圍城》:婚姻能不能幸福,全看男人情商高不高
    婚姻自是圍城,人性弱點亦是圍城,生活、精神,處處有困境。人生就是受困又不斷突破的過程,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突圍而出,才能夠不為自己所困。——錢鍾書《圍城》中學時代就看過《圍城》一書,只記得各色人等輪番出場的熱鬧,對於其中的人情世故一片懵懂。
  • 錢鍾書《圍城》:比平凡更可怕的是平庸,透過方鴻漸,道出了人生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圍城》就像圍城,隔開了看過書的,和沒看過書的。這種句式,就是來源於錢鍾書筆下的《圍城》,被各大寫手,自媒體廣泛運用。他的夫人楊絳說過: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實是讀不懂書的。
  • 年少不懂錢鍾書,讀懂《圍城》已中年
    年少時看《圍城》,只記得各色人等輪番出場的熱鬧,對於其中的人情世故一片懵懂。如今再看《圍城》,開始念及己身對照現實,進一步思索這段話的奧妙。重看《圍城》,我明白了3個人生道理。《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是:「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這是趙辛楣對方鴻漸下的評語。
  • 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錢鍾書《圍城》:從方鴻漸的悲劇人生裡,我明白了2個人生道理。
  • 錢鍾書《圍城》裡很毒辣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的中國經典現代文學名著。全書以主人公方鴻漸回國求職、工作和戀愛、結婚為線索展開,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在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錢鍾書《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這是趙辛楣對方鴻漸下的評語。
  • 錢鍾書《圍城》:從主題意蘊到語言特色,告訴你經典是如何造就的
    第一次讀《圍城》,還是初中時代,只圖個熱鬧,不明所以。更是對大學者錢鍾書先生一無所知,也應了他說過的那句話: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然而,這畢竟不是一隻普通的「母雞」。然而,《圍城》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情節小說,其深刻的內涵,多層次的主題意蘊,的確是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才可能逐一領會的。人生無處不「圍城」楊絳先生,在《圍城》的扉頁上寫道: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