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關於籌建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和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蘇銀凱消費金融」)的批覆。
繼金美信消費金融和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後,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達到4家。
截至目前,全國獲批籌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33家。今年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已有5家。其中,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已開業,螞蟻消費金融已啟動籌建工作。
至此,全國共有27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最近開業的一家為陽光消費金融。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富銀消費金融、冀銀消費金融以及易生華通消費金融獲批籌建後始終未能落地開業。
消費金融牌照的發放節奏明顯加快,申請設立的機構陣容也在持續壯大,行業熱度再度提升。
唯品富邦消費金融
早在2018年9月,富邦華一銀行的股東富邦金控發布公告稱,擬以1.25億人民幣、佔股25%在大陸地區參與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目的是促進富邦華一銀行拓展個人業務,並取得網際網路金融經驗。
時隔兩年,「靴子」終於落地。
從「唯品富邦」目前披露的兩家股東來看,富邦華一銀行是臺灣富邦金控旗下主要子公司之一,其業務覆蓋了銀行、證券、保險、創投、資產管理以及彩票。
富邦金控的整體財報數據以及金融方面的布局可以體現出,富邦華一銀行的優勢在於資金的充足,未來可以為「唯品富邦」提供持續的資金輸出。
同時,唯品會作為一家電商平臺則主要以提供消費場景、獲客。
唯品會布局金融已久,但發展並不順利。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唯品會就成立了金融事業部,在B端試水,圍繞供應商需求,推出供應鏈金融產品「唯易貸」。2014年,唯品會成功拿下保理牌照, 2015年,開始發力於C端消費金融市場,推出消費貸產品「唯品花」。2016年,唯品會收購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支付領域的布局。
至今,唯品會已手握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保險代理、融資租賃等8塊金融牌照。
表 1:唯品會金融牌照盤點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整理
除此之外,廣州唯品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8月就申請擬與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內蒙古北方網商銀行」,但至今仍沒有後文。
最初,唯品金融曾試圖藉助電商平臺打造網際網路金融生態圈,並推出了五大產品:消費信貸唯品花;供應商貸款產品「唯易貸」、理財產品「唯品保」、保險代銷「唯多利」、個人徵信產品「唯品信用分」。
2015年至2017年,唯品金融淨收入佔集團淨收入分別為0.15%、0.2%、0.34%。
2017年5月,唯品會正式宣布拆分金融業務。分拆後,2017年壞帳計提達到1.2億元。
從2019年三季度起,唯品會金融業務開始轉型,由聯合貸款轉向助貸,大量對接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資金方,按照唯品會高管在2019年度業績電話會上的說法,唯品會正逐漸轉型為一家導流平臺。
唯品會互金業務轉型的主要原因或許是隨著規模的擴張,其資產質量風險暴露,不良風險急劇升高。雖然唯品會2017年以後沒有公開披露具體的違約率和不良數據,但可以從一些貸款論壇上了解到,2017年四季度,尤其是2018年推出取現功能後,唯品花似乎淪為眾多現金貸「老哥」薅羊毛的樂園。
而被薅羊毛的背後,則暴露出了唯品會逾期不上徵信等問題,因而導致唯品花逾期情況比較嚴重。
從客戶消費貸款來看,截至2019年底,「唯品花」的客戶消費信貸餘額下降至13億元,和2018年末的57億元相比,劇降80%。2016年、2017年、2018年,唯品花客戶消費信貸餘額(不包括對供應商發放的貸款)分別為33億元、47億元、57億元。
用戶數量方面,2016年,唯品金融的用戶數量約為240萬人;截至2017年末,唯品金融的客戶數量增長至500萬。2018年二季度,580萬用戶使用唯品花;2018年四季度,唯品金融的消費信貸用戶數約640萬。這大概是唯品金融消費信貸的高光時刻。到了2019年一季度,唯品花的活躍用戶下降到了550萬。
從行業內部來看,隨著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不斷獲批和非持牌玩家的不斷入場,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螞蟻、京東在資金、場景與獲客上,相對於唯品會已經有壓倒性的優勢,在此情況下,平臺如何提升用戶轉化率、如何將轉化用戶沉澱為存量用戶,提升用戶復借率,增加用戶粘性才是現階段消費金融公司該思考的問題。
蘇銀凱基消費金融
2017年4月,江蘇銀行發布《關於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進展情況的公告》,宣布與臺灣凱基銀行、二三四五(002195,股吧)和海瀾之家共同發起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籌)。其中,江蘇銀行持股50.1%,臺灣凱基銀行持股33.4%,二三四五持股和海瀾之家(600398,股吧)分別持股9%和7.5%。
消金牌照之於江蘇銀行,無疑是錦上添花。
江蘇銀行自營貸款核心產品為金e融,最高額度30萬。同時,江蘇銀行也與多家外部渠道合作,如螞蟻借唄、度小滿金融、京東金條、平安普惠等頭部平臺。
江蘇銀行2019年業績顯示,其個人消費貸款和信用卡為主的零售貸款再次成為最大亮點。
江蘇銀行的消費金融規模已邁向2000億量級。數據顯示,2019年末,江蘇銀行個人零售貸款餘額3759億,其中個人消費貸款1628億;信用卡透支餘額183億,兩者合計規模超過1800億,整體佔比已接近50%。
江蘇銀行2007年開業,2016年上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末總資產2.07萬億,是少數幾家萬億級城商行。
業務方面,近幾年,江蘇銀行大力推進零售轉型,其中業務量增長最為迅猛、且特色最為鮮明的即是其個人消費貸款。
歷史數據顯示,江蘇銀行從2015年開始獨立披露其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情況。2015年-2019年,江蘇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持續高速擴張,分別達到了208億、364億、585億、1056億和1628億。
此外,除了個人消費貸款,江蘇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也有所擴張。2019年末,江蘇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308萬張,增長85.6%,信用卡透支餘額183億,增長15%。
用戶方面,財報顯示,2019年末,江蘇銀行手機銀行總客戶數突破700萬戶,據第三方機構統計,月活客戶數排名城商行第一位,年內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萬億。數據機構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0年3月,江蘇銀行活躍用戶258億元,位列網上銀行第27位。
臺資銀行入局消費金融
這也是今年獲批籌建的第三家臺資機構參與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
今年8月剛開業的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東有光大銀行(601818,股吧)、中青旅(600138,股吧)以及臺灣王道銀行。
2018年10月開業的金美信消費金融,背後股東亦有臺資色彩——三大股東分別為:臺灣地區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廈門金圓金控、國美控股。
此前銀保監會下發文件,鼓勵金融機構對外開放,放寬中外資投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準入政策等。此次獲批籌建的兩家消費金融公司都是由臺資銀行參與設立,一方面,消費金融牌照的審批速度明顯加快,另一方面,也是為外資參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帶來曙光。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