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接地氣的地方美食,
都像是一個城市文化的見證物。
在人來人往、街道巷尾的美食店,
從朝霞初露到日暮時分的點滴光景裡,
是本地人心中那一絲鄉愁和記憶……
在廣東人的心目中,
這樣帶來鄉愁和記憶的美食,
非爽滑的"腸粉"莫屬……
雖然說南方的早茶品類豐盛而繁茂,
豉汁鳳爪蝦餃叉燒包艇仔粥等等……
吃個早餐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盛大如一場隆重的儀式。
但無論多少美味佔據餐桌之上,
腸粉,總是有它專屬的地位。
如今的都市年輕人通勤趕時間,
已時間慢慢悠悠坐下喝早茶……
那麼最佳選擇就是打包一份腸粉,
順便,用腸粉的美妙開啟一天……
在北方,到處可見煎餅果子,
但幾乎看不到腸粉的蹤影。
但若來到"大吃省"地區,
腸粉在街頭的存在感極強!
可以稱得上是無處不在的美食。
能讓「精於食」的大吃省人民,
一直心心念念到骨子裡的美食,
歷史當然不可以說不悠久,
典故當然也不可以說沒有……
據說腸粉的出現最早始於唐代,
那時候它的前身叫"油味餈"。
史書記載了其詳盡的做法記錄,
發現和現代的做法幾乎是一致的。
據說在清朝的時候,
愛遊江南的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
專門定點吃的美食就是油味餈!
吃罷,乾隆對油味餈讚不絕口~
而且語重心長的給出了點評意見!
皇上講的這麼直白了,
相當於權威直接蓋章出圈了~
於是油味餈不再叫油味餈,
從此改名叫——腸粉!
名為「油味餈」時始於江南,
成為「腸粉」時卻盛於廣東……
民國年間,腸粉在廣東紅極一時,
自此就開始了本地的紮根之路……
如今,想吃正宗又地道的腸粉,
那必須來廣東走一趟!
因為不來到廣東,
你都不會知道腸粉能有這麼多種~
在廣東腸粉的"垂直領域"裡,
有兩個派系一直不相上下……
那就是"廣式腸粉"和"潮汕腸粉"。
兩大門派在爭奪腸粉界霸主的路上,
可以說一直"烽煙四起"……
廣式腸粉非常重視醬油的口感,
有些獨家醬汁的秘方裡還會添加,
高湯、魚露、冰糖等材料~
於是整體的廣式腸粉可以形容為:
清甜又鮮美,滴滴入味……
廣式腸粉根據米皮做法的不同,
旗下也有三個代表選手。
美食家蔡瀾先生最愛布拉腸粉,
布拉腸粉來自廣州西關一帶。
最大的特色就是用一塊布做底子。
平滑的布有著可以透氣的孔隙,
可以讓米漿均勻的熟透……
所以腸粉色澤也是晶瑩剔透的,
口感帶著一絲柔韌又不失彈性。
要拉好布拉腸是個十足的手藝活,
畢竟那塊布總有它自己的想法,
它的氣孔也有那麼大,
如果米漿搖的不好,
也漏得差不多了……
所以地道的布拉腸是真正的老師傅做的,
沒個二三十年的經驗和功底都不行……
市井街頭最常見的就是這種腸粉,
用平滑的鐵皮抽屜來做腸粉,
腸粉會更加透薄細膩均勻。
而且這種幾層抽屜抽拉的方法,
簡直是方便上班族的最好發明。
顯著提高了腸粉做出來的效率。
窩籃腸粉屬於古法做腸粉了,
腸粉師傅像街頭行為藝術家一樣,
整個腸粉做的非常有觀賞價值……
當米漿入籃,均勻分散開來,
精心撒上餡料後蒸熟……
蒸出來的腸粉米皮稻香四溢,
絲絲味道裡都飽含著歷史的光影。
不過現在已經很少這麼做腸粉了,
主要因為佔地太大,而且比較費時……
所以,有能嘗一嘗窩籃腸粉的機會,
遇到了可千萬別錯過啦~
廣式腸粉以小清新的風格為主,
米皮透薄細膩,餡料純粹。
大粒新鮮的鮮蝦,融合在透亮皮薄的米皮裡,一絲醬油入味,非常爽滑……
來廣東不能不吃一吃叉燒,叉燒可以做各種餡料。大名鼎鼎的叉燒包就是打卡美食之一,那麼叉燒腸粉也是不可或缺的叉燒美食哦~
牛肉腸粉十分細膩,細碎多汁的肉餡裹在薄薄的米皮裡,絲絲入味的湯汁,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齋腸,也叫素齋腸。顧名思義就是什麼餡料都不放,別看不放餡料,愛它的粉絲也是浩浩蕩蕩哦~齋腸吃的就是米皮的鮮香和爽滑……
與廣式腸粉平分秋色的潮汕腸粉,
雖然沒有那麼多米皮上的技法,
但在腸粉的餡料上可是下足了功夫~
生蠔、精肉、鮮蝦、油條等等,
在餡料的搭配上真的能讓人感覺,
咬上一口就是滿嘴的驚喜好味!
也有很多朋友形容潮汕腸粉,
將其比喻成薄皮扁平的"大包子",
因為包的是什麼餡就是什麼腸粉……
只不過皮更薄,湯汁更入味。
在潮汕地區的腸粉,
每個城市的味道都會有所不同。
雖然米皮的各地做法基本上相同,
但最大的區別還是主要在醬汁。
汕頭腸粉在潮汕腸粉中粉皮最薄,
也更加習慣用醬油和滷湯作為醬汁。
潮州腸粉的口味非常獨特,
因為會澆上香濃的花生醬,
或者口感絲滑醇密的沙茶醬。
普寧的腸粉會用蒜香味的滷汁,
而且湯汁會撒的比較多……
在揭陽的本地人吃腸粉的時候,
都會習慣搭配一碗好味的燉湯。
其實放眼整個廣東,
腸粉的種類也是多到眼花繚亂!
各地也有自己比較扛把子的選手,
而且製作的工藝也是絲毫不馬虎!
廣東人的生活離不開腸粉,
吃慣了誠意十足的腸粉之後,
嘴裡對米皮的要求都非常高,
說薄如蟬翼可能是誇張之言。
但入口的爽、滑、彈、韌,
已經形成了舌尖上的記憶……
好的腸粉還貴在用米的講究,
腸粉的大廚們早早就發現了,
如果用新米是口感佳、氣味香,
但若用陳米呢,則是彈性有嚼頭。
所以講究地道好味的腸粉大廚,
會選擇新米陳米按比例混合著用!
要締造舌尖的巔峰體驗,
火候也是不容有一絲差池。
好的腸粉需要火候非常旺……
在溫度的醞釀下一氣呵成!
腸粉也是一絲植入心間的滋味,
在每一個清晨,
與粥米粉面平分秋色,
與茶點糕點一決雌雄,
與粵式美味齊獲寵愛,
與燉盅老湯共同傳承。
來廣東,不能不吃腸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