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逛了好多好多次荷塘,從春天一直逛到現在。不由對即將老去的荷葉,產生了興趣。荷葉,真是個好東西。這幾年興起的荷葉減肥茶,引發大家對荷葉的關注和熱情。其實,在沒有塑膠袋的年代,荷葉是最好的包裝紙。如果今天繼續使用,是最綠色最環保的包裝袋。試問,有什麼比它更環保更綠色?
新荷
我閒逛的區域,大多在荷花池公園。以荷花為主題的公園,揚州唯一。在木棧道看荷,可以走進到荷的深處。荷花荷葉,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我多少次動過念頭,摘一張荷葉回去,煮粥吃。但每一次都被自己克制住。畢竟,公園的一切,都是美景的組成。
那天散步,走到瘦西湖前的半塘荷塘。這裡也是我喜歡的地方之一。居高臨下站在路邊看荷,另一種感覺。中秋過了,這個荷塘的荷葉,大部分枯萎。摘一張?不是鬧市的鬧市區,有賊心沒賊膽。
一場秋雨一場寒,這段時間揚州早晚涼溫差甚大,早上出門,忍不住蕭蕭索索。好像有一陣沒去荷花池了,進去看看吧。團團在公園轉了一圈,部分荷葉看起來還有老健的存在,更多的葉子,成了「獨角鬼」的狀態。可以弄兩張回家否?
走到棧橋上細細觀看,遠看玉潤珠圓的葉子已經有點點的黃斑,荷塘四周長了些不知名的植物。靠近手邊的荷葉基本沒了。不是被人摘取,就是枯黃老頓得沒了用處。我不過想吃一碗荷葉粥而已,今年過季了?轉到另一邊,水中央倒有一些葉子甚好。我卻無法得手。
接天蓮葉
就那兒了。即便再不容易,我也要試試。滿塘將枯的葉子,給了我無比的勇氣。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的想法,冒了出來。我相信,有人看見我摘取荷葉,也不會質疑什麼。
我找到了一根可能是孩子扔掉的蘆葦,在頂頭折了個彎,從枯葉的縫隙中,細心套到一根看起來頗為青綠的荷杆上。輕輕往身邊拉。那張荷葉平平鋪到了水裡。我慢慢地將這張荷葉拉到近邊,使勁兒摘,總算成功!
我以為的探囊取物,其實很不容易。在荷葉滿塘的大半年時間,我每天唾手可得,卻一次沒有摘過。如今,想得到一張看起來還算青綠的荷葉會有這麼大難度。我看看這張葉子,不大不小正好可以熬兩碗水。我有點得意地拿起葉子,在眼前晃蕩幾下,似乎自己慶賀一般。我如同得勝的將軍,威風凜凜地舉著荷葉過頭頂:回家煮粥。
第一步,洗淨荷葉。第二步,用剪刀剪碎荷葉。第三步,入鍋放適量水熬煮。時間不長,滿屋三間都是荷葉特有的清香味。我沒有開油煙機,享受難得的水汽氤氳和荷香。
蓮花結子
小火熬了大約二十分鐘,撈出荷葉。荷葉水裡放入淘好的大米以及一比二配好的小黃米。燒滾後小火慢燉。我再一次被荷香包圍。為了配合荷葉粥,我做了涼拌萵苣和鹽水花生米佐餐。待我做好小菜,荷葉粥也差不多了。
關火後,我沒有急於開鍋。粥,燜一燜更稠粘。坐著看會電視吧。為了這碗粥,我今天已經費心費力,做了「竊書不為偷」的事兒了。倘若不好好享受這上好的清香,豈不只為口腹?那可大大辜負了這鍋好粥。
說起來,現在早就過了吃荷葉粥的時間。夏天清暑防熱,荷葉是最好的藥材之一。到了深秋涼爽的當下,吃荷葉粥,有點不是那麼回事。不過,對清熱解燥,預防上火的秋天而言,用上荷葉這種隨處可見的植物,比吃藥好多了,至少沒有副作用吧。何況,選擇和摘取荷葉的過程,還很有趣呢。
香消玉殞
荷葉,一年有多半年生長。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留得殘荷聽雨聲」,荷葉都充滿了詩意。或者說,荷葉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詩材。我用來煮粥,是不是有點「焚琴煮鶴」的俗氣?無所謂了。「倉廩實而知禮節」。吃飽了才有勁頭寫詩作文,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