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鉛冶煉生產企業在河南濟源市,全國最大的昆蟲病毒生物農藥研發生產基地在濟源,「生命之艙」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誕生在濟源……
「濟源市這幾年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這得益於我們政府服務轉變觀念的轉變,得益於企業主動向科技創新要效益。」濟源市市委書記何雄的一席話道出了全市發展的緣由,「在濟源,傳統原材料加工、規模擴張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濟源的地域空間很狹小,資源環境很有限,生態的容量有限,在這樣的空間裡要實現經濟總量的擴張,經濟質量的提高,一定要通過科技創新,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否則,沒有出路。」
在濟世藥業有限公司,公司上下都知道一件事:是在市委書記何雄為公司牽線搭橋下,公司發展才有了國家工程院士的智力支持,公司才發展到了如今的規模。
濟源市濟世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敬旺給記者講述「紅娘」的故事:何書記翻看新聞時,看到一則國家工程院院士陳賽娟關於冬凌草治療白血病有奇效的報導。聯繫到濟源的冬凌草優勢,何書記就給我們的董事長張海打電話,得知公司上下正在為如何給陳院士取得聯繫合作發愁時,他立即託朋友與陳院士取得聯繫,隨後親自帶隊上門為企業牽線搭橋。市委、市政府專門還依託濟世藥業建立了河南省冬凌草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
如今,濟世藥業有限公司依託國家原產地保護產品濟源冬凌草的地產優勢,創出了「濟藥牌」三黃片、複方冬凌草含片等一批產品,強勢佔有市場。
何雄告訴記者:「在濟源市,不單單是我了解企業的需求,政府部門上下都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因為各個部門都有一本《濟源市企業技術需求手冊》。」
濟源市科技局局長任利軍說:「企業實際需要什麼,都統計在了《濟源市企業技術需求手冊》上,定期更新。」
「前些年,一些能耗廠礦及汙染大戶被砍掉。這幾年,濟源市的企業已經初步嘗到了技術創新的甜頭。濟鋼、豫光和一些焦化企業等,如果沒有早期的技術創新,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可能挺不過去。」何雄說。
何雄說的濟鋼是濟源市鋼鐵廠,原來以生產建築鋼為主。前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和支持下,該廠引進了德國的生產設備和技術,生產裝備鋼、機械鋼、特種鋼等,不但實現了產業升級,而且產品還填補了河南市場的空白。技術改造後,鋼渣也實現了再利用,減少了汙染、創造了不菲的經濟價值。
不僅濟鋼、豫光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濟源白雲實業、清水源、藍曼、貝迪等一大批企業也都借力科技創新優勢。濟源市白雲實業總經理程清泉說,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開發了新型生物殺菌劑「新奧黴素」項目,已完成中試,正在加速產業化,公司目前是全國目前最大的昆蟲病毒生物農藥研發生產基地。
剛剛結束的市科技大會,濟源市一改以往在會議室開會的形式,而是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帶領本土企業家及代表,到山東常州、浙江台州等地發展態勢好的企業參觀、學習。結束後,各個代表敘述心得體會,然後再召開大會。
「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對一個地區發展至關重要。"十二五"這個發展階段,濟源會更加有計劃地引進人才,鼓勵企業以開放的心態,加快產業升級,用科技創新支撐經濟增長。」何雄說。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