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切香腸能成「臺獨」的終極戰略?

2021-02-17 中評社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鄉,我一直嚮往的卻是比遠更遠的地方。

 


兩岸在近10個月零接觸後,臺灣官方透過匿名放話強烈抨擊大陸。拒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政府言必稱維持現狀,卻一邊持續推去中國化,去蔣之外還加碼去孔。面對大陸高調反獨,切香腸式的「臺獨」能是臺灣獨立建國的終極戰略?



  兩岸在近10個月零接觸後,臺灣官方透過匿名放話強烈抨擊大陸。拒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政府言必稱維持現狀,卻一邊持續推去中國化,去蔣之外還加碼去孔。面對大陸高調反獨,切香腸式的「臺獨」能是臺灣獨立建國的終極戰略? 

  大陸對臺政策升高反獨基調。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11日於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大會上向「臺獨」、港獨勢力喊話,連續用六個「任何」強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日前提到「臺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亦是延續該政策。 

蔡政府日前以匿名方式對「『臺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的說法提出強烈回應,表達不滿的背後是看到了兩岸關係險峻的嚴重性。反應在施政上,蔡政府現在遇到會觸及升高「臺獨」衝突紅線的政策與法律都更加謹慎。以指標性的中華文化總會案,文總9日完成改選,蔡英文當上會長,秘書長林錦昌就公開表示不會改名。

綠執政的調子並沒有改變,一路的去中國化,加強臺灣民眾分離主義思維、敵我意思。這是從陳水扁執政時代延續至今的切香腸做法。最近的去蔣、管制退將赴大陸、訂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保防法,乃至於討論將臺語改為國語都是一系列的動作。在大陸升高反獨時,民進黨政府的動作也更大、更急。

  從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扁政府就開始改教科書、公營事業正名,一步步做,中間隔了8年,扁沒完成的蔡繼續做。蔡英文上任後,民進黨完全執政,國際形勢也有不同,速度加快。日本駐臺的交流協會今年元旦已改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灣駐日的亞東關係協會也預計年內改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扁政府啟動的正名運動,花了10多年,從公營事業進展到外國駐臺機構和臺灣駐外機構。有日本成功案例,獨派團體最近加大力度要求蔡政府進行外館改名。 

  綠營正以這種漸進的方式來去中國化,讓臺灣獨立於中國之外。臺灣建國黨主席黃國華接受媒體訪問就呈現了這種思維,他認為「臺灣獨立建國估計還需要20年,就可以走到終點。」所謂20年是指政黨輪替四遍至五遍。如果以扁政府到現在的16、17年來看,臺灣人的中國意識、本土意識前後出現了驚人的消長,加工獨融合了天然獨,對年輕一代產生很大影響。以目前國民黨的孱弱,民進黨推動政策的效率,如果沒有外力壓制,綠營過去17年完成的去中國化工程,現在或只要1、2年就可數倍。 

  民進黨是以積沙成塔的方式來推動分離意識,從扁政府到現在,每次小小個案往前推,頭過身就過。隨著蔡政府動作加大,大陸現在也升高收緊的動作,政協主席俞正聲日前在全國政協會議開幕的工作報告中即指出,「大陸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 

  對於最近的情勢,臺灣出現兩派意見。 

藍營學者、政治人物普遍憂心忡忡,擔心在兩岸缺乏溝通管道之下,蔡政府一路衝會很危險。曾任馬政府「國安會秘書長」的蘇起就說,「即使古時候兩邊在打仗時,都有使節會來往。」曾是「馬習會」幕僚的資深兩岸學者趙春山也呼籲蔡一定要溝通。

民進黨人則認為只要不踩「修憲」改號換旗等紅線,守著「中華民國」這塊招牌就沒事,對美日護臺顯得很有信心。

  如今兩岸情勢已大不同,切香腸式的「臺獨」會能成為「臺獨」建國的終極戰略?這是不切實際的樂觀!

春茗送福,中評佳餚等您品嘗!


中評網手機APP

IOS版和安卓版均已「上桌」!


各位中評的真愛粉們,中評廚房為您準備了熱騰騰的「菜品」!

我是中評網手機 app,為了讓您能夠隨時隨地瀏覽最新中評新聞信息、把中評裝進口袋。經過數月的精心烹飪,我終於要上桌了~

如下兩岸最鮮美佳餚等你品嘗~

上菜了!

菜品名稱:中國評論新聞手機客戶端

配送方式:

1、微信掃描上圖二維碼即可把我成功下載到您的手機裡

2、打開瀏覽器,複製粘貼如下網址即可前往下載頁面

http://apple.co/2lWJ3ch(IOS用戶)

http://bit.ly/2mBG9XQ (安卓用戶)

大眾點評如果覺得我還不錯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建議,請在微信公眾號後臺或者本文文後留言給小評,給我們一個改進的機會~

       中國評論通訊社(以下簡稱中評社)在臺灣問題及兩岸關係問題上是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媒體,也是兩岸四地四大通訊社之一,唯一一家可以同時進行兩岸最高層政治活動採訪的通訊社,包括採訪習近平外事活動及專機隨行採訪臺灣地區領導人外訪活動。同時,在中美關係、國際問題、港澳問題、東亞及東南亞問題方面,均發揮獨特的話語權作用。

       中評社自1997年創立以來,已發展成為一家集通訊社、新聞網、新媒體、大數據、出版社、智庫為一體的新型傳播機構,立足香港、活躍臺灣、縱橫大陸、面向海外,輻射網絡讀者一億人以上。

上海市臺辦主任李文輝:

       每天一早起來第一個看的就是中評社的新聞,才能掌握臺灣時事。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

中評社每次發布的消息,特別是有關兩岸的都是做這種研究的學者必須每天早上要去看的去讀的!

       中評社每次發布的消息,特別是有關兩岸的都是做這種研究的學者必須每天早上要去看的、去讀的、不可或缺的!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調創新中心專家委員鄭劍:

       一年來我走訪不少國際智庫專家,他們在了解中國大陸的情況時有兩個東西必須看,其中一個就是香港的中評社...

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

       中評帶給我們有關兩岸、華人世界的資訊實在太美滿太豐富了!我每天都要讀中評社新聞!


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社)是大中華地區第一家數位化網絡通訊社,目前已在香港、臺灣、北京、美國、加拿大、廣州、福州等地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新聞採編網絡,尤以深度分析稿件見長,是兩岸關係新聞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新聞與智庫媒體。

中評社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曾會見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並親筆題詞:「中國評論:兩岸共同媒體」。

中評社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中評智庫基金會成立儀式暨第二屆港臺影響力論壇。

相關焦點

  • 用「切香腸」反制臺獨
    而目前美國的這一戰略似乎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因為美國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圍堵中國,這些國家出於各種的國家戰略考量,不可能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還真找不到第二個像臺灣這樣甘當小馬仔的小弟。它從大陸和臺灣同時獲得巨大的利益:一方面,在外交場合它公開宣稱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甚至和中國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另一方面,它又暗地裡慫恿臺獨勢力,利用臺灣的戰略牽製作用,企圖遏制中國,延緩中國崛起的進程。二是臺灣執政當局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大阻力。
  • 蔡英文搞切香腸式臺獨,澳洲智庫反咬一口:是大陸搞切香腸式統一
    原創寰宇天地據澳大利亞媒體近日報導,澳洲智庫"印太安全論壇"的專家德裡克·格羅斯曼指責說,大陸正在進行對臺活動更像是在逐漸"侵蝕海峽的公認準則",類似於旨在改變現狀的"切香腸
  • 臺防務部門:解放軍頻繁繞臺,可能在採用「切香腸戰術」
    22日,臺防務部門發言人表示,會將解放軍採取「切香腸戰術」的可能性納入考量。解放軍運-9通信對抗機(臺媒示意圖)臺防務部門21日稱,解放軍兩架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其中一架軍機越過了所謂「海峽中線」。臺媒稱,這是解放軍軍機今年第五次越過所謂「海峽中線」。
  • 環球時報社評:維護一中國際框架,中國完全做得到
    未來幾年熱衷於將中國當作戰略競爭對手的美國料將在臺灣問題上搞更多小動作,以切香腸的方式對中國大陸搞臺海博弈。華盛頓還會致力於拉攏更多盟友為其助陣,北京一定要對此做好準備。北京需要處理好堅決維護國際社會一個中國原則和共識大框架與不被美臺牽著鼻子走之間的策略協調,力爭將臺海鬥爭的主動權掌握在我方手裡。
  • 臺學者:蔡英文不斷「切香腸」或觸大陸底線
    戚嘉林表示,島內民眾對此十分擔心,美國阻撓中國大陸崛起,將來可能還會爆發大的衝突,尤其是在美國大選的關鍵時刻,蔡英文不斷搞「切香腸」,終會觸碰到大陸的底線,到時可能會提前對臺灣「動武」,修理臺灣。這對臺灣來說無疑是災難。
  • 美臺推出「切香腸」式臺獨,解放軍針鋒相對,臺海軍演對臺已成四面楚歌!!
    石江月原創最近幾天,美臺在推進「切香腸」戰術方面又有新的挑釁,而且越來越逼近臺海「紅線」。首先,是在美臺官員互動方面,據臺灣方面的消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17日下午抵臺,計劃主持所謂的「美臺經濟與商業對話」活動。
  • 社評:中國歷史決不會寬恕推動分裂的人
    社評:中國歷史決不會寬恕推動分裂的人  李登輝星期四晚上病亡
  • 整個大陸社會也看清了:這些是臺當局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
    整個大陸社會也看清了:這些是臺當局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 2020-10-11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社評:為防臺海擦槍走火,美臺請悠著點
    過去是美臺攢起來做一筆較大軍備交易,現在成了臺灣隨要隨買,美方隨賣隨批。絕大部分軍事觀察家都相信,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壓倒性優勢增加,臺灣從美國購買任何軍事裝備都失去了實際防衛意義。臺灣一年的軍費只有110億美元左右,扣除人員和訓練等費用,剩下的錢能買的東西對解放軍來說恐怕只相當於幾根燒火棍了。
  • 德納:反擊蔡英文的柔性「臺獨」企圖,促成祖國的偉大統一
    蔡英文是比陳水扁「急獨方式」更狡猾的「臺獨」首要人物!進兩步退一步是蔡英文柔性「臺獨」方式的常態!民進黨想要的是不知不覺的「臺獨」!是想不付出代價的「臺獨」!所以蔡英文「臺獨」方式常常採用緩兵之計,對臺島外部緩獨,企圖等待國際局勢變化!對臺島內部則是急獨!正在消除島內一切統一的勢力!
  • 社評:李登輝給臺灣民主種下「臺獨」的根,中國歷史不會寬恕他
    然而李登輝恰恰是把臺灣民主與「臺獨」進行綁定推廣的,臺灣進行第一次「總統直選」的1996年前後,爆發了兩岸上世紀80年代緩和關係以來的第一次嚴重危機,他是通過在平靜的臺海攪動驚濤駭浪而成為臺灣首個「民選總統」的。李登輝給臺灣民主種下了分裂祖國的根。以後民進黨在選舉中不斷佔據強勢,都是通過激化兩岸對抗實現的。
  • 美國陰謀對臺海「切香腸」 中國如何破陣?
    20:10 重播:周日 9:05 12:32 周一 9:02 12:32 導視 美軍艦、軍機步步試探,美國強拉民進黨當局使出「切香腸
  • 官媒:最終會有一批「臺獨」被押上審判臺或被消滅
    上了名單的「臺獨」頑固分子,將終身背負著「通緝犯」的身份。臺灣一些人心裡有點發慌,不知道有多少在暗自揣度自己是否也在名單之上。對於清單內容,目前沒有任何官宣,但在《環球時報》最新的一篇相關社評中,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被點名。「終身追責」字字千鈞,達摩克利斯劍已然懸起。
  • 最終會有一批「臺獨」被押上審判臺,或許還有其中一些人被消滅
    眾所周知,在過去幾年裡,島內的「臺獨」勢力日趨猖獗,他們不斷煽動民粹情緒,勾連外部勢力,加緊推動「臺獨」分裂。一些勢力還企圖操弄「修憲」「制憲」「公投」,嘗試推動「法理臺獨」。這一切對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底線形成了公然挑戰。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是打擊、遏制「臺獨」分裂勢力的重要舉措,是大陸決不容忍分裂國家行徑的明確意志宣示。
  • 社評:一個中國豈能被蔡的浮詞虛言替代
    美國並沒有在這一危急關頭給蔡當局開「保衛臺灣」的空頭支票,而是閃爍其詞,一方面空洞地表示履行「與臺灣關係法」所規定的「對臺義務」,一方面指出大陸確有使用武力阻止「臺獨」的決心。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在一個最新表態中要求臺灣自己變成一隻「獅子不願意吃的豪豬」。
  • 《旺報》社評:南海同心,兩岸再多些「不約而同」
    【環球網綜合報導】應菲律賓單方面要求組建的所謂南海臨時仲裁庭12日做出對兩岸都極為不利的所謂「裁決」,妄稱大陸在南沙群島不擁有專屬經濟區,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被荒謬地判成是「礁」,失去了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在海峽兩岸均引起強烈反彈。臺灣《旺報》15日發表社評,呼籲以所謂仲裁為契機,兩岸「南海同心,再多些不約而同」。
  • 「臺獨」分子連童書都不放過(日月談)
    可就是這樣喜聞樂見的兒童讀物,卻讓島內「臺獨」分子如臨大敵,被他們硬說成是「統戰」「洗腦」。   據臺媒報導,島內多個縣市的民進黨籍議員讕言,繪本《等爸爸回家》中出現宣傳大陸防疫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內容,恐「洗紅」「侵襲」臺灣兒童的思想,要求立刻下架。有島內綠色媒體氣急敗壞地質疑,繪本中的一張插畫出現了軍人形象和疑似軍機的運輸機,如此宣傳解放軍參與抗疫是何居心?
  • 「一旦統一,'臺獨'都會在家縫五星紅旗」
    「不管是蘇貞昌還是蔡英文,所謂的這些『臺獨』頑固分子能頑固到什麼程度?如果兵臨城下,他還頑固嗎?還是會像我幾年前所講的,兩岸一旦統一,再怎麼頑固的『臺獨』,都會在家中縫五星紅旗。」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年會論壇主持人、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就臺灣近期熱點問題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
  • 「一旦統一,『臺獨』都會在家縫五星紅旗」
    「不管是蘇貞昌還是蔡英文,所謂的這些『臺獨』頑固分子能頑固到什麼程度?如果兵臨城下,他還頑固嗎?還是會像我幾年前所講的,兩岸一旦統一,再怎麼頑固的『臺獨』,都會在家中縫五星紅旗。」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年會論壇主持人、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就臺灣近期熱點問題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