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寰宇天地
據澳大利亞媒體近日報導,澳洲智庫"印太安全論壇"的專家德裡克·格羅斯曼指責說,大陸正在進行對臺活動更像是在逐漸"侵蝕海峽的公認準則",類似於旨在改變現狀的"切香腸"戰術。也就是說,格羅斯曼指責中國大陸搞"切香腸式統一"戰略。格羅斯曼說:"中國正在展示傳統軍事力量,以追使臺島朝著對大陸有利的決策轉變。這是希望潛在對手在實際武裝衝突發生前懷有的不確定心態。"
實際上,獲取臺當局最高權力的蔡英文,才是在搞"切香腸式"戰術的人,當然她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搞獨立"。澳洲智庫專家完全是站在反華立場上,有意忽略蔡英文政權試圖分裂中國領土主權的罪行,抹黑中國大陸的反擊舉措,甚至連個措辭都要進行"剽竊",才冒出了一個"切香腸式統一"。但中國大陸維護統一的決心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推進統一的腳步從來沒有停下來過。只不過面對如今兩岸嚴峻局面,必須要有更多強硬舉措,這也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
澳洲智庫專家在抹黑中國大陸之後,接著提出為了應對"臺海與南海的不良行為",需要進一步加強所謂"四方安全對話",其所指的就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構成的鬆散組織,但如今已經越來越蛻變為一個旨在圍困中國的"準軍事聯盟"。11月,上述四國軍隊首次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舉行大規模聯合演,即"馬拉巴爾2020"演習。澳大利亞因在該地區最位猛烈的攻擊中國,早已贏得川普政府"警長助手"的名號。
不過,印度邀請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2020"軍演是個新情況。印度雖然傳統上自視為中國在亞洲的競爭對手,但長期以來新德裡一直不願在反華權力鬥爭中公開站到西方一邊。很典型的是,印度幾乎從來沒有在臺海問題上發言過。轉折點在夏天,印中兩國軍隊在喜馬拉雅山區爆發衝突。
印度的印度教民粹右翼政府隨即展開了激烈的反華運動,包括經濟抵制、封殺中國的應用軟體以及政治煽動。並不奇怪的是,印度政壇上不少人就提出了要與蔡英文政權"拉關係",甚至有印度人叫囂要承認蔡政權是合法政權。由此看來,解決臺海問題確實是刻不容緩,也容不得所謂"切香腸"了。文/PY
美國的印太戰略,如何破解?俄媒報導:中國應制定自己的印太戰略原創局評
自川普在其就任美國總統後的首次亞太之行當中,高調宣示了美國的「印太戰略」。自此以後,美國就採取了多種手段推銷和填充自己的「印太戰略」,意在遏制中國發展,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美國「印太戰略」正式宣告誕生!
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美國政府分別頒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報告》,正式將"印太"由官方話語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在國家整體安全和國防安全層面制定了相應的政策。
2018年5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主持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儀式。針對這一點,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印太」戰略已經成為美當局的一個標誌性戰略,在川普當政時期,美國政府會持續推動這一戰略。
「印太戰略」的內核是什麼?
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認為,印太地區正在發生"自由世界秩序"與"壓迫性世界秩序"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存在與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相對立世界的兩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和中國,美國人尤其擔憂中國正尋求在印太地區取代自己,並重新建立地區秩序。
總之一句話,"印太"戰略的目標是在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綜合使用包括外交、軍事、經濟等在內的各種手段,整合中國周邊的戰略力量,以削弱中國的影響力,遏制中國崛起,從而實現美國霸權地位不受動搖。
美國「印太戰略」的推行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印太戰略」的聯盟核心範圍包含了美、日、印、澳四國同盟。日本原本就是「印太戰略」的提出國,卻著手兩方面的對華關係,一邊在努力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同時,另一邊也在加強與美國聯盟關係勢頭的建立;印度也是無出其右,莫迪在訪華過程當中,曾表示中國為「關鍵夥伴」,但同時對「印太」願景表現出積極的態度;而澳大利亞既從中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又在「印太戰略」上表現得非常積極。
對此,不難看出日方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兩面三刀」的策略,而印度則躲在夥伴們的身後若隱若現,借力打力,多面逢源,做最大贏家。一句話,中國周邊的國家,正在本著「遠交近攻」的宗旨,爭相向美國靠攏,同時坐實中美對抗之局。
如果說亞太意味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經濟合作。印太正逐漸成為排斥中國在外的地緣政治對抗。這場對抗風暴的中心,就在於中、印兩個東方核大國的崛起,正在日益深刻的改變世界力量格局。
中國將如何破解美國的「印太戰略」?
專家學者們認為,可以預見,美中關係很可能都將以「爭吵」為主導。但是,這樣的爭吵不應該變成零和關係。如果大國間發生衝突,其結果將是災難性的,不僅對衝突方大國本身,而且對整個世界都將是毀滅性的。即使再來一次冷戰,也會給世界帶來極大的危險,而且冷戰還會無意中有轉變成熱戰的可能。
那麼來自中國方面以「智者」姿態的可應對之法又有哪些呢?這將會是在外交、科技、經濟、軍事領域等多個方面的智慧比拼。首當其衝的是,在全球問題上積極尋求與主要大國開展合作,在這些國際合作中,中國應當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以便在國際社會中樹立一個積極負責的大國形象,並成為國際體系中更加牢靠的參與者。其次,審慎面對與美國實力方面的差距,美國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和軍事強國,其仍有能力獲得許多發達國家的支持,我們以此做好正確的戰略判斷。又例如推動技術創新發展以及友好解決周邊海上有關爭議的正確行為。
我國專家最新提出的一招應對之策,被俄媒報導關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前從山東大學(威海)全球勝任力研究院舉辦的「多國印太戰略方針報告深度解讀」研討會上獲此消息,我國專家教授龐中英在該視頻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應該制定自己的「印太戰略」,並積極參與印太地區戰略的建設。
怎麼樣,是不是頗有一股「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味在裡面?但有別於美國搞針對他國的軍事上的圍堵戰略,中國應基於經濟合作的維度。龐中英教授認為,美國的印太戰略主要是從地緣政治和安全的角度出發,而中國不能被動地應對,中國應該在現有的與東協對話機制以及上合組織和RCEP的基礎上,從全球的角度,將包括歐盟在內的國家拉進來,建立一個基於經濟合作的機制。
總的來說,國際棋局無疑已經進入最微妙也是最兇險的階段。對大國外交能力提出了深度考驗。中國一定要深刻領悟「遠交近攻」背後的戰略原則,分化瓦解,有所作為,甚至要敢為人先,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