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看不見媽媽就哭,這可能是「分離焦慮症」,3招教你解決問題

2020-12-24 糖果的媽媽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歲半左右的寶寶,怕生,太黏媽媽,可能是許多家庭已經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事情。

「寶寶一刻都離不開我」這事兒可不值得高興

一位叫姍姍的寶媽家裡的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她家的寶寶一歲半的時候,非常依賴她,特別喜歡黏著她,她每次下班回家,不管是上廁所還是洗澡,只要離開孩子的視線範圍,孩子就會不安,哭鬧,甚至在廁所門口蹲守。

如果非要孩子到別的地方去,孩子會哭鬧的更厲害,簡直是撕心裂肺。

雖然知道每次都能很快再見到媽媽,卻還是不放心的要在廁所門口一遍一遍的喊媽媽。

寶寶1歲9個月的時候,姍姍父母實在帶不住孩子了,又不想請保姆、鐘點工幫忙照看寶寶或者幹點家務,沒辦法姍姍只能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親身經歷了一年以後,姍姍才發現,原來寶寶黏媽媽,怕生愛哭鬧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寶寶的性格差,跟媽媽的陪伴時長也沒有關係。

那麼造成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寶寶怕生黏媽媽,其中原因有三個

一歲半左右的寶寶黏媽媽,並不是因為有病,而是因為分離焦慮,和還沒形成的時間,空間概念這三大因素的原因。

1)分離焦慮症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提到過:

寶寶在3個月左右就可以和陌生人正常接觸,但是隨著記憶和意識的發育,1歲左右開始有怕生的意識,1歲到1歲半可能出現「分離焦慮症」。

所謂「分離焦慮症」就是因為,寶寶在1歲之後,對這個世界逐漸形成認知,但由於媽媽哺育自己,他會認為媽媽是自己全世界的中心,所以一旦看不到媽媽,寶寶就會覺得世界都崩塌了。

導致一旦看不見媽媽,寶寶就會大哭,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分離焦慮症」。

2)沒有時間觀念

寶寶1歲多的時候,是完全沒有時間觀念的,只要你一旦離開他的視線,他就開始焦慮,他並不知道你離開多久了,也不知道你是否還會回來。

如果你跟他說,「媽媽馬上就回來。」

可是他並不知道這個「馬上」是多久,他只會覺得:媽媽怎麼還不回來,是不是不回來了。

念及此,寶寶就會嚎啕大哭。

3)沒有空間觀念

1歲多的寶寶還沒有「客體永存」的概念,他以為媽媽不在了,就是消失了,並不知道此時媽媽還存在於自己看不見的另一個空間。

他也不知道「消失」的媽媽還會不會再次出現,所以就會陷入恐慌之中。

如何讓寶寶不再那麼「黏媽媽」

1)掌握離開的時間和方法

寶寶生病,或者睏倦,痛苦或者害怕的時候,儘量不要離開他,那樣只會加重他的分離焦慮。

如果需要外出,儘量把時間安排在寶寶吃飽睡足以後,離開的時候動靜不要太大,讓其他看護人和孩子在一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後跟孩子道別並講好回來的時間,快速離開,但是千萬不要偷偷溜走。回到家的時候呢也要熱情的和寶寶打招呼,讓寶寶記住,媽媽還會再回來。

2)練習分離

可以和寶寶做一些短暫的分離遊戲,幫助他學會應對分離情緒。

比如練習媽媽離開寶寶,到另外一個房間待幾分鐘,告訴他你很快就回來,如果他鬧起來,就大聲叫他的名字,而不是趕緊跑出來。

慢慢的,他會懂得即使媽媽離開了,也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媽媽說回來就一定會回來的。

3)陪伴,給足孩子

幫助寶寶重新安定下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寶寶需要的時候給他足夠的陪伴和愛。

如果你想要一歲多的寶寶像個大孩子一樣不黏媽媽,只會讓他更沒有安全感,更加對你寸步不離,害怕你離開。其實寶寶對媽媽的佔有欲,大概也只有生命初期的1000天會很強烈,之後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自我意識增強以及穩定,他就沒有那麼怕生,也不會那麼捨不得和媽媽分離了。你可能會想念這段「世界只有一個中心就是媽媽」的時光的。

【糖果媽媽寄語】

媽媽多給寶寶一些關愛,多一些親親抱抱舉高高,少一些埋怨,一起度過這段鬧心的時光之後,以後回憶起來肯定不會只有孩子的哭鬧,反而會是母子相互依戀的的甜蜜。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也有「分離焦慮症」嗎?

相關焦點

  • 擔心寶寶的分離焦慮?先擔心媽媽自己的吧
    比如兒童最常遇到的心理問題 —— 分離焦慮。這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但不同寶寶遇到的分離焦慮嚴重程度差異很大,不能同樣對待,絕大部分是普通的情緒問題,但處理不好,也可能會成為心理疾病。那如何判斷呢?分離是每個寶寶和家長都遲早會遇到的,而同心理依賴對象的分離,都會帶來焦慮情緒(成人也是如此)。
  • 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鬧,哭就對了,不哭問題可能更大
    六個月前的寶寶,處於共生期,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而隨著寶寶的成長,到了7、8個月時,寶寶會發現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於是每當看不到媽媽時,分離焦慮就來了。我們知道,物體是客觀存在的,即使你看不見它,它也是存在的。但是小寶寶還不能理解「客體永存性」,以為「看不見」就是「不存在」,媽媽離開就是媽媽消失了,所以寶寶和媽媽分開時會用哭鬧來抗拒媽媽的離開。
  • 70%的貓可能會患上分離焦慮症!
    印象中,貓咪總是一副高冷孤傲的模樣,大概只有看到新買的貓罐頭時,才願意抬頭多看你一眼。別看它平時一副生人勿進的高冷模樣,其實在你離開的時候它會覺得自己被拋棄,從而感到孤獨,甚至引發分離焦慮症。,因為它們通常不足8周齡就被從貓媽媽身邊帶走,這些貓咪由於從小缺乏陪伴、玩耍的朋友,變得不善社交,這會使它們更容易變得焦躁不安。
  • ​分離焦慮症,你聽說過嗎?
    爸爸要去做任務,他哭;爸爸要離開一會兒,他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他哭.嗯哼這是怎麼了?其實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分離焦慮症」。您家寶寶是否也出現過這種情況?看見媽媽準備出門會大哭;在家裡非常活潑,一遇見陌生人就會局促不安,沒有熟悉的親人陪伴就抗拒睡覺...很多人也許會不以為然,覺得小孩兒不都這樣嗎?殊不知這種「分離焦慮」,如果在孩子發作初期沒能正確疏導,會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寶寶愛哭怎麼辦?可能是性格塑造出了問題,家長用這3招輕鬆解決
    二、寶寶為什麼愛哭1、孩子通過行為表達,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強"你哭什麼?我們不是在聽你說嗎?""你別哭了,慢慢說沒人催你!"3、孩子想要吸引家長的注意力"你哭幹什麼,爸爸媽媽不是都在看著你嗎?""別哭了,你上次說要開家長會,媽媽已經請好假了,這次一定去!"
  •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
    久而久之,這樣的擔心給它造成太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分離焦慮症」的產生。 小狗一量患上「分離焦慮症」,就會有很多奇怪的行為,但這並不等於每一個奇怪的行為都是患病的表現。比如有一天,你的小狗忽然開始無故攻擊別的小狗,這是它從未有過的行為,那你會怎麼辦?多數主人都會考慮帶它去重新訓練或者認為它患上了「分離焦慮症」.
  • 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在此之前,她從沒有離開我這麼久,我是專職一個人帶娃的,可想而知下午放學接的時候必哭無疑…後來的半個月基本每天哭,老師在群裡發幼兒園裡的照片,手機開著十級美顏拍的照我都能看到她眼睛被她揉紅了。說實話,當然心疼,不光她在園裡焦慮,我在家裡也焦慮…但這就是我們彼此都需要成長的時刻!她需要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需要適應日常看不見她時光。
  • 改善狗狗分離焦慮症的辦法
    一進門就看到狗狗很開心地來接你,心裡美滋滋的,於是也表現出興奮和開心的樣子來回應它。殊不知,它並不了解的的舉動是不是開心的表現,於是開始為你擔憂起來。久而久之,這樣的擔心給它造成太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分離焦慮症」的產生。 小狗一量患上「分離焦慮症」,就會有很多奇怪的行為,但這並不等於每一個奇怪的行為都是患病的表現。
  • 一和媽媽分開就哭鬧?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而這種焦慮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的時候,慢慢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但同時他們又還存在「母嬰共生」的感覺,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會很沒有安全感,從而開始哭鬧。但知道歸知道,閨蜜還是擔心這種分離焦慮是否正常?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正常嗎?
  •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是怎麼來的?
    圖源:原文 在思考「為什麼」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這不是你的錯。並不是因為你的溺愛或你不夠強勢,也不是因為你的狗狗曾經遭受過虐待,或者因為他來自不良的繁育者或收容所。分離焦慮症可以在大多數狗身上出現,涉及的物種也相當廣泛。它並不是特定犬種的問題,也會發生在健康繁育出的幼犬身上。
  •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
    狗狗分離焦慮症症狀。狗的分離焦慮(SA)症狀通常類似於無聊行為,包括哀嚎、抓撓、撕咬、破壞刨坑等情況。如何解決分離焦慮症。你的狗有多少運動量?你每天會和他玩或者訓練多久?你們每天分開多久?他多久會與其他狗交往一次?許多狗在社交(人與狗),精神刺激(訓練,玩具,遊戲)和/或身體刺激(跑步,遊泳,散步,徒步旅行,玩耍)方面存在缺陷。確保為您的狗提供每天參與這三種活動的機會。滿足基本需求可以解決之前提到的一些行為問題。
  • 教你幾招快速解決!
    教你幾招快速解決!時間:2020-12-21 19:49   來源:育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傢伙便秘莫慌!教你幾招快速解決! 有些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拉粑粑時總是非常困難,讓媽媽們很是著急。那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寶寶便秘呢?今天就教大家幾個實用小妙招,趕緊來瞧瞧吧~ 寶寶拉不出臭臭,是便秘還是攢肚?
  • 媽媽別走!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我們該怎麼辦(附繪本推薦)
    但是他又無法對與媽媽分開後的事情做出預期,所以會害怕分開。寶寶的分離焦慮不是只針對媽媽,而是針對自己的主要看護人。如果老人看得多些,可能就更離不開老人。分離焦慮,最忌諱這3種處理方式忌諱一,偷偷走這個場景很常見,家裡人一邊用玩具、吃的,各種東西吸引寶寶注意力,一邊擠眉弄眼示意媽媽快走。或者乾脆把寶寶帶到另一個房間,不讓他看到媽媽離開。不辭而別,最不可取。
  • 分離焦慮症?這詞你不熟,症狀你一定見過!
    當狗狗不能獨自呆著或面對主人的離去時出現的種種破壞性行為,專業用語就是分離焦慮症。狗狗出現分離焦慮症的原因?嚴格來說,狗狗分離焦慮症其實並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系列行為的綜合表現。而促使狗狗出現分離焦慮症的誘因常與主人的生活節奏發生重大變化有關,特別是主人與狗狗相處的時間發生驟然變動的時候。
  • 請重視狗狗的分離焦慮症!!
    早上,你急急地衝出家門趕去上班,只留下你可愛的狗狗獨自在家,匆忙中扔下一句話:「寶寶,乖乖看家啊!」一天忙完回到家竟然發現房內一片狼籍,垃圾筒倒了,花盆倒了,沙發腿下,桌子腳下都有一片尿跡或咬痕!它是因為孤獨才借著這些東西洩憤嗎?
  • 一個來自患有分離焦慮症狗狗的請求!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 寶寶天一黑就找媽媽?家長別著急,他可能正在經歷「黃昏焦慮」
    很多寶寶平時很乖,不哭不鬧,但是在黃昏時卻顯得尤其焦躁,哭鬧不止,怎麼哄也哄不好,許多媽媽為寶寶的這種情況感到煩惱,手足無措,以為是自己照顧孩子的時候出了什麼問題,讓寶寶不舒服了。其實這種情況很正常,不是家長的問題,而是寶寶正在經歷「黃昏鬧」。
  •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
    當焦慮到達一定程度後,我們稱其為「分離焦慮症」,即當主人離開家的時候,狗狗會因主人的離開而表現出焦慮怪狀。有分離焦慮症的狗狗在與主人分開時會變得十分的憂鬱。每隻狗狗所表現出來的焦慮行為是不一樣的。有的只要主人不在視線就會變得焦慮,所以它們會緊跟主人身邊。有的狗狗可以獨處,但是它們會時不時地去查視主人的存在,然後才能安心玩耍。
  • 如何應對狗狗分離焦慮症?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分離焦慮症」,主人應該找專業的獸醫師進行及時治療,但如果你的狗狗是非疾病問題引起的「分離焦慮症」,那我們可以通過自行訓練讓狗狗慢慢緩解「分離焦慮症」問題。如果你的狗狗有輕微的「分離焦慮症」,你可以這樣做:    (1)對於那些有輕微分離焦慮的狗來說,讓獨處的狗狗和美味的食物建立一種聯繫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面對並且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在三歲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可能變了個人一樣,做出了各種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可能原本很乖巧的孩子,一下子不聽話了。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學會和孩子共情如果我們覺得這是不好的行為,還很強硬地想要制止,可能會適得其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並幫他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