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走!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我們該怎麼辦(附繪本推薦)

2021-02-13 崔玉濤的育學園

有產假中的媽媽留言,讓小編說說分離焦慮的事。因為再過幾天就上班了,擔心寶寶不適應。

其實,產假大多在寶寶4個月左右結束。以小編和身邊媽媽的經歷,那時寶寶還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感覺。反而是7、8個月開始,寶寶越來越明白事兒了,一刻都離不開媽媽,每天出門都是一番撕心裂肺。

1歲多的時候,這個問題達到頂峰。抱大腿,小手使勁摟著脖子不撒開,用平時最喜歡的東西逗都不理,「媽媽別走~啊~」,心碎。

分離焦慮,是寶寶的一次成長,也是媽媽的一次成長。

無論你正在經歷,還是將來要經歷,小編都願意分享一些經歷和感悟,希望能幫你和寶寶順利度過。


寶寶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

很簡單,因為長大了。出現分離焦慮,是寶寶成長的體現。

寶寶的認知能力提高了,能分清楚親近的人和不那麼親近的人。但是他又無法對與媽媽分開後的事情做出預期,所以會害怕分開。

寶寶的分離焦慮不是只針對媽媽,而是針對自己的主要看護人。如果老人看得多些,可能就更離不開老人。

分離焦慮,最忌諱這3種處理方式

忌諱一,偷偷走

這個場景很常見,家裡人一邊用玩具、吃的,各種東西吸引寶寶注意力,一邊擠眉弄眼示意媽媽快走。或者乾脆把寶寶帶到另一個房間,不讓他看到媽媽離開。

不辭而別,最不可取。

媽媽剛剛還在,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不見了,寶寶該多慌張啊。

他會因此更加恐慌,更粘媽媽,即使和媽媽在一起也無法安心,對心理成長有很大影響。

 

忌諱二,媽媽自己有情緒

媽媽也有分離焦慮,尤其是一直自己帶,分開真的會擔心。

但你的負面情緒會加重寶寶的痛苦,你一皺眉,一掉淚,戀戀不捨依依惜別,寶寶不傷心也變傷心了。

所有,控制住,裝也要裝得開開心心出家門。

 

忌諱三,批評寶寶

經歷分離焦慮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出現很多「反常」的情緒和行為。比如:

之前都能睡整覺了,現在哭著鬧著喝夜奶;

之前睡小床,現在哭著鬧著要跟媽媽睡;

之前自己睡,現在不抱不睡,落地醒,挨床炸;

之前很乖,現在卻變得脾氣暴躁,亂扔東西。

這些「退化」都是正常的。

雖然會給媽媽和家人帶來很多困擾,但別因此過分責怪寶寶,「你怎麼回事啊」,「你再這樣媽媽不回來了」,責備會讓分離焦慮持續的時間更加延長,威脅也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平穩度過,可以試試這3種方法

建議一,早做鋪墊

重返職場前,媽媽最好早早選定自己信賴的「接班人」,一起看護寶寶。讓寶寶熟悉和習慣多人看護,對以後順利適應幼兒園也有幫助。

產假後期,媽媽可以經常出門逛逛,短暫離開一段時間。讓寶寶知道媽媽出門很正常,很快就會回來。

總要有人接替你照顧寶寶的,早些開始磨合,也免得之後不放心。

 

建議二,鄭重其事的告別儀式

前面說不要偷偷走,也不要和寶寶一起抱頭痛哭,那我們該怎樣和寶寶分離呢?

需要一個不馬虎,不敷衍的告別儀式。

準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可以看寶寶的情況調整,但不要拖得太久。

陪寶寶玩一會兒,用愉快的情緒告訴他,媽媽要上班去啦。

建立你回家的時間標誌,讓寶寶有明確的期待。比如你下午6點下班,寶寶5點左右吃水果,那麼就說「吃完水果,媽媽就回來了」。

出門前再強調一次,媽媽走嘍,你吃完水果就回來哦。然後愉快且果斷地離開。

堅持一段時間,寶寶就會明白,媽媽離開是必須的,但媽媽真的會回來,回來後會陪他玩。

 

建議三,回家後高質量陪伴

離開,回來,是你和寶寶之間的承諾。「媽媽回來啦!」給寶寶一個大大的暖暖的擁抱。

讓寶寶通過你的言行感受到,上班是高興的,不是可怕的事。

在家這段時間,和寶寶做一些只屬於你們之間的親密行為,比如固定由媽媽來給寶寶洗澡,講故事,哄睡等等。讓你們短暫的相處變得更加特別,也更加值得寶寶用一整個白天來期待。

有些媽媽擔心,交給奶奶帶,孩子會不會跟我不親了?其實,有高質量的陪伴,寶寶怎麼會跟媽媽不親呢?媽媽給予寶寶的,是其他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超級好用,推薦「魔法」繪本

小編整理了一些與分離焦慮有關的繪本,側重點都不太一樣,媽媽可以給寶寶講講。

 

《魔法親親》


媽媽在小浣熊掌心留下一個吻,每當小浣熊想媽媽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就不會孤單害怕了。

這是小編買的第一本關於分離的書。它給分離焦慮提供了一個辦法,很有幫助。

每天上班,小妞自己就伸出手來讓我親一下,還會在我手心也親一個。讓我帶著她的「親親」上班,想她的時候看看~

長按二維碼,掃碼可以購買:


 

《我媽媽上班去了》


「媽媽上班去了,可我知道他還愛我。我知道她還關心我,因為她一下班回家就會告訴我,她很愛很愛我——」

小妞1歲的時候已經很喜歡這本了,圖夠大,主人公是小孩形象也很貼近生活。

它是一本讓寶寶安心的書。每次我問小妞,媽媽下班回家,和你玩什麼呀?她就會說畫畫。這也是書上的情節。

長按二維碼,掃碼可以購買:


 

《我不想離開你》


世界這麼大,媽媽希望寶寶勇敢地去看看。可寶寶不想離開,媽媽怎麼樣用愛心和耐心鼓勵寶寶?

這本書不僅講分離,也升華了情感。當了媽媽,註定看著他漸漸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們。寶寶能適應嗎?我們呢?

當然寶寶還感受不到這麼深刻哈,他可能更喜歡上面的小動物們,袋鼠、大象、猩猩、長頸鹿……

長按二維碼,掃碼可以購買:


 

《我想念你》


「當我想念你的時候,我可以抱著我的小毛毯;我可以看我最喜歡的書;我可以畫畫,到時候給你看——」

這本書不僅告訴寶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可以做什麼,也表達了「想念」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幫助寶寶體會自己的情感。

中英雙語,人物更多,畫面情節和表達的情感都更豐富,適合稍微大一點的寶寶。

長按二維碼,掃碼可以購買:


 

媽媽上班,是寶寶第一次明顯的分離焦慮期。將來上幼兒園,會是第二次。

有人說,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也有人說,讓他哭一會兒就好了不用管。

不是這樣的。正確的處理方法,會讓寶寶更快度過分離焦慮,也會保護他幼小敏感的心。

讓我們帶著滿滿的包容和接納,陪伴寶寶和自己,度過這些特殊的時光吧。

 

本文提到的繪本,大家想了解更詳細的介紹,或是直接購買,請點閱讀原文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收下堅果媽這份繪本清單,娃兒入園不焦慮
    不少媽媽們開始找我來借入園焦慮的繪本。一方面,在孩子看來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老師、小朋友包括日常的作息都很陌生,一切的一切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家長也擔心,萬一她不喜歡幼兒園怎麼辦?TA哭怎麼辦?不吃飯不睡午覺怎麼辦?別人欺負TA怎麼辦?家長們的焦慮不比孩子輕。媽媽們的心情我特別能理解,因為九月堅果也要上幼兒園了。
  • 和媽媽分開就傷心大哭!如何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在花花看來,這些錯誤的方法非但不能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反而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因此,針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能做的是,幫助孩子正視而不是逃避它。媽媽們也不要擔心時間久了,寶寶和自己不親了。媽媽和孩子是血溶於水的親情,再加上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寶寶不和自己親近都難。偷偷摸摸地離開孩子並不能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還不如光明正大地走。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應該要和孩子做好溝通。
  • 從容應對分離焦慮,這份清單寶寶和媽媽都需要
    這位媽媽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其實就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指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關係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以表示拒絕分離,又稱離別焦慮。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最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
  • 擔心寶寶的分離焦慮?先擔心媽媽自己的吧
    比如兒童最常遇到的心理問題 —— 分離焦慮。這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但不同寶寶遇到的分離焦慮嚴重程度差異很大,不能同樣對待,絕大部分是普通的情緒問題,但處理不好,也可能會成為心理疾病。那如何判斷呢?分離是每個寶寶和家長都遲早會遇到的,而同心理依賴對象的分離,都會帶來焦慮情緒(成人也是如此)。
  • 愛上幼兒園,寶寶分離焦慮怎麼破?
    過了一個寒假,寶寶們又會出現短暫的分離焦慮期。
  • 孩子有分離焦慮?別怕!
    我們不必焦慮於「焦慮」本身,用積極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了解到焦慮的背後原因,就不必害怕了。比如,對於開始學爬的寶寶來說,他們可能每隔幾分鐘就會回頭看看有沒有人在注意著他,假如沒有,就會焦慮不安,而媽媽不在家時,寶寶也會探頭探腦的邊爬邊四周打量,看到媽媽回來會格外激動的往媽媽懷裡鑽,其實,這並非意味著寶寶對自己過於依賴、以後很難獨立,這種焦慮可以理解為學步期的寶寶雖然身體能離開父母了,然而精神上還沒做好分離的準備。
  • 一和媽媽分開就哭鬧?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閨蜜最近跟我訴苦,下班回到家兒子馬上往她身上爬,一直摟著他,吃飯也不撒手,生怕媽媽一放下他就走了,尤其是每天早上出門上班前,幾乎都是外婆把他從媽媽懷裡搶過來,她才能去上班,但兒子在身後大哭,她去上班的心情也不好。閨蜜知道她兒子現在這種情況是一種分離焦慮。這種焦慮大概會從1歲左右開始,和媽媽分開時,就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感。
  • 幼兒園開學在即,推薦8本優質繪本,幫孩子緩解入園焦慮
    幼兒園馬上就要開學了,面對分離,無論家長還是孩子們,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最讓家長揪心的,必然是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哭鬧,所以,提前做好入園準備,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就很有必要。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推薦8本可以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的繪本,讓孩子提前了解上幼兒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做好心理準備,用溫情的繪本,引導孩子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減少哭鬧。《蟲蟲也愛幼兒園》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繪本,講了森林裡蟲蟲幼兒園開學的情況。
  • 繪本書單|推薦6本幼兒園繪本,緩解寶寶入園焦慮更快適應幼兒園
    還有二個月就是9月,適齡小朋友要上幼兒園了,入園的準備工作該做起來了。安全別針、名字貼、手絹……這些需要採購的小物品可以淘起來了。比物質更需要準備的是孩子的心理,是孩子有沒有做好上幼兒園的思想準備。要知道天底下的孩子都不捨得離開母親片刻。小朋友要接受上了幼兒園就不再是媽媽陪著一起玩的現實。他要學會和小夥伴一起玩。
  • 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鬧,哭就對了,不哭問題可能更大
    也許這就是「甜蜜的負擔」吧,一方面讓媽媽們有一種被需要的甜蜜感,另一方面,媽媽們又苦於「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01.為什麼寶寶不讓你離開寶寶不讓媽媽離開,其實是分離焦慮,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焦慮對象通常是與寶寶最親密的媽媽(其他的親密照料者也成立)。
  • 分離焦慮?一些提高物體恆存認知的小遊戲
    卻相信它還是存在的沒想到吧,原來我們並不天生擁有這個本領所以在早期玩耍時如果你一個玩具在TA的視野裡落地,他會追視但如果一個玩具從TA的視野裡消失其實這個玩具在寶寶的世界裡就不存在了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一樣的五六個月前的寶寶媽媽離開了、不在寶寶視野裡了
  • 寶寶粘人又易哭,面對寶寶分離焦慮期,4個方法幫忙緩解!
    分離焦慮是指小孩因和家人分離而產生的情緒反應,一般7
  • 《包寶寶》:從孩子出生到成長,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這部影片講的是一位母親陪伴著一個象徵兒子的包寶寶之間的相處故事,畫風溫馨,角色形象設計軟萌可愛,但這部看似溫情的短片刻畫是中國現代家庭中的一個常見問題——分離焦慮。而這份分離焦慮並不是表現在孩子的身上,而是表現在媽媽的身上。
  • 媽媽不要走,分離太焦慮……成長就該是且行且放手的目送!
    >一個月、四個周、整整22天,孩子還是無法適應離開媽媽的學校生活,分離焦慮竟如此之猛?首先,讓我們從學術上剖析一下何為分離焦慮!分離焦慮特指孩子與某個親密情感結系的人(媽媽或主要照看者)分離時,產生焦慮、不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
  • 《包寶寶》:媽媽的一生,有4個階段的焦慮
    就拿今天的這部《包寶寶》來說吧,它不僅在國內深受大家的歡迎,在國際舞臺上跟其他作品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還拿下了很多獎項。在這部短片當中,大家能看到媽媽和包寶寶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整個故事很溫馨,包寶寶的形象也很是可愛。然而僅憑溫馨的故事和呆萌的形象,並不能幫助這部短片脫穎而出。它之所以能拿下那麼多獎項,最終還是依靠隱藏在溫馨故事下的深層含義,那就是分離焦慮。
  • 擁有5年繪本教育經驗的媽媽總結:1歲以下的寶寶該看什麼繪本?
    在陪娃閱讀之前,我滿心以為憑藉老娘這5年的繪本教育經驗,搞定你一個穿尿不溼的還不是輕輕鬆鬆,小娃娃就等著被我精彩的繪本演繹震翻吧。結果,分分鐘打臉!我期待的寶寶忽閃著懵懂又好奇的大眼睛,安靜聽我讀書的畫面,一直都沒有出現,甚至很少能完整地去看完一本書。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女兒都是看完封面就直接翻到了封底,要麼剛讀一頁,人就跑了。
  • 寶寶依賴媽媽,一到幼兒園就哭,或許是「分離焦慮」在作祟
    再後來的幾天時間裡,如意也是有意的在幫助閨女過度分離焦慮,如意不僅邀請閨女班的小朋友一起到家裡來做客,而且周六周日還帶閨女去幼兒園玩耍。很快閨女的入園焦慮就過去了。為什麼孩子一上幼兒園就會出現分離焦慮?
  • 必買英文原版的寶寶繪本推薦
    上次發了圈兒之後,幾個媽媽都要求我推薦寶寶的英文繪本。其實網上類似《最適合寶寶的100本英文繪本》這樣的帖子很多,但我還是有些不一樣的觀點。 首先說說小薇為什麼要給自己的寶寶從會說話開始就同步教英文。有的媽媽對這個很反感,覺得你不就是好面子嘛,希望自己孩子說幾個啥apple banana之類的很洋氣的樣紙。不能這樣!
  • 每天上演「分離大戲」,家有「黏寶」怎麼辦?!
    現在我們家幾乎每天早上都要上演分離大戲,每次都哭的撕心裂肺,哭在孩身痛在我心啊我到底該怎麼辦?!」在雪松老師細心分析過後,給予了這位寶媽一些建議,也了解到這是困擾了很多媽媽們的難題,基於這樣的廣大需求,今天我們來好好說一說「分離焦慮」的那些事兒~ 分離焦慮,一般在會發生在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多數七八個月開始有端倪,到十一二個月達到頂峰。
  • 這三套「肉麻」的繪本,推薦讀給孩子聽
    下面來說說我最喜歡的這幾套關於情感、心理的繪本吧:這套書一共是三本(豆瓣上只收錄了這兩本),包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爸爸,我害怕了怎麼辦?》和《爸爸媽媽,這就是我自己喜歡的!》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看到很多論壇社區在推薦,我其實不太喜歡這類似乎「言之無物」的書,但看到推薦,還是忍不住下手買了。沒想到,這套書成為了孩子一段時期內的最愛。裡面著重說說《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