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呂布是上世紀50年代首位獲得周恩來總理批准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此後前往中國20多次,自稱徘徊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次數比在故鄉法國的巴黎香榭麗舍大道還要多,而馬克·呂布也因為拍攝當時那個封閉的中國而世界聞名。人們通常以「攝影界的傳奇」形容馬克·呂布,而他卻堅稱自己僅是個「按快門的」。
今天向您推薦馬克·呂布於1957年在老北京抓拍的一組黑白照片,這些照片也成為巨變中國的一份歷史檔案。
1957年,王府井大街上,一位貴婦穿著黑色大衣配著白狐狸毛的領披肩。這是相當奢侈的了。
1957年,故宮。外國小孩是不穿開襠褲的,所以馬克·呂布感到很好奇,便在這一刻按下了快門。
天安門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攝影師眼中的攝影師。人們站在畫板上的天安門前合影。
那時候能看到一本書實在太不容易,北京小孩花幾毛錢租本小人書來看,相當於現在看動畫片了。
許多小朋友被天橋上的皮影戲迷住了。
那時候不跳廣場舞,人們喜歡打太極拳。
到冬天紫禁城旁邊的廣場上就結了冰,反倒成為了一個天然的滑冰場。
馬克·呂布拍攝的宴會一隅,左邊是周總理。
1957年,北京,93歲的齊白石大師,衰老的巨人。
百花齊放時,北京天橋充滿了賣藝的雜技、武術等江湖人物。在這裡馬克·呂布了解了氣功:把一塊大石放在肚子上,叫夥伴用個大錘子打碎後,,這位氣功大師馬上站起來,安然無恙。這種天橋文化從1957年反右運動後再也看不到了。
北京天橋的藝人表演摔跤
武術表演
1957年,北京城郊某村農曆新年的舞獅活動
那時候文藝活動十分貧乏,所以你可以發現後面的樹上都爬了人。
著名的標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毛澤東在1956年提出的,主要說藝術上要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要百家爭鳴。
馬克·呂布在半個多世紀前拍攝的影像,令今天的人們也驚詫不已,有網友甚至跟帖表示懷疑:「上世紀50年代,在中國,這樣的公開畫面,真有可能?」毫無疑問,馬克·呂布用他的鏡頭「忠實」地記錄了這一切。也有網友認為:「既保守又開放」,正是老照片所記錄的歷史價值所在。
1957年,北京美術學院的人體模特
他的作品很少有驚天動地的大場面,卻傾向於通過對細微生活細節的捕捉來反映深遠意義。「我覺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於細節中的。那些細節和攝影本身都是源於生活的。」
馬克·呂布1923生於法國裡昂一個資產階級大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業餘攝影家,熱衷於旅行。13歲時,父親給了他一臺袖珍柯達相機,從此馬克·呂布就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1年,他決定放棄穩定的工程師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攝影中。最初是一名自由攝影師,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瑪格南圖片社。1959年,馬克·呂布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的副主席,又於1975年、1976年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主席。
馬克·呂布先後幾十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用無聲的照片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出版了《中國的三面旗幟》、《中國40年攝影集》、《明日上海》等攝影集。談到自己的攝影作品,他卻認為:「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瑣碎的細節,它們不代表任何觀點或價值判斷,更無法為中國歷史變遷提供見證。」
-完-
大光圈綜合編輯整理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
識別加關注、查看歷史消息(往期微信)
歡迎訪問紅色邊疆荒友家園網站
網址 jianzi103.com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