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燙歲月,唯有美食不能辜負。當北京還是北平的時候,就有那麼一群飽讀詩書的文化人,他們不僅愛寫北平的人和趣事,還愛寫北平的美食小吃。一字一句將它們用最美麗的文字描繪下來,讓更多人知道北平的美食,將它們傳頌下去,也惹饞了更多的人。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還原那些年的老北京美食,走古道,品美食,看盡繁華北京城。貪嘴的不只是孩童!現在的零食花樣是越來越多,以各種噱頭大賣,炒作,但是說實在內味沒了傳統的文化底蘊也不復存在了。在那些沒有各種購物平臺,沒有零食鋪子的年代裡,咱老北京人吃的是啥,大家都知道嗎?老北京的小零食可是花樣百出又歷史悠久,一碗杏仁茶,滿街都有的冰糖葫蘆。冬天賣糖葫蘆,老北京城內現在還保留著傳統的叫賣法,大街小巷都迴蕩著快活的叫賣聲。蘸上滿滿的紅糖,這可比裹著麥芽糖或者糖稀的要好太多了。各種原料都可製成糖葫蘆,但是要說最正宗的吧還是要屬一顆顆飽滿的山裡紅。紅彤彤串成一串串,冬日裡最靚麗的風景線了。
再說起灌腸,飯前開胃小零食,配上一碗蒜汁,真是地道!真的豬肉腸製作而成,油而不膩,裹上一層芡粉,切成不規矩的小片,放在平底鍋上煎炸,炸的嬌嫩,再蘸上濃鬱的蒜汁。真香!沿街走,有小販賣小粽子,小小的很是俏皮,各種口味都有,黏嫩可口。加棗的不加棗的,整整齊齊擺在小盤裡,走過路過的人們都會瞅上一眼,心情好的話就會買上幾個。
看過梁實秋寫的文章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這位大作家對老北京美食是非常喜歡的,對這些美食的描寫也是非常細膩的。兒童的糖果,有你見過的各色樣式的小糖人,有香甜的豆糕還有街角開心跳皮筋的孩童,這樣有氛圍的街頭在作家筆中也是非常常見的一幕。梁實秋還寫過這樣一篇北平的零食小販,生動地描述了老北京街頭的小零食,不論什麼時候,咱們北京人都能尋到自己心中獨特的美食。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一一品遍!
一個大茶缸,幾壺熱水,清香的茉莉花花瓣碰上這七八十度的開水。這濃鬱的碰撞,香味躥得滿屋子都是!香、濃是基本的要求,一杯茶水,半杯茶葉,發黑的茶湯,白沫和茶梗子視覺上的衝擊,非常動人心。一椅、一茶、一菸灰缸、小角落裡大口喝茶,這畫面可是老北京的原生特色。再來個小菜,這愜意的小日子。老北京早點標配,焦圈配豆汁,豆漿配油條,滿足的一早上。淡草綠色的豆汁,酸酸的稠稠的。配上小鹹菜,加上醃好的芹菜梗,爽口又開胃下飯。越喝越熱,大汗淋漓,好生快活。
小編想說,這北京也是從前的北平,這名家筆下的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老北京吃喝,也正如他們筆下描繪的一般,生動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