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2021-01-08 騰訊網

重點:

「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

與這名吃播博主類似,憑藉老北京吃播小視頻裡誇張的演繹,最近,幾位北京的「爺」火了。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

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調侃之後,許多網友質疑,「這能代表北京嗎?」一名網友在一條視頻下留言:「因一個人,討厭一座城」,得到了數百網友點讚。

北京民俗專家、美食家張燕軍認為,北京真正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包容,不管是飲食、禮儀還是說話方式,不是為了北京而北京,也絕不是裝腔作勢。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

「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熱議: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

「喲,這不是猴爺嗎!給您請安了!」一段標題為「老北京偶遇行禮」視頻裡,一個穿著T恤的年輕人,單膝下跪給面前的「猴爺」行了個禮。「猴爺」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但穿的卻是盤口對襟衣,頭戴瓜皮帽,全然不像這個時代的人。評論區裡,有網友大呼「我這是穿越了嗎」,還有人則是看起了熱鬧:「老北京人都這樣嗎?太地道了!」

這幾位「爺」的視頻,雖然總是在介紹美食,但吸引眼球的是他們誇張的語氣和神態。不管是吃炒肝、滷煮,還是韓餐、炸雞,他們都會用「真地道」「蓋了帽了」來形容。有觀眾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還有人把不同博主的視頻素材剪輯到一起,做成了名為「老北京地道戰」的搞笑遊戲。

受其影響,一些明顯是其他省市的博主,也想分一杯「老北京」的羹。有博主操著純正的東北話介紹從未在北京流行過的「老北京特色美食」,場面既滑稽又尷尬。

老年人:這些人代表不了老北京

「這不是在宣傳老北京,這是在抹黑老北京!」72歲的尹宏林顯得有些生氣。老尹從小在胡同裡長大,平時街裡街坊見面,打招呼都是客客氣氣的,語氣也比較平和。而在視頻裡,這些博主跟別人說話,要麼吊著嗓子,要麼拿腔拿調,這也讓老尹十分無奈。「我最擔心的,是年輕人看了視頻,以為老北京人說話做事都是這樣,其實根本不是。誰沒事天天這麼說話?流裡流氣的,跟痞子一樣。」至於視頻裡老北京提籠遛鳥的狀態,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尹說,身邊的北京人,「還是踏實肯幹的多。」

同樣在胡同住了幾十年的老北京劉燕,對於這些視頻也是嗤之以鼻。「先不說視頻的風格有多誇張,多脫離現實,就連裡面展現的理兒和規矩,也有好多是錯的。」比如,其中一個博主拿糖油餅蘸炒肝吃,這在劉燕看來就「很不地道」,因為一般是包子才能蘸炒肝。還有的博主,正吃著炸醬麵,別人一叫他,居然把筷子插在了碗裡。「我小時候要這麼幹,是要挨打的!太不吉利!」還有的博主,一面介紹著老北京的習俗,一面吧唧嘴吃著飯。劉燕表示,連這種最基本的素質都沒有,怎麼好意思拍視頻去介紹老北京呢?

最讓劉燕生氣的,是一些博主「自己發明」的老北京吃法。一名博主稱,「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劉燕表示,說到武吃,老北京的炙子烤肉館倒是有一種武吃的吃法,但從沒聽過武吃烤鴨。「這也太噁心了,哪有這麼吃的?」

專家:老北京文化不拘泥於這些形式

「我無意間看過這些視頻,我覺得,老北京的文化,不必拘泥於這些形式,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北京民俗專家、美食家張燕軍說,北京真正的文化精髓,是一種包容,「不管是飲食、禮儀還是說話方式,我個人認為,不是為了北京而北京,絕不是裝腔作勢。」

「我家是好幾代都在北京,我覺得我說話,沒像他們那樣,有所謂特別的北京味兒。」他認為,博主們應該發揮網際網路的傳播優勢,多介紹比較少見的老北京特色,「現在看上去,都是豆汁、焦圈這些,外地人都知道的北京東西,真正需要挖掘的,很少有人介紹。」

張燕軍還表示,老北京的價值取向是比較平和的,不是為了流量就博出位。

猴爺:我有演的成分

在朝陽區高碑店一個民俗文化園區內,記者看到了猴爺小視頻裡經常出現的那個小桌。天冷風大,小桌上滿是灰塵。就在小桌後面的小店裡,猴爺正接著電話。「歡迎歡迎,我這馬上完,你們先看看。」這時候的猴爺,說話腔調和小視頻裡不一樣,沒有故意拿著腔調。

這是一個古玩店,猴爺本行就是做古玩生意,而且主要銷路是走網絡。等掛了電話,猴爺拿手機翻他最早的視頻。「一開始都是這樣的,介紹我自己的工作。」視頻裡,猴爺在介紹文玩常識,一股「國寶檔案」的氣息,沒有現在經常用的「蓋了帽了」。這樣的視頻,「沒人看」。數據顯示,每個視頻,只有七八萬人次觀看量。可每次「老北京地道戰」,幾百萬人次觀看。「做什麼總得做好吧,我也是後來才明白小視頻應該怎麼做。」他說,必須要讓觀者產生分歧,「太平淡,真沒人看。」

猴爺說自己不會做飯,對吃也沒什麼研究,吃的都是外賣,但是餐具都是店裡的古玩,「我想帶這些」。新增的粉絲,極少有能看出來餐具是古玩的,但因為粉絲數量龐大,「一百個人裡頭能有一個看出來,我就值了」。

現在,猴爺已經在視頻裡帶貨,賣食品。他坦承自己這一年來,因為小視頻的火熱傳播,已經有了收益。「我們出來幹活,不就是為了掙錢,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嗎?做小視頻掙錢,我承認。視頻裡帶貨,是人家出錢請我,是生意。」正說著,猴爺定睛看向柜子頂,「嘿,找了一天了,這個蟲,找著了。」他起身登高,小心翼翼把蟲用手護著,重新裝回葫蘆裡。

「我骨子裡是一個傳統的人,我喜歡的是這些傳統的東西。」他不否認自己紅了,但是沒扔下本職工作,因為忙著古玩生意,最近的視頻反而少了,「網際網路時代,網紅這種符號是很短暫,絕對有不火的時候。所以,我不可能把生意扔了,全身心做這個。」

對網上的討論、批評甚至攻擊,猴爺說自己不在乎,而且猴爺這個形象、服裝、腔調,「有演的成分,絕對有。就像看電視劇一樣,有人喜歡發彈幕罵裡面的角色,我就笑笑。」

對話:誇張的演繹才會得到關注

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拍小視頻的?

猴爺:我拍這些已經有五六年了。一開始就是介紹古玩,介紹我的事業,去各地收藏品。五六年下來,粉絲三萬多。後來2020年疫情期間,沒法出京,貨也賣完了,沒事幹,就拍了一段在雪地裡吃早飯的,沒想到火了。後來,我發現正兒八經說古玩沒人看,就這種誇張的演繹,有人看。粉絲現在漲到九十多萬。

記者:您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視頻風格誇張、有爭議甚至爭吵,是不是提升流量的必然手段?

猴爺:肯定是,沒有爭議就沒有熱點,沒有熱點就沒有人參與,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記者:看了視頻之後,很多外地網友表示不理解,北京網友也表示猴爺說話、吃東西的方式不能代表北京人,您怎麼看?

猴爺:我跟家,跟我媳婦都做不了主的人,我代表不了任何人,對號入座不是我的事。當然,視頻裡面需要添加一些佐料,我覺得能讓這些東西,變得更讓人接受。

記者:可不可以說「猴爺」是一個人設,是一個演繹的角色?

猴爺:絕對是這樣。

記者:您的流量已經變現了嗎?

猴爺:已經變現了。

記者:您也曾經說過,對您本人的攻擊無所謂,但是也有底線。

猴爺:對,對我攻擊無所謂,因為我做出這種行為讓你很不滿,你也許可以吐口水,但是請你尊重你自己,咱們都是爹媽養的,互相尊重對方的長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毅 莫凡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 「範閒」張若昀又曬美食,點讚超10萬,網友:確定不是美食博主?
    「範閒」張若昀又曬美食,點讚超10萬,網友:確定不是美食博主?,也很逗,紛紛表示:你確定不是個美食博主?你還不去認證個美食博主等等。有機會去北京一定要嘗一嘗....「範閒」張若昀又曬美食,點讚超10萬,網友:確定不是美食博主?我是譚小廚子,每天分享地方美食,美食教程,廚房小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 說說老年間老北京的飲食業和美食(五)
    不是大內侍衛,不奉旨,誰也不能吃。  後來,宮中的人天天吃,也就吃膩了,外頭的人沒吃過,很是好奇,這就衍生出了砂鍋居這一老北京名館子。 致美齋的月餅與各點心專業所做的都不同,老北京城吃東西有傳統和限制——到什麼季節吃什麼美食,什麼菜、點心用什麼料子做,幾百年來,絕不能混淆。混淆了,老北京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老百姓,就覺得不是味兒。
  • 老北京小吃屆的「四大天王」,不是北京人吃得下嗎?
    北京小吃個性鮮明,特別是「四大天王」,對老北京人來說是人間至味,可是卻遭到其他地方食客的吐槽,有的甚至將它們稱為「黑暗料理」,之所以給外地食客留下這樣的印象,無非是兩種原因,一種是吃不習慣,另外一種偶入一家不正宗的店,踩了雷,自然就對這種美食不會有好感了,如果是因為吃不習慣可以理解沒有辦法
  • 《什剎海》以美食為引,將地道的老北京文化融入其中,京味兒十足
    正在熱播的北京什剎海地方都市家庭劇《什剎海》備受關注,一經播出就引起熱烈反響,此劇不同於其他都市劇,沒有華麗高端的高樓大廈,靚麗絕倫的都市生活。有的只是富有深厚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的老北京城牆根生活,劇情輕鬆幽默,語言京味兒十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接地氣兒的現代影視劇。
  • 吃播博主大推薦
    「吃播」最初是在韓國興起的一些漂亮的小姐姐和小哥哥在攝像頭面前評鑑美食也有一群人 以「大胃王」博眼球各類的「吃播」層出不窮作為一個掉入「吃播」坑無法自拔的人今天就把我珍藏多年的小哥哥小姐姐一併分享給你萌 最開始接觸吃播是室友無意中提起 韓國有一個綜藝 只是吃飯
  • 老北京小吃,您最喜歡哪一絕?
    它不但是北京的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顧名思義,因為原料中含有鮮姜,吃起來也是有明顯的姜味兒,所以名叫薑絲排叉。這最後一絕,就是炒肝,相信大家最熟悉不過了,基本上都吃過,大街上也隨處可見「包子炒肝
  • 吃也不能落下,老北京寒食十三絕了解一下?
    說到吃涼食,南方自古就有寒食節吃青團兒的習慣,現在,每年到了清明前後,青團也深受年輕人和小孩兒的喜愛。但事兒君看來,這跟姆們老北京「寒食十三絕」一比,同樣是用涼食墊補墊補,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何謂十三絕?咱們一起來數數!
  • 據說只有老北京才吃過的北京特產美食,你嘗過的有幾個?
    很多人都說北京是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那麼這個城市吸引人的地方究竟在哪裡呢?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 什麼美食代表北京呢?老北京的味道你都品嘗過嗎?
    北京有什麼美食呢?涮羊肉,北京特色的火鍋,也很出名了。這個我吃過多次,它與四川的火鍋有什麼不同,我也說不上。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主菜是羊肉卷,是人們必點、而且往往會點很多。人們主要也是衝著羊肉捲去吃的,其它菜都是陪襯。這個適合晚上與朋友小聚,配上幾瓶啤酒,是非常享受的。
  • 老祖宗留下的老北京美食,視覺和嗅覺上的衝擊,真想再吃一口
    滾燙歲月,唯有美食不能辜負。當北京還是北平的時候,就有那麼一群飽讀詩書的文化人,他們不僅愛寫北平的人和趣事,還愛寫北平的美食小吃。一字一句將它們用最美麗的文字描繪下來,讓更多人知道北平的美食,將它們傳頌下去,也惹饞了更多的人。
  • 《長安十二時辰》美食博主雷佳音的大型吃播現場,在藍田這個地方可以一網打盡​!
    最最最火得意外的絕對是「美食博主」雷!佳!音!的深夜吃播!香噴噴的水盆牛肉、路邊剛出爐的胡餅,不管什麼吃的到他嘴裡,都能讓人一個勁兒跟著他吞口水。長安某非著名野生吃播博主張小敬換上官服,出了靖安司第一件事不是為自己洗刷冤屈,也不是逃出長安流浪天涯,而是:去吃飯!吃了一份水盆羊肉,不夠,又要了一盆。吸溜一大口羊肉湯,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說好吃。等羊肉的間隙還要了份長安特色零嘴:火晶柿子,吃法也是又講究又地道。
  • 二哥帶你吃遍北京:兩處打卡地,不可錯過
    用句老北京話說就是:早啊,您吃了嗎?吃,在北京可有特別的含義。在別的地方泛指吃飯,而在北京這可有聚會約飯侃大山的意思。您涮肉來我烤肉,吃的是一個豪氣,說的是一個臉面。可二哥今兒不帶你們去大飯莊子,咱就看看幾個不錯的打卡地,錢不多,讓你吃到爽。
  • 老北京豆汁——北京人獨特的驕傲
    想起郭德綱老師的一個段子: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北京人,就把他按到地上,給他灌一碗豆汁兒。如果沒喝完或者喝完起來罵罵咧咧的,那鐵定不是北京人;如果喝完還問有沒有焦圈的,那就是北京人,沒跑了。雖然說不可能這麼缺德將人按到地上灌豆汁判斷是不是北京人,但從側面也可以知道,豆汁,在北京文化之中重要的地位。
  • 《老炮兒》裡的北京美食,你吃過幾種?
    今天就和大家說道說道這些老北京的美食1.豆汁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蝦皮熬白菜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文化》裡提到蝦米皮熬白菜 ,他對這道菜特別有感情。為什麼以前北京人一輩子能吃北海白塔那麼高的大白菜,因為這道菜簡單,原汁原味,但味道卻十分鮮美。
  • 柏林的美食博主都在吃什麼?(上)
    今天的這篇本章並不是我們寫的,而是美食博主@they_do_food_right
  • 火爆全網的美食博主是怎樣煉成的?帶你看看浪味仙這5類美食博主
    2、生活vlog+美食製作 有一類美食博主,他們的廚藝或許不是最精湛的,但他們通過分享真實的生活,分享自己製作食物的過程,讓大家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所在。 3、搞笑類的美食博主 這些博主是一本正經的搞笑,把做菜拍攝成了搞笑大片。 以隔壁林妹妹的短視頻為例,她把做菜視頻拍成了武林大片。在視頻中,她仿佛武俠小說中行俠仗義的女俠,江湖人稱小阿紫,行走山野之間,渴了摘果子吃,餓了就開始煎烤烹炸。
  • 央視狠批吃播浪費嚴重,抖音快手鬥魚回應!「用命換錢」,是門好生意?
    在B站、快手、虎牙等直播平臺,均設有美食欄目,裡頭就有不少吃播。為什麼大家喜歡看吃播?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表示,觀看「吃播」成為人們進行放鬆的一種方式,這一群體中有相當部分是「空巢青年」。他們當中很多人遠離故鄉,在外打拼。「吃播」能為其帶來一種治癒感,使其得到另一種陪伴與心理慰藉。
  • 老炮兒裡的北京美食,你吃過幾個?
    蝦皮熬白菜  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文化》裡提到蝦米皮熬白菜,他對這道菜特別有感情。為什麼以前北京人一輩子能吃北海白塔那麼高的大白菜,因為這道菜簡單,原汁原味,但味道卻十分鮮美。雖然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北京人仍然習慣儲大白菜。
  • 韓國人氣吃播博主「假吃」爭議發生3周後才出面澄清 網友不買帳
    來源:人民網圖源:韓媒《韓國經濟》人民網訊 近些年,韓國吃播行業越來越受到網民的關注,但頻頻曝出「假吃」「催吐」等亂象。韓國人氣吃播博主文福熙8月24日通過個人帳號公開了一篇完整視頻,在視頻中澄清「假吃」爭議,但網友並不買帳。視頻中,針對「假吃」質疑,文福熙解釋稱,為創造出更高質量的視頻,提高觀眾喜愛度,在食物擺盤、聲音處理、服裝搭配等細節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吃東西時嘴邊會沾上食物殘渣,她擔心觀眾看到這種不乾淨的畫面會感到不舒服,所以對視頻進行了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