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京,您能想到什麼?是高樓林立, 是上下班匆忙的人們, 還是生活的快節奏?其實, 能代表一座城市特色也讓您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特色小吃。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可以說是聽的最多的一個,一說起北京小吃,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但是為什麼又叫驢打滾呢,這是一種很形象的比喻,做好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就像是驢在打滾時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
艾窩窩歷史悠久,最早時是宮廷糕點,因為有一個皇帝很是愛吃,後在明代流入民間。
它是由糯米洗淨浸泡後蒸熟,晾涼後揉勻按成圓皮,然後包上已經炒好過的桃仁、芝麻仁、瓜子仁、白糖再加入青梅、金糕拌成餡。也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小吃之一。
糖卷果可以算是北京小吃裡的名品了,深受外來食客的喜歡,尤其是女性朋友。它主要是用山藥和大棗,再配上青梅、瓜仁、桃仁等輔料製作而成。
豌豆黃也算是大家都很喜歡的一種小吃,是春夏時節時的應時佳品。但是現在不管哪個季節也能看到各家小吃店依然有供應。
糖耳朵又稱「蜜麻花」,也是很常見的一種,叫做糖耳朵是因為形狀類似於人的耳朵得以此名。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它是由麵粉、紅糖、花生油、鹼、飴糖、蜂蜜製作而成。做出來的糖耳朵色澤光亮,吃起來鬆軟甜蜜。最好是在春、秋、冬時節吃,夏季太熱,糖會脫落,會影響到口感。
麵茶是個老北京傳統風味了。說是叫茶,但它是呈糊狀物,是由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表面再淋上芝麻醬。
老北京人喝麵茶從不用勺筷,而是拿手端著碗,吸溜著喝。要的就是這種每喝一口都是醇醇的麻醬香味和麵茶味的感覺。
焦圈算是男女老少都喜愛的一種小吃,顏色深黃,小巧可愛,吃起來又酥又脆,風味獨特。早上吃個早點喝個豆汁兒,都少不了它。
但它是由高溫油炸出來的,是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和孕婦不宜食用。
饊子麻花算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了,很受歡迎。顏色看起來呈棕黃色,吃起來酥脆可口。據說在戰國時代就有了,而且它可以久存不壞,就算擱上個十天半個月,吃起來依舊酥脆。但它也屬於高熱量食品,不宜多吃。
奶油炸糕是屬於富有營養的小吃了,它使用上好的麵粉為原料,再加入白糖、香草粉、奶油等原料製作而成,做出來的炸糕顏色金黃,外焦裡嫩,還有濃鬱的奶香味兒。既有營養又好消化,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蛤蟆吐蜜也叫「豆餡燒餅」。其實就是燒餅裡加上豆沙餡。在烤制的過程中,燒餅會因加熱而裂開來,從而露出裡面的豆沙餡,樣子就如同吐出來蜜一樣,所以人們就稱之為「蛤蟆吐蜜」。
它不但是北京的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顧名思義,因為原料中含有鮮姜,吃起來也是有明顯的姜味兒,所以名叫薑絲排叉。
別看有姜味兒,但是營養價值不可小看,俗話說得好「生薑治百病」,可緩解疲勞、失眠、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狀。
這最後一絕,就是炒肝,相信大家最熟悉不過了,基本上都吃過,大街上也隨處可見「包子炒肝」的字樣。也是人們早上最愛吃的早點之一。
雖說名叫「炒」肝,但其實它不是炒的而是煮出來的。主要是用肥腸、豬肝、澱粉製作而成,吃起來味濃不膩,口口醇香。
都說一道美食代表著一座城,但是最能體現出這座城市人們特色的還是這些個小吃。
北京傳統小吃歷史悠久,見證了那些歷史文化。它每一個小吃的做法,味道,特點,都包含了老北京人傳統的手藝,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看了這「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您是不是立刻就想來點什麼吃?像「護國寺小吃店」、「錦芳小吃店」、「牛街洪記小吃店」、「白魁老號飯莊」、「清真白記小吃店」等這些小吃店都有賣的,而且店面也分布的很廣,各個區都有,很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