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事兒君。今兒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外出踏青春遊、掃墓祭祖的日子。但今天咱不說這個,說說清明節前的「寒食節」。
寒食節源於春秋會後,忠臣義士介子推被焚於綿山,晉文公遂下令在子推的忌日禁火、寒食。也就是用不生火做飯、吃冷食的方式來寄託對於子推的懷念和哀思。
寒食節定在冬至後的第105天,後來因為清明寒食兩節相近,就合在一起過了。
節日習俗很多,禁菸、寒食、插柳、蹴鞠、踏青等等,演變到現在,其他習俗都漸漸淡去,唯獨留下「寒食」,也就成了現在的寒「食」節了。
說到吃涼食,南方自古就有寒食節吃青團兒的習慣,現在,每年到了清明前後,青團也深受年輕人和小孩兒的喜愛。
但事兒君看來,這跟姆們老北京「寒食十三絕」一比,同樣是用涼食墊補墊補,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何謂十三絕?咱們一起來數數!
01焦圈
提到焦圈,就不得不說說豆汁兒了,作為老北京,有焦圈兒了,就必須得來一碗豆汁兒,這一對兒搭檔誰離開誰都不是個滋味兒。拿燒餅給焦圈兒一夾,就著一碗豆汁兒,嚯!別提多美了~
有心嘗嘗口味最正宗的,您不妨去天壇公園北門有家錦馨豆汁嘗嘗。
02艾窩窩
艾窩窩屬於一種清真小吃,原本是作為宮廷糕點的,後傳入民間。色澤雪白、質地黏軟、口味香甜,一口下去,滿滿的餡料在口中散開,而且口味繁多,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推薦大家去護國寺小吃,如果不合您的口味,也有各種北京地方小吃,總有一款適合您~
03螺絲轉兒
螺絲轉兒是真正的「御膳房」出品,宮廷的點心師傅孫德山首創,得名就是因為其製作的時候就是一圈兒一圈兒的轉,要求絲拉的均勻、美觀,不能亂,色兒得正,還得入口即酥。
這回推薦您去西四北頭條的徐記燒餅鋪,不過這螺絲轉兒得吃新做的,隔夜就硬了,吃的就是個酥!
04豌豆黃
慈禧都愛吃的豌豆黃,也是有名的宮廷美食之一,外觀為淺黃色,味道香香甜甜的,非常爽口,有的還嵌些小棗兒,更是一種獨特的風味。
景山西街北海公園東門的仿膳飯莊,從環境就是宮廷範兒,老北京的糕點基本都有,但他家的豌豆黃確實是一絕
05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非常受歡迎,製作比較繁瑣。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饊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也算是寒食節的元老了。
最有名的還是南來順飯莊,您要有興趣可以去嘗嘗鮮。
06驢打滾
驢打滾大家都不陌生,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入口綿軟,香甜可口,老少皆宜。
這裡推薦牛街洪記的,入口綿軟即化,也不會太甜~
07薑絲排叉兒
薑絲排叉兒是以姜為原料的一種傳統小吃。用鮮薑末與麵粉混合軋片成形,炸製成排叉,然後「過蜜」而成。口感酥脆,甜而不膩,所謂「吃薑不見姜」。
薑絲排叉兒口味最好的地兒,也推薦南來順飯莊。
08糖耳朵
之所以叫糖耳朵,是因為成形後酷似人的耳朵。色澤光亮出油,質地綿軟,口感甜蜜適中,也受很多人的喜愛。
同樣,您在護國寺小吃也可以找到它。
09糖火燒
北京早點攤兒經常見到的主食,香甜可口,綿軟酥脆的糖火燒,推薦!
作為通州三寶之一,糖火燒最有名的是大順齋,不親口嘗嘗,真不知道有多好吃!
10芝麻醬燒餅
老北京能吃到地道芝麻醬燒餅的地方不少,但事兒君還是首推牛街洪記小吃的。正宗的麻醬燒餅,都是外焦裡嫩,酥脆可口的。一口咬下去,層次分明,口感濃厚,北京人一般都好這一口。
11糖卷餜
糖卷餜也是清真小吃的精品,正宗的清真小吃,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尤其適宜女性食用。
鴻賓樓和南來順的糖卷餜是比較有名的,可以去一飽口福。
12奶油炸糕
圓圓的奶油炸糕,外焦裡嫩,香味濃鬱。是北京傳統小吃最富有營養的,而且非常易於消化。
奶油炸糕像錦芳、護國寺小吃都有的賣,不過要吃的美,您得請早兒,不然涼了再熱可就不是那個滋味兒了。
13硬面餑餑
硬面餑餑是一種似燒餅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燒,入口有咬勁,微甜且香,用手一掰還會掉渣。但現在手藝好像已經失傳,沒得賣嘍。
怎麼樣,數完這「寒食十三絕」,事兒君口水都流下來了,您覺得哪個最合您的口味呢?
得嘞,回見了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