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只有掃墓祭祖?吃也不能落下,老北京寒食十三絕了解一下?

2021-01-18 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

大家好,我是北京事兒君。今兒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外出踏青春遊、掃墓祭祖的日子。但今天咱不說這個,說說清明節前的「寒食節」。

寒食節源於春秋會後,忠臣義士介子推被焚於綿山,晉文公遂下令在子推的忌日禁火、寒食。也就是用不生火做飯、吃冷食的方式來寄託對於子推的懷念和哀思。

寒食節定在冬至後的第105天,後來因為清明寒食兩節相近,就合在一起過了。

節日習俗很多,禁菸、寒食、插柳、蹴鞠、踏青等等,演變到現在,其他習俗都漸漸淡去,唯獨留下「寒食」,也就成了現在的寒「食」節了。

說到吃涼食,南方自古就有寒食節吃青團兒的習慣,現在,每年到了清明前後,青團也深受年輕人和小孩兒的喜愛。

但事兒君看來,這跟姆們老北京「寒食十三絕」一比,同樣是用涼食墊補墊補,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何謂十三絕?咱們一起來數數!

01焦圈

提到焦圈,就不得不說說豆汁兒了,作為老北京,有焦圈兒了,就必須得來一碗豆汁兒,這一對兒搭檔誰離開誰都不是個滋味兒。拿燒餅給焦圈兒一夾,就著一碗豆汁兒,嚯!別提多美了~

有心嘗嘗口味最正宗的,您不妨去天壇公園北門有家錦馨豆汁嘗嘗。

02艾窩窩

艾窩窩屬於一種清真小吃,原本是作為宮廷糕點的,後傳入民間。色澤雪白、質地黏軟、口味香甜,一口下去,滿滿的餡料在口中散開,而且口味繁多,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推薦大家去護國寺小吃,如果不合您的口味,也有各種北京地方小吃,總有一款適合您~

03螺絲轉兒

螺絲轉兒是真正的「御膳房」出品,宮廷的點心師傅孫德山首創,得名就是因為其製作的時候就是一圈兒一圈兒的轉,要求絲拉的均勻、美觀,不能亂,色兒得正,還得入口即酥。

這回推薦您去西四北頭條的徐記燒餅鋪,不過這螺絲轉兒得吃新做的,隔夜就硬了,吃的就是個酥!

04豌豆黃

慈禧都愛吃的豌豆黃,也是有名的宮廷美食之一,外觀為淺黃色,味道香香甜甜的,非常爽口,有的還嵌些小棗兒,更是一種獨特的風味。

景山西街北海公園東門的仿膳飯莊,從環境就是宮廷範兒,老北京的糕點基本都有,但他家的豌豆黃確實是一絕

05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非常受歡迎,製作比較繁瑣。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饊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也算是寒食節的元老了。

最有名的還是南來順飯莊,您要有興趣可以去嘗嘗鮮。

06驢打滾

驢打滾大家都不陌生,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入口綿軟,香甜可口,老少皆宜。

這裡推薦牛街洪記的,入口綿軟即化,也不會太甜~

07薑絲排叉兒

薑絲排叉兒是以姜為原料的一種傳統小吃。用鮮薑末與麵粉混合軋片成形,炸製成排叉,然後「過蜜」而成。口感酥脆,甜而不膩,所謂「吃薑不見姜」。

薑絲排叉兒口味最好的地兒,也推薦南來順飯莊。

08糖耳朵

之所以叫糖耳朵,是因為成形後酷似人的耳朵。色澤光亮出油,質地綿軟,口感甜蜜適中,也受很多人的喜愛。

同樣,您在護國寺小吃也可以找到它。

09糖火燒

北京早點攤兒經常見到的主食,香甜可口,綿軟酥脆的糖火燒,推薦!

作為通州三寶之一,糖火燒最有名的是大順齋,不親口嘗嘗,真不知道有多好吃!

10芝麻醬燒餅

老北京能吃到地道芝麻醬燒餅的地方不少,但事兒君還是首推牛街洪記小吃的。正宗的麻醬燒餅,都是外焦裡嫩,酥脆可口的。一口咬下去,層次分明,口感濃厚,北京人一般都好這一口。

11糖卷餜

糖卷餜也是清真小吃的精品,正宗的清真小吃,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尤其適宜女性食用。

鴻賓樓和南來順的糖卷餜是比較有名的,可以去一飽口福。

12奶油炸糕

圓圓的奶油炸糕,外焦裡嫩,香味濃鬱。是北京傳統小吃最富有營養的,而且非常易於消化。

奶油炸糕像錦芳、護國寺小吃都有的賣,不過要吃的美,您得請早兒,不然涼了再熱可就不是那個滋味兒了。

13硬面餑餑

硬面餑餑是一種似燒餅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燒,入口有咬勁,微甜且香,用手一掰還會掉渣。但現在手藝好像已經失傳,沒得賣嘍。

怎麼樣,數完這「寒食十三絕」,事兒君口水都流下來了,您覺得哪個最合您的口味呢?

得嘞,回見了您內!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將至,給仙逝的親人掃墓,提前好嗎?有什麼講究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
  • 清明節說清明
    ——清明 杜牧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悽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這首耳熟能詳的的詩似乎成了我們記憶中清明的代言,作為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清明是怎麼來的呢?相信朋友也都知道寒食節,那麼寒食節和清明節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清明節掃墓時間有什麼講究能提前幾天 清明節掃墓有哪些禁忌?
    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清明節掃墓有哪些禁忌?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2020庚子年清明節掃墓拜祭禁忌注意事項
    清明節是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代表的是孝道,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節掃墓祭祀,屬於禮敬緬懷祖、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 清明節快樂?到底清明節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專家這麼說...
    在掃墓之餘,一大家人還會在宅子周圍踏青、觀光。由此可見,古人是把掃墓和踏青一起過的。在有些地方,清明節正日子全家人要去掃墓;還有一些地方則要求在清明節之前掃墓。但是不論掃墓的日期差別有多大,掃墓和踏青一定結合在一起。清明節與寒食節是同一天嗎?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兩天,離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了。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 唐代宋代,清明節放假7天。清明節有哪些你想不到的歷史變遷?
    歷史上最早的清明節,可不是用來掃墓的,它只是一個農耕節氣,跟春分、穀雨一樣。那時的上巳節、寒食節才有驅邪祁神、祭祀祖先的功能,相傳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禁火,大伙兒無法用火燒飯,於是就去上墳、祭祖。這仨節前後相連。
  • 清明節,到底能不能說「清明快樂」?
    後臺好些讀者給我留言,說 「蘭蘭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所以清明不是假期,是掃墓的日子,清明快樂不合適吧?」為此蘭蘭媽,特地做了一些研究——清明節,到底能不能說「清明快樂」?首先,我們從「清明節」的歷史來看。「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清明節能掃墓嗎
    說起清明節,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需要掃墓祭祖,今年的清明節即將到來,那麼2020年清明節是幾月幾號?但是今年是一個特殊時期,受疫情影響,很多地區交通限制。所以就有人問了,2020年清明節能掃墓嗎?
  • 滕州:清明節掃墓的時間什麼時候為好?
    適宜清明節掃墓的時間  有些地方在清明當天上墳,因為清明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來給父母上墳。  清明節掃墓的注意事項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 清明|插柳、踏青、寒食,背後竟都有這樣的「中醫原理」?
    祭祖與踏青——疏肝氣清明節是一個哀思與歡快相併存的節日。清明節真正的源頭是祭祀祖先,起源於周秦時代人們對祖先的祭祀活動,祭祀是清明不變的主題。隨著歷史變遷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就是當時「祓禊」的情形,由於時間與清明節臨近,又都是在郊外活動,上巳節的踏青飲宴與清明掃墓後的春遊娛樂開始尚分頭而行,後來逐漸合而為一。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朋友圈怎麼發?清明節詩句古詩大全 清明節寄託哀思的詩句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經典詩句有哪些?2020年的清明節比較特殊,因為疫情防控,很多人都不能返鄉祭祖,也不能去陵園掃墓。但是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清明詩句寄託哀思。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清明節掃墓千萬不要隨意,這五大禁忌你懂嗎?女性來例假儘量避免
    在古代清明節由一個耕種時節結合「寒食節」、「上巳節」,形成如今一個具有親近自然與豐厚人文底蘊的節日。掃墓祭祖和踏青春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習俗主題,掃墓祭祖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一環,那麼你知道掃墓要注意什麼嗎?每年清明節,無論是多大的老闆,還是多小的員工,都會從異地他鄉趕回老家掃墓祭祖,緬懷先人。
  • 清明節,桃李春風一杯寄幽思的酒
    馬上就來的清明節,在這點上則是萬幸的。它原本意義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錯後春分十五天,按陽曆計算,一般在4月5日左右。這天的主題和節氣關聯明顯。陽春三月,風和日麗,桃花初綻,綠草青青。正是郊遊的好日子。自己陶醉大自然的美好裡,也要記得與祖輩逝者們共享。在民間又把清明節叫踏青節、祭祖節、掃墓節、鬼節等。
  • 從詩歌中體會古代寒食清明節的風俗——宴遊文會
    已度清明節,春秋如客何。」(皇甫冉:《清明日青龍寺上方賦得多字》)以上兩首詩反映的就是寒食清明節的宴遊文會。宴遊文會本不屬於節日風俗。首先,在唐以前寒食清明節中無此風俗,在唐代也沒有明文規定;其次,宴遊文會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最後,它也不是單獨屬於寒食清明節。
  • 《清明節》_《清明節》是什麼意思-天氣網常見自然現象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期間掃墓。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 從繪畫作品中看古代清明節是何景象
    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掃墓祭祖,緬懷故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給清明節繪了一筆傷感的基調,而很少知道唐代詩人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及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等同樣描述清明卻輕鬆歡樂的詩詞。
  • 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和避諱你必須知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和避諱你必須知道! 傳承兩千多年的清明節即將來臨,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具有緬懷先人,禮敬祖宗的重要意義。祭祖轉運:在風水學裡,祖先的氣息跟後代子孫的生存發展是有密切聯繫的,如果祖先之氣昌盛就能庇佑子孫事業飛黃騰達   原標題: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和避諱你必須知道!     傳承兩千多年的清明節即將來臨,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具有緬懷先人,禮敬祖宗的重要意義。
  • 清明節將至,農村掃墓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是祭祖、掃墓、悼念亡人的日子。在古代,清明節的祭祀活動就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王公大臣,還是黎明百姓,都要在這一天裡,祭拜已經逝去的先人。唐朝時期,朝廷就規定必須放清明假,好讓大家都可以回家掃墓。今年清明節是農曆二月二十(公曆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