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聽所聞過的茶坊、茶肆、茶樓、茶室、茶園、茶社等等,其實都可以統稱為茶館,一個是專門供人飲茶的、並提供娛樂放鬆、休閒暢談的地方,可謂是男女老少皆宜之處。
而說起茶館文化,最具特色的那必然就要數老北京的茶館了,或許在選茶擇水上不及南方茶文化的細膩,也沒有茶道中諸多的流程工序,但在是這杯盞之間的人情世故味,卻是誰也比不了的。
身處於老北京的茶館中,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勁兒」,以及「四海皆兄弟」的傳統理念,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三教九流之人在小二的一句「來了您內~」後,便能一桌談笑。
不為茶、不為水,只為這一寸地一方人,喝的是人情世故,聊的是百態人生,這才真正老北京茶館的精髓所在。而要細說起一切源頭,則就要追溯到大清朝統治的時代了。
在滿族入關定鼎中原後,為了犒勞英勇善戰的八旗子弟,也為了凸現滿人的社會地位,所以皇上就下令,所有八旗子弟無需工作便可以月月到朝廷領取錢糧。
如此一來,雖然都衣食無憂了,但也使得大部分的八旗子弟變成了沒有工作的「社會閒散人員」,因此久而久之,泡茶館就成為了他們消磨時間的主流方式了。而這也促進了茶館業的鼎盛繁榮。
不過,你可千萬不要以為老北京的茶館只賣茶,像什麼茶點小食、酒肉麵條等都是一些茶館的招牌,而且按照茶館的特色不同,還會有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表演節目,所以坐上一天自然也都不會覺得厭煩。
例如紅爐就是專門製作滿漢悖悖的,窩窩館是專做糖耳朵、蜜麻花、炸排叉、喇叭糕等各類小吃茶點的,而搬壺館則是介於窩窩館和紅爐館之間,專做一些燜爐燒餅炸排叉等兩三種吃食。
而除了這些賣糕點小食的茶館外,還有一種名為二葷鋪的茶館,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所賣的炒菜,通常是由茶館提供一部分原料,再加上茶客自己帶的一些原材料炒作而成。
更重要的是在二葷鋪還可以購買到酒,試想置身於茶館之中,茶客之間,約上三五好友,炒上倆菜,飲上一壺美酒,也著實會別有一番情趣呢。還是那句話,來老北京的茶館,為的不是茶水,而是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