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您內~」講講老北京茶館的那些事兒

2021-01-16 話說星茶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聽所聞過的茶坊、茶肆、茶樓、茶室、茶園、茶社等等,其實都可以統稱為茶館,一個是專門供人飲茶的、並提供娛樂放鬆、休閒暢談的地方,可謂是男女老少皆宜之處。

而說起茶館文化,最具特色的那必然就要數老北京的茶館了,或許在選茶擇水上不及南方茶文化的細膩,也沒有茶道中諸多的流程工序,但在是這杯盞之間的人情世故味,卻是誰也比不了的。

身處於老北京的茶館中,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勁兒」,以及「四海皆兄弟」的傳統理念,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三教九流之人在小二的一句「來了您內~」後,便能一桌談笑。

不為茶、不為水,只為這一寸地一方人,喝的是人情世故,聊的是百態人生,這才真正老北京茶館的精髓所在。而要細說起一切源頭,則就要追溯到大清朝統治的時代了。

在滿族入關定鼎中原後,為了犒勞英勇善戰的八旗子弟,也為了凸現滿人的社會地位,所以皇上就下令,所有八旗子弟無需工作便可以月月到朝廷領取錢糧。

如此一來,雖然都衣食無憂了,但也使得大部分的八旗子弟變成了沒有工作的「社會閒散人員」,因此久而久之,泡茶館就成為了他們消磨時間的主流方式了。而這也促進了茶館業的鼎盛繁榮。

不過,你可千萬不要以為老北京的茶館只賣茶,像什麼茶點小食、酒肉麵條等都是一些茶館的招牌,而且按照茶館的特色不同,還會有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表演節目,所以坐上一天自然也都不會覺得厭煩。

例如紅爐就是專門製作滿漢悖悖的,窩窩館是專做糖耳朵、蜜麻花、炸排叉、喇叭糕等各類小吃茶點的,而搬壺館則是介於窩窩館和紅爐館之間,專做一些燜爐燒餅炸排叉等兩三種吃食。

而除了這些賣糕點小食的茶館外,還有一種名為二葷鋪的茶館,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所賣的炒菜,通常是由茶館提供一部分原料,再加上茶客自己帶的一些原材料炒作而成。

更重要的是在二葷鋪還可以購買到酒,試想置身於茶館之中,茶客之間,約上三五好友,炒上倆菜,飲上一壺美酒,也著實會別有一番情趣呢。還是那句話,來老北京的茶館,為的不是茶水,而是人情世故。

相關焦點

  • 《金水橋邊》為您講述「老北京」的那些事兒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扒一扒《金水橋邊》中的那些「年代」感。該劇從建國初到文革結束的30年間,以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城內動蕩不安、特務猖獗的局勢為背景,講述了老北京一個小四合院裡幾個普通家庭、一群老警察之間的故事。劇中有兩條線索相互交織,貫穿始終。
  • 老北京人,打滷面的講究,您來一碗!
    老北京講究初二要吃麵條,一般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最好是到哥哥姐姐家吃麵,為了交流感情。過去北京人短則三五天,長不過十天半月,總可吃頓炸醬麵,打滷面卻不能如此隨意。按過去老論兒,一般家裡辦壽才打一次滷。
  • 《故都風物》:老北京的那些風物人情
    所知道的那些內容元素,還是大多是來自於各種影視作品和文字內容。不少人也都去過北京這所城市,還有許多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很久。各種名勝遺蹟去瞧過,一些所謂的老北京的「京味兒」也都見識過,可是總覺得這老北京似乎不是那麼一回子事兒,仿佛缺少了什麼韻味?
  • 聽桌遊 | 講講我的事兒之「摩埃的故事」
    但如果您有時間,不妨順便看看這篇文章。前兩期 桌遊IPLAY,播出之後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也收到了很多反饋和建議,其中比較集中的一個就是:這個節目還有沒有以前Meeplayer時期的那些內容形式?當然有,不但有,而且類型劃分會更加清晰有趣。
  • 老北京肉餅「裡外面兒刷油兒」,可是肉餅內您怎麼抹油呀?
    餡餅也好,肉餅也好,都是北方人,特別是老北京人的普通食品,說不說大家都知道。可是要說肉餅「裡外面兒刷油兒」,這說法應該不對。放在餅鐺裡烙的肉餅,不時地往表面兒刷(抹油,不少老北京人叫「刷油兒」)點兒油還說得過去,可是肉餅內您怎麼抹油呀?其實老北京人這樣說,就是一個習慣說法兒。
  • 老北京話博大精深,管「死」就有幾十種叫法,您都知道嗎?
    這時就會找一些其他的字眼代替,比如老北京人管拖鞋叫趿拉板(tā lā bǎn),管棉鞋叫棉窩,管老北京布鞋叫"片兒懶"。再比如老北京人對於"蛋"這個字眼很忌諱,在北京話裡,"蛋"有睪丸的意思,所以不管男女老少,都很忌諱說"蛋"。那生活中用什麼代替呢?
  • 好劇欣賞--《茶館》
    ,利用小人物的命運變化來揭露舊社會的陰暗面,針砭時弊又充滿了濃濃的老北京味!劇照人物:王利發與秦仲義劇本中出場的人物近50人,除茶館老闆之外,有吃皇糧的旗人、辦實業的資本家、清官裡的太監、信奉洋教的教士、窮困潦倒的農民,以及特務、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眾多但性格鮮明,能夠"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全劇充滿了地道的老北京味。
  • 8部好看的老北京電視劇,一半由他原著改編,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
    今天,共同的世界精心挑選了8部代表老北京的電視劇,帶您了解一下什麼才是老北京,老北京的普通百姓生活怎麼樣,北京城和老北京都經歷了什麼。2、《茶館》(2010年上映)原著:老舍導演:何群主演:陳寶國,謝鋼,周裡京,石小滿,梁天簡介:講述了從清末民初到解放,老北京茶館和茶客們數十年的經歷與變遷,折射出中華民族在特殊歷史階段的劇變。
  • 8部好看的老北京電視劇,一半由他原著改編,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
    原創作者:共同的世界最近「老北京」一詞在網上爆紅,很多網紅利用老北京拍視頻賺流量,甚至口音明顯不對的人也為了流量借「老北京」為自己賺人氣,引起較大爭議。什麼才是老北京?真正的老北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周裡京,石小滿,梁天簡介:講述了從清末民初到解放,老北京茶館和茶客們數十年的經歷與變遷,折射出中華民族在特殊歷史階段的劇變。
  • 電影《茶館》的心理描寫藝術——老北京叫賣聲的魅力
    電影《茶館》是根據老舍同名話劇改編的影視作品,幾乎全部使用話劇原班人馬出演,讓影片維持了藝術的高水準。>與話劇不同,電影更注重特寫,善於用特別的暗示、突出等設計,同時顯得自然而然,以此來表現人物心理微妙的變化
  • 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駐場演出臺湖帶來文旅新體驗
    日前,由北京市曲劇團帶來的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的演出在通州區臺湖溼地公園慶禮堂上演,實現了遊客飽覽自然風光、觀看北京地方戲特色演出、了解老北京民俗風情的綜合體驗。(一)新鮮,這麼看戲,頭一回!在通州臺湖溼地公園慶禮堂三層,一間300餘平米的劇場內,幾張方桌錯落擺放,觀眾在店小二的引導下有序落座。
  • 8部好看的老北京電視劇
    最近「老北京」一詞在網上爆紅,很多網紅利用老北京拍視頻賺流量,甚至口音明顯不對的人也為了流量借「老北京」為自己賺人氣,引起較大爭議。什麼才是老北京?真正的老北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今天,小編精心挑選了8部代表老北京的電視劇,讓大家了解一下什麼才是老北京,老北京的普通百姓生活怎麼樣,北京城和老北京都經歷了什麼。
  • 尋找江南舊時光,阿慶嫂的春來茶館就在這裡!
    上午和朋友們相約一起前往沙家浜景區,漫步在沙家浜景區內,春風拂面,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一掃前段時間的陰霾。就在我們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春來茶館」的名字映入了我的眼帘。「春來茶館」這個詞還是小時候看電視劇《沙家浜》裡知道的,那時候只是阿慶嫂這個人物吸引住了,一直以為春來茶館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 老北京俏皮話
    ●  老北京人說話俏皮,還透那麼點「娛樂」,您聽:●「您當(音:Dang讀三聲)真求他哪,到裉節上丫褶溜子了。說真格的,咱爺們兒壓根兒就沒給丫當回事兒,等丫醒過夢兒來。●您瞧,都是在數落人,這話裡話外的透著俏皮和點兒浪當的勁兒。●老北京人幽默,話也幽默。就跟聽故事差不離兒。● 平日裡,北京人管愁眉苦臉叫「一臉舊社會」;要說這人相貌咋地是「對不起觀眾」或「有礙市容」;玩麻叫「修長城、碼長城」。
  • 8部美觀的老北京電視劇
    近來「老北京」一詞在網上爆紅,好多網紅運用老北京拍視頻賺流量,乃至口音顯著不對的人也為了流量借「老北京」為本人賺人氣,導致較大爭議。什麼才是老北京?真實的老北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今日,小編悉心選取了8部代表老北京的電視劇,讓大家知道一下什麼才是老北京,老北京的一般黎民生活怎樣樣,北京城和老北京都經過了什麼。
  • 老北京的東四,您還記得多少嗎?
    老北京的東四牌樓,當年可是響噹噹的京城繁華之地,也是老北京人的一段難以割斷的記憶。現在的東四牌樓已經沒了,經過近幾十年的改造也已今非昔比了。當年的商賈雲集、人流湧動的景象已經不再。只有那些以「東四X條」的胡同還在那裡散發著歷史的氣息。
  • 老北京小吃,您最喜歡哪一絕?
    提到北京,您能想到什麼?是高樓林立, 是上下班匆忙的人們, 還是生活的快節奏?其實, 能代表一座城市特色也讓您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特色小吃。
  • 《暖暖的味道》為您帶來有內涵的老北京傳統菜餚!
    本期《暖暖的味道》為您帶來有內涵的老北京傳統菜餚!夏大廚教您製作家常簡單的老北京炙子烤肉,是什麼神秘小武器,能使炙子烤肉的味道香上加香?夏大廚教您製作最最正宗的老北京小碗兒幹炸~!炸醬的比例有何講究?姜的使用方法又有什麼竅門?更有家常簡單香氣四溢的粉絲熗炒白菜,和熱騰騰香噴噴的老北京懶龍等著您來學習! 2019年12月28日16:35分精彩呈現!
  • 聽正宗「京片子」,回味老北京味道~
    因為好多師傅都是本地人吶,跟他們聊天,還是件挺享受的事兒~辣麼,你知道北京哪裡的北京話最純正?哪能聽到最正宗的「京片子」嘛?河北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稱京韻大鼓,屬於鼓詞類曲藝音樂。
  • 老北京溜達出來的24小時玩法,比長城故宮有味道多了
    一句「早啊,吃了嗎您內。」喚醒了數九寒冬刺骨頭的寒意。街巷口一大木桶的豆汁兒的推車準在那兒候著,一大勺又是一大勺,臘月裡的胃就這麼暖和起來了。北京的清晨是夾雜著酸臭的豆汁兒味的。人說豆汁兒帶著難以言喻的酸臭味,滑過喉嚨直搗腸胃,捏著鼻子都躲不過去的衝勁兒。在老北京眼裡,這發了酵的綠豆子汁兒可是帶著一股別致的酸香味,只有這個味兒最對口。沒有豆汁兒的早上那還是早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