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打滷面的講究,您來一碗!

2021-02-17 老貓哥雜談

讓文字有情趣

讓故事有溫度
讓旅行有情懷
感謝有你 一路同行
講述咱自己的故事

「環球影視資訊」公眾帳號,

懇請掃描關注

長按此二維碼,識別二維碼加入貓哥微信

貓哥攝影自駕QQ交流群:108277271
新浪微博:@老貓哥有話說

貓哥環球旅行攝影,提供全球高端私人小包團定製。

提供媒體各類媒體策劃宣傳和影音製作

酒鬼貓哥推薦的酒,純糧養生不上頭。

精裝茅臺元和奢香53度醬香酒:

260元/2瓶,

760元/箱/6瓶。

買4箱送1箱簡裝元和奢香。

簡裝茅臺元和奢香53度醬香酒:北京6環內包郵

220元/提/2瓶,

600元/箱/6瓶。

北大荒60度純糧燒酒260元/箱/12瓶

年底廠家回饋促銷:買3箱送1箱。

老北京講究初二要吃麵條,一般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最好是到哥哥姐姐家吃麵,為了交流感情。

過去北京人短則三五天,長不過十天半月,總可吃頓炸醬麵,打滷面卻不能如此隨意。按過去老論兒,一般家裡辦壽才打一次滷。

這一方面表示吃打滷面須有一個規格較高的由頭兒,另一層是打滷面的成本遠高於炸醬麵,且費時費力。即便殷實富戶,也不把打滷面當做家常便飯。這不光是價值貴賤問題,裡面隱隱約約含著些打滷面品質身價的意思。太隨便,打滷面也就沒意思了。

老北京打滷面或可算是北京專屬。在中國絕大多數省份,晉、陝、魯、豫、冀、津等麵食大省,很少見老北京打滷面。

即便在北京,以「滷」佐面,也不是籠而統之都叫「打滷面」。比如茄子滷,西紅柿雞蛋滷,三鮮滷,醋滷等,用料不同,做法不同,叫法也不同。這些「滷」中,不勾芡的叫汆兒(也叫汆兒滷和清滷),勾芡的叫芡兒滷(也稱混滷)。但都不能叫「打滷面」。只有以白湯、肉片兒、口蘑、黃花兒、木耳、雞蛋等勾芡而成者,才可稱「打滷面」。

打滷面是老北京壽宴上的「角兒」,而且是蹲底大軸兒。舊京人家兒,只要辦得起壽宴,菜品可以將就,最後這個「大軸子」必須得壓臺。

固然每家兒的手面寬窄各有不同,但這鍋滷,該花錢的地方兒萬不能省。不然乾脆換汆兒面或炸醬麵,也就別顧及那些體面。再不然連壽宴亦可不辦。硬撐著窮對付總欠高明,北京話管這路言行叫「shun」(二聲。有音無字,指寒酸)。

老北京打滷面所需原料大致有五花兒肉、口蘑、松蘑、香菇、乾貝、海米、木耳、黃花兒、雞蛋等。其中口蘑是至要。口蘑產於內蒙古東西烏旗及大興安嶺等地,為白色野生傘狀菌類。產量低,味道極鮮美,屬菌中珍品。舊時,京北張家口為蒙古牛羊及山貨集散地,該菌由此得名「口蘑」。講究人家兒,無口蘑不打滷。一般不以南方產的各種菇類代替口蘑。

打滷是件麻煩事,上手操持,費心勞神帶受累。三指厚帶皮鮮五花兒洗淨下鍋,加蔥姜、大料、料酒,文火煮七成熟,撈出晾涼。此謂之「煮白肉」。撈淨煮肉湯中的細碎作料兒待用,此稱之為白湯。打掉白湯上凝固的浮油。白肉切片兒,以兩分兒厚為佳。不可切得飛薄,否則肉片兒一煮就化了。

六七十度熱水,分別發泡口蘑、松蘑、香菇、木耳、黃花兒、乾貝、海米。第一遍泡蘑菇水切不可倒掉,經長時間沉澱,沙塵落底,篦出淨水留用。口蘑個兒小,細沙深藏,洗時須格外仔細。吃時牙磣是大敗筆。

白湯上鍋,兌入蘑菇水、泡發乾貝海米水,放入各種蘑菇及乾貝海米木耳,文火至少40分鐘吊蘑菇湯。之後加入黃花兒及切好的白肉。再加醬油、料酒、鹽。鍋滾開後,勾芡。芡兒成,將打好的雞蛋均勻撒入。待雞蛋凝固成片兒後再用勺子兜底攪動,以免澱粉結塊兒扒鍋。最後炸一勺兒花椒油,均勻潑於芡兒滷之上。滷成。

打好的滷呈深黃色,明油亮芡兒。透過表層花椒油,滷中白肉片兒、蛋花兒、木耳、黃花兒、口蘑等赫然在目。肉香、蘑菇香、花椒油香,無一味不誘人,嘴急的主兒當時就許盛一碗解饞。緣於滷稠,裡面的肉片、雞蛋、蘑菇、乾貝、海米等用料均不沉底,盛滷時每勺兒都應有「乾貨」。滷講究吃到最後一口不懈。

有不少人提到了鹿角菜,總說沒有鹿角菜,差評!其實老北京,習慣的是做素滷時候才用鹿角菜。如果您這碗有五花肉打底了,就不需要。

內行人會提醒您高湯不能放大料花椒之類,這就把湯的鮮味破壞了!必須用張家口的蘑!必須要幹蝦仁。這麼多必須,嘿,那味兒才能正呢!外行人才會去吃,那些外面貼出打滷面的招牌,等端上來一看,是西紅柿滷,甭問,這店主肯定不是老北京人。

這滷,好多北京人習慣好「白嘴」吃點滷,所以這滷絕對不能是齁鹹齁鹹的,味兒鮮的讓人饞的先吃點滷開胃了 。這一碗打滷面同樣能勾起北京人的回憶。

老的味道,習慣、講究、作為北京胡同養大的我們,吃一碗地道的北京打滷面,是多麼普通的一件事兒,到了今天,再看,再吃,一樣的回味無窮!

如果您覺得打滷面太費事兒,您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澆頭:

1

雞蛋西紅柿滷

雞蛋西紅柿面是北京百姓飯桌上僅次於炸醬麵的麵食。所需原料皆是日常可見、且容易尋得的食材。做法簡單,味道鮮美,適合各類人群,方便並且營養。

2

花椒油

花椒油味兒躥,做法也簡單,切點蔥花放到碗裡,再放入三小勺白糖倒入少量醋備用,在鍋裡放少許油,放入適量花椒,等花椒粒變黑倒入醬油,然後迅速把醬油倒入之前準備好的碗裡,這樣花椒油就完成了。

3

臭豆腐

用臭豆腐加湯兒拌鍋挑兒在如今那是不多見了,但在過去,好這口兒的還真不少,其味難聞但吃起來也別有風味。小編喜歡這口兒。

4

雞絲

雞絲麵主要將一塊兒雞胸肉配上蔥、姜、蒜放在鍋裡煮10分鐘,關火後再燜10分鐘,之後將煮好的雞肉撈出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輕輕敲打,讓肉的組織鬆散,撕成雞絲。再將醬油、香油、醋、蒜泥按照自己的口味調成味汁,與黃瓜絲、雞絲攪拌均勻,這雞絲澆頭就算做成了。

5

芝麻醬

芝麻醬是把芝麻炒熟、磨碎而製成的醬,有香味,用作調料。也叫麻醬。芝麻醬是北京百姓非常喜愛的香味調味品之一。有白芝麻醬和黑芝麻醬兩種類型。食用以白芝麻醬為佳,滋補益氣的以黑芝麻醬為佳。

6

葷炸醬

炸醬中的肉用肥瘦肉,要分別切丁,鐵鍋裡放油,熱了後把肥肉丁放進去煸炒,把油耗出來一部分,再放入瘦肉丁和切碎的蔥、姜、蒜煸炒幾分鐘後放些料酒,最後把黃醬倒入。之後要用勺不斷攪以免糊鍋,這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工夫了。所謂炸,也就是把黃醬裡的水氣炒得蒸發掉,再把含在黃醬裡的油炒出來。最後炸好的醬呈黑紅髮亮色,盛到碗裡,稀稠幾成膏狀,醬香撲鼻,醬邊汪油。

7

素炸醬

素炸醬:不但醬內不可放有葷腥肉物,即使調料內亦不應有蔥蒜等葷性物。

8

氽兒

大致可分為葷氽兒與素氽兒。葷氽兒有肉,素氽兒無肉無葷腥(如蔥等)在內。如豇豆段葷氽兒、素野菜氽兒。亦有在素菜氽裡加素炸豆腐、素丸子的。「告訴你一個重大新聞,昨天我又發明一汆兒!」這是郭德綱的經典語錄之一,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汆兒作為一種澆頭在北京人心裡的地位。

9

鹹湯兒

家中醃鹹菜的湯汁,就是老鹹湯兒。它也是一種好調料,尤其用它來澆面吃之,味兒更妙,除鹹味外,還有一種說不清的美味。再配上應時的麵碼兒,其味妙不可言。

10

窮三樣

又稱窮人樂,指的是用芝麻醬、韮菜花、辣椒糊澆面。解放前,貧家遇有婚喪喜事常吃這種飲食,門前鬧是打鼓、打鈸和吹鎖吶,俗話叫前鬧或門吹兒,故名窮人樂。

11

燒羊肉湯

此物為北京特產之一,乃是燒羊肉的湯汁。京城各賣羊肉以京中月盛齋產的最為有名。此物雖不值什麼錢,但其味道甚美,若用它來澆入面中,更妙。其特點:湯肥、料正,味兒好,若再加上些香菜當碼兒,再加些辣椒油,那真是味道好極了。

12

鹹水兒

又稱清湯兒,主要用於麵食,什麼麵碼兒也不用,只有適量的鹽水,舊日京城多為貧困窮人或底層勞力所食用。

13

雜合菜

「雜合菜」,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折羅」。為什麼叫「折羅」,這「籮」來源於飯館的泔水桶,一般飯館都會在泔水桶上架個竹籮筐,剩飯菜則被攔在了上面,湯水漏到桶裡。城中大飯館雜合在一起的「折籮菜」平民百姓,特別是苦寒之家,用它作澆頭。還有便是將多種價格低廉的可食之菜或野菜混拌在一起用醬油炒燴,作為澆頭。

14

三合油

用香油把花椒炸出香味兒來再烹真醬油,才能成為真正的三合油。「真醬油」就是從伏醬缸裡曬出的汁液,撇出來,放到瓶裡,用它來做菜餚、醬菜,那才有真正的醬油味,現在難找了。也可少烹點醋,就成了「三合油」,其味香美,鹹中不膩,用來澆面最佳。三合油可用於拌白雞、白肉、海蜇、粉皮、蔬菜,吃起來鹹、香、酸、鮮。

15

肉湯

就是用燉肉剩下的湯直接做麵條的澆頭,再放些面碼,解膩添味兒!

16

茄丁

由茄丁、豬肉和醬汁炒制而成,再加點兒香菜段。茄丁軟糯,肉末香香,濃鬱飽滿的湯汁在唇齒之間來回縈繞。

17

爛肉

用燉煮肉的碎塊作麵條的澆頭,其味甚佳。作澆頭之爛肉,其中常有煮熟之小方塊燉肉,可為寒者解饞去飢,而且價錢甚是便宜。舊京城內多「二葷鋪」兼賣此物。爛肉麵還曾被老舍先生寫進了話劇《茶館》當中。

18

豆角燜面

扁豆燜面。雖然看起來色兒(shǎier)有點兒重,但味兒好。將切條的扁豆和瘦肉絲一起爆炒,放醬油。炒至入味以後,把最細的麵條輕輕的,均勻的鋪上。利用水蒸汽,將面燜熟。燜麵筋道,哏而耐嚼,吃的時候可以點點兒醋,擱點兒辣椒。美味的麵條配上軟爛的扁豆、肉香和大蒜末,真地道。

像蝴蝶一樣的生活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1、2020年,尋一人,陪我走西藏!

2、山路,"拐"的你懷疑人生

3、北京城的南北差異,真的存在!

4、一場疫情下的那些婚外情

5、跟著貓哥去旅行,霞浦灘涂風光攝影

相關焦點

  • 胡同裡的老北京菜 打滷面和鍋貼必點 雍和宮附近閨蜜聚會首選餐廳
    餐廳周邊都是老北京的胡同,剛剛翻新的胡同特別的新,沒有那種陳舊和滄桑感。手機導航雍和宮大街155號離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和雍和宮站都不遠。離餐廳吃飯的都是周邊逛累了旅遊者和約來這邊逛街的閨蜜、小情侶。餐廳可以吃的老北京菜很多,主要推薦大家吃老北京打滷面、炸藕盒、幹炸丸子、老北京燉吊子、糖醋裡脊、炸灌腸、爆肚、老北京炸醬麵、蓑衣黃瓜是餐廳10道招牌菜。
  • 一碗打滷面到底有多講究? 為何京城麵條只有它可稱「魁首」?
    如果說炸醬麵是老北京人食譜裡的家常,那麼,打滷面則是在一些特殊日子裡才能上檯面的一種麵條,它的出現,往往會伴隨有一種儀式感。一個人起碼會在一生之中的三個場合遇到打滷面。其中有兩個場合雖然重要,但是當事人卻吃不上那碗面,一個是出生三天,另一個是過世三天,前者謂之「洗三」,後者謂之「接三」。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叫做洗三,也叫「三朝洗兒」。
  • 食色│一碗津味打滷面
    比如天津喜壽打滷面,娶妻嫁女、逢年過節、添丁祝壽、升職喬遷、迎來送往的,天津人都要吃個面表達下吉利喜慶。初來天津的朋友,要是被請到家裡吃一碗麵,那肯定是沒拿你當外人。喜壽大事上的傳統津味打滷面,講究吃四碟炒菜、四碟菜碼,取義「四平八穩綿延流長」,再加上豐富內涵的三鮮滷,這一碗麵吃下去,天津話說「太硬可」啦!
  • 在北京初二得吃麵,今兒咱就打滷面了!
    初二還要吃麵條,一般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最好是到哥哥姐姐家吃麵,為了交流感情。過去北京人短則三五天,長不過十天半月,總可吃頓炸醬麵,打滷面卻不能如此隨意。按過去老論兒,一般家裡辦壽才打一次滷。太隨便,打滷面也就沒意思了。  老北京打滷面或可算是北京專屬。在中國絕大多數省份,晉、陝、魯、豫、冀、津等麵食大省,很少見老北京打滷面。
  • 一碗正宗打滷面的做法
    這一左一右兩位都是李建華老師的徒弟右側師哥於克淼,左側師弟遲永志今天一進廚房徒弟二人就說要親自下廚為師傅做一道他最愛吃的菜打滷面! 若問為何看到的都是師傅在親自操刀、全程指揮因為此打滷面是李建華老師的拿手菜!
  • 老北京的旗人生活,就是這麼講究!
    旗人有很多規矩,很多講究。☟☟☟旗人對吃的講究旗人一日三餐都是非常講究的。先說說每天的早點。旗人的正餐從選料到製作過程也是非常講究的,比如:吃餛飩必須用雞湯或豬骨湯來煮,餛飩的配料要有:香菜、冬菜、紫菜、蝦米皮、滷蝦油、胡椒粉、醬油、醋等等。
  • 饞了,今兒晚上就打滷面了!
    再說說我姥姥家這頓中午飯,因為人多,中午這頓面就不一定在一塊吃了,愛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做出幾樣汁兒啊、醬啊和滷來,愛吃什麼面就吃什麼。 麵條上澆的,勾芡的是滷,不勾芡的是汁、是湯、是汆。滷麵常吃的有西紅柿滷和茄子滷,這種面不能叫打滷面,頂多叫滷麵,最正宗的稱呼是前面加上滷的內容後面只用一個滷字,就像上面說的西紅柿滷或茄子滷,打滷面在北京幾乎是專有名詞,打滷面的滷非得是肉片(漢民用豬肉,回民用牛肉或羊肉)、雞蛋、口蘑、黃花、木耳打的滷。現在有些飯館,貼出打滷面的招牌,等端上來一看,是西紅柿滷,甭問,這店主肯定不是老北京人。
  • 一碗一一刀削麵的打滷面而已
    忽然,一一刀削麵店長李標親切的問:「小姑娘,你要不要吃麵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沒有帶錢。」不一會兒,打滷面來了,她吃得津津有味,並說:「老闆,你人真好!」店長李標說:「哦?怎麼說?」女孩回答:「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那麼好,不像我媽,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氣人!」店長李標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過才給你一碗一一刀削麵的打滷面而已,你就這麼感激我,那麼你媽媽幫你煮了二十幾年的飯,你不是更應該感激她嗎?」聽店長這麼一講,女孩頓時如大夢初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 @北京人,您可別忘了吃餃子啊!
    老北京炸醬麵的醬講究「小碗兒幹炸」,一次只做一碗。炸醬的肉丁子則講究肥瘦相間,得用五花三層的豬肉入鍋煸之出油,這樣可以保證肥肉不膩的同時,讓醬裡也融進肉香。一碗熱乎乎的炸醬麵下肚,心裡要多舒坦有多舒坦。北京人過日子,也像這童謠裡的各色菜碼和炸醬一樣,有滋有味兒!
  • 誰說打滷面滷子不值錢的?
    這才是對一碗老北京打滷面的最高褒獎。 打滷面在北方廣泛存在,而且多以家庭製作為主,只是原料或稱呼略有不同。與北京打滷面相似的太原打滷面,放豆腐和腐竹;天津的三鮮打滷面少不了蝦仁;膠東更橫,直接用海鮮打滷,聽起來就挺饞人。
  • 這碗兒面咱北京人是一定要吃的!
    這碗兒面咱北京人是一定要吃的!大雨剛走沒幾天,北京這天兒說話就熱起來,不少北京人這天都吃麵條兒。您還別小瞧這一碗麵,看似省事兒,其實從吃法、調料、菜碼、和面上無一不講究,樣樣都有學問。過去,老北京人吃麵條最講究兩樣:一是講究麵碼兒要樣多併合時令;二是講究麵條的澆頭要好。今兒個小編就跟大家聊聊老北京的18種澆頭。北京的夏天悶熱,沒有食慾,不想在廚房中揮汗如雨煎炒烹炸,此時最簡單的莫過於來一碗爽口的芝麻醬涼麵,麻醬香加上筋道的麵條,豐富的面碼,一定會讓人食慾大振,暑意消去大半!
  • 沒那麼多花裡胡哨,這才是北京人的「家常便飯」!
    老北京人對麵食的喜愛人盡皆知,生活中哪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吃食,最家常便飯的便是麵食了。您要是對著老北京人一提麵食倆字,他都得流口水!蒸、炸、炒、煮、烤……北京人都能給麵食玩出花兒來~今兒咱就聊聊老北京的這些「家常便飯」!北京人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炸醬麵!
  • 北京麵條澆頭,吃的就是那份講究!(上集)
    北京的滷,在南方稱為澆頭,一碗麵條,甭管粗的、細的、扁的、圓的、長的、短的,少了這勺澆頭,立刻就變得黯然失色了。北京的澆頭,菜碼兒種類要豐富,最好是符合時令,一勺實打實的滷,淋在麵條或者米飯上,瞬間令人食慾大振!很多外地人知道老北京喜歡的炸醬麵和麻醬麵,其實北京人還喜歡各種打滷面,說到這裡的「打滷」,一般分為兩大類:滷和汆兒。
  • 吃什麼面最講究最過癮!北京人最愛的澆頭…
    7月22日—8月10日,為期20天的二伏來了,和前幾年一樣,這一夏您又將經受「雙中伏」成倍的高溫溼熱折磨。二伏高溫難耐,吃飯就成了老大難問題,吃不對付、不順口的話,身心都會極不舒服。萬幸的是,姆們還有麵條!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靠著一碗碗舒心爽口的麵條,北京人的夏天總算有滋有味了!
  • 為啥所有人只能吃到一面?
    那要說起這打滷面啊,我先得和您談談人生。那位聽眾說,不至於吧,吃碗打滷面還和人生有關。您別說,在咱們北京人的眼中,就是有關係,並且還非常非常重要。以前,北京人要是提到人生,會說人生有三面。但這三面你只能吃到其中的一面。一是落生後三天按受洗禮時的洗三面,這嬰兒降生後三天有洗三儀式,吃洗三面祝願嬰兒「長命百歲」;而這時候,本人是哺乳的嬰兒,當然不能吃,只能由前來添盆賀喜的親友們來吃。
  • 【濱海雜談】天津打滷面,你猜一共能有多少種配菜?
    徐鳳文說,民國年間,天津人吃麵的講究不如北京。他介紹,北京人愛吃三種面,首屈一指的便是享譽海內外的老北京炸醬麵,第二種是芝麻醬麵。「那時,天津人也愛吃三種面,第一種和北京人一樣是炸醬麵,第二種是麻醬麵,但和北京芝麻醬麵的叫法略有不同,第三種則是打滷面,這與北京人的吃法不同,天津人吃麵要做滷。」正是這打滷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天津有了不斷的發展,成為獨具天津特色的吃食。在天津人眼中,雖然只是一頓面,但一點兒也不比正式宴席遜色,「曾經北京人吃麵以自家手擀麵為多,但天津人覺得從切面鋪買的切面才『真正好』。
  • 郭德綱口中的天津四碟打滷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聽起來就很有食慾
    ,白菜更是人們常說的平安菜,一碗下肚自然是又暖和又舒服;除去這兩種季節性比較強的撈麵,西紅柿打滷面也是比較常見的,不分季節,食材也簡單,但是各家的做法也是各不相同。泡好備用的食材,香乾、麵筋、口蘑切片,切絲看您家的習慣,打滷面的蝦仁不一定要個頭大的,但是一定要去蝦線,這個是必須的,要不您吃的時候就更麻煩了,還影響整體口感。上述只是最基礎的食材,您也可以加入家人喜歡的東西。肉片和雞蛋的製作也是因人而異,有些家庭喜歡炒好雞蛋放入,這樣比較有嚼勁硬一點,也有臨出鍋,打散淋入鍋中,比較像湯羹的製作方法;肉片則是先後烹飪的時間不同,口感也會有軟硬之分。
  • 夏天不愛做飯就來一碗涼爽好吃的尖椒肉末打滷面吧
    我家除了常吃冷麵,打滷面最喜歡做也喜歡吃的就是這個尖椒肉末打滷面了。這個滷子是東北飯店無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最常見的一款麵條滷,飯店一般用肉絲,我圖省事現在都用家裡常備肉餡。家裡的肉餡都會分成小份放入保鮮袋拍扁成薄薄的餅狀,再用手掌在保鮮袋上劃個九宮格,平鋪到冰箱裡冷凍,吃的時候根據需要掰下來一塊或幾塊,因為薄和小,基本上10分鐘左右就化凍了,用起來非常方便。
  • 代表各省市的一碗麵,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在我國的各個省市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麵條製品,口味也更具特色,下面就來看看代表各省市的一碗麵,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代表北京的炸醬麵 要說北京哪裡的炸醬麵最好吃,估計您問10個人,10個都說自己家的最好吃,因為每家做的炸醬口味都不一樣。提醒一點,到了北京,不要在火車站周圍吃炸醬麵,不好吃還貴,老北京的炸醬麵名稱就讓他們給毀了。 2、代表天津的三鮮打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