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旗人生活,就是這麼講究!

2021-02-21 老北京城

老北京旗人的生活自古以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旗人對吃非常有研究,對禮節也很重視。


旗人有很多規矩,很多講究。

☟☟☟

旗人對吃的講究

旗人一日三餐都是非常講究的。

先說說每天的早點。在過去,旗人早晨起床漱口後,先沏上小葉茶或高碎高末,喝完茶才能做事,至今北京老旗人家裡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早點很講究,品種很多:油茶、麵茶、餛飩、包子、粳米粥、丸子湯、炒肝、豆腐腦、炸豆腐、吊爐燒餅、馬蹄燒餅、墩餑餑等等。

說完早點咱再說說正餐。

旗人的正餐從選料到製作過程也是非常講究的,比如:吃餛飩必須用雞湯或豬骨湯來煮,餛飩的配料要有:香菜、冬菜、紫菜、蝦米皮、滷蝦油、胡椒粉、醬油、醋等等。

再說說吃麵條,澆頭都得花著樣兒的,「肉炸醬、素炸醬、花椒油、三合油、芝麻醬、雞絲、肉片、香椿、排骨、燒羊肉湯」等等。

隨便一個打滷面,都是豐富的料:木耳,蘑菇,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幹黃花,最後再甩上一個雞蛋花。嘿!就倆字「地道」!再高檔一點的還要有雞胸,鴨胸,玉蘭片等等配料!

最後咱說說晚飯。旗人吃完晚飯要上時令瓜果,差不多的人家都存有紅果醬。為的是吃的「順口兒」。看看,咱老北京旗人多會吃!


在吃方面,旗人十分重視應時節令。

開春,吃豆芽菜卷餅


初夏時是「糊塌子」

酷熱時吃過水涼麵:

秋天吃豬肉小碗炸醬,面碼非有七八種不可。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冬至吃餃子等等。

除了飲食習俗,老北京旗人也十分重視講究老禮兒。

旗人對禮節的講究

旗人的禮節頗有講究,「見面禮」、「請安禮」、「告別禮」是旗人最常用的三大禮節,看似簡單的三大禮節,裡面卻大有文章。


首先,這「見面禮」, 就包含「叩頭禮」、「頂頭禮」、「抱見禮」、「執手禮」、「鞠躬禮」、「碰肩大禮」等。

叩頭禮:在過去是平民見王公貴族,奴僕見主人時所行的見面大禮,而衍伸到後來是晚輩見長輩的大禮。就這一個簡單的「叩頭禮」還有所不同,「三跪九叩」 在祭神、祭祖、見皇帝時用;「二跪六叩」是晚輩父母、爺爺、奶奶和尊長所行之禮;「一跪三叩」一般對父母、主人或尊長所用;還有一種是「一跪四叩」 一般是在過年小孩見尊長時用。

執手禮:所用較廣,見面的雙方各自伸出右手相執,虛攏但不握緊。長幼之間、平輩之間、朋友之間、親屬之間均可使用。俗稱滿人「無作揖打恭之禮,相見則執手」。    

鞠躬禮:這是平日親朋之間相見的禮節。若是長幼之間,小輩要給長輩行鞠躬禮,或是平輩之間,對行此禮。

碰肩大禮:通常是男主人和男賓之間的禮節。 在客人告別之際,男賓客與男主人雙方以肩互相擦碰數下即可,此禮表示客人對主人的感激之情。另外久別重逢的故友相見,也可行此大禮。

其次,這第二大禮節就是「請安禮」。請安禮主要有「打千兒禮」、「跪安禮」、「蹲兒安禮」、「撫鬢禮」等。

打千兒禮:是男子常用的請安大禮。施禮時,凡穿箭服或袍褂(武官)的,要先彈放下(馬蹄)袖口。然後左腳前移半步呈前屈狀,右腿後退半步呈半蹲狀。 左手扶於左膝,右手下垂。頭頸與上身略向前傾(目光向下)請安,禮畢恢復直立。   

跪安禮:也叫「跪拜禮」,這也是男子的請安禮。跪拜者垂手低頭來到受禮者面前,雙手扶住雙膝,雙膝跪地後請安。隨話音結束而起,移至受拜者側面站立。


蹲兒安禮:主要是女子對長輩請安禮。行禮者站在受禮者面前,雙腳平行,雙手扶膝,隨即一弓腰,膝蓋略彎曲如半蹲狀,行請安禮。

撫鬢禮:是平輩女子之間日常相見互相請安的禮節。 女子相見時以右手撫摸三下額角,同時向對方點幾下頭,眼睛看著對方,以示問候。受禮者同樣以撫鬢禮回拜。


最後,是社交禮儀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告別禮」,主要有「打橫」、「相抱」、「親面」、「執手」、「鞠躬」等禮節。

打橫:是客人告別時時向主人行的告辭禮。賓客與主人告辭時,回身退後一步,雙手貼身橫跨一步。然後向主人點頭,表示與主人告辭,而主人抱雙手點頦表示告辭。

而告別禮中其他的禮儀如「相抱」、「親面」、「執手」、「鞠躬」等禮節與見面禮節相仿,就不一一贅述了。

旗人對稱謂的講究

旗人跟漢人習俗不同稱呼有異,比如:管父親叫阿媽(阿讀四聲)。管母親叫額娘(額讀四聲)。北京旗人管母親叫奶奶,祖父叫瑪父(瑪讀四聲),祖母叫太太,曾祖父、曾祖母都叫老祖兒,高祖父母叫太老祖兒。

清宮裡的稱謂是最嚴格的,稱呼錯了能有性命之虞,加上嚴格的宮規,剛進宮的小太監、小宮女都得專門拜老太監、嬤嬤為師,刻苦學規矩三年。

皇宮裡所有的人對皇帝都尊稱「萬歲爺」,皇后以降統統自稱奴才。

宮裡太監、宮女、嬤嬤尊稱各宮嬪妃為某主子,如珍主子(珍妃),謹主子(謹妃)。太監平輩間稱爺,如:姓張叫張爺,姓李叫李爺,小太監尊稱大太監師傅,宮女稱長輩宮女姑姑,平輩呼名。至於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在宮裡不能叫。

滿族親族間常用稱呼 :

高祖——達瑪法

高祖母——達媽媽

曾祖——翁庫瑪法

曾祖母——烏庫媽媽

祖父——瑪法

祖母——太太

父親——阿瑪(遼寧部分地區稱「瑪瑪」)

母親——額娘(遼寧部分地區稱「訥訥」)額姆

公公——阿瑪哈

婆婆——額莫克

伯父——阿牟其

伯母——阿牟

叔叔——額其克

嬸母——窩克

丈夫——愛根

妻子——薩裡甘 

二妻——福七黑

兄——阿琿,阿哥

嫂——阿沙

弟——兜

妻弟——那雅

子——追

媳婦——尾倫

孫子——窩莫羅 

外祖父——郭羅瑪法

外祖母——郭羅媽媽

嶽父——阿布哈

嶽母——額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

姨夫——安布瑪

舅舅——那克出

舅母——額克出

姐姐——額雲,格格

姐夫——額附

妹妹——嫩

女兒——沙裡甘追

女婿——霍其琿

外甥——依諾 

朋友——姑出

好友——色音姑出

女友——諾庫(一般是閨蜜間女友,而不是男女朋友的女朋友)

親家——撒頓

娘家——攤攙

旗人對長輩都是非常尊重的,在長輩面前不能直說你、我、他,要說「您」(第二人稱),「怹」(第三人稱),第一人稱用自己的輩份,如跟父親說話自稱「您兒子」。

如今,旗人的很多禮節都被簡化了,但是有些老禮兒確實不能從我們心中簡化,「尊上、敬老、好客、守信」這些老禮兒應該時刻遵從。

圖1:這樣做可以找到我們!


圖2:這樣做可以置頂我們!


注意啦!老北京城開始招收全職小編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們,請把簡歷發到下面的郵箱,期待您的到來!

招聘條件

1、全職坐班!(兼職勿擾)

2、北京土著,了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創寫作能力強,有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和創新思維。

4、有新媒體運營經驗,攝影經驗,採編及美食編輯工作經驗者優先。


非誠勿擾!郵件標題請加上「應聘編輯」幾個字

投遞郵箱:laobeijingcheng@126.com

相關焦點

  • 老北京旗人的生活,有這麼一種記憶!
    老有瓷在後臺留言說「小編說說旗人吧」好嘞,今兒咱就來聊聊的!  旗人一日三餐都是非常講究的  在過去,旗人早晨起床漱口後,先沏上小葉茶或高碎高末,喝完茶才能做事,至今北京城老旗人家裡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早點很講究,品種很多:油茶、麵茶、餛飩、包子、粳米粥、丸子湯、炒肝兒、豆腐腦、炸豆腐、吊爐燒餅、馬蹄燒餅、墩餑餑等等。
  • 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講究的吃喝
    遼東鳳凰城白旗的街頭上,買賣鋪面抻吧到這個時候,也就差不多收了,年豬一開始殺,出來在街上吃喝的旗人就少了,解饞也好,交友也罷,坐家裡炕上吃鍋子,吃白肉,怎麼滴也比上白旗街上下館子舒坦,自然買賣店鋪的生意就受了影響。到是大館子不礙,該請客該打點人情的,也沒法在家裡伺候,那還說得下館子,就是好面兒,旗人就這個弱點,面子累死人,一輩子都好講究面子。
  • 80年前舊著被譯回《旗人風華》徐展舊京風俗
    《旗人風華:一個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 高凱 攝1939年到1940年,羅信耀先生在當時北京唯一一家英文報紙《北平時事日報》上連載了系列文章,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北京文化,後結集出版。70年後,羅信耀之子羅進德先生根據初版和日文本相對照,花了十餘年的功夫終於將本書回譯出來……近期,這本由一位老北京人寫就的漢學名著得以以中文版本與此間讀者見面,回譯後名曰《旗人風華:一個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據悉,本書的作者羅信耀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在燕京大學做英文文秘,結識埃德加·斯諾。
  • 今夜,一起幹了這碗老北京炸醬麵
    作為北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北京炸醬麵處處透露出一股「京範兒」。北京人記憶深處的炸醬麵,帶著熱熱鬧鬧的煙火氣,各色面碼拌出誘人的色彩,濃香的肉和醬勾勒出最鹹香的那一筆,再加上勁道的麵條。面對這樣一碗炸醬麵,最文雅的北京大妞也不會再顧忌形象。最平民也最奢華,這就是令無數北京人魂牽夢縈的炸醬麵。
  • 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在冬天裡的美味——凍豆腐
    說說笑笑是旗人當意的,說故事啊,日常你來我往的,都是這麼個意思,好玩笑,好哩戲。就說這個逮,旗人好吃喝,講究吃好,也好擺弄個吃喝。說是您逮,也得逮出個玩意。堡子里這個冬天吃食上得有一樣美味,叫凍豆腐。可您說這個凍豆腐有什麼大不了,平常食品,日常的飲食,怎麼滴也說不上是什麼美味。您看這話說到跟前,就好像您也不經細尋思。
  • 老北京人,打滷面的講究,您來一碗!
    老北京講究初二要吃麵條,一般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最好是到哥哥姐姐家吃麵,為了交流感情。過去北京人短則三五天,長不過十天半月,總可吃頓炸醬麵,打滷面卻不能如此隨意。按過去老論兒,一般家裡辦壽才打一次滷。
  • 滿族風俗:酸豆汁,旗人本命食
    過去有一則笑話:說齊化門(朝陽門)外營房的旗人都聚在街頭痛哭流涕,路人問之,哭者愈痛,謂「豆汁兒房都關了張,豈不要了性命?
  • 旗人不一定是滿人,但滿人一定是旗人
    自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到大清入主中原後,旗人的身份似乎就要比漢人高貴很多。也有很多特權。如在旗旗人由朝廷終身贍養。不需要付出任何的體力或腦力勞動。這一政策讓許多漢人羨慕不已。且不知漢人也是可以變為旗人的。
  • 老北京爆肚:吃的是講究,解的是饞!
    頭些日子無意間刷到一條視頻,裡邊是所謂「老北京爆肚」,沒來過北京的,沒吃過正宗北京爆肚的人一看,還真以為這就是北京的小吃了呢。
  • 《圓桌派》講究,你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講究人?
    講究這個詞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應該算是一個褒義詞,從古到今,從黎民百姓到高官商賈。那麼什麼是講究?那些人愛講究呢?從早期說,講究這個詞是留給富貴人的,人福了才能貴。而窮人呢一天三頓飯都吃不飽,吃完了就得幹活,所以顧不上講究,這是以前人的講究。拉回到現代,有的人依然會講究現在的人說的講究其實無非兩種,一個是生活品質,二是做人做事透出的人格魅力。
  • 皇帝的世僕:清代旗人與國家構建
    而除了司法特權外,旗人還享有經濟與政治特權。在經濟上,首先,清廷在入關後延續關外傳統,圈地分田,將大量國有土地分給各級旗人,以希望旗人生活無虞。由於八旗制度調動頻繁,因此當旗人離開故土得到新的駐地時,舊旗地歸公,在當地得到新的旗地。其次,在給與旗人旗地維持生計外,清政府還給與住房以解決大量兵丁及其家口入關後的住宿問題。
  • 老北京拍花子的黑話
    老北京人常以「加小心,別讓拍花子的給拍了去.」嚇唬和教育未成年的孩子,意思是小孩子在外面玩兒,一定要當心,可別讓人販子給糊弄走了.《北平風俗類徵.市肆篇》載「京師東城地方東便門外,為往關東必由之路。一路開枋店者俱通旗人販賣人口,(附近)窯子甚多,所騙之人俱藏窯內最難查禁.」
  • 央視《2021年元宵晚會》今兒正月十五,老北京除了吃元宵,還有這麼多講究!
    相聲小品緊扣節日主題,延續春晚演員陣容,從親情、友情、愛情等多角度出發,用真情實感謳歌百姓的美好生活,給觀眾帶來歡笑與溫暖。小品《彩排》,以一場婚禮為背景,包袱密集,笑點不斷。《對坐數來寶》、《聽你傾訴》、《詩鮮》將用耳目一新的方式為觀眾帶來歡笑,通過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優秀作品,為晚會主題錦上添花。
  • 姆們老北京就是離不了這一口兒!
    老北京有個習慣:早起先沏茶,防暑要飲茶,客來必敬茶。四合院裡長大的孩子,大概都有這樣的記憶,大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燒水沏茶:一會兒譁譁地開著水龍頭,一會兒壺蓋「咣啷」掉在地上,一會兒又給爐子撥撥火……每天早晨,還在夢鄉裡,就會被這樣獨特「交響樂」吵醒。沏茶要用開水,因為喝茶要趁熱。
  • 一條褲子引發的思考,清末旗人一條褲子兩個人穿
    清朝旗人是不用幹活的,每個月都會由宗人府撥付生活費用以及要吃的糧食。產生這種制度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清廷在入關的時候,採用不同的旗制進行管理不同的部落,在將明朝徹推翻之後,就給了這樣一項福利制度。這項福利制度清朝鼎盛時期還能應付,但是在清後期,隨著各國列強的搜刮,也使得清政府沒錢來養活這麼多旗人,於是出就現了上面所說三個旗人共穿一條褲子的現狀。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我最擔心的,是年輕人看了視頻,以為老北京人說話做事都是這樣,其實根本不是。誰沒事天天這麼說話?流裡流氣的,跟痞子一樣。」至於視頻裡老北京提籠遛鳥的狀態,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尹說,身邊的北京人,「還是踏實肯幹的多。」同樣在胡同住了幾十年的老北京劉燕,對於這些視頻也是嗤之以鼻。「先不說視頻的風格有多誇張,多脫離現實,就連裡面展現的理兒和規矩,也有好多是錯的。」
  • 老北京最暗黑的料理:豆汁兒
    檢驗一個人是不是老北京的最簡便方法之一,莫過於請他喝豆汁兒。早年間,豆汁兒就是街頭小攤的常見之物,值不了仨瓜倆棗,即使到了今天,它也登不了大雅之堂,不曾見哪個星級酒店裡賣豆汁的。儘管如此,豆汁面前人人平等,販夫走卒與鮮衣怒馬者擠在一起喝豆汁的場景並不稀罕,即使今日,依舊如此。
  • 《故都風物》:老北京的那些風物人情
    不少人也都去過北京這所城市,還有許多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很久。各種名勝遺蹟去瞧過,一些所謂的老北京的「京味兒」也都見識過,可是總覺得這老北京似乎不是那麼一回子事兒,仿佛缺少了什麼韻味?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每一座城市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以往的歷史痕跡卻變得越來越淡,北京這座城市也不例外。
  • 老北京銅鍋涮肉,曾經的御膳房特供
    過去,北京很少有人說火鍋這兩個字,那時候老北京人管吃火鍋叫涮肉,全稱叫老北京銅鍋涮羊肉。說到老北京銅鍋涮肉的歷史,那還要追溯到元朝。話說忽必烈有一次率領蒙古騎兵進行遠徵,行軍到半路途中,可謂是人困馬乏,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忽必烈開始鬧小脾氣了,就想吃上一口熱乎的家鄉菜,而且點名要吃清燉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