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講究的吃喝

2021-01-12 傅二爺講故事

以上圖片是網絡上網友發的視頻的截圖,遼東的農家製作酸湯子,如今這個美味可口的不多了,說到底也是粗糧,玉米碴子製作的,就說味道得意,也是很有局限性。

遼東鳳凰城白旗的街頭上,買賣鋪面抻吧到這個時候,也就差不多收了,年豬一開始殺,出來在街上吃喝的旗人就少了,解饞也好,交友也罷,坐家裡炕上吃鍋子,吃白肉,怎麼滴也比上白旗街上下館子舒坦,自然買賣店鋪的生意就受了影響。到是大館子不礙,該請客該打點人情的,也沒法在家裡伺候,那還說得下館子,就是好面兒,旗人就這個弱點,面子累死人,一輩子都好講究面子。

白旗街上從北頭到南頭,加上東街和官道街面上,大大小小的館子也得有三十家,秋天剛上場買賣最好的時候,天淨天的那都是高朋滿座。辦事情的大館子,都叫酒店。三倆小聚和改饞過癮的小鋪面,那也都是挨個桌都擠擠插插坐著人兒喝酒。您說這個遼東鳳凰城白旗的人就這麼好吃喝,也到不一定是,旗人還真就不跟走生的高麗人和韃子,還真就不是說有倆錢就喝。遼東鳳凰城白旗的老滿洲旗人這幾年好吃喝,還真就說是日子寬超了,手裡有錢了,吃喝自然也就講究面子了。

從東街頭上算起,大大小小的館子,不外乎也就兩樣。一路是前灶,一路是後灶。這個話呢,好像也就老滿洲旗人能聽懂,京旗人家的老家兒能聽懂。好些個咱們滿洲同胞還聽不懂什麼前灶後灶。

這個話得翻譯翻譯,所謂這個前灶,就是一個幌子的小鋪面,小館子就叫鋪。鋪子不論冷熱,特點都是前灶,也就是這路小飯館子的廚房就一個灶眼。而且這麼一個灶眼的廚房,在這間臨街面的鋪子裡,最靠外面。顧客進門,第一眼看到的就一個灶,廚房間在臨街。往裡邁一步,一進門,是灶間,明灶。再進屋,裡間才是客人坐著吃飯喝酒的桌。這是個啥特點呢?就是本店有啥吃食,本店能做什麼,甚至是說灶上今天做什麼,怎麼的,做誰的,都一目了然。您先生來吃飯喝酒,絕對不需要點菜或者看菜單子,也沒有。就眼瞅著這麼幾樣,甚至就老幾樣,一輩子都不換樣。您就是坐下,店家自然就給您端上來,一聲都不言語,您這頓飯也保證能吃上。小鋪,前灶。

咱們再說後灶。但凡是後灶,就是說這個飯店、酒店設立的是後廚。早前的話說,這得是二個幌子、四個幌子的,叫什麼啊?叫館子,叫樓,叫莊。可就不用說什麼鋪,什麼居了。要是用現在的話翻譯翻譯,這個所謂的後灶,就都是大飯店,灶上設為後灶,廚師師傅是在暗間裡面掌勺子上灶。俗一點說,就是這路大一點的館子人家是有廚藝的,這個所謂的有廚藝,就是有藝,不讓看。就像咱們現在看見的酒店,進店先是大堂,還有雅座包間,而廚房看不見,廚房在後邊。

因為是倆幌子或者四個幌子,您就可以進店點菜,看菜牌啊,看菜樣啊,甚至您還可以隨口點,要是四個幌子往上的大酒店,酒樓。後灶,早前的老滿洲旗人說起來,就是三個灶眼以上的館子,得有專業廚師,去灶和掌勺都是帶著手藝。甚至就連燒火的,您都得經師學徒,摘菜改刀,剔骨煲湯,那都得有名有姓有譜有碟,您才能站在後廚。吃喝席面上,那的說出來,這桌席是什麼席,碗啊,碟啊,盤啊,是山珍,是野味,是海鮮,您都得捋索清清楚楚,得把頭牌和招牌菜說清楚,讓顧客吃的明白,還得能夠經受得起顧客的挑剔和品頭論足。

作者鳳城白旗三臺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在冬天裡的美味——凍豆腐
    遼東鳳凰城堡子周邊,南旗地的上下沿外面,住的都是在民的山東家人。遼東鳳凰城白旗的老滿洲旗人人家覺得山東家人說話有意思,也會學著說逮、好逮。說說笑笑是旗人當意的,說故事啊,日常你來我往的,都是這麼個意思,好玩笑,好哩戲。就說這個逮,旗人好吃喝,講究吃好,也好擺弄個吃喝。說是您逮,也得逮出個玩意。堡子里這個冬天吃食上得有一樣美味,叫凍豆腐。
  • 老北京的旗人生活,就是這麼講究!
    旗人有很多規矩,很多講究。☟☟☟旗人對吃的講究旗人一日三餐都是非常講究的。先說說每天的早點。旗人的正餐從選料到製作過程也是非常講究的,比如:吃餛飩必須用雞湯或豬骨湯來煮,餛飩的配料要有:香菜、冬菜、紫菜、蝦米皮、滷蝦油、胡椒粉、醬油、醋等等。
  • 滿洲人人在旗,連皇帝都有名義上的上級
    旗人是專指有八旗籍貫的人。「八旗制度為當時滿洲統治者的主要統治工具。這種制度也是一種按旗編戶為兵、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清代中央國家機關概述》)這種社會組織以旗為標誌,按旗色分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其中「又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雍正令典》)作為皇帝「嫡系部隊」的上三旗,地位十分尊貴。
  • 旗人不一定是滿人,但滿人一定是旗人
    自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到大清入主中原後,旗人的身份似乎就要比漢人高貴很多。也有很多特權。如在旗旗人由朝廷終身贍養。不需要付出任何的體力或腦力勞動。這一政策讓許多漢人羨慕不已。且不知漢人也是可以變為旗人的。
  • 皇帝的世僕:清代旗人與國家構建
    早在入關以前,滿洲政權就吸取明制,並保留部分女真舊俗與傳統,謂之「參漢酌金」。但因為部落貴族勢力強大,尚未完全演變成專制國家,甚至直到入關前夕仍未有成文法典,部落習慣法始終具有一席之地。因此儘管皇太極已設置部院,但在運轉上依然帶有濃厚的滿洲風氣,八旗領旗貝勒普遍兼任部院長官,兩種政制如同犬牙交錯般疊加在一起,難分彼此。
  • 從女真到滿洲,不僅變了名字,這個民族還經歷了什麼?(中篇)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作為天女的後裔,努爾哈赤聰敏好學,勇敢善武,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收養,成為其麾下侍從。但是,明朝在遼東的文武官將,蔑稱女真為「胡虜」、「東夷」,任意欺凌,百般盤剝,很有民族自尊心的努爾哈赤早就心懷不滿。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被明朝誤殺,他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了為父祖報仇、統一女真之旅。
  • 一條褲子引發的思考,清末旗人一條褲子兩個人穿
    清朝旗人是不用幹活的,每個月都會由宗人府撥付生活費用以及要吃的糧食。產生這種制度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清廷在入關的時候,採用不同的旗制進行管理不同的部落,在將明朝徹推翻之後,就給了這樣一項福利制度。這項福利制度清朝鼎盛時期還能應付,但是在清後期,隨著各國列強的搜刮,也使得清政府沒錢來養活這麼多旗人,於是出就現了上面所說三個旗人共穿一條褲子的現狀。
  • ——深度剖析「滿洲」ᠮᠠᠨᠵᡠ一詞 如何演變為民族之稱!
    在這個時期,急劇衰落的八旗組織之內滿人和漢軍旗人的界限,由於作為整體的旗人與民人之間關係的日益緊張而漸趨淡化。正因為如此,他實際上以「最宜將滿洲人理解為就是旗人的等同物」作為自己研究的出發點,他這樣做自有其道理。不過在清代前期和中期的二百多年裡,大多數的人們,尤其是清統治者並不簡單地認為旗人即滿人。
  • 清代的滿洲八旗旗主是幾品官?在清廷的地位如何?
    滿洲八旗即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和鑲紅旗。而這八旗的最高領導者就是各個旗的旗主。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旗主並非是官職,它只是一個稱號,類似於皇帝這樣的稱號而非官職,所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旗主是無品無級的,但是作為八旗旗主他們的權利卻是巨大,那就是掌握一旗的所有旗人的所有事情,甚至是生死。而在八旗中最高的官職是從一品的八旗都統。
  • 80年前舊著被譯回《旗人風華》徐展舊京風俗
    在《旗人風華:一個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中,羅信耀仿馬克吐溫的小說筆法,虛構了禮士胡同的吳家三代,以吳小禿兒的出生到生子的全過程,描寫了北京民俗的方方面面。作為2020年北京十月文學月的大眾系列活動之一,北京出版集團人文社科圖書生產事業部日前特別組織「在小說與民俗之間」《旗人風華》閱讀分享活動,活動主講者季劍青系北大現代文學博士,北京社會科學院文化所研究員,一直從事北京文化研究。
  • 滿洲八旗是騎兵為主還是步兵為主?
    至少在明朝末年,東北的部分地區,確切的說是遼東半島地區就是著名的產馬地之一。因為此時,遼東半島上有大量的蒙古部落入住。不要以為現代社會的遼寧省絕大部分地區都被漢族人覆蓋,就覺得幾百年前的明末也是如此,在明朝時期,遼東半島的地面上,漢族、蒙古族、女真人混居在一起。
  • 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這體現了內務府包衣旗人的特殊地位,他們就任官職的機遇更多一些。 四、本部族內的滿洲化和自身的漢化 滿洲本部族融合了不少東北邊區習俗相近的少數民族。即使在女真人內部,各部落之間的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存在差異。建州和海西女真的社會發展程度,明顯的高於東海女真。
  • 老北京旗人的生活,有這麼一種記憶!
    老有瓷在後臺留言說「小編說說旗人吧」好嘞,今兒咱就來聊聊的!  旗人一日三餐都是非常講究的  在過去,旗人早晨起床漱口後,先沏上小葉茶或高碎高末,喝完茶才能做事,至今北京城老旗人家裡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早點很講究,品種很多:油茶、麵茶、餛飩、包子、粳米粥、丸子湯、炒肝兒、豆腐腦、炸豆腐、吊爐燒餅、馬蹄燒餅、墩餑餑等等。
  • 老舍是清朝旗人,為何會說出「愛咱們的國呀!可誰愛我呀」的話?
    ——老舍《茶館》大家都知道老舍不僅僅是著名作家,在清朝還屬於旗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統治階級。老舍父親屬於清朝八旗護軍營,正紅旗,真正的與國同休的滿洲八旗序列,老舍的家境按理說在清朝至少屬於中上級別。老舍父親在清朝算是真正的為國殉職,又是滿洲八旗子弟,清朝的真正根基力量,怎麼說也要給點撫恤金表示表示尊重。可是清朝已經腐化墮落到了極點,壓根沒有發給老舍家任何撫恤金。老舍家就這樣從中上家庭變成貧困戶,撫恤金沒有,連一年36兩銀子的皇糧也因為父親死了而徹底斷了。
  • 由新版《鹿鼎記》中的「鰲府」看滿清旗人的「稱名不道姓」
    這一片段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一個滿族旗人怎麼可能在自家的大門上掛著「鰲府」的牌匾呢?今天小編我就借著「鰲府」這個錯誤的常識來說說滿族旗人的「稱名不道姓」傳統。赫舍裡·索額圖滿族旗人姓氏的由來滿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我國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之間,以狩獵和遊牧為主,後來慢慢發展到定居。
  • 微史記丨滿洲:俄國與日本爭奪的肥肉
    說來這也絕非偶然,沙俄早從西伯利亞覬覦滿洲,已強佔了旅順口,現就著大清國江河日下,正好建立「黃俄羅斯」。但沙俄的如意算盤,卻遭到日本的抵制。按說滿洲乃中國領土,清廷不爽則已,幹日本何事?原來甲午海戰,清國戰敗,籤署了「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
  • 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生母,滿洲大族佟佳氏走向巔峰的關鍵人物
    佟佳氏最初是女真人,世居遼東,但在明朝時,大量遼東女真人完成了漢化,佟佳氏也同樣如此。他們在與明朝做生意的過程中逐漸壯大,並定居在撫順,成為當地比較有影響力的家族,而且也改姓了漢姓「佟」。後來,努爾哈赤兵臨撫順,佟家的家長佟養正,就歸順了努爾哈赤。他和他的弟弟佟養性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用,成為努爾哈赤的左膀右臂。
  • 明朝在關外為何能經常打敗滿洲女真,關內就不行?因為先進的火器
    從比例來看,火器佔明朝派往遼東地區的全部武器的一半以上,而且火器名目繁多、種類齊全。可見明朝火器的製造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製造工藝十分發達,改進十分迅速,就連產量也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繁多的各類火器中,有從西方傳入的新式武器,如佛朗機、烏銃即是其中的兩種。
  • 《雍正王朝》為何老十三娶阿蘭可以,老十四娶喬引娣是違背祖制?
    一般來說,旗人是不能和旗外的人通婚的。因為旗人都有「鐵桿莊稼」,有著比普通民眾更為尊貴身份以及世襲罔替的待遇。雖然滿八旗、蒙八旗和漢軍八旗,有著本質的區別;上三旗和下五旗之間有著地位待遇的區別;而且上三旗之間也有區別。但實際上只要入了旗,是不分滿、蒙、漢血統的。所以不是說滿洲的皇帝裡沒有漢人血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