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了!這碗兒面咱北京人是一定要吃的!

2021-02-17 北京早知道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兒個就是二伏了!這碗兒面咱北京人是一定要吃的!

大雨剛走沒幾天,北京這天兒說話就熱起來,不少北京人這天都吃麵條兒。您還別小瞧這一碗麵,看似省事兒,其實從吃法、調料、菜碼、和面上無一不講究,樣樣都有學問。

咱就單說這澆頭,就種類繁多。過去,老北京人吃麵條最講究兩樣:一是講究麵碼兒要樣多併合時令;二是講究麵條的澆頭要好。今兒個小編就跟大家聊聊老北京的18種澆頭。

北京的夏天悶熱,沒有食慾,不想在廚房中揮汗如雨煎炒烹炸,此時最簡單的莫過於來一碗爽口的芝麻醬涼麵,麻醬香加上筋道的麵條,豐富的面碼,一定會讓人食慾大振,暑意消去大半!

說起芝麻醬涼麵,回憶中除了勁道爽滑清涼的麵條,濃鬱香醇的芝麻醬,酸酸麻麻的三合油,最最深的是小時候胡同裡面的一個場景:炎炎夏日,夕陽西下,微風漸起,在小院兒的棗樹下碼好小桌兒,擺好馬扎兒,桌上放好了調料,以及一個盛滿了涼水裡面放著手擀麵的大盆兒。家人都圍坐在小桌周邊晚飯,我一般都是光著棒子,穿著小短褲,趿拉板兒,坐在馬扎兒上,手裡捧著一大碗芝麻醬涼麵吃的唏哩呼嚕。

茄子肉丁面,不僅鹹香適口,關鍵是熱著吃,涼著吃都很好吃。一碗吃完,特別滿足。

茄子肉丁面,這個澆頭屬於半葷半素的感覺,當然您要是自己家裡做,葷素的比例隨您自己掂排,不過小編比較饞,喜歡五分肉,五分茄子!

雞蛋西紅柿面是北京百姓飯桌上僅次於炸醬麵的麵食。所需原料皆是日常可見、且容易尋得的食材。做法簡單,味道鮮美,適合各類人群,方便並且營養。說到西紅柿與雞蛋的搭配也是絕了,可以是道菜,可以是碗湯,當然愛吃麵的北京人自然會讓它成為一碗滷,一碗看著就食慾大增的西紅柿雞蛋打滷面!

西紅柿雞蛋面,可鹹可甜,完全由您自己掌握,雖說咱北京人更偏愛鹹口兒,可是絲毫不妨礙西紅柿雞蛋面的酸甜味道。簡單易做,還營養豐富,怎麼也得吃兩碗啊!

說起這黃花木耳打滷面,那可是充分體現了咱北京人吃麵條的講究!而且負責任的告訴您,過去北京辦宴席上的麵條,必須是打滷面。講究得是東北的木耳,口外的蘑菇,上好的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幹黃花,最後再甩上一個雞蛋花,願意漿糊點您就勾個芡。

煮好了麵條,挑在碗裡一澆這滷,嘿!就倆字「地道」!順便說一句,這只是低配,高檔一點的還要有雞胸,鴨胸,玉蘭片等等配料!

北京人吃麵條可以講究到一碗炸醬配七、八種面碼,也能簡單到倒上醬油一拌就能吃的順溜、奔放。說到麵條,勾起了對往事的回味,想起了當年窮苦日子裡的「醬油花椒汆面」。這樣一碗麵,在七十年代只需一毛來錢便可吃上。普通醬油、花椒、手擀麵、黃瓜絲即可。

「醬油花椒汆面」黑中透亮、椒香濃厚,再伴以清香的黃瓜絲,就更有一番滋味。直到現在,每每都忘不了這碗面。過去雖然窮,但吃的也真開心。

炸醬中的肉用肥瘦肉,要分別切丁,鐵鍋裡放油,熱了後把肥肉丁放進去煸炒,把油耗出來一部分,再放入瘦肉丁和切碎的蔥、姜、蒜煸炒幾分鐘後放些料酒,最後把黃醬倒入。之後要用勺不斷攪以免糊鍋,這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工夫了。

所謂炸,即,把黃醬裡的水氣炒得蒸發掉,再把含在黃醬裡的油炒出來。最後炸好的醬呈黑紅髮亮色,盛到碗裡,稀稠幾成膏狀,醬香撲鼻,醬邊汪油。

說起炸醬麵,那可是北京人的當家飯!素炸醬講究的是:小碗幹炸醬配,小把兒抻面,外加八樣面碼,還有老醋、辣椒油。

這裡面要有:黃瓜絲、小蘿蔔絲、香椿末、水蘿蔔絲、焯熟的豆芽菜、焯熟的青豆嘴兒、焯熟的白菜絲、外加又甜又脆的衛青兒蘿蔔條兒。

所謂爛肉麵,即用豬肉的碎塊兒做麵條的「澆頭」。俗話說:「管他驢或馬,吃飽了爛肉麵再打鑔」。「打鑔」即指談天說地、瞎聊、侃大山、閒聊之類。

爛肉不僅有豬肉,還有牛羊肉、驢肉、狗肉等,爛肉不是成塊兒的好肉,都是些下腳料,因此,價錢非常便宜,常是窮人解饞的「首選」。而今北京,專營麵條的店鋪多了去了,麵條種類數不勝數,但「爛肉麵」這檔吃食卻已無蹤影……

說到羊肉汆兒面,首先是清真貴教的吃食,但是絕對不妨礙大教人民對它的喜愛。嫩嫩的羊肉切薄片兒,加之大蔥做汆兒,剛出鍋那一瞬間,絕對讓您的哈喇子流出來!

北京的羊肉汆兒面大致可以分為老北京漢民做法和清真做法。漢族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先把羊肉切成薄片,用醬油、香油等餵入味兒,鍋底坐油,先熗蔥花炒白菜絲,然後趁熱在鍋中加水,水開以後把麵條放進去煮,等麵條快熟的 時候把餵透味道的羊肉片倒進鍋裡筷子撥散,羊肉片一變顏色再撒上胡椒麵就可以撈出來吃了。

雞絲拌麵是一道非常適合夏季吃的美食,主要將一塊兒雞胸肉配上蔥、姜、蒜放在鍋裡煮10分鐘,關火後再燜10分鐘,之後將煮好的雞肉撈出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輕輕敲打,讓肉的組織鬆散,撕成雞絲。再將醬油、香油、醋、蒜泥按照自己的口味調成味汁,與黃瓜絲、雞絲攪拌均勻,這雞絲澆頭就算做成了。 

三合油製法簡單,用油炸花椒成花椒油,倒入醬油,再放入些香油,也可少烹點醋,就成了「三合油」,其味香美,鹹中不膩,用來澆面最佳。

此物貧富人家均食之澆頭,可稱為「雅俗共賞」之食品。配製三合油,也有講究。醬油最好用「真醬油」。用香油把花椒炸出香味兒來再烹真醬油,才能成為真正的三合油。「真醬油」就是從伏醬缸裡曬出的汁液,撇出來,放到瓶裡,用它來做菜餚、醬菜,那才是真正的醬油味呢!雖然食材簡單,但只要您吃著順口兒,就是合適。

用臭豆腐加湯兒拌鍋挑兒、熱面吃,其味難聞但吃起來特美,這也是老北京的一種吃食。麵碼兒很講究,有青豆嘴兒、掐菜、白菜絲兒、菠菜段兒菜。

用臭豆腐當澆頭,一定得是趁熱的鍋挑面,熱騰騰的麵條才能充分激發臭豆腐裡那隱藏的暗香。盛上一碗這樣的麵條,嘿!您就忒兒嘍去吧,管保您吃一碗想二碗。

北京人家中醃鹹菜的湯汁,就是老鹹湯兒。它也是一種好調料,尤其用它來澆面吃之,味兒更妙,除鹹味外,還有一種說不清的美味。再配上應時的麵碼兒,其味妙不可言。

老鹹湯兒,在過去家家戶戶醃鹹菜的年代,到了夏天將鹹菜湯蒯出來,煮開後澆在麵條上。你說是山珍海味嗎?真不是!但是那滋味現在估計吃不到了,懷念!

燒羊肉湯:此物為北京特產之一,乃是燒羊肉的湯汁。京城各賣羊肉者均有之,但以京中月盛齋產的最為有名。此物雖不值什麼錢,但其味道甚美,若用它來澆入面中,更妙。其特點:湯肥、料正,味兒好,若再加上些香菜當碼兒,再加些辣椒油,那真是味道好極了。

花椒油主要是夏天麵食的「澆頭」。做法也簡單,切點蔥花放到碗裡,再放入三小勺白糖倒入少量醋備用,在鍋裡放少許油,放入適量花椒,等花椒粒變黑倒入醬油,然後迅速把醬油倒入之前準備好的碗裡,這樣花椒油就完成了。

窮三樣:又稱窮人笑,指的是用芝麻醬、韮菜花、辣椒糊澆面。解放前,貧家遇有婚喪喜事常吃這種飲食,門前鬧是打鼓、打鈸和吹鎖吶,俗話叫前鬧或門吹兒,故名窮人樂。

說了這么半天還是繞不過炸醬麵去,不過小編這次說的是小蝦米炸醬,不是一般的肉丁醬哦!將新鮮的河蝦用油烹至焦酥再倒入黃醬炸制,多放蔥多放姜。味道絕對和肉丁的不一樣,如果沒有合適的小河蝦,蝦皮也是不錯的選擇,充滿海味的炸醬另有一番滋味!

過去北京的胡同,院落中香椿樹很多,這種純天然不花錢的澆頭深受百姓喜愛,尤其是春天正值香椿旺季,家家戶戶總要多吃幾碗地道的香椿面。

咱北京人愛吃麵這一點,那可是祖輩兒傳下來的,尤其是到了這夏近天,吃麵條是必須的。北京人吃麵條的這些澆頭照樣能把您的大饞蟲勾出來!

您看見沒有,在吃麵這件事上咱北京人可繁可簡,可鹹可甜,包容百味而又富於變化,想了半天只能用「講究」這兩個字來形容!

今天咱先聊到這兒,小編去弄碗面吃!

相關焦點

  • 今天二伏要吃麵!吃什麼面最講究最過癮!北京人最愛的澆頭…
    7月22日—8月10日,為期20天的二伏來了,和前幾年一樣,這一夏您又將經受「雙中伏」成倍的高溫溼熱折磨。二伏高溫難耐,吃飯就成了老大難問題,吃不對付、不順口的話,身心都會極不舒服。萬幸的是,姆們還有麵條!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靠著一碗碗舒心爽口的麵條,北京人的夏天總算有滋有味了!
  • 二伏一定要吃這碗面!涼麵,蕎麥麵,炸醬麵……怎麼吃更營養?
    中伏,也稱作「二伏」,最大特點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仿佛置身於一個大蒸籠,胃口也變差了.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在二伏這段日子,不少家庭都會製作、烹煮簡單又順口的麵條為主食。其實在伏天吃麵條的風俗,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了。
  • 今兒入伏,咱又該吃餃子了,在北京還有這些講究!
    今兒入伏啦~ 咱北京人熟悉的「伏天兒」來啦!!
  • 熱skr人的二伏天,這9碗面廣州人一定要吃!
    但是你知道二伏為啥要吃麵嗎?2、伏天天熱,出汗是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吃熱湯麵可以促進身體發汗,將體內的溼熱排出,避免中暑。3、伏天暑熱難耐,人們常沒什麼胃口,而麵食相對好消化吸收,湯麵、炒麵、撈麵、燜面等各種不同吃法的麵食還可增進人的食慾。
  • @北京人,您可別忘了吃餃子啊!
    嘿,別說,我同事這問題還真給我難住了,咱北京的餃子老字號?一時半會我還真想不出來。再說咱北京人誰出去吃餃子啊,不都是在家自己和餡兒自己包麼!,三伏的烙餅加雞蛋」,等今兒這頓餃子吃完了,咱是不是也要開始準備著點二伏的面了?
  • 二伏 | 這天兒,就麵條兒得勁!
    您家今天的過水兒面也預備齊了吧,大熱天的來碗涼麵,舒坦!要說這老北京人喜歡吃麵,不但花樣繁多,還寓意深長。嬰兒降生後三日要吃「洗三面」,祝願嬰兒「長命百歲」;過生日必吃「長壽麵」,謂之「挑壽」,寓意「福壽綿長」;二伏頭一天吃麵,那也是必須的。
  • 有禮有面的北京人,都愛吃哪碗兒面
    要給北京土著貼標籤兒, 那可是多得很:牛逼、局氣、爺們兒、耍貧……但是北京人最願意認的,那應該數「有禮有面兒」了~有禮兒有面兒北京人,在吃麵這件事上,也是毫不含糊的。第一次來北京不知道吃什麼,可以去這些麵館兒嘗嘗最地道最市井的北京味兒~【柴氏風味齋】北京人從小吃到大的牛肉麵,清真老字號,已經有28年的歷史了。說起這家柴氏,也是北京一代人深刻的回憶。柴氏的吃法也是比較簡單,來這裡點一碗麵,面裡是沒有什麼肉的,所以還得再來一個小碗牛肉,加上一碟焯菜心,簡簡單單就可以下肚了。
  • 今兒「二伏」要吃麵,吃什麼澆頭才過癮!河北人最愛吃的面都在這
    圖源  圖蟲二伏天酷暑難耐,還是個加長版,吃什麼都會索然寡味,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咱就是靠這一碗碗舒心爽口的麵條,過活了!所謂爛肉,即用豬肉的碎塊兒做麵條的「澆頭」,價錢便宜,過去窮苦人家常到「二葷鋪」買點回家解饞。香椿苗,本是老北京一種時興的吃麵澆頭。這源自胡同院落中,有種香椿樹的傳統。這是用燉肉湯做的麵條澆頭,再加上菜碼兒,解膩添味兒。肋條須帶些肉,放入豆蔲、砂仁、姜塊等調味料以中慢火燉爛到一咬就可下來為度,便可連湯出鍋澆麵食用。
  • 「頭伏餃子二伏面」,看看白天吃麵盛況丨想想晚上吃碗啥面,附攻略
    27日二伏,冰城人講究「老理兒」,人們為了圖「養生」選擇吃麵,麵條成了這一天中的 " 主角 "。記者走訪哈市部分麵館看到,中午想吃頓面得排隊,天熱在家叫外賣的也不少。11時許,記者在南崗區建設街一家麵館看到,排隊吃麵的顧客太多,店裡一座難求。許多顧客都選擇 " 拼桌 "。‬
  • 在北京初二得吃麵,今兒咱就打滷面了!
    初二還要吃麵條,一般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最好是到哥哥姐姐家吃麵,為了交流感情。過去北京人短則三五天,長不過十天半月,總可吃頓炸醬麵,打滷面卻不能如此隨意。按過去老論兒,一般家裡辦壽才打一次滷。內行人會提醒您高湯不能放大料花椒之類,這就把湯的鮮味破壞了!必須用張家口的蘑!必須要幹蝦仁。這麼多必須,嘿,那味兒才能正呢!外行人才會去吃,那些外面貼出打滷面的招牌,等端上來一看,是西紅柿滷,甭問,這店主肯定不是老北京人。
  • 咱吃了「定心丸」 - 原創 - 海外網
    前期,莊稼長得很歡勢,葉子綠油油,杆子粗又壯,可一進7月,大雨一場接著一場,加上二伏高溫,眼看著有些葉面出現了斑點,有的甚至蔫巴了。作為河南鄧州榮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眼前這上萬畝高粱可是心肝寶貝啊!他火急火燎把情況反映了上去。
  • 生活 中伏到,吃撈麵!天津人吃麵有哪些講究?
    餃子和撈麵是天津人年節喜慶的標配,比如「頭伏餃子二伏面」、「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催生餃子生日面、送行餃子接風面……面者,取其連綿不斷、福壽綿長之意。出嫁的閨女在娘家吃的最後一頓飯為麵條,就連關公誕辰等日子,天津人也是要吃撈麵。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
  • 對不起,天熱我也要吃麵!這就是天津人
    「初一餃子初二面」「頭伏餃子二伏面」「送行餃子接風面」您看看,天津人總得找點理由兒吃這兩樣,絕對是真愛!要說這天津好吃的餃子和麵條,那可是太多了,咱一樣樣兒的聊,今兒個單說麵條,這餃子咱改天再說~天津人愛吃麵,這大伙兒都知道。而且在種類上也是各式各樣,這麼說吧,連吃一禮拜,準沒重樣兒的!
  • 黃瓜蒜瓣炸醬麵,北京人就好這一口兒!
    面碼,透著對生活的熱愛北京人像熱愛生活一般熱愛著炸醬麵,這從北京人的順口溜兒中可見一斑: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心裡美,切幾片兒,焯豇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纓兒;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
  • 這家小店被稱為北京「最好吃」的蘭州牛肉麵,咱嘗嘗到底怎麼樣
    今天說到蘭州牛肉麵,咱上次寫過一家不像樣的——右安門拉麵,甭管是從環境、味道、服務態度來說,我認為都是墊底的,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火。最近呢,我又聽說了一家,說是全北京最好吃的拉麵,還沒有「之一」!那我就必須得過去了!這就是咱們今天的主角——有禮有面
  • 北京人天再熱也要吃的牛肉拉麵,可不只回憶那麼簡單!
    北京人愛吃麵,全地球的人民都知道。今兒我想先問問您,除了咱自家做的面以外,您最喜歡什麼面?如何判斷這人是不是吃麵的行家,得看他懂不懂得選擇寬窄。不誇張的說,在北京的人青春回憶裡,準都有碗牛肉拉麵。經歷過幾次搬家,從右安門路口一直到陶然亭地鐵站,這些年他們家搬到哪,小編就跟到哪,感覺這碗面再吃20年也不會煩。
  • 二伏吃麵條,涼麵最受歡迎,分享10道家常做法,涼爽開胃吃不夠
    本期導讀:二伏吃麵條,涼麵最受歡迎,分享10道家常做法,涼爽開胃吃不夠進入「暑伏」後,得經三個「伏」——頭伏(初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伏天」才算結束。「暑伏」天裡,二伏最熱,「頭伏餃子二伏面」。
  • 北京必吃的19種美食!都吃過的才是地道北京人~
    咱北京人有什麼特點?局氣、有面兒、厚道....
  • 「家常」又「講究」的北京炸醬麵
    但是為了維持排場,在吃麵的時候要放上醬,醬還要用油炸一下,既好看又美味。然後拌入時令蔬菜,這樣顯得樣式不單一,吃起來也別致爽口。這便是炸醬麵的由來。炸醬麵的基礎:面裡有乾坤炸醬麵不僅是老北京的百姓當家飯,而且是一種標誌性的文化符號。如果有人問地道的北京炸醬麵怎麼做?
  • 三伏天,喊你來吃麵!
    發出邀請函,邀請身邊親密的朋友,一場夏日吃麵之旅,就此開啟~ 這個時候來一份清涼小菜,再補一碗適口的麵條,暑天吃麵的傳統,還是很有道理的。霽在的面與我們傳統的面很不同,用了本地地道手擀麵,但調味做了很多大膽的創新和結合,特別推薦適合夏天的肉鬆溫泉蛋燃面、鮮蝦蔥油拌麵、罐燜牛肉扯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