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爺,沒宣武了,都合西城了。」《老炮兒》電影裡的臺詞讓人突然如夢方醒。宣武門還擱那兒杵著,就是北京的區縣裡再沒宣武崇文了。寫滿了市井二字的南城在時間的敲打下被生生抹去一半。王權貴胄的故事它融不進去,只有響起的銅鑼聲,那夜未眠的戲班子,民宅大院兒串了好幾戶的紅燒肉會提醒著它的歸屬。
在2016年的北京想找尋一點兒老北京的蹤跡有點兒難,把日曆翻過去一頁,跟著我在京城裡遛上一天,過一日老北京,喚一聲舊時的名字。
6:30A.M
磁器口豆汁店+寶記豆汁店
就著清晨六點半幾聲清脆的鴿哨,北京就從睡夢中囫圇醒來。一句「早啊,吃了嗎您內。」喚醒了數九寒冬刺骨頭的寒意。街巷口一大木桶的豆汁兒的推車準在那兒候著,一大勺又是一大勺,臘月裡的胃就這麼暖和起來了。北京的清晨是夾雜著酸臭的豆汁兒味的。
人說豆汁兒帶著難以言喻的酸臭味,滑過喉嚨直搗腸胃,捏著鼻子都躲不過去的衝勁兒。在老北京眼裡,這發了酵的綠豆子汁兒可是帶著一股別致的酸香味,只有這個味兒最對口。沒有豆汁兒的早上那還是早上嗎。
▲空蕩蕩的胡同
現如今,愛喝豆汁兒的人越來越少,我奶奶剛學會百度那一天,在網上打下了豆汁兒幾個字,後邊竟蹦出來了「是人喝的嗎」。我慌忙關上了網頁,埋頭數起來今天老北京常去的那幾家豆汁兒店,豆汁兒配鹹菜,鹹菜不要錢,焦圈兒來仨,添上一碟辣椒油。
|| 磁器口豆汁店
就算不喝豆汁兒,進了這店也算感受過老北京的豆汁兒文化了。五六張桌子的店裡,一水兒得上了歲數的老北京,左手燒餅,右手焦圈兒,面前一碗咕嘟著泡的豆汁兒,京華時報攤開在鐵皮桌子上。親切的京片子在耳邊響起。糖油餅,豆腐腦,螺絲轉,白牆上掛著的單子上的早點都是老北京從小吃到大。總有一樣能滿足您的胃。
|| 寶記豆汁店
同是豆汁兒店,能差出什麼花樣來。牛街上就有這麼一家。老北京小吃前邊要是加上了清真倆字就換了一幅模樣。這裡只外帶不堂食,這裡的豆汁論袋賣,五塊錢三斤半,熬得濃鬱,沫子渣特足,酸臭味濃烈得撲鼻。再來上一包焦圈,一包鹹菜。回家自己把豆汁兒回鍋再熬上一陣兒。早餐齊活兒,這份量就適合一家子圍在大圓桌邊上吃。
11塊一斤的山楂糕,酸中透甜,不齁不膩,吃起來上癮。綠豆粉絲是招牌,豆汁兒醃製的酸白菜,放眼北京也找不到幾家如此地道的口感。
8:30A.M
龍潭湖公園+陶然亭公園
人說豆汁待一頓早點過後,身心都被豆汁兒滷煮豆腐腦伺候好,八九點鐘的工夫最是去公園裡遛一圈的時候。
天壇遛鳥?那兒都被旅行團舉著小旗子承包了,您有頤和園的年票,遛園子還是數人頭?北京南城一直是冠著「樸素」的名號。尋常老百姓扎堆,街頭巷尾抹不掉的生活氣息扎進了市井文化裡。這裡的公園都帶著難以抹去的老北京市「井味」
|| 龍潭湖公園
也許只在每年廟會的時候,龍潭湖這個名字被提起,然後看著它度過一個混雜著煙燻火燎的羊肉串味和臭豆腐味的年後又回歸落寞。安靜的600畝佇立在右安門內大街上。對面是更為悽涼的北京遊樂園,隔著很遠還能看見懸掛著牌子的摩天輪。
挑一個尋常日子入園,不是什麼皇家園林,沒有多少風花雪月曾在這裡邂逅。碩大的園子在北京的冬天顯得格外清靜,一入園就能看見圍在報刊欄子前看報紙的大爺大媽,風雨無阻的習慣。
龍吟閣的牌子立著,這也是北方園林中獨有的水上樓閣。冬天湖面結著糙冰,亭臺水榭碧波蕩漾不能如願,而湖中活水處的群鴨卻透著生機勃發的意思。作為以湖為主的公園,佔地七百畝的水景也自成一方特色,待開了春,園子裡圍湖遛一圈,看嫩枝發芽,漣漪蕩漾。
|| 陶然亭公園
南城的公園總帶著幾分市民氣息,既不是磅礴宏偉的皇家園林,自然少不了老北京的身影。兒時總念叨玩,惦記著最多的就是陶然亭的大雪山滑梯,在當時的北京城裡,幾十米的仿雪山滑梯,這裡是獨一座。「上山」要走一條細窄的小道,一步一步小心的扣住路邊的石塊,心總是蒙地一緊卻又是說不出的興奮。在沒什麼遊樂設施的年代,「大雪山」成了北京孩子的一種集體寄託。而今「雪山」還在,當初看起來艱險萬分的登山之路在加上了鐵鎖護欄後也少了幾分味道,也許是高低各異的過山車跳樓機太多,那個時候的刺激成了一種奢望。可老北京還是願意跑去曾經「宣武區」的鎮區之園陶然亭,解一解難捱的「鄉愁」。
陶然亭作為一座百姓的園林,十餘座華夏名亭各自成景,相得益彰。融匯了各路名亭的氣質卻絲毫不造作。春暖花開之際,碧水垂柳一起,泛著小船穿梭在平實的孔橋下看兩岸的路人,閒坐者半,晨練者半,心情似乎也清新起來。
12:00A.M
悅賓飯館+火燒夾肘子
園子裡逛了一遛夠,肚子便不再答應,適時地叫了起來。想吃一口地道的北京菜卻總是舉頭四顧心茫然。家常實惠的老北京風味雖是稀有但絕不是沒有。
|| 悅賓飯館 - 中國第一家個體戶
1980年9月30日的那個上午,剛剛從北京飯店辭去工作的老廚師郭培基和他的老伴劉桂仙,買了4隻鴨子,做了幾道菜,就在翠花胡同開起了改革開放後北京首家個體餐館——悅賓餐館。
帶著中國第一家的名號,卻是實實在在的老北京菜。一份蒜泥肘子量大的驚人,滿盤紮實的肘子肉帶著濃鬱的蒜汁。香酥藕盒炸得火候剛剛好,多一分則硬,少一分則不夠脆。五絲桶也是必點的招牌菜,雞蛋炸得豆皮裹在外面,裡面是圓白菜黃瓜切絲兒,蘸上甜麵醬,裹在荷葉餅,每一口咬下去的都是滿足。
|| 火燒夾肘子 - 老北京的傳奇
龍潭湖右安門內大街,大寶飯店對面藏著這麼一家實惠地道的小館子。10來平米的屋子,擺下四五張桌子,一對兒老北京夫婦經營了多年。攤開菜單,價格會讓你恍惚回到了10年前。點了滿桌子菜也不過幾十塊錢。5塊錢的一盤拌涼菜,量足得驚人,爽口鮮美得像兒時自家拌的。10塊錢一碗雜醬面,面板兒齊全,焦黃的炸醬香氣四溢,裡面芡著顆顆飽滿實在的大肉丁。
火燒夾肘子最是一絕,火燒打老遠就能聞到一股濃鬱純粹的面香味兒,像極了炸面頭片,酥脆可口。肥瘦兼具的醬肘子肉配上烤得噴香的大燒餅,一口咬斷了對其他主食的牽掛。
店雖小,客人卻絡繹不絕,儘管過了飯點兒也是翻桌極快的小店。一個外帶的熟客落下了一盒炸醬麵,老闆發現了披上皮夾克就要給客人送過去,有些滄桑固執的背影逐漸消失在北京狂妄而決絕的霧霾裡。
15:00P.M
楊梅竹斜街+茶聊記+正陽書局
吃過了午飯,閒散的下午時間,找條幽靜曲折的胡同逛上一逛,消磨一下紅塵外的細碎光陰。
若是沒了長長短短寬窄各異的胡同,北京又怎麼能稱得上北京。北京的胡同群龐雜,遍布東西南北城,繞城成了京城的脈絡。而今拆得拆,改建的改建,保存完好的或是湧入了韓國肋排臺灣小吃西班牙油條,成了一條洋氣的小吃街,接待天南海北來尋覓老北京蹤跡的觀光客。或是入駐了一批文藝腔調慢慢的咖啡館小酒吧成了小資的新晉代名胡同。若是再談起保留著煙火味的老北京胡同確是少之又少。
|| 楊梅竹斜街
前門是旅行團出沒的重地,老年團學生團外國團,老北京固有的氣息逐漸淹沒在人聲鼎沸中。和拎著果脯烤鴨袋子的遊客擦肩而過,看老字號店鋪外的隊伍排到了門外,這自然不會是老北京的胡同情懷。
而就在大柵欄步行街,往深了走過幾條胡同就是楊梅竹斜街,看似游離於煙火之外的名稱,卻埋著幾筆老舊的京韻。
幾家獨立設計師的小店鋪平日裡基本上不開門,整條胡同還是舊時的模樣。掉了輪子的永久二八,堆砌著磚頭的院門朱紅色漆掉了大半,曬在繩子上的被子帶著大紅色的喜字。賣饅頭烙餅的主食推車後邊就是麵粉店,老闆把頭埋在了收音機邊上。小賣部就是電影裡的模樣,牆上的宣傳畫怕是二十年沒換過了。理髮店玻璃門上的紅膠條粘出來的洗頭二字快被磨得看不清。
賣排酸的老大爺「哐哐哐」剁著肋排。平日裡這幾條胡同有些清冷,偶爾經過的大媽步履蹣跚,一張嘴就是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小兔崽子,慢點兒吃」。眼前的小狗似是聽懂了,乖乖吐出口中的骨頭。
|| 茶聊記
老北京的茶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淡化的,能靜靜坐下來聊個幾杯茶的地方已經少之又少。端坐在楊梅竹斜街裡的茶聊記老闆是個地道的北京人,他笑稱不敢自稱老北京,怕還「不夠格」。買下自家親戚的二層小樓改成一座茶室,源於對茶的喜愛,更源於那份難言的情懷。
開一間茶館,三五張桌子,烹好一壺茶,懂的人自然會來。在閒來無事的午後,當清淨二字闖入腦袋,就推開茶聊記的紅木門,老闆盞茶給你講起市井生活的悠長,老北京古道心腸的熟稔。
|| 正陽書局
正陽書局裡藏著一個你不了解的老北京,和一個不能錯過的下午時光。二十平米的小店堆著上千冊古籍舊書。開了六年的大柵欄在去年摘下了牌子暫停營業,而西四分店還能讓人心存念想。去北京那條歷史悠久的磚塔胡同,來一壺白毫銀針,淘幾本刻滿了北京印記和歲月痕跡的舊書。
18:00P.M
大鋼炮炙子烤肉
北京的冬天天黑得總是特別早,寒冷的涼氣直往脖頸子裡鑽。這時候,在北京6點半的夜色正酣,一疊羊肉摞在火爐子上,滋滋冒著油光。香味在零下二三度的冬天飄散得特別快。
銅鍋涮肉蘸麻醬,炙子烤肉配燒餅。老北京的幸福來得簡單實在。三五人群就圍坐炭火邊上,放上倆搪瓷缸子的酒,幾瓶鼓著氣的北冰洋,深夜成了不可言說的幸事,嘴邊上滲著油光,幾粒芝麻任性地粘在嘴邊,然後放肆地大笑,抖進了放小料的鐵碗裡。小料遇見了芝麻,絕了。
|| 大鋼炮炙子烤肉
混跡在居民區裡的老北京炙子烤肉店。肉香味兒總是能四散開來,惹得過路人不得不循著胃的指引走進這家老北京夫婦開的小店。飯點兒的時候,夫婦二人準是緊忙活,老闆幫著烤肉,老闆娘忙著上菜。在老闆烤肉的工夫,香氣猛往鼻子裡灌,這時候先來上一盤私家拌涼菜管住嘴鮮脆的蘿蔔白菜絲。老闆技術嫻熟,手藝獨到,他夾子下的肉經過醃製在炙子翻滾炙烤後就是不一樣。五花肉,泛著油光,外皮烤得焦而不糊,色澤飽滿,一口咬下去肉質鮮嫩卻絲毫不感到膩,在舌頭裡打顫的只有一中感覺就是「香」!還有那金燦燦的烤饅頭片兒一個個,蘸上臭豆腐味道是一絕。
19:30P.M
地質禮堂+ 人民藝術劇院
入夜的北京有幾分迷醉,不看場戲絕不是一個完滿的夜。
北京新建的電影院太多了,如出一轍的高檔設備現代化裝修,爆米花都是質地相同的甜膩味兒。3D電影巨幕大廳。音響聲音巨大,轟隆振得耳朵疼。那時候再想起老北京的那些上了年頭的劇場影院。
|| 地質禮堂
坐落於西四地鐵口的地質禮堂其前身為地質部的「李四光講習堂。上世紀九十年代向社會開放,承載了老一輩的電影情結。如今這裡的裝修和設備都顯得有些老舊而格格不入,然而這裡也是老北京最常出沒的電影院之一。興許你還會看到一對老伴兒牽著手來到售票處,時光也不忍唏噓。
|| 人民藝術劇院 - 我們為什麼來看一場話劇
我第一次看話劇是在人藝,一場《茶館》,劇目內容不必多言,每個老演員都在臺上竭盡全力地揮灑。而揮之不去的畫面就是謝幕那一刻,所有演員走在舞臺中央,拉著手深深地鞠了一躬,劇場的燈光亮起,演員們再一次鞠躬,掌聲一直未息,他們也一直沒有起來。那時候對演員才有了一知半解的體會。站上舞臺的那一刻所有光環傲骨統統摘掉,演好每一場話劇,是表演藝術家們的執念。▲話劇駱駝祥子劇照
我一直以為人藝二字承載了太多風韻和文化的膠著,他或許已是遲暮,但風採卻不減半分。新老演員的交替,藝術血液的注入和滾動,一個個傳統的京味兒劇目,每一場戲都是北京城的半輩子人生。
從人藝出來,老北京的一天在九點半收了尾,夜晚呢噥而朦朧。走上長安街,京城的貴氣和威嚴在車水馬龍裡散開,經過天安門,城樓上的燈照得夜如白晝。這時候的北京像頭隱隱入睡的瑞獸,血脈裡湧動著的不安躁動漸漸回歸平靜。這裡還是北京,卻總是缺了點什麼。帶著「老」字的北京就流落在這座城市的四野八方,停下來找,總能尋摸出點兒舊時的模樣。
老北京,是城門樓子上孤守的鄉關。
7天長假,歡迎各位,來Feekr分享過年的種種趣事,你去過的好地方、發生的好玩事兒、拍下的好照片,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分享給Feekr。我們在這裡,等你在無聊有空的時候,來分享~
當季精選主題遊
回復綠色關鍵詞或點擊淺藍色字體直接跳轉至文章。
曼谷|中國出境率最高的國外城市
機票|手把手教你淘全球最便宜的機票
民宿|看雲南PK浙江兩大民宿陣營如何爭龍頭
摩洛哥|LP都力推的波斯古國,斑斕且絢麗
天光墟|凌晨開檔、天亮收市,老廣州都不知道
旅遊技巧|教你出門旅行花錢少,還玩得好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往期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