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中的小吃店:傳承北京味 融匯國際美食

2020-12-22 騰訊網

「嗬!來晚了,排隊呢!」「哪時候來都一樣,今兒這人還不算多的。」早上七點半,位於東城區大佛寺東街的增盛魁小吃店門前,食客們分堂食和外帶兩隊依次排開。其中,既有每天拎著飯盒過來的老街坊,也有專程從大老遠趕來的年輕人。

早上七點增盛魁小吃店門口排成兩隊

豆腐腦、糖油餅、滷煮火燒或是各色網紅美食,在北京的萬千胡同中,隱藏著眾多胡同小吃店。經過多年競爭尤其是這半年的洗禮,胡同小吃店發生了哪些變化?無論是本地小吃還是外來美食,它們和胡同、與這座城市以及這裡來來往往的人,相處得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吃的是味道 更是種念想

增盛魁小吃店門臉不大,屋內才七張桌子,但從牌匾上「始創於1928年」的落款可以看出,這家老店已有近百年歷史。

「來碗豆腐腦,再加個糖油餅。」「總共五塊五,您掃碼就行。」

「您瞧這豆腐腦,用料可足著呢!菌菇、木耳、雞蛋、黃花菜、肉末樣樣俱全,勾芡正合適,鹹淡也剛好,喝到底都還有滷汁,一碗三塊錢真挺實惠的。」劉大爺吃了幾十年,對這裡的一切都如數家珍,「糖油餅也地道,上面糖酥脆,下麵餅綿軟,現炸的吃起來特過癮,一個就管飽。」

作為第三代傳承人,李敬希望留住熟悉的味道。「就拿豆腐腦來說,必須當天現做,凌晨三點就要開始忙活,從磨豆漿到點豆腐,絲毫馬虎不得。」儘管疫情期間餐飲行業普遍遭受重創,但李敬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店面似乎一切如常,「來的基本都是熟臉兒,也就沒有太大影響。」

和城北的大佛寺東街一樣,城南的門框胡同也有不少老北京小吃店。

這裡緊鄰前門和大柵欄商業街,南來北往、熙熙攘攘。不到150米長的胡同,擠滿了各種與老北京相關的小吃店,尤其以「門框滷煮」最多。這些店面中,老六的店有些特別。一進店門,撲面而來的先是油脂的獨特香氣,接著就是老六高亢的招呼聲:「呦!來啦!坐!」這口濃重的京腔,如今在門框胡同的小吃店中已經不多。老六坐在店中吃著午飯,自斟自飲。他說,前門這一片二十多家門框滷煮店,老北京人當老闆還下廚的就他一個了。

老六滷煮店,老闆娘和大廚正在忙碌

三十平方米的店面,是老六自己家的房產,疫情對生意有影響,但好在沒有房租壓力。一大碗滷煮,三十塊錢。他說,幹這個不純為了掙錢,主要是想在門框胡同給老北京滷煮正正名。「滷煮不是起源於門框胡同,是起源於南橫街那塊兒,我老家就是南橫街的。」老六說,滷煮這種北京本地普通老百姓的小吃,讓遊客產生了很多誤解,「外地朋友一說滷煮,都說『那是臭的』。咳,其實根本不是。」

老六的店裡掛著各種牌匾,向食客科普著滷煮的來龍去脈,有一幅字只寫著「地道北京人」。「確實,這邊老北京人開店的少了。」老曹是北京人,他帶著老婆孩子專門來吃滷煮,「旅遊景點也正常,主要是吸引外地遊客的。」

北京人老六坐在自己的滷煮店內自斟自飲

店裡陸陸續續來了操著各地口音的遊客,老六和老闆娘小光介紹著滷煮的搭配。遊客們是被點評網站和抖音小視頻指引來的,目的除了嘗一口滷煮,還有跟店裡的老北京人老六聊聊天。吃著、聊著、歡笑著、碰著杯,老六很喜歡這種氛圍,食客們也盡了興。

臨走,老曹拍了拍老六的肩膀:「走了啊,等下回來,咱哥倆來點兒白的。」

來的都是客 傳承北京味

老曹一家從老六的滷煮店出來,往南走了幾步又鑽進了一家鍋貼店,「難得來一次,稍微吃點兒,再打包帶著晚上吃。」這也是家老北京的味道,但老闆老塗一口南方口音。他是重慶人,這家「門框鍋貼塗」有30年歷史。

老塗初來北京時還是弱冠少年,先跟著北京老師傅學徒,後又繼承了手藝,獨自開店。「這行苦,我年輕的時候就沒多少人願意學,現在就更別提了。」從當年一頭烏髮到現在熬禿了頭,老塗擦了擦滿臉的汗說,自己孩子不想接班,鍋貼店只能自己扛著。

來自安徽的小劉在北京學藝後經營起老北京涮肉

和老塗一樣,小劉也是繼承了老北京手藝的外地人。

小劉是安徽人,十幾歲便來北京打工,在火鍋店結識涮肉師傅,學了手藝。他在阡兒胡同18號的這家南城小劉涮肉,從五張桌子發展而來,如今在北京涮肉界也算小有名氣。肉質新鮮、價格實惠是小店的主要賣點,做的也是回頭客生意。「說實話,要不是回頭客,我真幹不下去了,尤其這半年。」小劉說,雖然一直秉承著老北京涮肉傳統,但他也不斷嘗試新技術,「肉類、調料選擇都有點新東西,融合嘛。」

融國際美食 與胡同共生

上午十點,五道營胡同剛剛從沉睡中甦醒。位於胡同中段的Mental hands咖啡店並不顯眼,古銅色的招牌靜靜立在門外,稍不留神便可能錯過。不過,店內還是常常滿座,哪怕工作日也不例外。

五道營胡同的mental hands 咖啡店過道中的個性手繪

像很多胡同小店一樣,這裡的空間略顯侷促,但原木色的桌椅點綴上十多個大大小小的蒲團,再搭配上清新的綠植和暖色的燈光,營造出一種雅致而溫馨的格調。透過北側的玻璃房,抬頭可以看到藍天,轉身能夠望見小院裡鬱鬱蔥蔥的枝蔓。

「來一杯Dirty。」「好的,您稍等。」咖啡師小白頭戴鴨舌帽,身穿白色T恤,看起來乾淨清爽。「2016年剛開業的時候,店面就只有這一間,之所以能夠經營到現在,靠的更多是特色。」在小白眼中,這裡的氣氛與眾不同,「西式的咖啡嵌入中式的胡同,可以碰撞交織出新的體驗,很多顧客也是因為喜歡這樣的感覺,才會經常過來。」

同在五道營胡同的蘭·泰餐在正午迎來就餐高峰。不足100平方米的店面裡,9張餐桌坐得滿滿當當。從門口擺放的雕塑,到牆上掛著的飾品,無不散發出濃濃的異國風情。

冬陰功湯、曼谷火山排骨、芥末燒蝦球、芒果藍色糯米飯……經典的東南亞口味菜品吸引不少人前來品嘗。「我們這家店已經開了有7年,當時正是泰餐很火的時候,剛好這附近又有很多年輕白領,比較喜歡這種風格的美食,所以就試著做起來。」

五道營胡同中的咖啡店格調雅致

在整個胡同裡,類似這樣主打異國美食的餐廳還有許多家。無論是西班牙海鮮飯,還是義大利肉醬面,都融入質樸傳統的灰色磚瓦之間,與不遠處雍和宮和國子監的紅牆交相掩映,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點評 老北京味道從來不是故步自封

老北京小吃、胡同與外來元素碰撞,在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看來,非常契合北京這座城市的特點。

「我們現在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認為老北京的美食,就一定是固守老祖宗的條條框框,一定要老北京人在經營。其實北京這個地方,長久以來,就是一座海納百川、包容並蓄的城市。包容,是寫進北京精神裡面的。」賴陽說,不只是很多北京人的祖輩來自五湖四海,北京的大多數老字號也來自五湖四海。北京這座城市的商業特質就是各地商人進京經商。

烤鴨來自南京,滷煮是蘇州的「蘇造肉」演化而來,吳裕泰和張一元是安徽茶商進京,做臭豆腐的王致和也是安徽人,六必居醬菜源自山西,稻香村則從蘇州而來,鴻賓樓是由天津遷入,八大樓全是魯菜。

「這些外來的手藝人、商人來到北京,與北京這座城市的特質相融合,又發展出來新的風格,確立了品牌。現在北京烤鴨就比南京烤鴨還要有名。」賴陽說,現在北京也有很多在做創新、創意的北京風味,比如局氣、小吊梨湯等。「生活水平提高,對飲食的需求也在變化,過去重油重鹽,現在講究膳食搭配,都需要老味道不斷做新嘗試。」

賴陽說,北京「四個中心」定位中,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都指引北京美食不能僅僅固守著老味道、老規矩。「現在北京很多非遺傳人都是外地人,他們不但傳承還有發揚。甚至有外國友人也想學烤鴨技術,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毅 宗媛媛

編輯:高晨晨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北京胡同的味道
    原創 舒怡然 怡然的空間北京胡同的味道文|舒怡然 記憶中,北京的那條胡同是有幾道彎曲的,從我們學生宿舍大門走出來,一直朝北,便是「興華胡同」。它令人難忘的特色不是別致怪異的形狀,也不是變化萬千的色彩,而是一股濃鬱又厚重的味道,濃鬱裡浸漬著世俗,厚重中滲透了市井。胡同本來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地方,喧囂熱鬧,五味雜陳。胡同承載著平常百姓瑣碎的日子,胡同也充盈著大千世界的虛寒冷暖。 胡同的味道也是四季分明的,冬天是最濃烈的。乾冷的北風剛剛掃進胡同口,就遭遇到了這樣一股混雜的味道。
  • 小吃店加盟百思百味
    小吃店加盟百思百味,百思味黃燜雞系列,所推出的菜品採用傳統砂鍋製作工藝,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部的原材料,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相互滲透,時間越長鮮香成分溢出越多,爆出的肉味肉味就越鮮醇,被爆烹的食品就越酥欄,再加入老方中的各種名貴藥材精心烹製而成,品味純正,回味悠長,配以米飯佐食,更是鮮美無比,老少皆宜,久食,有益血通經
  • 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全新升級——馬爹利攜手引領北京美食「星」江湖
    作為米其林指南中國長期的官方合作夥伴,馬爹利以其追求精緻美食體驗的探索精神和對經典美食的獨到見解,一直助力米其林指南為美食愛好者帶來了高標準、權威的餐廳推薦榜單,共同引領北京美食「星」江湖,呈現精彩紛呈的賞味傳奇。
  • 《宅人食堂》尋味北京 胡同裡的美食才是這個城市的味兒
    昨晚21:00,深圳衛視原創治癒系美食紀錄片老恆和《宅人食堂3》播出了第二集-北京,「豆瓣女神」南笙帶著「宅人美食榜」,開始了深入北京胡同的尋味之旅。在縱橫交錯的北京胡同中,在古樹老牆之間,「宅人美食榜」也和觀眾一起,透過美食,來探討一個不一樣的北京、不一樣的胡同。
  • 電視劇《什剎海》:優良家風,在煙火氣的北京胡同裡代代傳承
    談及創作《什剎海》的初衷,身兼編劇、導演二職的付寧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表示:「我常常會思考: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這座城市的魅力究竟是什麼?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是怎樣的?現代文化與古老文明為什麼能在這裡很好地交融?為什麼我們如此熱愛北京?我希望《什剎海》能告訴自己和觀眾答案。」
  • 電視劇《什剎海》:優良家風,在煙火氣的北京胡同裡代代傳承
    北京的什剎海,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爭相歌詠的風景勝地,如今更成為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以什剎海胡同為背景的都市家庭生活劇《什剎海》日前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開播。談及創作《什剎海》的初衷,身兼編劇、導演二職的付寧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表示:「我常常會思考: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這座城市的魅力究竟是什麼?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是怎樣的?現代文化與古老文明為什麼能在這裡很好地交融?為什麼我們如此熱愛北京?我希望《什剎海》能告訴自己和觀眾答案。」
  • 去北京旅遊必去的幾個美食街
    北京是一個文化、政治中心,同時也是每個人嚮往的旅遊城市。每個外出旅遊來到北京的遊客都想品嘗一下北京當地的美食,對於一個「吃貨」來說,如果沒有找到這個城市的美食街,大吃一頓,那是一種遺憾。但是也有許多人說北京的旅遊景點性價比很高,但是吃的東西性價比卻不高。
  • 北京有哪些深藏不露的胡同美食?
    說起北京的胡同小館,沒人能繞得開悅賓飯館。「京城第一家個體飯館」這個名頭,就是他家最好的招牌。30多年一直在這條胡同裡,任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口味。誰說年輕人就不會懷舊?嗯……雖然東四十條已經不能算做胡同了,但是不管了,我就是想推薦給您這家好吃的烤鴨店。口碑超過了很多您聽過的其他著名的北京烤鴨店,因為味道確實非常不錯,價格也相對來說便宜一些。
  • 最全北京旅遊攻略,北京特色美食合集
    北京是一個特別的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樓,川流不息的車流,為夢想奮鬥的年輕靈魂,雕刻精美的屋簷,磚紅的牆壁共同組成了北京味兒一,景點一覽,參考圖片1-4二,美食合集1,特色美食(1)北京烤鴨:鴨皮蘸白糖入口即化,趁熱包餅吃,超級滿足。
  • 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全新升級
    圍繞盤中食材、技藝水平和口味融合、創新水準、是否物有所值、穩定一致性五大評選標準,結合星級評選制度,評選出值得消費者前往的優質餐廳,成就值得為美食而遠行的標準。  北京,這座城市擁有3000多年悠久的歷史和超過2500萬的人口,也是國際文化和藝術交流中心,還有著融合大江南北、博採眾長的獨特飲食文化,經久不衰的傳承和永葆創新的活力在此碰撞交融,打造了獨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 北京朝陽:胡同開工坊 手作老玩具
    趙迪教胡同裡的小朋友做鳴蟬。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鳴蟬、陀螺、彈珠……您還記得小時候愛不釋手的玩具嗎?在北京朝陽門內前拐棒胡同,就藏著一個滿滿「回憶殺」的老北京玩具王國。裡側的工作間,更是酷味十足:車床、線鋸、衝壓機、臺鑽等專業工具整齊排列,剪刀、卡尺、彩繪筆、顏料等各自碼放成堆,光雕刻刀就有幾十把。「鳴蟬的壁厚一定要精確到3毫米,厚了聲音發悶,薄了容易開裂。」車床旁,工坊主人趙迪正為幾位小學生演示做鳴蟬。趙迪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愛做手工的他從小就是孩子王。
  • 超全老北京美食,最後一個太好吃了!
    來到北京,除了可以領略到古都那紅牆碧瓦、殿堂樓閣中透露出的濃重的人文歷史氣息,更能為其源遠流長、兼容並包的美食文化所折服。 特色美食 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稱,也是北京風味的代表作。
  • 《十二道鋒味》香港小吃店盤點
    由香港老饕推薦的竹升麵店,品質當然可以信賴!這家店開業才一年多,就得到了米其林的推薦,真是不簡單~也是全港唯一一家在自家鋪頭竹升壓面給客人參觀的店,話題性十足!蝦子撈麵,麵條如銀絲般,一入口,就知道對味了!
  • 6家紅旗街附近的小吃店,人均20能吃飽!
    紅旗胡同與萬寶街交匯娘惹仙師之海鮮大咖位於紅旗街歐亞商都負1層的小吃店,藍色調的環境清新有活力,很有人氣經常爆滿。蒜香蝦滑粉、娘惹鮮蝦粉絲、烤扇貝、烤魷魚都是人氣特色,料足湯鮮還有免費的酸梅湯,整體來說很不錯。
  • 都市家庭劇《什剎海》:說的是美食,講的是傳承
    該劇圍繞著北京什剎海胡同裡宮廷菜名廚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日常生活展開,展現出獨特的「京味兒」文化。電視劇裡不僅有北京的鼓樓、故宮等老建築物,還有鳥巢、水立方、CBD等新北京地標。全劇將美食文化、胡同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其中,猶如當代民俗畫卷。2. 文化源遠流長靠的是傳承本劇講的是美食,說的是傳承。劇中處處可以體現對「傳承」二字的演繹。
  • 傳承本地美食文化 「餘杭至味」推介活動舉行
    12月23日,由余杭區人民政府主辦,餘杭區文廣旅體局承辦的「詩畫浙江·百縣千碗」餘杭至味美食之旅推介活動在臨平大酒店舉行。活動上,王元興酒樓、臨平大酒店、新庭記(緣庭園宴會中心)被評為杭州市「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特色美食旗艦店;杭州運河塘栖雷迪森莊園被評為特色美食示範店;百年匯昌獲評特色美食體驗店。由新媒體平臺達人組成的「浙裡好玩·近享餘杭48小時美食品鑑團」被授予餘杭「美食星推官」。
  • 北京美食之旅獲評世界十大美食體驗之一
    北京2020年8月14日 /美通社/ -- Lost Plate Food Tours(迷碟)很榮幸被TripAdvisor(貓途鷹)的2020年旅行者之選大獎評為全球十大美食體驗之一。他們的「乘坐三輪車,夜晚探尋北京胡同美食之旅」帶著遊客走街串巷,探尋當地最地道的美食。
  • 秀一波北上廣新年地道美食,分分鐘吃胖六斤!
    北京,作為首都城市,美食也是一樣多國多元化的。當然,北京也有自己的京幫菜,經典的烤鴨,好爽的涮羊肉,都是吃貨們去北京必吃的。不過,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北京的吃貨們現在會喜歡去哪些地方。方磚廠69號炸醬麵這家真的是超火超多人,下午都一直在排隊,當時謝霆鋒正參與一檔美食節目《鋒味全球美食地圖》的錄製,在第六期他要打卡三家具有北京特色的地域美食,宋老爺子的「方磚廠69號炸醬麵」就是其中一家。
  • 建國前後北京胡同的門牌
    胡同是北京獨有的文化傳承,是北京胡同文化的精髓,講述著早年間胡同裡的故事。可惜現在所剩不多了。原來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豬毛。沒名的胡同海了去了,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上來。如今是沒名的胡同沒有了,有名的胡同大約也只有2500餘條了。
  • 《什剎海》以美食為引,將地道的老北京文化融入其中,京味兒十足
    不得不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精彩的生活,在這些經歷中,有甜蜜、有痛苦,但最終攻破艱難險阻,都走向了幸福的道路。這部劇的主線就是莊為天所創製的莊家菜,從美食出發,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新穎的入手點,既體現了中華美食的豐富多彩,也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劇中莊偉天集眾家菜系之所長,將宮廷菜系進行改造,創製的宮廷菜在京城備受歡迎,成為享譽世界的國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