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2017,60年裡罕見照片!不看別後悔!

2021-03-04 老照片裡的那些事

▲點擊上方的/藍字/方可關注我們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是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攝影藝術展覽,每兩到三年舉辦一次。自1957年創辦以來,至2017年已經成功舉辦了26屆,共展出近萬名作者的上萬幅佳作。本期老照片精選這60多年展覽佳作部分作品以饗讀者,共同分享和回顧中國攝影這60多年的藝術成就。

1957年, 過馬路。王一波、柯復/攝

1957年,媽媽,到那邊去。唐遵之/攝

1957年,在結婚登記處。李仲魁/攝

1958年,趕麻雀。王玉山/攝

1958年,河南省安陽縣鋼鐵基地,運礦大軍。魏德忠/攝

1958年,節日的歡欣。蘭志貴/攝

1958年,裡弄婦女大戰鋼鐵。張祖麟/攝

1958年,畫家在農村。時盤棋/攝

1958年,歡送志願軍歸國。呂厚民/攝

1959年,引水上山。茹遂初/攝


1959年,毛主席與亞非拉青年在一起。侯波/攝

1960年,打黃羊。寶音朝克圖/攝

1960年,引水上塬。李生才/攝

1960年,您好,古巴格瓦拉叔叔。李基祿/攝


1961年,客人來到草原。張甸/攝

1961年,向阿爾巴尼亞戰友學習。楊比滬/攝

1961年,東方紅。袁毅平/攝

1962年,翻越冰崖。楊明輝/攝

1962年,跳橡筋。夏道陵/攝

1962年,小隊的副業。陳曉亞/攝

1963年,風雪慰親人。張甸/攝

1963年,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張峻/攝

1963年,高原醫生。宋士敬/攝

1963年,怒江飛渡。周子幽/攝

1965年,時傳祥和他的新夥伴。喻惠如/攝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解均/攝

1965年,大隊衛生員。俞創碩/攝

1965年,福建前線,軍民向敵島發送宣傳品。王玉崑/攝

1969年,搏。陳復禮/攝

1973年,打靶。李虎/攝

1974年,尋找水源。譚志強/攝

1974年,草原輕騎。陳俊山/攝

1975年,移山填谷。林祖良/攝

1975年,邊防戰士桌球賽 。李振森/攝

1977年,不堪一擊。郭超北/攝

1977年,山區合作醫療站。張新政/攝

1979年,見縫插針。徐裕根/攝

1982年,新炊間房梁。曾越/攝

1984年,升。周順斌/攝

1984年,渴求。尚共社/攝

1986年,狂舞。吳宗其/攝

1986年,生死線上。江志順/攝

1986年,士兵。武治義/攝

1988年,無名小站。馮建新/攝

1988年,人。朱穗風/攝

1988年,大學生賣報。周國強/攝

1990年,來自後臺的歌聲——腿有殘疾的72歲高齡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波。劉廣輝/攝

1990年,希望。邱曉明/攝

1990年,白頭到老。盛琦/攝

1994年,深圳8·10股潮。張新民/攝

1994年,將了謝軍姐姐一軍。劉書義/攝

1997年,陪讀。田鳴/攝

1997年,礦上的弟兄們。彭波/攝

1999年,生死簰州灣。李靖/攝

1999年,信任的考場。張治平/攝

2002年,英雄探妻。袁學軍/攝

這位名叫張良善的人是阿里軍分區葉城留守汽車營的幹部。他常年駕著軍車奔駛在險象環生的高原公路上,一次執行緊急任務時,家中的妻子因病連同未及生下的孩子死去了。8年過去了,他多次懷著悲痛來到妻子的墳前寄託自己的哀思。

2004年,草本年華。袁徐慶/攝


2007年,謝罪之旅。郭亮/攝

2006年5月9日,日本僧人巖田隆造來到遼寧省遼陽市的「萬人坑」。他在累累白骨前跪拜誦經,為亡靈祈禱懺悔。這裡埋葬著數千具中國勞工的屍骨,見證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證。

2007年,遊牧(組照之一)。阿音/攝

2010年,達錯一家人。朱丹陽/攝

2010年,青島市第一海水浴場,每天早晨,市民在此健身鍛鍊。楊健/攝

2010年,眾志成城託舉生命。劉應華/攝

2012年,徐州市煤建路,幸福。金雲鍾/攝

2012年,蒙古馬(組照之一)。王爭平/攝

2012年,南水北調移民(組照之一)。陶德斌/攝

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廖攀/攝

2012年10月18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北京出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祝賀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座談會」,這是莫言獲諾獎後公開露面。

2015年,餵食爸爸。燕雁/攝

2014年5月21日,在山西省兒童醫院病房裡,王志華在給女兒餵食,還沒等父親嚼碎,王可然就張大了嘴,如同一隻待哺的幼鳥。

王志華3歲的女兒王可然患了一種罕見的疾病——「賁門失馳緩症」,牙齒脫落,無法咀嚼進食。

為了讓女兒能吃點東西,王志華就將食物嚼爛後再嘴對嘴餵給她,由於王可然不停地嘔吐,這樣的餵食動作每天要重複無數次。

2015年,民警接待室(組照之一)。潘永強/攝

2015年,我的家(組照之一)。曹隆華/攝


2017年,沙場點兵。範顯海/攝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閱兵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隆重舉行。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是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

2017年,同床異夢。盧正華/攝

2017年,溫暖的小手。向文祥/攝

彈指一揮間,60多年已經過去,芳華已逝,只留下這些張張影像,讓我們知道,昨天都發生了些什麼。

相關焦點

  • 60年裡的驚人照片,記憶的定格!
    自1957年創辦以來,至2017年已經成功舉辦了26屆,共展出近萬名作者的上萬幅佳作。 全國攝影藝術展 | 1957年 1957年, 過馬路。王一波、柯復/攝
  • 1957年的裸體與熱吻,老外偷拍中國的那些照片,尺度不小
    曾從事過工程師工作,1951年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攝影中。1952年,他結識了布列松和卡帕,隨後加入瑪格南圖片社。他是新中國成立後首位獲準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從1957年第一次進入中國,到2010年最後在中國留下足跡,這位享譽世界的攝影師往來中國22次。他曾拍下周恩來總理,也曾記錄文革中國,也曾攀上西藏高原記錄世界之巔上人類最後的質樸。
  • 往事 | 1957年的裸模與熱吻,老外偷拍中國的那些照片,尺度不小
    1956年底,香港開往廣州的火車上馬克·呂布拍攝的他在中國的第一張照片。1957年,北京胡同裡表演胸口碎大石我說謝謝,我沒深度,不需要。 ▲總有人問學歷史有什麼用?真正能用得上的,都不是一般人。 ▲如果能夠穿越,我還是願意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回到宋朝。去朱元璋時代,做一個平頭百姓?我不願意,太悲催。 ▲我並不想傳遞什麼價值觀。我就是希望讀者對歷史能感興趣。
  • 1957年的失蹤者
    在會上,羅應榮作了全場震撼、極為激動的發言。七天之後,中大校報全文刊載了這篇經過作者潤色的發言稿,剔除了一些極端化的口語。即便如此,這篇稿子仍真實地還原了羅應榮6月8日的鳴放觀點,從而在1957年的歷史中留下了一個既是歷史學學者,也是政治學、法學學者對現實的罕見評點:「不放」「不鳴」可能引起很大的社會惡果。黨的政策不能貫徹,人民重大疾苦不能傾吐出來,將是社會變亂的徵兆。
  • 20世紀50、60年代的臺灣照片
    1952年,臺北。1957-1958年間,一位叫湯姆·瓊斯美國大兵在駐守臺灣的期間拍攝了臺北大片農田、街道等等當時臺灣面貌。1966年一位美國空軍大兵駐紮臺灣期間,用鏡頭記錄下臺中的街景、景點、以及臺中空軍清泉崗基地的照片。本輯前5照片及開篇照片主要拍攝於1952年,1956年,拍攝者不詳。
  • 1957年版《三國演義》連環畫重新出版
    近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集中了最初的1957年版《三國演義》連環畫重新整理出版,讓這套隱退江湖許久的豐碑之作以初始的面貌再次現身。這套以「小精裝」形式重新出版的60冊,售價達到了1900多元。而1957年一版一印、一套「十品」的《三國演義》連環畫如今的市場價達到二三百萬元。近年來,連環畫收藏和連環畫原稿拍賣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 老照片:1957年的裸體與熱吻!
    北上廣深在中國人心中一向是繁華多金的代名詞,但99的人都不知道,它們曾經也是一副窮逼樣。現在帶著大家一塊去看馬克.呂布用生命偷拍的幾十張中國社會變遷的照片。1957年,北京攝影師露天拍照。雖然設備簡陋,但是卻影響不了拍照人的心情。馬克•呂布/攝
  • 你沒見過的1957年的老北京
    今天向您推薦馬克·呂布於1957年在老北京抓拍的一組黑白照片,這些照片也成為巨變中國的一份歷史檔案。1957年,王府井大街上,一位貴婦穿著黑色大衣配著白狐狸毛的領披肩。這是相當奢侈的了。1957年,北京,93歲的齊白石大師,衰老的巨人。
  • 麥積山石窟 | 1957年與1992年(高清全集)
    2017 年 11 月的日本之行,東京收穫日本攝影師名取洋之助 1957 年《麥積山石窟》寫真集,全書為黑白照片,排版按攝影師拍攝順序編輯,書中照片拍攝詳細,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保存了後期歷次修復前的珍貴資料,拍攝了很多現在沒有開放或沒有公布的石窟,通過圖片我們看見當年樓梯欄杆均為木板搭成,條件很簡陋。
  • 不看別後悔!
    不看別後悔!今年生肖狗的運勢一個月好過一個月,到了六月份,生肖狗會因為自己在事業上的努力而收穫成果,財運也有上升的趨勢,正財偏財方面都有進帳,當然,生肖狗的運勢可以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如果最後他們能夠保持勇往直前的勇氣,最後的發展一定是越來越好。 6月,是屬狗人時來運轉的大好時機,首先在財運上,屬狗人的財富如雨後春筍般蹭蹭上升!
  • 中國攝影人60年縮影,值得一看
    60年,不長,但是我們的生活面貌卻發生了翻天復地的改變!在這裡信息泛濫的時代,每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也許唯有影像,在平靜訴說這一切變化,也許唯有照片可以定格這個瞬間。所以我們學習一下攝影前輩的攝影作品,感概一下我們的變化!加深一下攝影的魅力!
  • 圖志 五六十年代的臺灣罕見老照片
    轉自罕見老照片(微信號hjlaozhaopian),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1952年,臺北1957-1958年間,一位叫湯姆·瓊斯美國大兵在駐守臺灣的期間拍攝了臺北大片農田、街道等等當時臺灣面貌。
  • 55張偷拍老照片:從1957年到2002年一路走來
    從1957年第一次進入中國,到2010年最後在中國留下足跡,這位享譽世界的攝影師往來中國22次。他曾拍下周恩來總理,也曾記錄特殊年代,也曾攀上西藏高原記錄世界之巔上人類最後的質樸。主要作品有《中國三面紅旗》、《北越面孔》、《中國視覺》等。
  • 55張偷拍老照片:1957年的裸體與熱吻!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asA減。馬克•呂布,瑪格南圖片社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之一,1923年出生於法國裡昂。曾從事過工程師工作,1951年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攝影中。1952年,他結識了布列松和卡帕,隨後加入瑪格南圖片社。
  • 不看再等60年!今晚夜空將現罕見天象——「星星相吸」
    不看再等60年! 天文專家介紹,作為本年度重磅天象之一,12月21日「冬至日」這天,「土木相合」這一罕見天象將現身天宇,屆時,土星和木星這兩顆大行星幾乎「挨」在一起,上演「星星相吸」的精彩好戲。
  • 張欣欣:他們用60年時光演繹最浪漫的事(太優雅了)
    照片的主人公是 張萬豐和妻子劉淑文,他們生活在黑龍江墾區二龍山農場,2017年是老兩口結婚60周年的紀念日,也就是我們說的鑽石婚。為了紀念這美好的時刻,老人的兒女給父母拍了一組婚紗照作為禮物。牽手走過60多個春秋,這其中有多少歡笑,有多少淚水,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
  • 20張罕見的歷史照片
    人類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令人難忘的事情,也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小編今天為大家奉獻了20張罕見的歷史照片,它們記錄了這些令人難忘的事情和人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910年,法國巴黎的男士們穿著女士服裝,炫耀他們的獨特時尚
  • 你不知道的 Instagram 紅人數據,不看別後悔哦!
    打個比方:用戶越多意味著越多的人會喜歡Instagram上可愛的小狗照片,但這也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將這些小狗照片市場化,並為時髦的狗糧、手工美食和定製的可穿戴設備提供營銷和品牌贊助。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有些紅人可以賺很多錢,但是也有一些紅人的收入很少。如果你想了解你在社交媒體市場上能賺多少錢,請接著往下看。
  • 20世紀50、60年代的臺灣,與我們想像的有點不一樣
    1966年一位美國空軍大兵駐紮臺灣期間,用鏡頭記錄下臺中的街景、景點、以及臺中空軍清泉崗基地的照片。 本輯前5照片及開篇照片主要拍攝於1952年,1956年,拍攝者不詳。 50-60年代老蔣來臺後究竟是什麼樣子?這些照片為你揭秘。
  • 20世紀50、60年代的臺灣,與我們想像的有點不一樣!
    1952年,臺北。1957-1958年間,一位叫湯姆·瓊斯美國大兵在駐守臺灣的期間拍攝了臺北大片農田、街道等等當時臺灣面貌。1966年一位美國空軍大兵駐紮臺灣期間,用鏡頭記錄下臺中的街景、景點、以及臺中空軍清泉崗基地的照片。本輯前5照片及開篇照片主要拍攝於1952年,1956年,拍攝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