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當一個15歲的農家小子第一次踏進證券交易所,賺得3.12美元的時候,沒有人想到幾十年後,他會擁有1億美金的財富,名動華爾街。
1900年,當那個20歲的青年虧掉全部身家,沒有人想到他會東山再起,讓整個金融市場都聞之變色。即便距離其逝世已經77年的今天,我們依舊可以透過其傳奇的一生,感受到傑西.利弗莫爾叱吒風雲的風採。
編輯
關於利弗莫爾的傳奇,無論是埃德溫·利非弗為他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還是其個人寫的《如何交易股票》,都有詳細的介紹,限於篇幅,筆者不再贅述,僅僅摘錄其輝煌戰績中的一隅:
1892年,15歲,第一次投機獲利3.12美元
1892年,15歲,賺得人生第一個1000美元
1897年,20歲,賺得人生第一個1萬美元
1900年,23歲,破產
........
1901年,東山再起,獲利5萬美元
1907年,市場崩潰中做空,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
1908年,破產。1915年,再度崛起,獲利14.5萬美元
......
1929,人生巔峰,股市大崩盤中做空,獲利1億,震撼了整個美國
編輯
斯人已逝,只能留給眾人傳奇的背影。筆者卻從中無意看到了普通股民的影子——普通股民自然沒能像他這般傳奇瀟灑,但在股海中所受的煎熬,一次次的從希望到失望,從失望到希望,年華不經意間已經流走,又與大師有何分別?
傑西·利弗莫爾的交易心法,實非區區一篇文章就可以概括。讀者若有興趣,《股票作手回憶錄》可以一讀,筆者只是談談一些皮毛,
利弗莫爾最看中的首先便是耐心,「我賺大錢的訣竅不在於我怎麼思考,而是我能端坐不動,坐著不動,懂嗎?在我們股票這行,能夠買對了且安坐不動的實在少之又少,我發現這是最難學的。」
「順便說一句,每當我失去耐心,不等關鍵點到來的時機,而是胡亂交易企圖快速獲利的時候,就總是賠錢。」
對此,筆者深以為然,普通人缺的不是聰明,缺的是耐心。投機會更大限度的放大這一弱點。
利弗莫爾有一個獨特的交易技巧,「關鍵點」,當年提出來實可算得上壯舉,從現代角度來看,有點類似MACD金叉,又有點像創新高戰法。這樣評價未免有點平庸,因為利弗莫爾對趨勢特別關注,甚至筆者猜測,趨勢投資的理念萌芽應該是從他這誕生的。
晚年的利弗莫爾開始關注起基本面來,這個在埃德溫·利非弗為他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中表現的很多。我們可以認為,晚年的利弗莫爾,是一個基本面+趨勢面的投機者。所以別以為投機家就不看基本面了,大師都是從各個方面都著手,做一個投機家可能並不輕鬆,因為他要考慮各種情況。
作為一個個體,他單打獨鬥,掙下了億萬身價。他不依靠內幕消息(甚至鄙視內幕消息),甚至不依靠團隊,憑著近乎哲學的思想,成就了一段大起大落的傳奇。可以說,自他之後,投機家們基本就沒有逃出他創造的那個圈子,他已經成為百年華爾街永恆的傳奇,繞不過去的豐碑。百年前經典的投機思想現在依舊出現在陽光底下。
「世界在變,華爾街再變,但人性未變」,是的,投機像山嶽一樣古老,只要人性未變,就會一直流傳下去。
絕不讓虧損超過資本的10%
控制你的交易,管理你的資金。
除非你知道你要進行的交易在財務上是安全的,否則,絕不要進行任何交易。
沒有經驗的投機者面臨的困境,往往是為每一筆頭寸付出的太多。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想交易。為每筆交易付出太多是不符合人性的。人們都想在最低價時買進而在最高價時賣出。心態要平和,不要與事實爭辯,不要在沒有希望的時候保有希望,不要與報價機爭辯,因為報價機總是正確的——在投機中沒有希望的位置,沒有猜測的位置,沒有恐懼的位置,沒有貪婪的位置、沒有情緒的位置。
最後,投機者在買股票的時候應該分幾次買,而且每次只買一定的比例。
如果我在某種情況下買進一隻我看好的股票但它沒有按照我所希望的那樣表現,對我來說這就是賣掉這隻股票的足夠證據。
我提出了我的10%規則——如果我在一筆交易中的損失超過10%,我就馬上拋出。
我憑本能拋出。實際上這不是本能而是多年來在股市上拼殺積累起來的潛意識。你必須服從你自己定的規則——不能欺騙你自己,不要拖延,不要等待!我的基本原則是,絕不讓虧損超過資本的10%。
編輯
大波動中賺大錢
投資者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不是別的其他,而是投資者自己。大波動才能讓你掙大錢!
這裡讓我說一件事情:在華爾街經歷了這麼多年,賺了幾百萬美元,又虧了幾百萬美元之後,我想告訴你這一點:我的想法從來都沒有替我賺過大錢,總是我堅持不動替我賺大錢。懂了嗎?是我堅持不動!
對市場判斷正確絲毫不足為奇。你在多頭市場裡,總會找到很多一開始就做多的人而在空頭市場裡,也會找到很多一開始就做空的人。
能夠同時判斷正確又堅持不動的人是很罕見的,我發現這是最難學習的一件事。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確實了解這一點之後,他才能夠賺大錢。這一點千真萬確。作手知道如何操作之後,要賺幾百萬美元,比他在一無所知時想賺幾百美元還容易。
原因在於一個人可能看得清楚而明確,卻在市場從容不迫、準備照他認為一定會走的方向走時,他變得不耐煩或懷疑起來。
華爾街有這麼多根本不屬於傻瓜階級的人甚至不屬於第三級傻瓜的人,卻都會虧錢道理就在這裡。
市場並沒有打敗他們,他們打敗了自己。因為他們雖然有頭腦,卻無法堅持不動。
我開始了解,要賺大錢一定要在大波動中賺。不管推動大波動起步的因素可能是什麼,只要事實俱在,大波動就能夠持續下去。這不是內線集團炒作或金融家的技巧造成的結果,而是依靠基本形勢。
不理會大波動,設法搶進搶出,對我來說是致命大患。沒有一個人能夠抓住所有的起伏。在多頭市場裡,你的做法就是買進和緊抱,一直到你相信多頭市場即將結束時為止。
要這樣做,你必須研究整個大勢,而不是研究明牌或影響個股的特殊因素,然後你要忘掉你所有的股票,永遠忘掉!
任何人所能學到一個最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放棄嘗試抓住最後一檔或第一檔。
這兩檔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總計起來這兩檔讓股友耗費了千百萬美元,多到足以建築一條橫貫美洲大陸的水泥公路。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在這種遊戲中就走不了多遠。這些大概是我學到的一切—研究整體狀況,承接倉位,並且堅持下去。
分享一套壓箱底的操作技巧
曾經筆者憑藉這個技巧拿下過多次實盤交易大賽的冠軍。如果大家能夠融會貫通應用到自己的交易體系中,我相信,你之後交易的成功率將大大提高。接下來和筆者一起看一下這個形態結構的黃金買點。
編輯
我們今天分享的是形態結構的買點,是破底翻底部形態形成的過程中做順勢形成的,同時,形態結構的買點,對於我們的操作有兩個要求:
第一個,操作是波段的思路,預期獲取波段空間利潤,不是做短線。
第二個,嚴格設止損,以小的止損搏取波段利潤,是大賺小賠的思路。
破底翻結構是一個主力吸籌、洗盤、拉升這三個動作的集合體,我們是等出現拉升的時候才做跟進。
在構築底部的過程中,很多情況是現先出現一個箱體整理結構,如果之後股價出現跌破下方支撐位後,隨後又站回,這就屬於典型的破底翻結構,從歷史情況來看,出現破底翻結構時,是很好的買點信號
箱體整理結構期間,一般就是主力吸籌的過程,等吸籌完成進入拉升階段前,主力一般會故意打壓股價洗盤,洗掉浮動籌碼,之後才開始拉升,從整個形態邏輯來看,既然是底部築底,同時又出現主力洗盤的行為,那麼後市拉升是大概率的事件。
編輯
在形態的層面,一般是等破底翻結構形成或者突破的時候做相應的跟進,如圖中站回買點1和突破買點2這兩個位置。
一般跟進思路:
1. 破底翻結構形成也就是破底後再站回的時候,會出現站回買點1,很多時候,下方支撐線和頸線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小,站回買點1也會承擔一定風險,所以也要控制風險,止損位應設在下方支撐線位置。
2. 箱體整理區在經過破底翻之後,出現突破結構,這個時候一般表示主力要開始拉升股價了,所以突破時會出現突破買點2,通常,突破後主力為了快速脫離成本區而快速拉升股價,所以一般不會再跌回箱體,所以突破買點2止損就設在頸線位。
3. 突破時,站回買點1的浮盈可以做減倉,這樣就增厚了安全墊,漲勢看支撐,整理結構不跌破頸線,就會有波段利潤的機會,進而實現大賺小賠的目的。
已上是破底翻模型,接下來我們看一個實際案例。
編輯
當生科技這個股票近半年都沒有太大的表現,但之後是有一個築底過程的,築底過程中,在站回這個重要支撐位的時候,它基本面有所改善,同時也是破底翻結構的站回買點,所以就做了順勢跟進的動作,突破的時候加倉。
趨勢交易123法則和2B法則相結合
一、123法則
1、趨勢線被突破。
編輯
2、上升趨勢不再創新高,或下降趨勢不再創新低。
編輯
3、在上升趨勢中,價格向下穿越先前的短期回檔低點,或在下降趨勢中,價格向上穿越先前的短期反彈高點。
編輯
編輯
123法則相當於道氏理論對趨勢發生轉變的定義,注意其中第2點,有的時候價格會出現短暫的假突破(新高或者新低),但很快會回到前高以下(前低以上),因此還可以和2B法則相結合。
二、2B法則
1、在上升趨勢中,如果價格已經穿越先前的高價而未能持續挺升,稍後又跌破先前的高點,則趨勢很可能會發生反轉;
2、在下降趨勢中,如果價格已經穿越先前的低價而未能持續下跌,稍後又漲回先前的低點,則趨勢很可能會發生反轉。
編輯
這兩個法則不論是中長線的趨勢中還是短線當日交易中都可以加以運用。
在交易中,保護性止損價位的設置非常關鍵。而運用上述兩個法則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止損價位可以這樣設置:
(1) 運用123法
當上升中出現法則中第3條,開立空頭頭寸,止損價位設在前低點稍上方;
編輯
在下降中出現法則中第3條,開立多頭頭寸,止損價位設在前高點稍下方。
編輯
(2)運用2B法
在上升趨勢中,價格已經穿越先前的高價,稍後又跌破先前的高點下方,立即開設空頭頭寸,止損價位設在先前的高點稍上方。
編輯
編輯
(3)如果之後又發生符合123法則的情況,結合123的操作方法追加頭寸,原先頭寸的止盈價和追加頭寸的止損價共同放在前低點稍上方(或前高點稍下方)。
編輯
許多經驗豐富的投機老手都認識到,衝動性交易具有巨大的破壞性,嚴重威脅投機者的資金安全。從進入股市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身受其害。很多年過去了,我還在同它作殊死的搏鬥。
不知道有多少次,前一天晚上我在分析、判斷市場走勢時非常冷靜、理智,做好了詳細的交易計劃。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一走進交易大廳,一切就變得讓人難以理解。我會徹底忘記原來制定好的交易計劃,忘記自己究竟應該怎麼操作,而完全被市場價格的波動所牽引。
我的思維、心情隨著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一會看多,一會看空,全然不顧原先的想法,頻繁地在市場中買進賣出。顯然,這種毫無章法的交易方式註定不會有好結果。每天交易結束以後,我總是發現自己傷痕累累,損失慘重。更令人沮喪的是,如果我機械地遵守前一天的操作計劃,非但不會虧損,還有可觀的利潤。衝動性交易的主要原因是投機者缺乏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沉溺於短時間從市場波動中賺一筆大錢的想法而無法自拔。既不能抵擋外在的市場波動的誘惑,也不能遏制內在強烈的交易欲望。
從交易理念來說,衝動性交易是一種短線交易,而且是超級短線。這樣的局面一直維持了好幾年,人的本能、無意識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市場的誘惑是如此難以抵擋,我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交易衝動。一次又一次,我打倒在地,我又掙扎著爬起來。我一再下決心,要謹慎交易,三思而後行,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事情並沒有朝好的方面發展。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放棄了戰勝衝動性交易的幻想,在絕望中放縱自己,無可奈何地承受著由此帶來的令人痛心的交易損失。
幾年以後,不知不覺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經驗的積累、市場認識的深化,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很少出現衝動性交易的現象。這種曾經長期困擾我的疾病,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也沒有遏止住的情緒化的行為方式,仿佛一下子痊癒了。仔細想來,這一切的發生也在情理之中。我對市場運動的理解,我的交易理念,我對自我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的個性、思維、情緒、習慣的了解,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今非昔比。一句話,我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我在投機領域所達到的修養和境界使我遠遠超越了衝動性交易這種低層次的錯誤。
每一天,我還在關注各個個股的盤面變化,但是,我不會再被驚心動魄的短期市場波動牽著鼻子,搞得心神不定。我平靜、淡然地欣賞著市場的變化,也審視著自己的內心世界。我以我自己的方式理解這一切。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市場依然在激烈動蕩,用可觀的利潤,誘惑、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新老投機者前赴後繼,飛蛾撲火。而這一切,在我眼裡已有了全然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