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開車很容易,但邁向職業賽車選手卻很難。股票交易也一樣,想成為職業交易員並不簡單。邁入職業交易員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作交易計劃,這是交易者的作戰計劃和實施框架。一般來說,交易計劃需要事先考慮行情所有的變化方向與相應對策,雖然比較令人頭疼,但卻可以使交易者降低壓力、提高信心,並形成自律性的規範動作。而非職業性的交易者是沒有這套計劃的,他們往往無法應對行情的非預期性變化或市場的突發性狀況,並由此輸在職業交易者手中。
交易計劃的目的,是在充分認識市場狀況的前提下,尋找成功率較高的交易機會,並確保實施過程均在自己的考慮之中。其形成過程如下:
1)辨認出當前大盤趨勢屬於基本、次級、短暫趨勢裡的上漲、盤整還是下跌趨勢。
2)分析當前大盤短期趨勢形成的主要原因,並搜集後期影響因素對趨勢進行預測。
3)當大盤趨勢開始向自己預測的有利方向前進時,證明預測可能正確,準備進場。
4)察看目標股和大盤趨勢之間的關聯度,挑選適合的目標股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5)按照自己習慣的短、中、長線交易風格,挑選目標股之後考慮何時進場和出場。
6)分析目標股後期可能出現的漲、平、跌三種走勢,做好應對的措施和止損準備。
7)按既定的買入價格區間、買入股數、買入時間購進目標股,同時記錄交易日誌。
8)觀察,考慮是否加倉或減倉,或按計劃止損,或提高浮動止損點,或止盈出局。
9)達到預期目標或認為風險增大時止盈出局,同時做好交易過程的總結評估工作。
需要注意,在交易計劃中,最不容易確定的是出局時間,但凡是不能確定出局時間的計劃,往往都會出問題。而出局時間和計劃的操作成敗,均跟交易者對行情性質的判斷以及交易風格的選擇息息相關,如果它們出了問題,那麼交易計劃多數是難以成功的。
資金管理
一般而言,基本面分析主要是針對買賣什麼的問題,技術性分析主要是針對何時買賣的問題,而資金管理則主要是針對買賣多少的問題。交易對象、交易時間和交易數量構成了交易行為的整體,而交易行為的成功,則取決於這三要素的整體成功,任何一個要素的失利都可能導致整個交易行為的失敗。
但是,絕大多數交易者偏重選股和選時,卻常常忽略交易資金的使用策略。實際上,這裡面隱藏著巨大的風險。為什麼一位成功率達到80%的交易者卻最終是虧損的,而一位成功率只有30%的交易者卻最終是盈利的?原因就在他們的資金分配方式和資金管理技巧上。前者總是小贏,只是出現了兩次重倉的大虧損,於是便把所有的盈利輸完還要再搭上本金;後者則總是在小單上出錯,但一旦看準了時機則會大膽加倉,於是最終扭轉了虧損的結局。可見,資金管理是一門不能忽視的學問。
專業賭徒通常都是市場贏家,他們除了精於計算牌面概率與勝算大小之外,還擅長資金管理方法。沒有人能預知未來的牌面,但贏家常常在贏,而輸家往往在輸,運氣不會總眷顧誰,關鍵在於兩者的下注方式有所不同。贏家的操作思維如出一轍:目前的牌面不好,不跟;有形成好牌的機會,跟;有形成大牌的機會,加碼。而輸家則總是在尋找預測牌面的神奇方法,或者總是在賭「下一張牌應該很好」,至於牌面概率有多大,籌碼應該押多少,則沒有時間去考慮。
專業賭徒不一定喜歡賭博,但他們卻以賭博為生。他們往往厭惡不確定的風險,不願接受報酬為負數的狀況,所以他們精於計算,努力將60%的勝率攬在自己身上。他們知道,只要贏率為正,哪怕始終只有51%的勝率,他也最終會是贏家,但前提是要合理控制資金使自己能夠長期賭下去。所以,他們不會為追求刺激而進場,不願承擔不必要的風險;手氣好時,他們知道如何保護既有獲利;手氣順時,他們卻未必會加碼;手氣不好時,他們也知道鳴鑼收兵;他們很少會因穩贏的感覺或第六感而增加賭金,他們只會根據勝算的高低和對對手的心理觀察來調整賭金的大小;他們只賭自已有把握的局,不會因為桌上的賭金很多就去冒險,也不急於想在下一把就虧損全部撈回;他們不在意輸錢,他們認為輸錢是難免的,但只要方法正確且計算合理,贏錢也是必然的;他們更知道,只有嚴格遵循自己的出手紀律,才能使自己隨時有資本參加賭局,並成為最後的贏家。
此外,贏家的心理素質往往很好,且常常會使詐。當牌面有點看頭時,他們會顯示出信心十足的樣子,恐嚇牌面更好的對手;當牌面真的很好時,他們又常常裝作信心不足的樣子,吸引對手下大注(這跟股市主力「欲升先跌,欲拋先拉」是一樣的做法),爾虞我詐是賭場一貫的現象,更是贏家常用的手段,只是贏家往往用得更高明罷了。
既然做對比看對更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做對呢?做對不在於交易者對行情趨勢的準確把握程度,而在於其對未來趨勢的應變能力。這常常涉及到交易者對風險的評價、對勝率的判斷、對市場機會大小的估算、對未來行情的適應能力以及其在建倉、加倉、減倉、平倉等環節裡的經驗。簡單的說,做對的通用做法就是:沒有值得進場的機會時,堅決不進;有值得進場一試的機會時,輕單進場;出現行情判斷失誤時,及時出場;出現重大贏利機會時,分批加碼;高漲後趨勢停滯不前時,立刻減倉;高漲後趨勢明確掉頭時,馬上離場。
上述這些正確的「下注方式」,總結起來就是資金管理,即交易者對自己資金在投資方向和投資節奏上的管理。有無資金管理方法是區別贏家與輸家的關鍵,成功的交易員總是把正確的資金管理方法列為賺錢的頭條原則。無論你是什麼類型的交易者,也無論你是在用什麼方式從市場中贏利,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管理交易資本,是很難在市場中獲得長久生存權的。最佳交易者並不是那些偶爾賺最多錢的人,而是那些總是賠得最少的人,他們的風險容忍度通常都很低。
莽撞衝動的駕駛者即使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賽車,在長達數月的賽跑中,也不一定就可以跑贏一輛由穩重的駕駛者所駕駛的普通汽車。同理,即使交易者擁有世界上成功概率最高的交易系統,但其如果不懂得如何有效管理資金,也最終會在一次很小的失敗概率中以破產而告終,如同曾經是華爾街最耀眼明星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通常而言,越想快的人越能想出快的方法,但往往容易出事;而越是慢的人則越看重穩妥的方法,反而能駛到勝利的彼岸。
資金管理方法,是交易者應對不確定市場的盔甲,她能增強你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獲得異於常人的生存時間。好的資金管理方法往往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1)使你將注意力集中在高成功率的機會上
2)使你能夠重拳出擊具有高回報的機會
3)使你了解自己能夠承受多大的風險。
4)使你能夠應對最糟糕的狀況。
5)使你能夠處理如何使利潤最大化的問題
6)使你知道什麼方法是最合適的出場方式。
7)使你能夠將虧損降到最低點。
8)使你能夠保住最珍貴的交易資本
9)使你能夠處理大資金的穩定增值問題
10)使你可以避免賭博式的交易心態。
資金管理的三個方面
資金管理是對投資資金在投資方向和投資節奏上的管理,如果投資資金僅僅運作於股票市場,那麼將涉及到組合、倉位、時機三個方面的管理:當然,交易者也可以將資金用於「打新股」、「參與定向增發」等特色交易,但這裡不作闡述。
1,組合:投入方向
對於大資金而言,集中投向於某一隻股票所面臨的風險比較大,所以必須做分散投資的動作,建立投資組合。所謂投資組合,就是交易者依據某些市場理論和經驗,將資金分別投到多隻不同屬性的股票或不同交易市場中,以避免單一品種、單一市場出現反向運動時的重大虧損,而這些被交易者鎖定並介入的多個品種和市場即為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贏利,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大資金的系統性風險。因為相關性越強的股票,趨勢同步反向時的風險就越大;而越是重倉的單一股票,趨勢反向後的風險也越大。組合式投資的原則就是要求交易者最大程度地降低單一品種的投資風險,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同時也不要對投資對象採取平均主義的做法,而應有側重、有技術地進行分散投資。
對於大資金而言,集中投向於某一隻股票所面臨的風險比較大,所以必須做分散投資的動作,建立投資組合。所謂投資組合,就是交易者依據某些市場理論和經驗,將資金分別投到多隻不同屬性的股票或不同交易市場中,以避免單一品種、單一市場出現反向運動時的重大虧損,而這些被交易者鎖定並介入的多個品種和市場即為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贏利,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大資金的系統性風險。因為相關性越強的股票,趨勢同步反向時的風險就越大;而越是重倉的單一股票,趨勢反向後的風險也越大。組合式投資的原則就是要求交易者最大程度地降低單一品種的投資風險,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同時也不要對投資對象採取平均主義的做法,而應有側重、有技術地進行分散投資。
投資組合往往涉及到三個層面的內容:
1)不進行單一品種的投資交易。交易對象可以包括股票、債券、權證等品種。
2)不進行關聯行業的組合投資,比如生產製造業和公用事業的關聯度較低,可以同時考慮。
3)進行多周期的投資組合。即交易中應包括長線投資品種和短期交易品種。但是在運用投資組合時,交易者要注意把握資金分散的度 分散是指對非關聯交易品種的分散,但它本身也要講究集中的原則,不能無限制地進行分散,造成開雜貨鋪的現象:一般來說,面對下餘只股票,交易者能有精力管好的股票數量不會超過9隻,這9隻股票還有可能涵蓋了短、中、長線三類交易品種,但是要注意,在漫長的熊市裡,對於大資金而言,空倉才是明智之舉,
2,倉位:投入多少
所謂倉位,就是交易者在個股上的持股數量或資金投入,倉位往往有兩種界定方式,一種是額定倉位,即計劃在某股上的持股數量或資金投入總額;另一種是流動倉位,即倉位將有一個從零到部分滿額直至全額、而後義逐漸減至零的過程,它始終處於一種流動的狀態。
對額定倉位的計算比較簡單,只需要符合交易者一貫的交易風格,並對報酬/風險比進行評估後即可確認;而對於流動倉位的管理則比較複雜,它需要交易者嚴格執行建倉、加倉、減倉、平倉等環節上的管理標準,同時需要交易者具有豐富的交易經驗。
對於倉位的管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風險大而盈利大時,持倉數量減少;風險小而盈利大時,持倉數量增大;做短線交易時,持倉數量減少;做長線交易時,持倉數量視報酬/風險比而增加;對於大盤股,持倉數量可以視其他綜合條件而增加;對於小盤股,持倉數量應相對減少,除非是想坐莊具體到策略上,可分三步走:其一,根據大盤性質來確定入市資金:比如,牛市中使用90%的資金,平衡市中使用50%的資金,熊市中使用30%的資金等等其二,根據交易對象的報酬/風險比來確定建倉資金-比如對於個股,當風險收益時不可介人,若有股票應考慮減倉;當風險=收益時,沒有必要進場,若有股票可繼續持股其三,根據交易者的交易風格來控制倉位。不同的交易者有不同的交易風格,白然就會看準不同的交易時機進行建倉、增倉、減倉、平倉等動作,於是其流動倉位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時機:如何進出
在買賣股票的時候,如果資金量或持股量比較大,交易者往往很難一次性交易完所要買賣的股票數量,於是就應該給自己規定一個交易時間和買賣價格的限制。比如,在購買股票時,交易者可預先確定好最佳買入區間、次佳買入區間和適合買入區間,並做好每個價格區間上的資金投入準備;而在減倉和平倉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好適合的價格區間和時間段,避免和主力出貨時間相衝突。
事實上,股票市場和股票的運作是有周期的,在什麼時段介入什麼品種是交易者應該具備的市場經驗;而在什麼時段進行建倉、加倉、減倉、平倉等動作,則是技術分析混合市場經驗的結果;隨同的操作數量,則取決於長期進行資金管理後所獲得的經驗。
組合、倉位和時機,這三個方面常常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市場風險增大的時候,不僅投資組合應作出調整,品種倉位也會作出調整,調整的時機也會同步考慮。
四、報酬/風險比與獲勝率
1,報酬/風險比與獲勝率
報酬/風險比是預期回報與未來風險的比值。假設在某段時間內某股即將上漲的空間是2元,而可能下跌的空間是0.5元,那麼報酬/風險比就是4:1,報酬/風險比是一個普通交易者從來不去考慮的問題,但卻是職業交易者每次進場之前都必須深思的問題。因為資金是有限的,而機會是無窮的,只有專注於大機會,集中資金打殲滅戰,才有獲取大利潤的可能性。
獲勝率則是買入股票後在某一段時間內最終贏利的可能性,即將來是獲利賣出而不是虧損賣出的概率是多少。
可見,只要交易者能在十次交易中贏得三次,即可小有盈利(這裡均沒有考慮複利和交易成本的問題);而如果交易者能在行情的報酬/風險比為4:1時入場,那麼只要在十次交易中贏得兩次,即可勉強保住本金。十局實現三勝或兩勝,這種勝率對於一名職業選手而言,顯然很容易達到,但關鍵是其入場時的報酬/風險比要能達到3:1或4:1,否則,就要增加對獲勝率的追求了。
報酬/風險比是交易者入場時首先要關注的問題,但這是一個上漲空間和下跌空間的測量問題,是一個靜態的問題,只須通過丈量股價未來阻力區間和支撐區間即可得到答案。高報酬/風險比的機會看起來很多,但個股行情會不會如期啟動則往往限制了交易者的介入時機。一般來說,個股會不會啟動、啟動的能量有多大、市場是否配合等問題,是屬於獲勝率的問題。也就是說,交易者若想在交易中獲利,一是要考慮個股的報酬/風險比問題,二是要考慮該股的獲勝率問題,只有高啟動概率、高報酬/x險比的個股才值得介人。但遺憾的是,交易者很難找到兩者都很高的入場機會,在熊市裡就更是如此。
交易者無法等到完美的交易時機,卻不等於不能交易。在把握報酬/風險比和獲勝率兩者關係的基礎上,交易者仍有較大的出擊機會。一般來說,在能確定報酬/風險比的情況下,交易保本時所需的獲勝率=1:(報酬/風險比的分子及分母之和)x100%。比如:某交易者打算買入一隻股票,經過周密分析後,預計其買入價為10元。止損價為9.7元(虧損0.3元),止贏價為11.2元(盈利1.2元),那麼其預測的報酬/風險比為1.2:0.3-4:1,所需獲勝率=1:(4+1)x100%-20%,即在不計算交易成本的情況下,交易者只需要20%的勝率就可以保住本金。與此類推,保本時的報酬/風險比與所需獲勝率的關係見下表:
可見,若想交易取得成功,在股票的報酬/風險比越小時,對獲勝率的要求就越高;而當股票的報酬/風險比越大時,則對獲勝率的要求就可以低一些。但是,僅僅從獲勝率的角度來說,交易者必須長期進入獲勝率超過50%的交易中,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下來,因為你每次預測的報酬/風險比往往只是一幅靜態的畫面,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你不能經常抓住50%以上的獲勝率的股票,那麼任何資金管理方法或部位管理策略都將愛莫能助,這跟前面講到過的專業賭徒的贏利策略是同樣的道理。
總體來說,交易者長期獲利的關鍵是能正確評估出個股的報酬/風險比和獲勝率。這裡的報酬,不是指交易者能預測到的個股最高目標收益,而是在正常情況下個股可能達到的合理價位目標;這裡的風險,是指交易者能夠承受的最大虧損額度,一旦虧損達到這個額度,交易者就必須出局;這裡的獲勝率,是一個極富個性的經驗判斷問題,它需要交易者對個股發展趨勢的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
2,獲勝率和報酬/風險比與入市資金的關係
在報酬/風險比固定的情況下,是不是在獲勝率越高的行情上投入的資金越多,其投資回報就越高呢?有研究者在長期獲勝率分別為63%、60%,57%且報酬/風險比恆定的基礎上,以電腦隨機的方式進行了100次模擬交易,在不計算交易成本的情況下,得出了下述結果:
可見,在長期獲勝率為63%的情況下,資金收益的增長倍數似乎一直隨著入市資金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當入市資金達到了30%的比例時,資金收益的遞增速度開始變慢;而當入市資金達到了40%的比例時,資金收益則開始大幅遞減,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這因為在大資金上所產生的小概率損失會大大影響總資金的收益率,這一點尤其應被大資金交易者關注。
在高勝率和高報酬/風險比恆定的情況下,入市資金並非和投資收益保持正比的關係,這是一個絕大部分交易者都不知道的問題,那些以為勝算大就加大投入的交易者,即使吃過很多虧,也往往不會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裡。即使他們知道要使自己的年度投資回報率保持為正數,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他們卻往往因為不懂模擬交易而使交易過程與期望結果南轅北轍。在此,資金管理的價值越發表現得突出。很多交易者崇尚實戰而忽視理論,事實上,當這些交易者決定入市的時候,往往就註定了其失敗的歷史,這就是其忽視理論研究和理性分析的代價。
由上述表中結果及其推論可知,當長期獲勝率較小時(比如55%左右),最佳入市資金為總資金的10%左右;當長期獲勝率較大時(比如60%左右),最佳入市資金為總資金的20%左右;當長期獲勝率更大時(比如65%左右),最佳入市資金為總資金的30%左右;當長期獲勝率為75%時,最佳入市資金是不是為總資金的50%左右呢?建議交易者自行檢驗。
上面論述了長期獲勝率與入市資金的關係,那麼報酬/風險比與入市資金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國外大量的統計結果表明,對於固定勝率為50%而報酬/風險比不同的交易行為,都會有一個最佳的入市資金比例。見下表:
可見,如果交易者對每次進場的勝率把握都能達到100%,那麼每次滿倉操作將是明智的選擇;但如果交易者承認自己也會有失誤時,那麼就該謹慎地控制入市資金的比例了。從理性和合理的角度來說,最高的進場勝率不會超過80%,而最大的報酬/風險比也不會超過7:1,所以,最佳的入市資金比例應介於10%~50%之間,且入市資金比例可隨著獲勝率或報酬/風險比的逐步增大而相應提高,但最高不應超過總資金的50%-這與前面建議交易者自行檢驗的推測結果也是相吻合的。
有些交易者在理解上述常識後,往往會繼續深入研究,並在交易過程中去實踐這些研究。但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我們對勝率和報酬/風險比的判斷都是一些主觀的看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失誤率,因而上述結論往往很難被正確應用,而10%~50%的資金投入比例才是值得交易者重點關注的部分。即:最好將你在個股上的資金投入比例控制在30%以內,這也是分散投資以獲取長遠盈利的要求。
3,高勝率與高成功率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以為成功的交易需要有很準確的預測水平或很高的獲勝率,因而窮盡所有去研究那些不可知也不可控的市場行情,卻反而忽視了自己能夠控制的交易節奏和資金管理,導致「小賺大賠」或「大賺大賠」的現象此起彼伏,並最終陷入虧損的泥潭。所以這裡需要再次重申:高勝率雖然很重要,但它不決定成敗,決定成敗的是你的做法。正如國外一名資深交易者所言:「我不想讓你以為我是神,也不想說我下單時不會緊張。每個月我檢討的不是看對或看錯幾次行情,我在意的只是賺的那筆賺了多少、賠的那筆賠了多少,這是我可以控制的,至於行情漲跌等,我無能為力。"索羅斯也曾說過:看對看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對時你賺了多少,看錯時你賠了多少。所以,只要問問交易者在他交易中的每筆最大利潤是多少,每筆最大虧損是多少,就能知道他是股市贏家還是輸家。
一些交易者沒有在高勝率上下功夫,卻在高成功率上花了很多時間。對於絕大多數技術型交易者而言,這又是一個誤區,一般來說,業餘交易者容易出現「大賺大賠的現象,並往往因為單筆損失巨大而走向破產;而職業交易者卻容易出現「小賺大賠」的現象,並往往受閒於高成功率的陷阱之巾。要知道,在商品期貨市場裡,專業人士的交易成功率只有35%,而股市贏家的成功率也不超過40%,比如,將400美元變成了兩億美元的美國交易大師丹尼斯曾經說過:在我的交易中,95%的利潤來自於5%的交易;美國期貨比賽常勝冠軍舒華茲也曾說過:在一年的250個交易日中,我200個交易日裡是小虧小盈的,但在其他50個交易日中我卻獲取了大利-可見,高勝率是交易者入場的前提,但高成功率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追求每筆交易的獲利程度比追求高成功率更為重要,這就如同在店面運營中抓單個客戶的消費水平比抓客戶光顧率更為重要一樣。
4.三位一體的盈利考慮
綜上所述,交易者為了獲取長遠的盈利,必須進行「三位一體」的考慮:其一,尋找高勝率的機會。這需要交易者有良好的分析功底和豐富的市場經驗,但最重要的是耐心等待,等待比分析更重要,好的交易機會從來不是分析出來的,而是等出來的。很多交易者之所以屢屢虧損,其實自己也知道原因,那就是每次沒有等到較有把握的機會即匆忙入場。嚴格來說,高勝率的機會都不會很確定,往往是交易者一廂情願的看法;而即使是有90%的獲勝率,如果行情偏偏走到了剩下的10%的概率裡,虧損也一樣會發生,而且此時的虧損往往會更大,因為交易者會根據高勝率來加大投入資金的比例。所以,尋找高勝率的機公雖然很重要,但交易者也不要過於指望高勝率,並據此盲目加大資金的投入。
其二,尋找大回報的機會。對於短線交易來說,報酬/風險比須達到2:1時才值得交易者進場;但對於長線交易來說,報酬/風險比須達到4:1時才值得交易者進場這樣的機會一般不難尋找,但問題是既然找到了大回報的機會,也預料到了後期的贏利空間,交易者就要能忍住小虧損和小盈利,耐心地等到大盈利的到來,要知道,用多次小虧損換一次充足的盈利,不僅是交易者必須具備的經驗,也是世界級交易大師的成功之道。儘管交易大師都非常看重高勝率這個條件,但他們的交易成功率卻往往不會高於50%,這是他們極其看重止損同時敢於在看準的時機上進行加倉的結果 所以,對於短線交易者而言,需要提高自己的交易成功率;而對於中、長線交易者而言,則需要適應「用丟掉高成功率的代價來換取大回報」的盈利模式。
其三,合理加大資金投入。重倉出擊最有信心的品種和重倉出擊最有信心的點位,是交易者使利潤最大化的必然措施。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集中持有優勢股票,交易者就難以真正實現以多次小虧損換一次充足盈利的戰術。但交易者也不要過於確信自己的判斷,因為即使是90%的獲勝率,也不能保證你一定就會贏利;而這樣的高概率,恰恰是誘使你加重投入的陷阱,是使你最終翻船的「陰溝」。合理的方法是將個股的資金投入比例控制在10%~50%之間,即使在該股上出現了重大的投資虧損,你也有機會重新入市博弈。
五、如何建倉/加倉/減倉
對於職業交易者而言,特別是對於擁有大量資金的交易者而言,其持股策略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一直滿倉操作,容易造成因判斷失誤所帶來的巨大虧損;如果一直輕倉操作,又容易失去獲取大利潤的寶貴機會,交易者不能控制市場,只能控制自己的交易,因而倉位管理就顯得極為重要。對倉位的管理其實就是對資金(股票)的管理,而對資金(股票)的管理,則常常包括建倉、加倉、減倉、止損、止盈等內容。倉位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將直接影響交易者的交易心理和決策實施,並最終影響交易者的投資收益和投資效率。
1,如何建倉
建倉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根據自己的一貫原則來調配倉位,即先明確資金投入額度,再考慮最大虧損承受額度。比如,交易者將9萬元的資金三等分(也可以以3:4:3來分成三份),計劃買入三隻股票;在購買第一隻股票時,無論如何看好該股行情,都只會投入3萬元;開始購買股票時,按照小單試場、順勢加倉、勢明滿倉的原則,將3萬元資金全部投入;在資金分批投入的時候,再根據技術止損的方法,設立止損點位並隨股價的上漲而抬高止損點位;止損點可以是現今股價的-5%,也可以是-10%等,根據個股股性和技術形態以及交易者的最大單筆風險承受能力來確定。假使交易者非常看好某股和某時,而當時該股的股價是100元,交易者也可以用手中的3萬元資金一次性買入300股,同時設置止損位為購買價的-10%處,當股價下滑到90元的時候,交易者將以虧損3000元的結局離場另一種建倉方式比較死板,是一種先確立止損額度、後考慮資金投入的方法。例如,假使交易者有總資金10萬元,單次交易能承受的最大虧損額為3%(即3000元),如果當時某股股價為100元,而交易者考慮的止損點位是90元,即每股能承受的最大風險為10元,那麼其能購買的股數為3000元:10元=300股,能投入的資金為100元x300股=3萬元;交易者可以一次性將這3萬元都投入到該股中,也可以分批買入;但是當股價下滑到90元的時候,交易者會以虧損3000元的結局離場。這種方法對不知道如何分散資金的交易者有用,由於既定的3%風險額度的存在,使其被迫將剩餘的7萬元資金分離出來,避免了以全部資金持有某股的風險。
一般而言,前一種方法適合於有資金管理經驗的人,而後一種方法適合於按計劃執行交易(如基金公司的交易員)或沒有資金管理經驗的人,兩者最終要達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前一個交易者將全部9萬元資金投入後,再採用股價下滑10%即止損的方法,那麼其所承受的風險將達到1萬元,遠遠超過上述兩種方法所設定的風險-這顯然是不懂資金管理經驗的交易者的常態前面只是明確了單只股票的建倉資金額度問題,還沒有明確首次建倉的資金額度問題。由於交易時機的確定是建立在分析預測之上的,因此,每一個交易時機僅僅是可能的正確點而不是一定的正確點。這就要求交易者在資金的運用上不可孤注一擲,不可全力出擊某一個交易點,而應根據個股的技術特點和既有的資金管理要求,選擇多個交易時機,以避免看錯情況的發生。一般而言,交易者首次建倉的資金不應超過單筆可用資金的30%,剩餘70%的資金應視個股趨勢發展情況而追加;至於追加的後續點位和資金數量,則因技術分析的準確性和對個股趨勢把握的程度來具體對待。但總體來說,交易者應該在趨勢剛剛啟動或即將終止的時候,只持有少量的籌碼,而在趨勢上行的運動空間裡持有大量的籌碼。
2,如何加倉或減倉
對於資金的加倉或減倉,往往有三種方式:
1)遞減加碼法
當交易者認為未來股價還能上漲但漲幅空間有限時,即可以採用遞減加碼的方式進行建倉,這種方式義稱為金字塔加碼法。比如首次建倉的資金為10萬元,第二次追加的資金為5萬元,第三次追加的資金為2萬元,等等。當然,出現這種狀況時,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交易者首次入場的資金已經佔據了該股應投資金的一半以上,由於後期能投入的資金有限而行情又被謹慎看好,所以就會以遞減加碼的方式繼續建倉
2)遞增加碼法
當交易者認為未來股價還有很大增長空間時,即可以採用遞增加碼的方式進行建倉,這種方式又稱為倒金字塔加碼法。比如首次建倉的資金為10萬元,第二次追加的資金為20萬元,第三次追加的資金為30萬元,等等。之所以這樣操作,一方面是因為股價的未來漲幅空間很大,另一方面則是交易者輕單少量謹慎測試行情的結果。當交易者在藏利概率為70%的時候投入20%的資金時,如果行情能繼續展開,快速且大量追加投入也就成為了必然。遞增加碼法也屬於長線交易中的越跌越加碼方式,但要求此時的交易者對個股非常熟悉且對個股後期走勢胸有成竹 該方法相對於遞減加碼法更為激進,交易者可能最終獲得的利潤空間很大,但可能遭受的損失也很大
3)平均加碼法
平均加碼法是一種簡單的加碼方式,它只用將備用資金分為2-4等份,在行情看好的時候繼續追加即可,每次追加的資金為1等份。此方法介於前面兩種方法之間,較為中庸。交易者對個股後續獲利空間的判斷和對行情準確把握的程度,都介於前兩者之間。
以上方法同樣適用於減倉。當行情不易判斷的時候,交易者可以採用遞增減碼法,即先少量減倉,而後見勢不好時再加大減倉量;當行情有猶豫退縮的現象時,交易者則可採用遞減減碼法,即先大量減倉,保住大部分利潤,只留小部分股票在市場中繼續承受風險。當然,面對上述行情時,也可以採用平均法進行減倉。
以上三種方法,是根據交易者對風險程度和機會程度的把握來實施的 但是需要注意,它們都只適合在市場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明朗時使用;而當行情在震蕩區間進行整理時,就不大適合運用上述方法了。此時,交易者最好是輕單入場、輕單出場一次性或一天內即完成買或賣的交易。
下面舉兩個例子。前提是交易者做波段交易(這是一種順勢交易,也是一種右側交易,即交易者只追上升行情,而不在股價下跌時買入股票以等待股價將來恢復上漲趨勢)。
1)股價向上突破重要阻力位時的建倉技巧
其難點在於:若買入股票的時機較早,則風險較大;若買入股票的時機較晚,則易失去機會;同時交易者還要考慮股價突破的概率和空間,若股價突破後的漲幅空間不會太高,則交易者可以考慮放棄購買該股的行動;若股價突破後的漲幅空間較大,且突破的概率會達到70%,那麼應考慮:
20%的資金在股價即將向上突破阻力位時入場:
30%的資金在股價向上突破阻力位的過程中入場;
50%的資金在股價回抽後並再次掉頭向上時入場。
如果股價突破後的漲幅空間很大,而突破的概率只有50%,那麼:
20%的資金在股價向上突破阻力位一定幅度後入場;
30%的資金在股價回抽後並再次掉頭向上時入場;
50%的資金在股價繼續上升過程中以遞減加碼的方式入場。
這裡的資金依次加大,是明顯的遞增加碼方式,但是在整個遞增加碼方式中,又包含了的遞減加碼方式。可見,資金管理不是死板的管理規定,交易者要掌握其預防風險和匹配概率的原則。此外要注意,加倉只能出現在兩種情況下:一種是在原倉位穩定贏利並且有進一步贏利趨勢時,另一種是在第一次下單方向正確但位置較差時。減倉也必須考慮在兩種情況下立刻執行:一是在大盤趨勢惡化的情況下,二是在個股滯漲或風險太高的情況下。
2)股價上漲至重要阻力位附近時的平倉技巧
這裡的難點在於:若賣出股票的時機較早,則損失較大;若等股價到達阻力區後再賣掉,又可能無法順利出局;同時交易者還要考慮個股當前是處於上漲趨勢還是震蕩趨勢,如果個股當前處於上漲趨勢,且不易判斷股價是否會突破阻力區間,那麼應考慮:
股價接近阻力位時,減掉20%的倉位;
股價到達阻力位且出現震蕩現象時,減掉30%的倉位;
在阻力位下方一定幅度處設立止損點,若股價同落到止損點,則平掉剩餘50%的倉位。
若股價未到止損點,且又突破該阻力區形成有效突破後,則可將已平掉的50%倉位分批補回。
如果個股當前處于震蕩的區間市場,那麼阻力區往往會產生很強的阻力作用,此時應考慮:
股價接近阻力位時,減掉30%的倉位;股價到達阻力位時,減掉40%的倉位;
在阻力位下方一定幅度處設立止損點,若股價回落到止損點,則平掉剩餘30%的倉位。
若股價未到止損點,且又突破該阻力區形成有效突破後,則可將已平掉的70%倉位分批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