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過去大半,持續半年多的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發酵。正當國內情況不斷好轉,群眾想放鬆一下的時候,影視圈又傳來一大噩耗。曾在奧斯卡提名電影《黑豹》男主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去世,終年43歲。查德維克·博斯曼年少時因其對電影的熱愛,報考了英國牛津——英國戲劇學院。經過十幾年在影視表演中的沉澱與積累,不負眾望,2018年《黑豹》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並被認為是黑人電影的裡程碑。在後續的採訪中博斯曼的家人透露在拍攝期間,就已經接受多次手術與化療。德維克·博斯曼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現實中都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人物。
一位黑人社區的牧師曾評價德維克·博斯曼為精神領袖,查德維克·博斯曼表示:「因為扮演超級英雄而獲獎,我感到很高興,但我更樂於認可一位現實中的英雄。」在全球影迷都紛紛表示悼念的同時,我們不僅要發問是什麼讓德維克·博斯曼這位英雄人物就此倒下了呢?據世界衛生組織稱,全球每6人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而每一分鐘,就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在全球範圍內,結直腸癌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三位(男性)、第二位(女性),每年新發病例數約120萬,死亡病例數約60餘萬人。在我國,每年有大概38萬人查出患有結腸癌,並有大概19萬人因此離開。何為結腸癌?顧名思義,是發生在我們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人體的消化道疾病多與日常的飲食密切相關,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就是誘髮結腸癌的因素之一。癌症的發生除了特定一部分遺傳因素,多與我們生活習慣與環境緊密相關。其形成與發展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該如何判斷與應對呢?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高脂肪、高糖分和過量食用紅肉(每周超過510克)可能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高脂肪飲食內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成為腸道內有害菌的營養供給,長此以往,腸道內菌群紊亂,有害菌佔據主導位置,促使致癌物的生成與發展。同時高脂肪與低纖維的食物不利於腸道的蠕動,增加了食物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腸黏膜遭受持續性的刺激,導致便秘。有害物質可能會從腸黏膜中滲透到血液中,從而對人體健康形成傷害。
出現息肉
腸息肉是較為常見的肛腸疾病,此時還不算嚴重。但它仍屬於一種癌前的病變,需要多加小心,以絨毛樣腺瘤息肉為例,有25%的而可能性會發生惡化。在患有息肉期間可能出現間斷性便血的情況,少數患者可有腹部悶脹不適,隱痛或腹痛症狀。
惡化為腫瘤
隨著時間的推移,息肉中的一些會變成結腸癌。此時會出現消化道症狀包括腹瀉、便秘、胃灼熱、腹脹、胃脹、噁心,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嘔吐。患有腹腔疾病的人通常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同時由於消化道受損,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還會導致貧血與體重驟減。
早期癌內鏡下可以根治的病變可以採取內鏡微創治療,中晚期癌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以及其他支持治療的綜合方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復發率,提高生存率。恢復腸道健康,是現代醫學健康所追求的重要主題。尤其是對於已經有疾病困擾的人群。圖騰益生液是我國首個具有「抑制腫瘤、免疫調節」作用的微生態製劑。通過有益菌群在腸內定植,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有助於緩解放化療毒副作用,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我是營養科譚濤峰主任,專注分享醫學、癌症康複方面相關知識,如有疑問歡迎關注、留言,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