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腸癌又一次引起人們關注,先來看兩則新聞:
【一】
《黑豹》男主角患癌去世,年僅43歲。
8月29日據媒體報導,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罹患結腸癌過世,年僅43歲。
8月29日,其親屬在聲明中表示,博斯曼於2016年確診患上結腸癌,4年來一直在與病魔抗爭。直到現在,人們才知道,《黑豹》和《復仇者聯盟3》《復仇者聯盟4》都是他在手術、化療期間堅持拍攝的。
【二】
27歲新婚小夥肚子疼,就診查出結腸癌。
一位剛結婚的27歲小夥,因為肚子痛到急診科求助,最後確診為結腸癌。剛得知消息時,妻子猶如晴天霹靂,而小夥第一反應則是:要多少錢......
這一幕,被記錄在了全國首部規培醫生紀實節目《我的白大褂》中。
本該青春恣意的年紀,卻不得不承受如此打擊。
生活越好,腸癌越多!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統計,在全球和中國,結直腸癌都是第三大常見癌症,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
按發病例數順次排位,結直腸癌(38.8萬例)排名第三。高脂、高肉食、低纖維飲食及低體力活動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飲食尤其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是導致結腸癌發生的重要誘因。在我國,結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35歲以內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李心翔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
「結直腸癌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與人們的生活條件和飲食方式有關。」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系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張曉東說。
簡單來說:生活越好,腸癌越多。
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如何預防腸癌?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指出,70%的散發性結直腸癌與生活習慣有關,且66%~78%的結直腸癌可通過健康的生活習慣而避免。
與遺傳和基因這些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素相比,擁有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所以,結直腸癌的預防重在平時,預防共識給出了6個建議:
多吃膳食纖維
多數研究均支持高膳食纖維攝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結直腸癌風險。注意飲食均衡,粗糧細糧要合理搭配。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製品
紅肉(指牛肉、羊肉、豬肉等哺乳動物的肌肉組織)和加工肉類製品(醃製、燻烤、煎炸等的肉類食品)的攝入量與結直腸癌風險相關。
戒菸
吸菸是結直腸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且與吸菸年限和總量有關係。一項較大規模的分析顯示,吸菸可增加約20%的結直腸癌風險。
戒酒
乙醇攝入量與結直腸腫瘤的發病風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通過回顧103項隊列研究的數據發現,乙醇攝入量最高組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較對照組升高60%。而且隨著飲酒量或頻次的升高,結直腸癌風險隨之升高。
控制腰圍和體重
肥胖是結直腸癌,尤其是結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對2014年前的50項前瞻性研究進行分析,發現成人體重每增加5kg,可導致結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升高。
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合理的運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運動量可使結直腸癌的風險降低7%左右。一般建議成年人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慢跑、羽毛球等。
出現「三多兩痛」就要警惕腸癌
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適或者腹脹,很多人並不在意。
如果出現「三多、兩痛」的症狀就要警惕腸癌。
「三多」指的是:排便次數異常增多、放屁次數異常增多、便血次數突然增多。
排便次數異常增多
如果最近大便異常頻繁,且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或者是大便發生了細條狀、扁條狀等改變,就要立刻對腸道進行檢查。
放屁次數異常增多
如果最近放屁異常頻繁,並且伴隨刺鼻的臭味,那就需要警惕腫瘤出現。
便血次數突然增多
腸癌的便血和痔瘡導致的鮮紅血液完全不同。腸癌的便血主要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側帶血為主,而且患者還會出現大便發黑的情況,這也是消化道出血的信號。
「兩痛」指的是:腹部疼痛、肛門處疼痛。
腹部疼痛
當癌腫引發腸梗阻之後,患者會有腹脹、腹痛等症狀。疼痛部位往往在中下腹,腹痛會越來越明顯,從陣發性發展為持續性。
肛門處疼痛
如果腫瘤發生在肛門附近,比如直腸內腫瘤就會導致肛門有墜脹、疼痛的感覺,同時還會伴隨大便習慣改變、異常消瘦等症狀。
結直腸癌是少數能通過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事實上,結腸癌如果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治癒的概率很高。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病、結腸息肉、軟組織腫瘤和骨瘤的人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做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方法。」張曉東提醒大家,有高危因素的年輕人應每隔3至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的年輕人,腸鏡檢查開始的年齡也要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