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華為的……話沒說完客戶被搶走!任正非:華為成功靠3「傻」

2020-12-20 騰訊網

在老華為人的印象裡,有一件事記憶深刻:

在北京,某個寒冬的夜晚,華為的銷售人員苦苦等候了8個小時,終於等到了客戶,但僅僅說了半句話「我是華為的......就眼睜睜地看著客戶被某個著名公司接走了

這是90年代華為的生存現狀。那時的華為,無人知曉,沒技術、沒資金,更沒有什麼高科技產品。

如今的華為,卻已是擁有近20萬員工,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年收入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之和。而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更被西方媒體稱之為「現代成吉思汗」、「電信之皇」。

別人是從0開始,任正非創立華為卻是從負(負債200萬)開始。任正非帶領的華為,如何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今天的歐美忌憚的科技巨頭呢?

華為為什麼成功?靠3個「傻」:傻幹、傻付出、傻投入!

任正非曾對彭劍鋒說:「華為為什麼成功,華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個字傻!傻!阿甘精神就是目標堅定、專注執著、默默奉獻、埋頭苦幹!

任正非認為,華為就是阿甘,認準方向,朝著目標,傻幹、傻付出、傻投入

一、傻幹,賺的是辛苦錢。

談到為什麼當初創業會選擇電信設備這條路,任正非曾多次說道:「當時我們不懂事,誤上了電信設備這條賊船,現在想下都下不來了。」

今天回頭來看,當初任正非選擇的這條路,確實有點「傻」。當時的通信行業,技術、專利都被國外企業壟斷了,國內沒有任何基礎,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任正非常常自嘲的表示,「我最應該的是去搞房地產,不應該搞通信,這麼傻,又苦又累又不賺錢。」

但自嘲歸自嘲,幾十年裡面對快錢的利益誘惑,任正非和華為卻絲毫不為所動,篤定目標,一路傻傻堅持到今天。

在華為內部,都知道任正非的「華為早有定論」說,其中之一就是關於房地產。

90年代,是中國房地產大發展的時代,和任正非同期的第一代下海人,湧現了萬科、萬達、萬通、SOHO等房地產領航者。

當年資本瘋狂湧入房地產市場時,華為也曾有機會低成本拿下80畝土地。面對隨隨便便就能賺個幾千萬甚至更多的機會,華為內部有些人也曾蠢蠢欲動,但任正非果斷拒絕,他說:

「第一,我對房地產沒興趣,第二,我不懂房地產,讓我重新拿出人和資源幹房地產,我不幹,華為永遠都不會做房地產。

之後,"不做房地產"成為「華為的定論」。

不賺快錢,不為短期利益所動,華為在通信領域的主航道中,一路超越,終於挺進無人區,成為業界同行望塵莫及、全球領先的行業先鋒。

二、傻付出,客戶是中心。

任正非說,華為命中注定是為客戶而存在的,除了客戶,華為沒有存在的任何理由。

為了客戶,自討苦吃,傻付出,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親歷大地震的作家阿爾貝託·弗戈特說:「最痛苦的記憶並非地震本身,而是地震之後手機打不通聽不到親人朋友聲音的那種焦慮。」

突發緊急情況中,客戶的需求也最緊急!

2010年,智利8.8級的大地震中,33歲的華為員工孫大偉帶著兩名本地人,與逃離災區的人群「逆流而行」,攜帶柴油、水和食物,住進了牆面裂開、地板翹起的酒店,在頻發的餘震中連續5天與客戶一起搶修站點故障的設備,直至通信線路全面恢復正常。

在孟買恐襲、日本大地震和利比亞戰爭中,這些歐美等跨國企業迅速撤離的地方,都能看到勇敢的「逆行者」,華為人的蹤跡和忙碌的背影

面對艱難險阻甚至生命危險,華為人的心中卻真正「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第一個衝上去,最後一個撤下來。

華為人這種「傻付出」,去最髒的地方,去最艱難的地方,正因如此,華為才贏得了尊重,也贏得了全球市場認可

消費者也是客戶

2015年,一次運輸過程中,由於貨車輪胎起火,導致貨櫃內的手機遭到了高溫烘烤。雖然經過檢測發現98%以上的手機並無大礙,但恪守「零缺陷」產品規則的任正非,卻毅然下令將這批價值2000多萬元的手機產品全部碾碎銷毀。

不讓消費者的利益受到影響,這是任正非和華為的堅守。

三、傻投入,研發+員工。

任正非堅持在研發投入上毫不吝嗇

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究與開發。2019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9.6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9%;研發費用支出 1317億元人民幣,近10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華為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19年,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且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2020年3月25日,任正非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透露,華為今年計劃將研發預算增加58億美元至200億美元以上,高於去年的150億美元。

任正非認為,投入研發的費用要佔到營收的15%以上,這也是華為能夠源源不斷推出新技術,領先行業的關鍵因素。

華為在員工回報上也是毫不吝嗇的傻投入

在華為官網上顯示,「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

華為沒有資本、沒有背景,要與世界巨頭和國企拼市場、搶人才,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家一起做事業、共同打天下。

任正非認為,決不能讓雷鋒吃虧,只要員工創造了高績效,就會有高回報。任正非給員工畫的一個個「大餅」,最後都變成了現實。華為在1990年就推出了內部員工持股計劃,華為人有著驕傲的「三高」:高工資、高分紅、高獎金。

此前,一名華為員工在某知名網際網路職場社區,曬出了自己100多萬的年收入,引發熱評。

該員工不無感激地說:「感謝華為,感謝任教主(任正非,華為公司老總,大家都調侃為任教主),讓我一個山溝溝裡的窮孩子,能夠立足於大城市,給父母和妻兒一個良好的保障!無論外界怎麼黑華為,我會一直到幹到華為拋棄我為止。10年前,我剛畢業,家裡父母一貧如洗,剛剛走出校門,今天拿到了一個連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愛你華為!

任正非也曾在內部的總裁電郵中稱,「據2018年全年財報初估,華為18萬員工人均年收入可達人民幣110萬元」。而這110萬元裡面,工資並非收入大頭,其中分紅是員工收入的大頭。

如此高回報,難怪任正非可以自信的說「華為沒有996的說法,更沒有007」了。

寫在最後

任正非說,華為的成功沒有秘密,就是一個字,「傻」。

任正非說,華為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是因為具有阿甘精神。阿甘精神的精髓,就是「傻」!

華為選擇了通信行業,一路「傻幹、傻付出、傻投入」,不賺快錢,以客戶為中心,巨資投入研發;以奮鬥者為本,給員工高回報,終於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相關焦點

  • 聲名顯赫又沉默如謎:任正非傳(林超華)華為創
    當初,華為資金困難,任正非放出話:只要誰能為公司拉來1000萬資金貸款,批一年的假,工資也照發。那時候,任正非找不到人幫助,便去借高利貸,可是銀行對華為評估後沒有放款。只好在內部會議上說了這話。雖然這次研發失敗,任正非還是將後來拉到的高利貸投進C&CO8萬門機裡。員工問任正非,這都有一個失敗的教訓,為什麼還要堅持研發呢?任正非卻說:成敗在此一舉,這次失敗了,你們都去找新的工作,而我只能從這裡跳下去。
  • 任正非機場等出租背後真相……,令人「懼怕」的華為帝國
    華為的成功,許多人歸諸於中國政府的支持,實際上,最支持任正非的是15萬華為員工。因為任正非用了中國企業中史無前例的獎酬分紅制度,98.6%的股票,都歸員工所有,任正非本人所持有的股票只佔了1.4%,造就了華為式管理的向心力。李瑞華在1994年就開始接觸到華為,對於華為的敢給,他的評價是,「把餅做大比佔有大部分更好的智慧和心胸,甚至跟比爾·蓋茲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華為今天的成功,還真的離不開任正非!
    偶爾,任正非會對員工們說,今天咱們改善夥食啊,熬點豬尾巴湯。大家都吃得挺開心。1996年的年底,任正非在聽取了各部門的工作匯報之後,發現公司內的一些骨幹有閉門造車的傾向。從那以後,華為就出臺了硬性規定:每年必須有一定比例的研發人員和市場人員互相轉換崗位,目的是為了團隊之間的深度融合,避免各條線之間出現脫節。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的偉大,歸根結底是創始人格局的偉大
    摩根史坦利首席學家羅奇曾經率領一個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羅奇認為自己是一把手,對方也應該是一把手來接待他。 結果任正非卻只派了負責研發的常務副總裁去接待,羅奇失望地說:「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 沒想到,任正非聽到這句話,竟然毫不在意地說:「他羅奇又不是客戶,我為什麼要見他?
  • 華為的管理理念:任正非洞察人性
    任正非曾說過,「華為遲早要面臨接班問題,人的生命總要終結。華為最偉大的一點是建立了無生命的管理體系,技術會隨著時代發展被淘汰,但是管理體系不會被淘汰。」在任正非心裡,華為成功靠的不是能人,不是英雄,靠的是體系,是平臺支撐。任正非與華為諸多高管面對外界提及頻次最多的詞彙,也是人才體系、商業本質以及對人性的洞察等。
  • 任正非:華為晶片可自給自足 但還會買高通互為備份
    來源:金融界網站華為於5月11日對外公開了任正非早在3月24日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紀要,以下為紀要全文:任正非接受《南華早報》採訪紀要2020年3月24日1、譚衛兒,《南華早報》總編輯:任總您好,非常感謝今天接受香港
  • 華為任正非:向天再借五百年
    應該說在第一個階段,任正非壓根沒時間考慮退休的事情。1988年,44歲的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冬天」:他管理的部門做生意被別人騙了,200多萬元貨款收不回來。任正非的人生如過山車般急轉直下,在南油集團呆不下去了,被迫出來創立華為。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作者|秦海清編輯|張洋2018年3月,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拜訪深圳華為總部,平日裡穿著隨意的任正非,特意換上了西裝。張忠謀當時還有3個月就要徹底退休,他拜會的目的是希望任正非日後多多關照臺積電。那一年,華為給臺積電貢獻了8%的營收,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第一是蘋果。 兩位巨頭怕是沒有料到,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突然而至且層層加碼,搞得華為沒法「關照」臺積電,只能與與臺積電「執手相看淚眼」。
  • 今天,任正非75歲,女兒軟禁在千裡之外:華為華為,何以家為?
    那時每學期每個人都要交2、3塊錢的學費,到了月底,任正非的母親只能四處借錢度饑荒。但任正非的父母卻從來沒放棄讓子女讀書的想法。在他們看來,養育孩子,不僅是吃飽穿暖的事,更重要的是培育他們。作為家中的長子,任正非很清楚,這小小的玉米餅是從全家人嘴裡摳出來的。正是靠著這個玉米餅,任正非才把複習撐了下來,考上了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今重慶大學)但是家人都瞞著任正非,不敢告訴他,他們不想打擾任正非的學習。文革大家都知道,挨不過去的人有很多。
  • 任正非霸氣回應一切:歐美非買華為不可(全文)
    當晚,走出法庭的孟晚舟發朋友圈表示,「我以華為為傲,我以祖國為傲」,配圖是一張芭蕾腳的華為廣告圖,上面寫著「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董  倩:您多久沒見到她了?任正非:不知道,應該是很長了,很長吧。董  倩:因為工作的關係,很長時間見不著這是一個正常狀態?任正非: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小家庭,每個人都以小家庭為中心。忙碌完了之後,各回各的小家庭。
  • 任正非:競爭與機會永遠並存,其實華為沒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學
    華為手機華為留下的那些悲壯有力的腳印,將給有志於開拓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以借鑑和啟示。「華為沒有成功,只有成長」,直到今天成為世界知名企業,任正非仍然是這個態度。任正非華為員工因為把自己當成老闆,待得越久,領的股份與分紅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會為了追求一兩年的短期業績目標而犧牲客戶利益,而是想盡辦法服務好客戶,讓客戶願意長期與華為合作,形成一種正向循環
  • 任正非解釋了為什麼他只是華為的人偶
    「我只是人偶領袖」作為華為在整個2019年困境中的中心人物,當該集團被美國列為技術交易的「黑名單」時,透露了自己的另一個簡單願望。「我只是個老人。誰記得我在做什麼?人們應該思考未來和世界。我最大的願望是坐著喝咖啡而沒有人注意到,」現年75歲任正非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許多華為員工告記者,他們從未見過這位執行長。但是,在公司的內部網上,他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 65歲「華為女皇」孫亞芳:任正非背後的女人,真是個狠角色
    短短3年,完成三次躍遷,再到加入華為,足以說明孫亞芳是個喜歡不斷挑戰的人。很快,孫亞芳的主見和果斷也在華為得到印證。初期的華為,為了拓展市場,大多都是賒銷,這導致公司常常資金緊張。最嚴重的時候,員工幾個月都沒有發工資,到處充斥著不滿和埋怨。
  • 65歲「華為女皇」孫亞芳:任正非背後的女人,真是個狠角色!
    短短3年,完成三次躍遷,再到加入華為,足以說明孫亞芳是個喜歡不斷挑戰的人。很快,孫亞芳的主見和果斷也在華為得到印證。初期的華為,為了拓展市場,大多都是賒銷,這導致公司常常資金緊張。最嚴重的時候,員工幾個月都沒有發工資,到處充斥著不滿和埋怨。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為什麼能夠越挫越勇?
    都說:「華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1000次死亡,只是值得慶幸的是,任正非和華為1001次地站了起來。」這個優秀的企業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大頭侃人:任正非》一書和我們一起聊聊華為的故事。華為公司以省為中心,每個各縣市區都有服務人員。即使沒有買華為的機器也不要緊,華為的服務站點也會馬上提供幫助。華為的一些技術培訓也是可以免費聽的。就這樣慢慢積累出了好口碑。「服務好」已經成為客戶選擇華為的一個重要理由。
  • 捧殺華為,是把任正非往火坑推
    華為CFO孟晚舟羈押11天後,加拿大法庭終於同意了孟晚舟的保釋申請。華為獎金謠言但華為內部員工卻不堪其擾,明確表示:這明顯是造謠,華為的高強度工作,高頻加班自然應該匹配高收入,錢又不是天上掉餡餅。任正非就懟回去:「我小時候成績不好,當兵也不是優秀的兵。創業就想做世界第一也不符合實際。」媒體捧任正非:「離開體制,創業是明智之舉。」任正非就懟回去:「40多歲創業,是因為活不下去,不得不找條活路。」他甚至還嚴肅地告訴媒體:「不要再吹噓華為的成績了,這很影響華為員工的士氣。」
  • 任正非:如果大家黑一下華為,華為的顏色就變灰一些,恢復了本色
    阿根廷在四十年代末期、五十年代初期居於世界富裕水平的前列,我希望阿根廷能重現繁榮。3、西班牙埃菲通訊社:任總下午好,非常感謝您抽時間接待我們,我來自西班牙,不知道西班牙這個國家是不是和阿根廷一樣給您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但是在西班牙有很多運營商使用了華為的設備,而且跟華為籤訂了很多5G合同,比如沃達豐就是其中一家非常重要的運營商。
  •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任正非:華為要避免成為喜羊羊
    被美國封殺的中國科技IT類企業中,華為同為500強之一且排位靠前,但卻是非上市公司。現在看來,任正非堅持華為不上市的決策,是有戰略眼光的。 當時有人問,"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任正非風趣的打了個比方,"豬養得太肥了,連哼哼聲都沒了。"
  • 任正非:華為沒有錢,學不了阿里!
    2020年12月30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在11月4日關於華為企業業務以及雲業務的講話。在這封幾千字的郵件中,表達出任正非對雲業務的管理思想。 筆者瀏覽了幾遍任正非的講話,發現任正非對雲業務的戰略思維可以用軍事化思維概括,軍事化思維也是華為能夠成為我國科技企業代表的主要因素。
  • 任正非:不能狹隘認為愛華為就要用華為手機,我和家人也用蘋果,不要瞎喊口號煽動民族情緒
    光靠一個國家恐怕不行,雖然中國人才濟濟,但還是要全球尋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創新很難成功,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抱這個世界,依靠全球創新?」任正非介紹,華為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