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華為人的印象裡,有一件事記憶深刻:
在北京,某個寒冬的夜晚,華為的銷售人員苦苦等候了8個小時,終於等到了客戶,但僅僅說了半句話「我是華為的......」就眼睜睜地看著客戶被某個著名公司接走了。
這是90年代華為的生存現狀。那時的華為,無人知曉,沒技術、沒資金,更沒有什麼高科技產品。
如今的華為,卻已是擁有近20萬員工,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年收入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之和。而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更被西方媒體稱之為「現代成吉思汗」、「電信之皇」。
別人是從0開始,任正非創立華為卻是從負(負債200萬)開始。任正非帶領的華為,如何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今天的歐美忌憚的科技巨頭呢?
華為為什麼成功?靠3個「傻」:傻幹、傻付出、傻投入!
任正非曾對彭劍鋒說:「華為為什麼成功,華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個字傻!傻!阿甘精神就是目標堅定、專注執著、默默奉獻、埋頭苦幹!」
任正非認為,華為就是阿甘,認準方向,朝著目標,傻幹、傻付出、傻投入。
一、傻幹,賺的是辛苦錢。
談到為什麼當初創業會選擇電信設備這條路,任正非曾多次說道:「當時我們不懂事,誤上了電信設備這條賊船,現在想下都下不來了。」
今天回頭來看,當初任正非選擇的這條路,確實有點「傻」。當時的通信行業,技術、專利都被國外企業壟斷了,國內沒有任何基礎,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任正非常常自嘲的表示,「我最應該的是去搞房地產,不應該搞通信,這麼傻,又苦又累又不賺錢。」
但自嘲歸自嘲,幾十年裡面對快錢的利益誘惑,任正非和華為卻絲毫不為所動,篤定目標,一路傻傻堅持到今天。
在華為內部,都知道任正非的「華為早有定論」說,其中之一就是關於房地產。
90年代,是中國房地產大發展的時代,和任正非同期的第一代下海人,湧現了萬科、萬達、萬通、SOHO等房地產領航者。
當年資本瘋狂湧入房地產市場時,華為也曾有機會低成本拿下80畝土地。面對隨隨便便就能賺個幾千萬甚至更多的機會,華為內部有些人也曾蠢蠢欲動,但任正非果斷拒絕,他說:
「第一,我對房地產沒興趣,第二,我不懂房地產,讓我重新拿出人和資源幹房地產,我不幹,華為永遠都不會做房地產。」
之後,"不做房地產"成為「華為的定論」。
不賺快錢,不為短期利益所動,華為在通信領域的主航道中,一路超越,終於挺進無人區,成為業界同行望塵莫及、全球領先的行業先鋒。
二、傻付出,客戶是中心。
任正非說,華為命中注定是為客戶而存在的,除了客戶,華為沒有存在的任何理由。
為了客戶,自討苦吃,傻付出,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親歷大地震的作家阿爾貝託·弗戈特說:「最痛苦的記憶並非地震本身,而是地震之後手機打不通聽不到親人朋友聲音的那種焦慮。」
突發緊急情況中,客戶的需求也最緊急!
2010年,智利8.8級的大地震中,33歲的華為員工孫大偉帶著兩名本地人,與逃離災區的人群「逆流而行」,攜帶柴油、水和食物,住進了牆面裂開、地板翹起的酒店,在頻發的餘震中連續5天與客戶一起搶修站點故障的設備,直至通信線路全面恢復正常。
在孟買恐襲、日本大地震和利比亞戰爭中,這些歐美等跨國企業迅速撤離的地方,都能看到勇敢的「逆行者」,華為人的蹤跡和忙碌的背影。
面對艱難險阻甚至生命危險,華為人的心中卻真正「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第一個衝上去,最後一個撤下來。
華為人這種「傻付出」,去最髒的地方,去最艱難的地方,正因如此,華為才贏得了尊重,也贏得了全球市場認可。
消費者也是客戶。
2015年,一次運輸過程中,由於貨車輪胎起火,導致貨櫃內的手機遭到了高溫烘烤。雖然經過檢測發現98%以上的手機並無大礙,但恪守「零缺陷」產品規則的任正非,卻毅然下令將這批價值2000多萬元的手機產品全部碾碎銷毀。
不讓消費者的利益受到影響,這是任正非和華為的堅守。
三、傻投入,研發+員工。
任正非堅持在研發投入上毫不吝嗇。
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究與開發。2019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9.6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9%;研發費用支出 1317億元人民幣,近10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華為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19年,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且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2020年3月25日,任正非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透露,華為今年計劃將研發預算增加58億美元至200億美元以上,高於去年的150億美元。
任正非認為,投入研發的費用要佔到營收的15%以上,這也是華為能夠源源不斷推出新技術,領先行業的關鍵因素。
華為在員工回報上也是毫不吝嗇的傻投入。
在華為官網上顯示,「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
華為沒有資本、沒有背景,要與世界巨頭和國企拼市場、搶人才,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家一起做事業、共同打天下。
任正非認為,決不能讓雷鋒吃虧,只要員工創造了高績效,就會有高回報。任正非給員工畫的一個個「大餅」,最後都變成了現實。華為在1990年就推出了內部員工持股計劃,華為人有著驕傲的「三高」:高工資、高分紅、高獎金。
此前,一名華為員工在某知名網際網路職場社區,曬出了自己100多萬的年收入,引發熱評。
該員工不無感激地說:「感謝華為,感謝任教主(任正非,華為公司老總,大家都調侃為任教主),讓我一個山溝溝裡的窮孩子,能夠立足於大城市,給父母和妻兒一個良好的保障!無論外界怎麼黑華為,我會一直到幹到華為拋棄我為止。10年前,我剛畢業,家裡父母一貧如洗,剛剛走出校門,今天拿到了一個連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愛你華為!」
任正非也曾在內部的總裁電郵中稱,「據2018年全年財報初估,華為18萬員工人均年收入可達人民幣110萬元」。而這110萬元裡面,工資並非收入大頭,其中分紅是員工收入的大頭。
如此高回報,難怪任正非可以自信的說「華為沒有996的說法,更沒有007」了。
寫在最後
任正非說,華為的成功沒有秘密,就是一個字,「傻」。
任正非說,華為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是因為具有阿甘精神。阿甘精神的精髓,就是「傻」!
華為選擇了通信行業,一路「傻幹、傻付出、傻投入」,不賺快錢,以客戶為中心,巨資投入研發;以奮鬥者為本,給員工高回報,終於成就了今天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