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遇人不淑」是現代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成語,如果你交了品行不好的朋友,當你遇到別人時,你可以說你不好,你也可以說你遇到人不好。尤其是在「娛樂圈」中,說到男女明星,「遇人不淑」這個詞經常被用到,這是什麼意思?習語的原意是什麼?
事實上這個詞的現代意義是「泛指結交了不正派的人」,但他與原來的意思有些不同。如果你想理解他的原意,你需要找到他的來源,「可恥」一詞來自《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他在詩中的原句是:「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
好女人益母草
雖然《詩經》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理解這首詩《中谷有蓷》並不難,在這首詩中,他也講述了這首詩的故事,即「有女仳離,嘅其嘆矣」。
單詞「仳」意思是「分離」,「仳離」在古代常被理解為「離婚」,所以這是一首描寫「女子離婚後抱怨不良丈夫」的詩。這不是古今之爭,古人也以為是一首歌「棄婦詩」。
然而對「蓷(tuī)」在詩歌中的解讀一直存在爭議,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認為,「蓷」與「鵻」相同,是指鳥。對《詩經》研究有重大影響的《毛詩傳》稱為「蓷,鵻也」。另一種解釋是「Xie」指的是「益母草」。
第二種解釋被更多的人接受,之前,大多數學者認為「中谷有蓷」意味著「山谷中長了益母草」。
然而我們都知道益母草是一種有益於女性健康的中草藥,為什麼在「棄婦詩」中使用他?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他很容易聯想。在《詩經》中的詩歌經常使用上升的方法,在《中谷有蓷》中,他以「益母草」開頭。益母草是一種對女性有益的草藥,自古以來,他就與女性有著密切的聯繫,他用來喚起更容易聯想到被遺棄的婦女。換句話說,也許是因為他看到了益母草,詩人才想起了那個被遺棄的妻子的悲慘命運。
第二,隱喻。這首詩分為三章,每章的第一句話是「中谷有蓷」,但下面的句子是「暵其幹矣」來描述「益母草」因乾旱乾涸的情況。益母草的現狀被用來比喻對女性的拋棄。
第三,強烈的反差。對女性有益的益母草與讓女性陷入困境的丈夫形成強烈反差,更能反映被遺棄女性的悲劇命運。
那麼,詩中棄妻的命運有多悲慘?
很難分辨壞人
宋朝朱熹評論《中谷有蓷》
「何嗟及矣,言事已至此,未如之何,窮之甚也。」
正如他所說,詩《中谷有蓷》中的女性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精神上中都處於「窮之甚」的狀態。
就婦女而言,這是封建婚姻的開始。
一方面,周代有「七出三不去」制度,「三不去」是指女人中的三種情況下,丈夫不能與妻子離婚,「七出」意味著如果妻子犯了七種錯誤中的一種,丈夫可以有理由辭職。另一方面,婦女往往被視為丈夫家庭的財產,即使她離婚了,她也幾乎再婚。
由於種種原因,在《詩經》時代,離婚婦女失去了丈夫的保護,生活往往很艱難。然而《中谷有蓷》中的女人不僅被丈夫拋棄,還遭受旱澇災害,在雙重打擊下,她只能抱怨自然和人,後悔嫁給了不配的人。
在這首詩的三個章節中,女性表達的怨恨比另一個強烈,從女人的艱難生活到她無能為力,她只能啜泣嘆息,遺憾餘生,情感內容加深,一個「遇人不淑」的悲劇形象躍然而上。
事實上在《詩經》中,有很多「遇人不淑」的女人,比如《谷風》中的棄妻,她們與丈夫同甘共苦,但富了之後就被拋棄了,她們的丈夫在第二次婚姻的晚上開車離開了糟糠之妻。
在詩《氓》中,女性主人公和她的丈夫青梅竹馬結婚時仍然遵守「三禮六聘」的禮節,因此當他們老了,他們仍然被鄙視和驅逐。
像這樣的「遇人不淑」有很多例子,並不是說先秦女性在愛情面前容易迷茫,而是很難分辨出單純的人。
時刻保持警惕,保持眼睛清潔
「遇人不淑」的原意是嫁給一個不好的人,現在,他經常被用來指與不道德的人交朋友的人。這個成語雖然常被視為貶義詞,但他能反映出女性良好的素質,即在婚姻面前要自覺尊重自己,時刻保持清醒。
就像《中谷有蓷》中的那個女人一樣,雖然她受到了遺棄和乾旱的雙重打擊,但她並不盲目抱怨,相反,她思考「遇人之艱難」,她不僅警告自己,還提醒其他女性,在進行「遇人」時要謹慎,而且在「遇人」之後,她的眼睛應該一直擦亮。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遇人不淑」的例子,一方面很難區分「不淑之人」,另一方面也與黨的困惑或自尊心有關。
你認為「遇人不淑」應該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