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雅」字是什麼意思?古人一直都理解錯了!

2020-12-20 舊話重題

在《詩經》中,《雅》的篇幅佔了三分之一,它分為31篇《大雅》和74篇小雅,總共105篇詩歌。雖然《雅》詩不如《風》詩通俗,也沒有《頌》宏大,但卻加兼具了兩者的一些優點,風格莊重舒緩,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不過,歷代以來,人們對「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近現代的一些研究還認為,古人的一些理解是錯的。

「小雅·鹿鳴之什」——《詩經名物圖》

最早對「雅」進行解釋的文獻是《詩大序》,它從字的含義方面闡釋,稱「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意思是「雅」的字義為「正」,和「政」含義接近,因為「政」有大小,所以雅也有大小。

《詩大序》對雅的解釋,一直都被古人們認可,直到宋代朱熹開始從內容方面去解釋「雅」字。因為「雅」詩大多都是周代貴族所作,內容用途各有不同,所以他認為《小雅》是「燕享之樂」,大雅是「會朝之樂」,兩者分別是宴會和朝會上的歌謠,因而也有大小之分。

「小雅·採薇」——《詩經名物圖》

當然,也有人從風格、聲調等其他方面,去解釋「雅」,提出了「樂器說」「紀事說」等看法。晚清學者方潤玉就綜合了各種解釋,總結出了「小雅」多是宴會、抒懷作品,大雅則是史詩、現實諷喻方面的作品。不過,他也並沒有解釋「雅」字的含義。

「雅」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用它來做這105篇詩歌的大標題呢?

現代學者們通過對先秦歷史的探究,以及對考古發現的分析,認為「雅」就是「夏」,雅夏通用,也讀「夏」音,大雅小雅就是大夏小夏。其實,從一些古籍中,就能找到一些兩字通用的例子。

比如在《墨子》中就稱「大小雅」為「大小夏」,在《韓非子》等書籍中,也能證明這兩個字經常被古人通用。 梁啓超《釋四詩名義》中也說「雅音」即是「夏音」等等。

《詩經》書影

其實,周人不把自己的詩歌稱作「周詩」,而稱作是「夏詩」,也有一定的歷史緣由。一方面,周人和夏人最初都在現山西東南部一帶活動,他們的歷史地理,甚至文化傳統都破有淵源,周人從心底認可夏文化。

另一方面,相對於商人來說,周人並沒有那麼「正統」,周人以「夏」自稱,也表明了他們的正統地位。

另外,隨著周朝地位的穩固,周人變得愈發自信,這才在周代中期,建立了完善的禮樂系統,還寫出了眾多氣勢恢宏的「夏詩」,來記述和歌頌自己的朝代。至於「大小雅」的區別,應是音樂方面的區別。

當初周人做詩時,估計也沒有想到,幾千年後這些詩歌依然被人銘記,而且還成了後代人「文化自信」的源泉,更不會想到一個雅字,竟然被引申出這麼多種含義。

你覺得「雅」字是什麼意思呢?

相關焦點

  • 《詩經》中的「風」是什麼意思?古人一直都曲解了孔夫子的話?
    在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風》不僅被孔夫子排在了全書最靠前的部分,還佔據了整部書一半多的篇幅,這160篇詩歌,歷來都被評為「《詩經》最精華的部分」,所以對「風」的解讀,也會影響對整部《詩經》的理解。不過,從古到今人們對「風」有很多種解讀,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興觀群怨」,《詩經》的這四個作用分別是什麼意思?
    古人對於《詩經》的作用有四個字的評價,叫做「興觀群怨」。那麼,什麼是「興觀群怨」呢?《詩經》作為一部詩歌總集,它的現實意義又在哪裡呢?「興」:引譬連類,感發意志「興」是一種創作手法,叫做「起興」,用於表達《詩經》的現實意義的時候,多是從其對觀詩者內心情志的引動來說的。古人作詩,無論是後來的古風還是近體詩,抑或者是之前的雜言詩,都講求一個「詩言志」的傳統。
  • 古人常說「萬惡淫為首」,這個「淫」啥意思?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中華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從古至今,一直以來便是個禮儀之邦,在封建社會下,人們除了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更重要的是以「戒」為人,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以此來告誡人們,人生在世,有心行善事,當以孝敬父母為首要任務,而在一眾的惡事中,當以「淫」最讓人唾棄,那麼,
  • 「遇人不淑」來自《詩經》是什麼意思?
    成語「遇人不淑」是現代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成語,如果你交了品行不好的朋友,當你遇到別人時,你可以說你不好,你也可以說你遇到人不好。尤其是在「娛樂圈」中,說到男女明星,「遇人不淑」這個詞經常被用到,這是什麼意思?習語的原意是什麼?事實上這個詞的現代意義是「泛指結交了不正派的人」,但他與原來的意思有些不同。
  • 《詩經故事這本書》,古人才是真會玩
    品讀《詩經是一本故事書》,激發現代人們的靈感和表達,我們將從這邊書得到自己每個人自己的答案。這本《詩經是一本故事書》就是在作者完全解讀詩經後,用簡單易懂的故事,讓人讀懂和理解詩經。看了這本書之後後,對於詩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裡面的故事結合生活環境,讓讓人值得深深回味,對古人的智慧不由得深深佩服起來。
  • 古人的家族觀:令堂、堂兄中的「堂」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用「堂」這個字嗎?「令堂」又為什麼能指代「母親」的意思呢?明_藍瑛_雪溪圖"堂"這個字牽涉我國古代非常有趣的建築格局。▲堂,金文字形,這個字形出自河北平山中山王陵戰國時期的中山王墓宮堂圖,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尚"的省寫,下面是"土"。
  • 「白頭搔更短」是什麼意思?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晉朝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歸隱田園,詩歌作品中散發著一股閒適之意,就連讀書他也是「不求甚解」,意思就是讀書時不求深徹,只求讀個大概。陶淵明作為大詩人,如何讀書我們不好置喙,並且他讀書多為消遣,但是我們如果要真正掌握知識,定然是要將文字理解透徹。
  • 活了三十年,才知道一直把「明」這個字理解錯了
    看,「上」和「下」的字形演變,一直保持著指事的特點。通過「指事」,古人完美解決了造字難題,但這樣的字其實不多,可能古人發現這樣造字,還是太累了,為每一個意思新造一個字,要記的字太多了,方便程度也降低了。
  • 《水滸傳》中,「水滸」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看完了書都沒明白!
    《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什麼意思?記得小時候,流行收集小浣熊乾脆麵裡的水滸卡,和我一樣,許多同齡小朋友都是在那時候第一次接觸到《水滸傳》,通過一張張小卡片,我知道了武松、魯智深等一幫好漢,產生興趣之後,又看了《水滸傳》電視劇,和兒童版《水滸傳》讀物,知道了《水滸傳》講的是宋江帶領108位兄弟揭竿起義、替天行道的故事。也和所有同學一樣,怎麼也不理解「水滸」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 怎麼樣用詩經起知書達理的小孩名,個個都是逃不掉的心動
    出自《詩經》裡的名字,細細讀來,方覺其中滋味,下面看一看推薦一些出自詩經的名字,家長可以參考一二。 一、《詩經》中知書達理的小孩名1. 敬明出自《詩經·魯頌·泮水》:穆穆魯侯,敬明其德。做什麼事都別想著一步登天,每天都有所積累,才能一直精進。5. 溫惠出自《詩經》:終溫且惠,淑慎其身。「溫惠」本意就是溫和仁慈,引申女寶寶為人寬厚,性情溫和。本性善良。在古文中「惠」同「慧」,延伸內涵,寓意女寶寶聰慧過人,有智慧,有悟性。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熟悉的味道中加了新鮮的元素,清新可愛風的主持人龍洋,沉浸式的外景出題,預備團中的老面孔,都讓這一季《詩詞》大會有些與眾不同,但本期選手的實力卻受到了觀眾不小的質疑。先有大學選手分不清「鋤禾日當午」是插秧還是收割,讓蒙曼老師都懵了;後有親友團的高材生用諷刺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來鼓勵選手,讓網友十分不解。
  • 《大秦賦》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何意?專家:多數人理解錯
    最近的熱播劇《大秦賦》,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機智、重情重義,也讓我們看到了徵伐中的諸多無奈。作為一位文化和歷史愛好者,在筆者看來,這部劇的魅力就在於它對歷史的高度還原。這種還原既包括對人物經歷,更包括對當時百姓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沙場上使用的兵器等。
  • 咬文嚼字:成語「咄咄怪事」中,「咄」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1)《詩經》「噂沓背憎」,「噂」是當面歡笑聚談的意思,噂沓背憎指當面談笑背後罵;(2)成語「咄咄怪事」用以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咄」是表示吃驚的聲音,讀作duō。詳細解釋請參見相關字條,其他無興趣內容可直接忽略。
  • 「遇人不淑」出自《詩經》,它的原意到底是什麼?
    「遇人不淑」,是現代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成語,結交到了品行不好的朋友,可以說遇人不淑,交往到了一個作風不正經的對象,也可以說遇人不淑。尤其是在「娛樂圈」中,關於男明星和女明星的那些事,經常會用到「遇人不淑」這個詞語,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成語的本義又是什麼呢?
  • 人定勝天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大家一直都理解錯了
    但無論什麼災難,都無法阻止人類前進的步伐。有人說這就是「人定勝天」,但真的是這樣嗎?公元前3500年的大洪水,完全毀滅性的災難,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只有少部分逃到高山的倖存者。人類戰勝了自然嗎?沒有,是洪水消退了。明朝王恭廠大爆炸,印度死丘事件,還有俄羅斯通古斯大爆炸,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 女孩取名:25個《詩經》風華絕代的女孩名字,個個都個性十足
    而《詩經》裡的名字,只是把父母、祖輩愛藏得深切,唯有細細讀來,方覺其中滋味。《詩經》的美,讓其隨手「撿」出來的名字,都如此動人。 一、《詩經》經典名句,古人智慧的結晶,給寶寶起名再好不過了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轄》。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這種在流傳過程中,誤傳了一個字,讓大家理解錯的情況我們也尚且能接受。但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明明是諷刺朝中大臣逾越禮制,用皇帝才能用的樂制,如今卻常被人用來誇人彈得好、唱得好。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詩聖這個詩寫得太含蓄了,諷刺意思從字句上根本看不出來,用錯了也是能接受的,沒什麼不對。
  •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過年了,距離新年也就幾天的時間了。很碰巧的是2018年就是狗年,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豬年了。有些人可能就聯想到了「豬來窮,狗來富」這句俗語了,那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詩經》中很露骨的一首詩,女子聽了都害羞!古人也太開放了吧?
    在詩經裡面有關於愛情描寫的篇章很多,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周南、關雎》中寫盡了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表現了對女子「求之不得」的心情。「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則表示了自己遇到美麗賢淑的女子,將會奏起琴瑟表達自己的意思等等。
  • 除了《周南·桃夭》,《詩經》中還有哪些寫婚禮的詩?
    「洞房花燭夜」是古人所說的「人生四喜」之一。大婚之日,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值得歌詠。那麼婚筵之詩在《詩經》中的表現如何呢?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很好很強大!迎親的隊伍,跨過高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一直開到了五星級大酒店。當然,《詩經》中還有很多詩,它們通過桃花、喜鵲、鴛鴦、瓜瓞等意象,含蓄地把古人的婚禮表達出來,貼近生活卻又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