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5.0M
8月30日深夜,本該是夜深人靜的時刻,橡樹林華府的拾環健身房卻燈火通明,隱隱約約還能從敞開的窗戶中聽到一些聲響,平時十點鐘就會清場打烊的健身房,現在為什麼還在「營業」?
8月31日早上,健身房的員工趙女士像往常一樣來到公司上班,等待她的卻是健身房門口的一則告示和一把早該打開的鏈條鎖。
8月31日橡樹林華府的物業在接到業主投訴之後,鎖上了健身房的大門並向警方報了案。在現場勘查之後,警方又給健身房的大門加了一道鎖,並囑咐物業保護現場不要讓其他人進去。
8月31-9月1日期間,不少前來消費的健身房會員看到門上的「告示」和三道門鎖後,都帶著強烈的疑問離開了,直到他們陸續收到入群通知後恍然大悟。
8月31日上午,住在健身房附近的教練孫女士照常經過健身房時,發現健身房樓下的大門緊閉。走近一看,門上貼了一張落款為「拾環健身房」的「緊急通知」——「今日消防檢查,故此閉店一天,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落款時間為2020年8月31日。
▲拾環健身房門口張貼的「緊急通知」
看到內容僅短短一句話的「緊急通知」,孫女士心中頓時生了疑。平時健身房是周一到周日排班營業,營業時間為10:00-22:00,怎麼沒一點前兆就突然閉店了呢?而且自己也沒提前接到公司任何通知。
她上樓查看,位於三樓的健身房早已人去樓空,健身器械已經被全部搬走,前臺的相關資料也已不見,屋裡只剩下一片狼藉。「健身房跑路了」的念頭乍現在孫女士腦海當中。
▲健身房跑路後,現場一片狼藉(由受訪者提供)
孫女士事後回憶道,早在8月23號左右,健身房「不對勁」就已初現端倪。
自2018年6月份她入職拾環健身房以來,公司的三個老闆每周都會來個三四次,有時候是分開來,有時候是一起來。但到了8月20號後,公司老闆基本上都沒有來過,「仿佛公司死活與他們無關了。」而在8月26日,公司還傳出了二手器械會被回收的說法。
意識到這個問題,孫女士立刻通知了相熟的其它幾個教練,在老闆電話打不通,微信不回甚至被拉黑後,幾個教練組建了一個維權群,把自己所能通知到的會員都拉到了群中,告知大家「健身房跑路」的消息。
▲組建的拾環會員維權群
拾環健身房維權群大小有好幾個,人數最多的一個群有349個人。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到的會員會費情況,金額達40萬元左右。
最近一個月才搬來橡樹林華府的李女士,在8月22日傍晚路過時,走進了拾環健身房。工作人員介紹年卡價格為1020元,同時承諾免費加送兩個月場地費,也即14個月,並且從 9月1日才正式開始計算。
李女士聽了後,有些心動,加上考慮到地理環境等因素都比較合適,隨後就微信轉帳,辦理了工作人員介紹的年卡。
▲李女士所持會員卡和合同
「我就只是8月22日晚上辦了卡,8月27日上了一次課,結果就聽說健身房跑路了!」李女士憤憤道。與李女士相同情況的會員並不在少數,有的甚至辦了卡一次都還沒來過。
而劉女士則覺得自己的大意「坑慘了」同事。此前劉女士由於自身身體原因,所以一直想要找一個健身房鍛鍊。
去年6月份,她仔細比較後選擇了這家離公司較近的拾環健身房,並一次性買了100節私教課,每節私教課兩百元,時長為1個小時,加上當時共交了兩年場地費4000元,一次性共支付24000元。截止健身房跑路前,還有38節私教課沒上,價值7600元。更讓劉女士覺得過意不去的是,不久前店鋪搞活動,自己還介紹了兩個同事過來。
▲透過大門,前往拾環健身房的路
「她們都還沒有正式來鍛鍊過,結果就遭遇了這個事情。」劉女士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如果早就有跑路或者讓別人接盤的想法,還在最後時刻大量搞活動搞促銷不就是詐騙嘛?」她表示,健身房的「騷操作」讓老會員都感到心寒,現在只希望能儘快找到老闆協商退款解決這件事兒。
家住附近的陳先生去年也在售卡人員的言語誘惑下花費899元辦了一張「挑戰卡」,但苦於沒時間持續打卡,最後轉為了普通年卡會員。「我現在只希望老闆能協商其他健身房接盤繼續我們的消費權益,都跑路了怎麼可能指望她退款呢?」陳先生如是說道。
「拾環會員維權群」從8月31日建群開始,至今已經一個星期有餘,期間陸續有會員進群。而這群維權者在這一個星期重複奔波於報警、打12345熱線電話、向法院遞交起訴狀……
教練孫女士表示,健身房的突然跑路,讓自己7、8月份約1萬多的工資也沒了著落,與她同樣情況的還有其它5個工作人員。
意識到健身房跑路後,幾個教練和部分會員一同通知了物業,並報了警。除了拾環健身房原本的鎖外,物業和警方分別在拾環健身房門前各上了一道鏈條鎖。
▲健身房門口的三把鎖
橡樹林華府物業也向陽陽證實,拾環健身房已經欠他們7、8月物業費,加上水電費共計一萬多元,目前他們也只能報警處理。
同時,有會員撥打了12345政府熱線電話進行投訴。9月3日下午,陸續有會員接到了來自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的簡訊回復「經工作人員9月2日下午前往該公司現場檢查,該公司大門已上鎖,無法進入。電話聯繫該公司負責人,一直無人接聽,無法聯繫該公司。經向物業公司調查核實,該公司確實已於8月31日凌晨搬走。」
▲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的回覆簡訊(受訪者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拾環健身服務有限公司於2019年6月11日經歷了投資人股權變更,變更前股東為張鑫和竇予希,變更後為僅為竇予希。而在2020年8月24日,高級管理人員也由張鑫變更為王晨,張鑫退出管理層。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查詢顯示的健身房股權、管理變更信息
陽陽試圖聯繫拾環健身的主要負責人竇予希和,但未接通,截止發稿前,始終未曾得到回覆。
無獨有偶,在9月7日晚,陽陽又接到了另外一起關於健身房的「爆料」。
家住南陽盛世的王女士在小區附近的3號健身房辦理了一張年卡,但因為平時工作忙的緣故一直沒去激活。直到最近想把未激活的年卡轉讓出去才發現,這家健身房已經「跑路」,而接手這家健身房的商家要求,另外繳納500元的轉卡費才能處理王女士的轉卡需求。
▲受訪者提供
健身房跑路事件為何屢屢發生,難道這個鍋只能消費者來背?一個健身房倒下,總有無數個接盤者,但在這「顛沛流離」的過程中消費者的權益誰又能來保障呢?
陽陽了解到健身房辦理的會員卡,屬於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根據商務部2012年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備案監管行業為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企業,健身房不在上述行業分類中。而在屢屢被騙的健身房過往案例中消費者只能通過上訴等法律途徑艱難維護自己的權益。
▲單用途商業預付管理辦法
健身房門口的三把鎖能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健身房門口的三把大鎖看似封閉了健身房的大門,卻不能有效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陽陽在此呼籲有關部門能切實完善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障。全民健身是當下廣大群眾確切需求,但監管體系的不完善導致群眾「談卡色變」的問題需要得到妥善處理!
業內人士桃子(化名)認為,健身房行業目前缺乏一個完善的政策來監管,行業亂象比較嚴重。
「有一部分人壓根是為了圈錢,圈到一筆預售費就跑了,根本沒想好好開業。」桃子介紹道,還有一些人是「用開新店的錢來填補舊需,資金斷裂風險很大」,而這次拾環健身房老闆的跑路更像是「一場有預謀的行動」。
對於消費者如何規避類似風險,桃子認為,消費者首先儘量選擇信任度更高、口碑比較好的健身房;其次,雖然「購買越多、折扣越多」,但最好一次性不要投入太多金錢,以此來降低風險。
陽陽就相關問題諮詢了大天府網法律顧問冷穎律師,她表示:
若遭遇健身房跑路,會員可以首先向健身房開辦者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但她認為此處投訴可能不能實際解決問題。
在投訴無果的情況下,如果會員發現健身房涉及債務糾紛較多且存在資不抵債情況的,會員可以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行使法定解除權,要求解除合同。鑑於健身房已經跑路無法實際查找人員去向的,建議到法院起訴要求解除服務合同並要求退還未實際產生的健身費用及因此造成的損失。
同時,冷律師提醒,在辦理健身卡前,首先應該對健身房環境、設備、口碑、營業執照及場地租賃期限等進行重點考察,對頻繁更換店名、經營者及場地租賃期限不明確的健身房,應提高警惕。
其次,在辦理健身卡過程中也要保留好自身的交易證據,如轉帳記錄、合同、收據等書面證據及微信聊天等電子證據,切勿輕信口頭承諾,務必要求將口頭承諾落實到書面文件中並要求對方加蓋公章。
最後,如果通過向消費者協會、當地工商部門投訴無果的,建議儘快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做好財產保全措施,以保障法院生效判決的執行 。如果合法權益遭受損害,建議及時諮詢或委託律師依法維權,以正當、有效的方式依法維權。
(註: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孫教練、李女士、劉女士、陳先生、王女士均為化名)
華陽那些事兒出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如侵權請來函告知,我們將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