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很殘酷,重慶KTV從輝煌到沒落!從高貴到平民!迎來倒閉潮!已倒閉20家!

2021-02-22 重慶微生活

現實很殘酷,重慶KTV從輝煌到沒落!從高貴到平民!迎來倒閉潮!已倒閉近20家!


導讀:KTV,曾經是不少70後、80後首選的休閒娛樂方式。當年,邀約好友去KTV唱兩嗓子,是一種時尚。如今,在主題吧、電影和網際網路的衝擊下,KTV客戶群被多方分流。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去年,重慶有近20家KTV門店關門或轉讓。
KTV,曾經是不少70後、80後首選的休閒娛樂方式。當年,邀約好友去KTV唱兩嗓子,是一種時尚。如今,在主題吧、電影和網際網路的衝擊下,KTV客戶群被多方分流。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去年,重慶有近20家KTV門店關門或轉讓。

重慶的KTV行業到底現狀如何?連日來,重慶晨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現實很殘酷

重慶一年有近20家KTV關門或轉讓

一周前,32歲的李凡和朋友吃完飯打算去KTV唱歌。「你猜怎麼樣?連去兩家,都沒唱上。」李凡說,他們的第一站是江北的透明時空,被告知已經停業,再打算預訂解放碑歐派KTV時,朋友中有人悻悻地說了句,「早關門了。」

跟李凡有相同經歷的人不少。1981年出生的蒲偉畢業於音樂學院,工作之餘最大的娛樂就是去KTV練歌。在他的印象中,最近兩三年關門的KTV確實不少,裡面不乏老牌的大型KTV,除少數幾家早已坐穩市場和新進入重慶的高端品牌KTV外,多數KTV的包房上座率並不理想。

這樣的說法也得到業內人士的證實。連日來,晨報記者走訪了多家曾在業內有一定名氣,但已停業的KTV,門店位置多已轉向經營。

位於江北洋河路上的透明時空KTV,因為44間包房風格各異,佔地1800平方米,曾是不少年輕人聚會的場所。現在,這裡正在經營的是一家會所。「剛開業時勁很足,裡面裝修得像皇宮,但後來生意並不理想。」附近商戶介紹。

在渝中區日月光購物中心,3樓曾是一家投資上千萬的KTV。前日下午,晨報記者再次來到這家KTV時,雖門頭還在,但大門已鎖。據業內人士介紹,這家KTV曾停業裝修過一段時間,重新開業後生意仍不理想,去年底徹底停業。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年,KTV行業關門或轉讓的情況時有發生。去年,重慶有近20家店關門或轉讓。

近期,關於另一家老牌KTV要退出市場的消息在業內不脛而走,令不少KTV門店負責人感嘆,「KTV行業的春天,什麼時候可以回歸。」

昨晚,日月光樓上的歐派KTV大門緊鎖,處於停業狀態。 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攝

曾經很輝煌

100%的上座率,一年增加四五十家

業內留戀的「春天」,是2000年前後。當年,KTV在重慶興起,掀起大眾娛樂的新時尚,承載了不少70、80後的生活記憶。

李一峰在重慶KTV行業從業多年,見證了KTV行業最鼎盛的時期。「大約在1987年,卡拉OK從國外引入臺灣,在那裡被創新演變成了KTV。1998年,錢櫃進入上海,成為公認的大陸第一家KTV。」李一峰說,錢櫃在上海火了後,重慶市場反應很快,1999年,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KTV開業,地址就在娛樂中心——得意世界。

這家KTV的名字,很多人至今仍記得:銀河璇宮。「剛裝修完時,簡直就是金碧輝煌,地面、牆上全是進口大理石,包房很大,也很氣派。當然了,消費也不低。」李一峰迴憶,銀河璇宮改變了很多人的娛樂習慣。當年,電腦選歌是個新鮮事物,一改翻歌本寫點歌單的卡拉OK歷史,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和有消費實力的中年人。去銀河璇宮唱KTV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100%的上座率,有時到了深夜還要翻臺。遇上逢年過節,李一峰還常會接到朋友的電話,託他幫忙預留個包房,「我們在裡面上班,經常能碰到港臺明星來耍。」

2002年起,量販式的KTV開始陸續進入重慶市場。「他們把KTV的包房變成大小不一的形式,接受不同消費習慣的人。」李一峰說,1999年到2004年,是重慶KTV行業迅速擴張的幾年,處於鼎盛期,「KTV門店像潮水一樣湧入市場,最多時一年增加了四五十家。」

在此期間,錢櫃也進駐重慶,後來它也成為最早退出重慶市場的知名KTV門店。

壓力有多大

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數上座率不理想

「當年,KTV吧員的感覺是,有切不完的果盤,接待不完的客人,生意好得不得了。」董如君是歡樂迪解放碑王府井門店的副經理,他回憶,2009年,量販式KTV的利潤還不錯,每個包房的單筆消費維持在600元以上,上座率達到85%左右。

變化出現在2009年。比較一致的說法是,電影市場、主題酒吧的興起,人們的娛樂方式多樣化,多種因素陸續作用於KTV行業,令從業者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2010年,多個大型團購網站在重慶建站,KTV行業打起價格戰。

董如君的感受是,有了團購和網際網路,可以網上比價,誰更便宜,消費者一目了然,消費者們也越來越理性。

「過去,KTV是高檔消費,現在?價格低得讓我們甩腦殼。」解放碑一家高端KTV門店的負責人說,對於高投入的高端店,是經不起打價格戰的。也就是這個原因,2010年後,行業發生了劇變:走向微利市場。

2013年初,盛極一時的銀河璇宮宣布停業。

多位KTV業內人士表示,行業風光不及當年,已是不爭的事實,大多數KTV在盈虧平衡線上徘徊,日常上座率在40%—60%浮動。賺錢的KTV也有,但是是少數。

當然,也有市場定位不準的因素。李一峰先後供職過三家KTV,其中兩家停業,一家轉向經營。他說,它們先後停業的原因幾乎一致。

KTV店鋪佔地面積較大,又常駐紮在商圈附近,租金高,近年來,用工成本上漲,導致利潤下降。娛樂業態多樣化,也對KTV客戶分流嚴重。此外,政府對三公消費的嚴格控制,對高端KTV影響明顯。

網際網路對KTV受眾的分流也很明顯,唱吧等唱歌軟體也改變著傳統KTV市場的格局。數據顯示,唱吧2012年5月正式發布,3天便登上App Store免費金榜top10,目前用戶量達1.7億。

出路在何方

拼服務搶90後市場,KTV正悄然轉型

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KTV的下午時段,發現顧客多以60後的退休群體為主,每個包房的費用在30元左右,有KTV甚至開價10元歡唱一下午。

董如君說,冷門時段低價攬客,已是行業內通用的一種方式,算上空調、人工等費用,基本上是筆虧本的生意,「這樣做,一是賺人氣,二是賺口碑和回頭率,各KTV門店都在努力探尋出路。」

KTV門店的出路,還包括主題式裝修的分流和打美食牌。2011年,臺北一家大型KTV入駐重慶,將廚房餐飲的概念引入KTV,「過去來消費的,大多是去超市買點飲料、果盤,但是現在來KTV唱歌,可以完成的消費越來越多。重慶人最愛吃的燒烤、麻辣小吃、糕點,來開生日派對的,甚至可以現場給你做生日蛋糕。」重慶歡樂迪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培訓部經理胡偉表示,「打價格戰,最終只能兩敗俱傷,目前,越來越多的KTV門店意識到,要存活下去,必須轉型,在拼服務方面下功夫。」

80後的消費者被分流後,如今,90後成為KTV行業爭搶的主要消費群體。「相對過去,來KTV玩,很多人一擲千金,要的就是花錢的快感。但現在不一樣了,人們的消費越來越理性,90後更懂得運用網絡獲取更實惠的服務。」胡偉說,KTV行業的競爭,最終將會是服務和細節的比拼,新生代的消費群體,更在乎消費時的感受。

「儘管現在整個行業的壓力比較大,但經過10多年的培育,重慶有很大一部分喜愛唱歌的消費群體。」渝中區娛樂協會會長胡小毅表示,不可否認,KTV行業受到人們娛樂方式多元化等因素衝擊,風頭早已不如當年,但重慶的KTV行業仍有市場。

胡小毅說,整個行業的經營者們也常聚在一起討論出路,除了針對市場做創新轉型,高端和大眾消費群體的分流、拼服務外,大家一致認為價格戰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曾有不少業內人士提出,給每個包間設置最低消費,60元是公認的一個底價,但想把它在市場上變為現實,道路艱難。」

較場口得意世界,仍有KTV在掛牌營業,也有些KTV門店換招牌了。

消費者說

年輕一代耍事更多了 KTV已不是娛樂的首選

70後馮坤說,前些年,吃完飯去KTV吼兩嗓子是不少人的首選。「第一次在電腦上點歌,我覺得很時髦,接待外地朋友,吃完飯後幹啥?絕對是去KTV唱歌,氛圍好,有檔次。」當年,完勝卡拉OK廳的裝修和音響效果,令KTV風靡一時。

以前,做婚慶策劃的80後冉偉,每兩周都會去一次KTV,唱得滿頭大汗才罷休。不過現在,他忘了從啥時候開始就很少去了,健身房和電影院佔了他不少的休閒娛樂時間。他說,除非是同學聚會或朋友生日,否則一年也難去一次KTV。

重慶師範大學外的量販式KTV,曾是85後李傑大學時常光顧的地方,工作後,她很少出入KTV,不過朋友聚會時,KTV還是她的首選。去年,李傑到解放碑上班,去KTV的頻率增多,原因是多家KTV搞的促銷誘人,15元左右就能吃到套餐,不僅便宜,環境也不錯,「吃完飯,我們可以免費唱歌,如果休息,還有定時叫醒服務。」

90後李雪不時也會去KTV唱歌。她說,朋友大多有固定去的場所,她們最看重的兩個元素,是主題式的裝修風格和音響效果。但平時,她更願意去玩玩密室遊戲,或自娛自樂玩「唱吧」,在朋友圈分享一下歌聲。來源:重慶晨報

如果你對這篇文章內容感興趣,可以加小編個人微信號buxiangquxiang003交流,也歡迎您加入到我們的微信群來討論!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KTV:K歌之王倒閉,賣火鍋的好樂迪還能挺多久?
    導讀KTV這個行業其實早已沒落了,從曾經人人羨慕日進鬥金,到現在疫情之下紛紛堅持不住倒閉破產,也不過十年光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今天朝氣蓬勃的網際網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跟今天的實體經濟一樣舉步維艱。
  • 實體商店之後,又一行業迎來「倒閉潮」!居然輸給了年輕人的懶覺
    前幾天朋友夫妻倆因為吃飯的問題吵了起來,一個想要回到家就有熱乎乎的飯菜,一個則是每天嚷嚷著要減肥,兩個吃不到一起的人矛盾就出現了。往前數一二十年,大街小巷早餐店都是挺多的,如果去晚了的話,可能就沒有座位了。
  • 香港迎來千家食肆「倒閉潮」……
    之前首當其衝的是旅遊業,現在,數據顯示香港飲食業的倒閉潮已經來臨,而且,這可能還只是開始,更大規模的倒閉潮還在後面。圖:星島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表示,如果目前社會狀況持續,恐怕明年農曆新年後將會出現「災難式的倒閉潮」,估計倒閉的食肆最少達1,800間,超過兩萬名員工受影響!
  • 又一行業陷入「倒閉潮」,半年減少超6000家,有3個原因繞不開
    隨著他們對於時代風口的把握,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從而才有了「新四大發明」,讓網際網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當然,新事物的推出,必然有老事物的衰落,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謂適者生存不外如是。比如行動支付的出現,就讓銀行的網點關閉上千家,從而出現了一波「倒閉潮」。
  • 咖啡店迎來「倒閉潮」,多家咖啡店縮減規模,咖啡沒人喝了?
    說到咖啡品牌,很多人還是比較熟悉漫咖啡這個連鎖品牌的,它曾經是咖啡行業的領頭羊,然而如今也逐漸走向了落寞,已經有6成以上的北京門店停止營業,其它城市也陸續出現了關店浪潮。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關店潮席捲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據日媒報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著名的「迴轉壽司」為應對危機,不得不轉變經營方式,改成櫃檯式經營。據悉這樣可以減少食材的損耗,同時也能節約電費。據東京商工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共有23家壽司店倒閉,是去年同期的1.5倍。如若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預計會有共30家壽司店倒閉。
  • 曾經無數人眼中的「香餑餑」,現在卻迎來「倒閉潮」?
    大街上隨處可見旺鋪轉讓的招牌,許多局外人看不懂這是什麼情況,心裡還在納悶做生意不是比打工更加賺錢,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選擇開店,甚至商鋪還出現了「退租潮」呢?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於電商的出現,大部分的實體店主也覺得生意不景氣是由於電商出現造成的。
  • 「倒閉潮」席捲咖啡店,多個品牌大規模關店,人們不愛喝咖啡了?
    不難發現,疫情結束之後,國內不少行業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尤其是一些線下行業,迎來了「倒閉潮」,而咖啡店也沒有「倖免於難」。今年國內倒閉了不少咖啡店,例如Costa在國內擁有400多家咖啡店,已經關了10%,而漫咖啡則關閉了北京近60%的店面,而連咖啡則轉型到線上,並關閉了所有的線下門店,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曾幾何時,咖啡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歡迎,前往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也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 【關注】香港旺角一中式酒樓突然結業 業界:擔心爆發倒閉潮
    有業界人士估計,若暴力衝突持續多2至3個月,飲食業勢將爆發大規模結業潮。29日突然倒閉的旺角新升海鮮酒家,在區內經營11年,2016年重新裝修,據了解該店曾經名為新星海鮮酒家,近年改為新升海鮮酒家。員工29日返回酒樓發現結業,未能聯絡到老闆,酒樓於中午在社交媒體發帖稱感謝各位多年支持,又說「再見,有緣再聚」,酒樓門外貼上結業通知,員工說幾日前已貼上,但當時沒有在意。有員工透露,暴力衝突自6月發生後,酒樓生意最少下跌30%至40%。酒家7月起由自動轉帳改為支票支薪,當時已覺得事有蹺蹊。但員工明白老闆在死守,故一直希望共渡時艱。
  • 韓寒投資的餐廳「很高興遇見你」已倒閉數十家,還爆出欠薪、衛生等問題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周夫榮    編輯 | 尹一傑昨天(7月18日),網上曝出韓寒投資的明星餐廳「很高興遇見你」天津加盟店,因欠薪被員工起訴至天津和平區法院,天津法院已受理該案。早在兩年前,這家餐廳就開始頻頻爆出衛生問題、經營不善,甚至有倒閉傳言。隨著粉絲經濟的發展,明星開餐廳似乎已經是一種潮流。
  • 明星開店有風險,Angelababy四家咖啡店全倒閉,倒閉原因令人心酸
    明星開店在娛樂界已是不多見,像任泉的蜀道傳說火鍋店,高圓圓的蜜桃餐廳及舒淇等人一起投資的寧記火鍋等,Angelababy也開了一家咖啡店,在最火爆的時候還同時開了三家分店,不過,由於經營不善,曾先後關掉三家店鋪,而在近日,Angelababy的最後一家咖啡店也關閉了。
  • 日本壽司店拉麵館大批倒閉 創近20年之最
    原標題:日本壽司店拉麵館大批倒閉 創近20年之最   疫情對國外
  • 又一輪倒閉潮!上半年這16家餐飲店倒下了,背後原因不外乎這七點!
    1、食品安全問題&公關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近日共有「一籠小確幸」虹口龍之夢店等4家門店被消費者投訴在用餐後發生胃腸道不適。目前,有關區市場監管部門已責令「一籠小確幸」上海地區所有9家門店及中央廚房停止生產經營,查封相關食品及其原料等,並對本起事件的原因展開調查,對相關食品進行送檢。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拉麵館倒閉數量創近20年...
    以日本為例,該國具有代表性的壽司店、拉麵店都出現了「倒閉潮」。 據中國日報網10月22日援引日媒報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據東京商工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共有23家壽司店倒閉,是去年同期的1.5倍。如若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預計會有共30家壽司店倒閉。
  • 網吧「倒閉潮」加速,半年關閉6487家,為何消費者不願消費了?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隨著時代的進步,網際網路也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從按鍵手機變成了觸屏手機,大屁股電腦變成了筆記本電腦,說到電腦大家印象最深應該就是網吧了吧,那可是年輕時代的痕跡啊,而且1996年中國第一家「電腦室」開業,當時是在上海,那時候電腦可是稀罕物,當時上網1分鐘需要支付
  • 盤點2018年那些倒閉的家居裝修企業
    [導讀]回顧2018年,從企業增幅放緩到裁員, 再到數家家具企業倒閉,甚至多家家裝公司
  • 日本23家壽司店倒閉,拉麵館也出現關店潮
    延伸閱讀:創近20年之最!日本拉麵館現關店潮在日本,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拉麵館客流量驟減,原本紅火的拉麵生意隨之一落千丈。據日本一家主流市場調研公司統計,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國內拉麵館破產倒閉數量達34家,創下自2000年以來的同期新高。此外,還有大量門店因不看好經營前景而主動關門。記者在電話公司網絡黃頁上發現,目前日本全國可查詢到的拉麵館數量約為25800家。
  • 大批壽司店關門,拉麵館倒閉量創近20年之最
    當前事件的影響還在繼續,無以為繼的餐飲業開始出現了「倒閉潮」。其實,餐飲業的倒閉潮是可以預想到的。不光是餐飲業,服務業的現狀都是如此。畢竟,服務業的收入都是依靠服務人群提供,在大部分人都「囊中羞澀」時,大家更想把錢存到銀行,以保證自己的生存,而不是大手大腳的消費。服務業大都屬於「錦上添花」型產業,對於普通人來說可有可無,所以走到「倒閉」這一步,也是無奈之舉。
  • 臺當局旅遊補助將到期 業者憂或現倒閉潮
    臺當局旅遊補助將到期 業者憂或現倒閉潮   為救觀光,民進黨當局2018年11月推出"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遊",2019年又推出擴及全臺的"暖冬遊方案",補助島內民眾旅遊住宿,但到這個月31日,補助就截止了。臺觀光主管部門也證實,補助將不會再延續。此舉讓臺灣旅遊業者擔心,若不再提供補助,春節過後,倒閉潮將加碼來襲。
  • 曾經火爆的知名品牌,如今卻關店1300家,在澳大利亞宣布破產倒閉
    可現如今,真維斯的風光早已不再,關店1300家,裁員6000人,在澳大利亞宣布破產倒閉,實在令人唏噓。目前真維斯在澳大利亞有146家門店,僱員達到998人。這些門店恐怕將逐漸關閉,也將造成這幾千名員工的失業。真維斯創始於1972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亞本土服裝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