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也是近兩年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然而,有個別人卻置若罔聞。
近日,一張疑似「合肥某小區業主形成價格同盟」的微信群截圖,引發網絡熱議。緊隨其後,該小區一套房源在短短8天內,總價上漲40萬!著實讓人咋舌!
「我把六號掛三萬」、「想想都美,反正不賣」、「我不賣,掛高點」…日前,合肥高新某小區房價委員會微信群一張截圖曝光。
(圖源:微博@話說合肥樓市)
據截圖內容顯示,有網友在群內發言:「各位鄰居,為了小區房價穩中有漲,大家可在中介統一報價,低樓層起步單價2.4萬,高層起步單價2.6萬,反正大家都不賣,可以炒作一下。」
消息一出,引發市場熱議。「掛個一萬七,還有人看!這就是掛著玩的」、「部分業主自娛自樂,不要當真」、「好樓層26000一平,我真的被驚到了」…從吃瓜網友的言論來看,對此次業主內部的價格同盟,並不太看好。
(圖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很快,該小區的價格同盟在二手房掛牌上就有了表現。據貝殼數據顯示,該小區一套建面約145㎡房源,8月31日掛牌上線,總價310萬;9月8日晚,總價從310萬調至350萬。8天,總價漲了40萬!
(圖源:貝殼二手房)
截至發稿日,該掛牌房源帶看次數0次,關注人數10人。由此可見,雖然業主疑似有心抬高價格,但市場熱度表現力只能稱得上「一般一般」。但考慮到目前小區僅掛牌1套房源,這也有可能是業主在試水市場。
看到這裡,有人會認為:房子是業主買的,業主自然有漲價的權利。
誠然,在二手房市場,房子的價格受市場經濟影響更大。就像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合肥老破小學區房賣出6萬/㎡天價」那樣,一個願賣,一個願買。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所謂的「房價委員會」提出的價格同盟協議,一定程度上在影響著正常的市場秩序。
那麼,這場「價格同盟」的背後,誰在獲益?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個小區在新房市場的報價。
資料顯示,該小區目前在售毛坯高層和疊墅類產品。其中,毛坯高層主力戶型約131-183㎡,備案均價1.97萬/㎡;疊墅主力戶型約197-263㎡,備案均價2.49萬/㎡。
(圖源:合肥市發改委)
相較之下,該小區在售新房和掛牌的二手房之間形成了4000元/㎡+的倒掛現象。以145㎡計算,總價倒掛58萬+。
當一二手房價格出現倒掛,新房跑量就有了推動力。畢竟,新房、次新房,買哪個不是買呢?
其次,再來看看小區所在周邊二手房市場情況。
新華御湖上園1.8萬/㎡、嶺湖墅2.1萬/㎡、旭輝湖山源著2.6萬/㎡、新華御湖莊園2.2萬/㎡、北雁湖金茂灣1.7萬/㎡、保利梧桐語1.8萬/㎡…在合肥新晉富人區——北雁湖板塊,二手房參考報價多集中在1.7-2.6萬/㎡。不同的產品,如高層、洋房、疊墅存在一定的價格差異。
(圖源:鏈家)
不難發現,上文所說的「高層好樓層房源2.6萬/㎡起步」,這樣的預算在北雁湖板塊新房、二手房市場選擇餘地都是非常大的。
結語
不得不承認,近些年合肥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合肥房價尤其是二手房價格也在不斷刷新著大家的認知。但房價最終還是需要房子紅線內和紅線外的價值去支撐,而不是所謂「業主房價委員會」的價格同盟。
#本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個別業主的「價格同盟」的?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說說您的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