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筆寫點東西給老公批改,耳邊就縈繞著他的嘮叨:「你的中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自然對文字本身的傳播性也沒太多期望。本來我也不靠寫東西吃飯,打理公司、照顧家中兩娃已經忙的死去活來,還願意把購物、做SPA和看韓劇的時間拿來寫點東西,這精神絕對可歌可泣。每次寫完都有相識或未曾謀面的朋友給我留言,我知道自己寫的東西能幫到人,這讓我很開心,即使由於傳播量不大尚未幫到很多人,但我也很知足——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small potato,我很有自知之明。
上個月初是我第三次去臺北做醫美。這次是衝著眼部熱瑪吉去的。始作俑者就是下面這張「眼周皮膚老化進階圖」。我覺得這張圖很貼切,自己的眼睛屬於「第一級」的老化狀態,需要立刻剎住車,讓「電眼回春」。
眼周皮膚老化進階圖
雖然廣州有直飛臺北的班機,但我和老公比較了廣州、香港、澳門直飛臺北的性價比後,決定還是在澳門過一天二人世界再出發。選擇最好的飛行時間段,2個人往返機票含稅2216人民幣。廣州南站有高鐵直達珠海站,70元/人而且全程最快只需要55分鐘就能到達。但由於5月2號是小長假的最後一天高鐵票異常緊張,我們最後選擇「易到」直接送我們去拱北,單程2個人222元(當天高速公路免費)少了汽車轉高鐵的奔波,也不失一個明智之舉。在澳門自然是倆人好吃好住逛這逛那,酒店選擇了去年聖誕節在紐約一住難忘的Conrad,再次因為Hilton的Diamond會籍而被免費升級套房加送早餐。早過了瘋狂shopping的年齡,也不太幫襯星級餐廳,兩個人拖著手走街串巷尋官也街的達榮魚翅面、紅窗門街的添發碗仔翅和保健牛奶甜品的杏仁炒奶,站在新馬路邊吃明記牛雜,再走上大三巴拍個「到此一遊」順便買點手信,註定一夜好眠,準備第二天,臺北。
澳門直飛臺北前一晚入住澳門Conrad酒店
走街串巷尋澳門美食,大三巴再次一遊
每次來臺北都住不同的酒店。去年六月和媽媽及大兒子一起來,先後住了文華東方和晶華。這次跟老公來,投其所好地選了誠品名師設計的Quote Hotel。這間酒店低調型格,服務口碑一流,地理位置絕佳,隔壁就是微風廣場,離目的地「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步行4分鐘。如果一定要說美中不足的話,是我通過Hotels.com預定的時候以為T Room就是最好的房型,去到才知道E Room才是最大的;老公安慰我說2個人也夠住了。
臺北入住誠品名師設計的Quote Hotel T房型
入住後的當天我就馬上聯繫了診所姑娘,先去給趙醫生看皮膚確定療程。這次看診我是有備而來的——最想解決的就是我的眼部的初期老化問題,比如眼皮的鬆弛下垂、細紋等。趙醫生擅長眼周圍的回春技術綜合應用,我對與他的見面充滿了期待。期間我很嚴肅地指給趙醫生看,我希望解決的細紋在哪裡,他告訴我有2種技術可以解決:一種是水光針,做完會很紅,效果維持不久,但價格便宜;另一種是眼部熱瑪吉(Thermage Eye,臺灣叫電波眼),是射頻的改良技術,效果是永久的,做完之後會腫或結痂,但價格較貴。有人說熱瑪吉的效果只維持幾年,我的理解是因為自體的衰老抵消了療程的效果,所以感覺沒效果了。但整體對延緩衰老一定是功不可沒的。由於我已經是理智的醫美消費者,不再會受短期效果的項目吸引,自然選擇熱瑪吉而放棄水光。老公對我選擇做眼部療程有些微辭,他說趙醫生傳達給我的專業意見是我眼部的衰老情況還未必需要做。但對于堅信「防患於未然很重要」的我來說,自然勇往直前,也成功說服老公第二天全程陪我見證療程。
診所內在推Ultherapy音波和水光針的母親節限期優惠
療程休息室內一幅趙醫生親筆的《將進酒》凸顯其博古通今
眼部熱瑪吉療程之前需要在雙眼的上下眼皮敷上表皮麻醉,也要滴上麻醉眼藥水並戴上眼球保護片。我主動要求額外吃口服止痛片,因為我真心不想為美麗付出不必要的痛楚,也問護士小姐拿來2個按壓球,用於在療程中通過按壓舒緩緊張。一切準備就緒,還需要在治療的地方印上均勻的格仔指引療程過程中的操作。接下來,就可以開始了。我自己對於疼痛的感覺是,第二隻眼睛比第一隻眼睛痛(醫生說是做第二隻眼睛的時候麻藥退掉了部分),上眼皮比下眼皮痛,特別是接近睫毛的部分很痛。
上下眼皮敷上麻藥等候中.
麻藥後需要在上下眼皮印上格仔指引療程操作
趙醫生在療程前準備為我的眼睛戴上保護片
眼睛戴保護片的過程不太舒服,忍耐一下
熱瑪吉Thermage機器
點擊視頻親臨眼部熱瑪吉療程現場吧
做完眼部熱瑪吉後眼睛會腫,但不能冰敷,因為熱瑪吉的原理就是靠著皮膚能量治療來加熱刺激自體組織修護重塑,加熱+雕塑+收縮一氣呵成,看起來年輕自然。我的眼睛做完之後紅腫退的很快,但左眼有少量結痂,大概過了7天左右的時間結痂才掉。之後我一直使用醫生推薦的「高保溼三劍客」來替代我之前用的「精華+眼霜+眼膜」的組合。現在一個月過去了,目前眼睛恢復的很好。但據說熱瑪吉的效果不會那麼快顯現,需要六個月持續改變。我有進一步的感受會再分享給大家。
作者:Stella嚴爽 自由撰稿人,兩個孩子的媽媽,畢業於中山大學,曾任職寶潔(P&G)人力資源部和市場部,後移民美國,關注公共號可了解更多她的原創育兒、移民、醫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