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之夜:醫美這麼難
e
去年的醫美是寒冬。國家層面上的圍堵,換來的是整個行業的噤若寒蟬。就在大大小小在廣告法違法制裁的一個個活生生的個案不停曝光的同時,各種謠言以及因為謠言而大發培訓教育橫財的職業騙子們,又抓緊時間收割了一場智商稅。
地點:北京。
楊卓(化名)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醫美人開始研究了國家對於醫美行業的新政策,他們通宵達旦逐條分析,並結合當時非常流行的「去諮詢師化」這個傳說自上海試點開始,即將普及全國的謠言,做了大量的工作,並著手將其真正應用於醫院。
才發現困難重重。
術業有專攻,很快,業績的一路下滑讓他們捉襟見肘,就在業績稍微好轉,就遇到了我們全行業的難關——新冠。
一個季度的閉門不出,似乎比一個世紀還要長。
等到春融雪暖,這些穴居的醫美人重新走上市場,才發現,一切,都和昨天不一樣了。據朋友圈的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市,疫情期間閉門關張的醫院——此處包含門診部和診所,醫院是我們通俗的說法,已經超過了200家。
春暖花開,其實,是另一個更酷寒的寒冬。
凜冬來了。
復工:師徒的尷尬
劉濤(化名)是一名資深醫美人。入行幾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他們一家子可謂資源豐富,劉濤做運用,妻子鮑總是經驗豐富的諮詢師,母親是有名的私密線雕醫生,本來,按照計劃,他們可以順利擴張,註冊成醫院,結果就在一切大張旗鼓、如火如荼的檔口,疫情來了。
為了維護員工的日常生活,他們擱置了擴張為醫院的計劃,繼續維持著夫妻店式的門診部,而且每天到診的新顧客,真可謂是門可羅雀。
5月過後,山東市場風行熱瑪吉,劉濤也買了一臺,起初收益良好,但很快,客戶流失嚴重,此時,同行的醫院並沒有幾家購置最新款的儀器,客戶反應也不錯,為什麼沒有顧客呢?
這就要說說熱瑪吉這個產品本身了。
有一個行業內都不一定知道的數字,正版熱瑪吉真正觸達醫院的,其實僅僅佔市場上「熱瑪吉」——包括水貨、假貨、以及根本不是熱瑪吉的儀器的6%。
也就是說,你做100次熱瑪吉,只有6次可能做到了真的。所以,市場上充斥著低價仿冒品,而最讓醫美人揪心的是,這些儀器大部分還在美容院手裡。
憤慨而不能得罪,通過美容院篩選客戶,醫院提供完善的服務和高配額的醫美資源,再將所獲利潤和美容院分成,已經成為了醫美行業一種成熟的分銷模式,名曰「渠道醫美」。從利益上來說,醫院可以快速獲得精準客戶,並且能夠維護一個高的客單價,但弊端是,點多了,美容院就嘴刁了。
醫院的各種培訓,將美容院的工作人員培訓得如此專業,不僅讓美容院有了和醫院叫板底氣,你不做,外邊還有人等著和我合作呢!導致在客單價上,一再傾斜,早年間的「五五分帳」已經演變成「二八公平」,醫院在付出了醫生、護士和極大的風險之後,僅能獲得20%的客單分成。
美容院一邊吸血,一邊用學來的知識,快速武裝了自己,甚至他們中間有些人搖身一變,真的變成了合理合法的醫院,加入這團亂戰。
這些人甚至還堂而皇之的走上了某美咖、某洛斯的講臺,成為了「生美轉醫美」的「成功轉型典範」,回過頭來看看臺下,原來的「師傅」,如今,還要交錢當「學員」。
所以,劉濤的熱瑪吉並沒有保持住太久大賣是勢頭。由於自己也是「渠道模式」的受益者,劉濤只能將自己的熱瑪吉價格一降再降得去進行價格戰,但是,由於新款機型治療頭自身原因,價格戰成本非常高,只能看著顧客白白流走。
美容院的完備的知識體系與醫院的左右為難,在今年格外明顯,儘管,國家三令五申禁止這種高額客單價賺取顧客的行為,並將其和依託捆綁,但「為了業績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醫院只能委曲求全,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是變相創新還是飲鴆止渴?
隨著同質化競爭的日趨加劇,業界傳出了一條消息:肉毒市場告別中美壟斷,即將迎來多極化時代。
這場競爭的到來是必然的,但是由此引發的風暴確實是行業內甚至是當局始料未及的。由於新產品的消息越來越看似真實,很多「改頭換面」的「新產品」也紛紛下場廝殺。
劉東(化名)參加了一場招商會,對方並非美容院,也不是醫院,而是一個產品公司,他們推廣的是一種名為「青春素」的針劑。聲稱,不僅能夠祛皺,還有塑形和改善皮膚的功效。
而且,對方還提供這種「藥物(姑且稱呼之)」的全套營銷包裝方案和價格體系,一看就是業內老手做的,非常的實用。將其包裝為接近生長因子之類的「新科技」運用「PRP」理論,通過人體的血清蛋白,做一個包裝,轉手就能賣個高價,擁有極高的可複製性,市場上採用這套方案的醫院已經數十家。
巨大的市場利好,對於每一個職業經理人都是非常誘惑的。但是,出於安全與風險考慮,劉東還是拒絕了這套方案。
但他改變不了,這種產品搖身一變,變成「即將上市的類肉毒素產品」,籤約購買和植入的學員有美容院也有診所和門診部,畢竟,在「可能違法」和高額業績面前,哪個更具誘惑力,不言而喻。
行業的寒冬,是多方面原因的,國家的政策不完全為行業的興衰負責,更不會買單。消費者盲目的追求低價依舊是擺在醫美人面前最緊迫的問題。
機構的文化沉澱和專家塑造,在這兩個被忽視已久的領域,能不能找到新的出路,成為2020年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場突圍戰。
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但明年能否突圍,並不會以我的主觀願望為轉移。
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