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愣嚴山人所作,本著以畢生精力為繼承並弘揚中國畫而努力奮鬥的決心,為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己之所學。
他民國四公子之一,也是畫家金城最喜歡的一個,同樣也是金城弟子當中最年輕的一個,只可惜態度英才,英年早逝。
陳少梅的山水畫筆墨瀟灑而不失法度,藝術面貌淵穆清華,洋溢著和諧的節奏與優雅的韻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於陽剛的清勁畫風,於藝壇獨樹一幟。張大千對於陳少梅高度點評,特別是他的人物畫張大千非常喜愛。
陳少梅早期的作品,山水畫還處在仿古階段,如仿郭熙《松溪泛棹圖》,完全掌握了郭的繪畫特點和筆墨技法,「郭熙山水,其山聳拔盤迴,水源高遠,多鬼面石、亂雲皴、鷹爪樹,松葉攢針,雜葉夾筆」,及以弧形線條勾勒山石輪廓等等特點,在一段時間裡一直影響著他的畫風。
民國一個動蕩的年代,但動蕩之中文化藝術任然堅持發展,雖然進步緩慢,就在北方畫壇活躍著一大批畫家,其中以畫壇盟主為代表的畫家金城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畫家,他的徒弟,很多,吳鏡汀是他的弟子中功力最深厚的畫家,而陳少梅就是金城最喜歡的畫家。
陳少梅,金城最得意的弟子,他也是民國四大家之一,在天津異軍突起有「民國四大家」之稱。中國20世紀中期北方畫壇重要畫家之一,在美術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陳少梅的作品透露出一股靈秀之氣息,一種淡然之意氣。
從小酷愛筆墨丹青,16歲就參加了北平的湖社畫會,是一個少年早成的畫家,一般少年成才人壽命都不是很長,老天也是很公正的,給予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一些補償,文徵明就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畫家,在吳門中也是壽命最長的一個。早成的畫家一般對於生命的消耗比較大,早早地把自己的生命消耗盡了,而陳少梅就是這麼一位人。
他是湖社畫會最年輕的一位成員,也是學習最刻苦者之一。經多年磨礪,聰穎加勤奮,使他具備了比較堅實的傳統山水、人物畫收藏,他大量臨摹古人真跡,長期向那些收藏家借畫以學習,他每借得一件名作來,便如獲至寶,躬身燭光之下,徹夜臨摹功底;在20歲左右已於畫壇嶄露頭角,是一位早成的畫家。
21歲他的繪畫作品就參加了比利時國際博覽會,並獲美術銀頒獎。從此他也走上了賣畫為生的道路,那時候他的家庭比較困難,他不得不賣畫為生。這麼一來他也就一直堅持了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後。
在新文化運動思潮的衝擊下,我國畫壇出現了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林風眠、高劍父、潘天壽、傅抱石等一大批革新的畫家,雖然如此,但還有許多畫家繼續走著傳統的道路,尤其是山水畫家任然走清初死亡的道路,他們並沒有忘本,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道路,只是缺乏師造化的良好傳統。
陳少梅並沒有跟著時代新風走,他看出中國畫壇在山窮水盡的困境當中還有生計,於是一心走了進去,最終還是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對中國繪畫衰弱的局面起到了挽救的作用。他從被人們一直貶斥的「北宗」的繪畫藝術中發現了只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他首先是從郭熙,然後從馬遠、夏圭,一起到仇黃、唐寅、吳偉等人的繪畫入手,最終走出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如今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看,陳少梅其實是一位集大成者的畫家,他心懷虔誠地對待所有優秀繪畫傳統,以北宗為體,以南宗為用,以北宗蓄其勢,以南宗添其韻,博採眾長,擅長山水、人物、走獸,工寫兼長,傳統功力深厚。
目前他的繪畫藝術價值非常樂觀,他的一般作品也在數萬元,大幅精品每幅在百萬元以上,以後的價值更是有上升趨勢。除了山水畫外,人物畫他也是比較精通的,他被稱為近現代畫壇的「唐伯虎」。我們都知道少梅自幼即在父親的督導下賦詩、習字,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但是他更酷愛丹青,十六歲時參加了北平的湖社畫會,故又號升湖
陳少梅的早期人物畫,大多是仕女、高士,受到仇英、唐寅的影響是最多的,他的畫風柔秀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