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
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天文學的主流是以「日心說」為基礎的,地球圍繞著太陽轉,而月亮又圍繞著地球轉,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佛家說的一「小世界」大概相當於一個太陽系,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包含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現在我國的嫦娥五號造訪月球,距地球約有38萬公裡,連個「小世界」的皮毛都算不上。所以,佛家的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實在大到不可思議。
佛陀在這一品裡說,以一粒沙當 作一個世界,用充滿如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都不及受持四句偈為他人演說所得的福德多。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已經大到不可思議,恆河沙數又多到不可思議,乃是不可思議再加上不可思議那麼多。
佛陀這個說法乍聽起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為何受持四句偈為他人演說所得的福德那麼多呢?
佛陀教我們要「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在所有布施中,又以法布施為大,講經說法就是法布施,比其它任何布施所得的福德都要多。
另外,「受持」是指對佛法已經心領神會,領受在心。如果你發了菩薩心,要為他人說法,講得不好不要緊,關鍵是要如理如法,不能亂講,總之守住一個原則「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知多少講多少便是好,以免誤導了別人。
舉例來說,相傳六祖慧能年少的時候,就是因為有次在賣柴時無意中聽到有人在說《金剛經》,感到滿心歡喜,生起了修習佛法的念頭,後來受到五祖弘忍的點拔得以開悟成為六祖。這等於那個講《金剛經》的人度了六祖,六祖成為宗師後,又不知度了多少人,從這個意義上講,那個功德就是無量的。
按照佛家的說法,《金剛經》本身就是一部包含無量義的經書,是世尊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任何四句偈裡頭也包含無量無邊義,只要是如理如法說法,所得功德也多到無可限量。
再說了,講經說法是紹隆佛種,是佛的代表人。學佛的人總是希望親近佛,如理如法地為他人講經說法,就是一種親近佛的好方法,所得的福德也最大。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原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