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偈在《佛學大辭典》中,被解稱為由四句所成之偈須,由四句話所組成,字數多寡不拘,但是因為簡短而有提煉佛法之真義,所以往往被認為可以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
這種以四句偈的形式總結佛法精華的智慧,在各種經論之中在所多有,根據佛法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著名的般若經典《金剛經》中,佛祖便曾經多次提到修行之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經文乃至四句偈等的功德福報。
但是由於佛祖沒有具體的指明是哪四句偈等,所以後世之人莫衷一是,而不知其可,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為正確,而只能認為因病與藥,合乎機緣者為是,但是不管大家如何認知,如果要說到金剛經中最著名的四句偈等,那一定是《金剛經》中第32品應化非真分中的四句偈為世所公認。
無論你是什麼人,在家的凡夫俗子,還是出家修行的菩薩,但凡只要對佛法有最基本的了解,便應該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四句偈有如雷貫耳之感,如果想要學習佛法,卻沒有聽說過這四句偈,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存在。
《金剛經》中,佛祖抽絲剝繭地為眾生拔開層層迷霧,層層深入的為眾生開示了空無的妙義,使眾生都可以獲得破迷開悟、徹見自性真如,而這個四句偈,又可以視做是整部經文的精華所在,它的智慧說是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在這首四句偈裡,佛祖以夢、幻、泡、影、露、電,來比喻世間眾生所執著的一切有為之法,如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其實都是虛妄不實的,微塵、三千世界亦是同樣如此,這個世間,凡是有所為的法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就,生滅無常的,都是虛幻的,只是眾生愚痴不信而妄執為有罷了。
可是從佛祖的角度來看,一切法相,都是空無,所為眾生開示之法,如文字、形相、音聲,都只不過是佛祖為了度脫眾生而所設的方便權巧法門,並不是真實的,因為法身本無言可說之相,是因應眾生的根器而所不得已之舉,如果能夠真的通達佛祖所說的,以如如之身說如如之法,不取於相,無相無不相,自然也就到了無上般若離相無住之境界了。
凡夫之人如若能持此四句偈等中的夢幻六觀,那麼便可以不再執著於幻相,不再被生滅法所迷惑,不再被生死煩惱所恐懼,不再被這世間的富貴貧賤所煩擾,知所有的一切有為之法,其實都是虛妄的、遷流造作而終有敗壞之日,那麼對於所遇到的一切境緣,都會了知其虛妄不實之相,而不生貪執之心,久久為功,自然三毒消滅,六欲不生,煩惱自滅,清淨心現前,明了生佛一如之智矣。
發菩提心,欲廣度眾生的修行之人,若能以此夢幻六觀,破除一切法相而生起如實正觀,對於自己所遇到的一切緣境,都能生起如如不動之心來守攝身心,六觀明照,自然諸根寂然,知世間萬物來去生滅之業因,不再使心住於幻相惑境之中,不取於相則不再為相所轉,圓融自在,自得成就無上佛道,直至與諸佛平等的涅槃彼岸,徹見真如實相的永恆。
返歸自性,寂靜六根,一真法界,無法無說,無人無佛,無空無色,無論是凡夫還是菩薩,只要能以金剛為鏡,端正身心,便一定可以以此四句偈等的智慧,獲得破迷開悟、自在快樂的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