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四句偈: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

2021-01-08 梅山易學

四句偈在《佛學大辭典》中,被解稱為由四句所成之偈須,由四句話所組成,字數多寡不拘,但是因為簡短而有提煉佛法之真義,所以往往被認為可以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

網圖

這種以四句偈的形式總結佛法精華的智慧,在各種經論之中在所多有,根據佛法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著名的般若經典《金剛經》中,佛祖便曾經多次提到修行之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經文乃至四句偈等的功德福報。

但是由於佛祖沒有具體的指明是哪四句偈等,所以後世之人莫衷一是,而不知其可,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為正確,而只能認為因病與藥,合乎機緣者為是,但是不管大家如何認知,如果要說到金剛經中最著名的四句偈等,那一定是《金剛經》中第32品應化非真分中的四句偈為世所公認。

網圖

無論你是什麼人,在家的凡夫俗子,還是出家修行的菩薩,但凡只要對佛法有最基本的了解,便應該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四句偈有如雷貫耳之感,如果想要學習佛法,卻沒有聽說過這四句偈,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存在。

《金剛經》中,佛祖抽絲剝繭地為眾生拔開層層迷霧,層層深入的為眾生開示了空無的妙義,使眾生都可以獲得破迷開悟、徹見自性真如,而這個四句偈,又可以視做是整部經文的精華所在,它的智慧說是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網圖

在這首四句偈裡,佛祖以夢、幻、泡、影、露、電,來比喻世間眾生所執著的一切有為之法,如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其實都是虛妄不實的,微塵、三千世界亦是同樣如此,這個世間,凡是有所為的法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就,生滅無常的,都是虛幻的,只是眾生愚痴不信而妄執為有罷了。

可是從佛祖的角度來看,一切法相,都是空無,所為眾生開示之法,如文字、形相、音聲,都只不過是佛祖為了度脫眾生而所設的方便權巧法門,並不是真實的,因為法身本無言可說之相,是因應眾生的根器而所不得已之舉,如果能夠真的通達佛祖所說的,以如如之身說如如之法,不取於相,無相無不相,自然也就到了無上般若離相無住之境界了。

網圖

凡夫之人如若能持此四句偈等中的夢幻六觀,那麼便可以不再執著於幻相,不再被生滅法所迷惑,不再被生死煩惱所恐懼,不再被這世間的富貴貧賤所煩擾,知所有的一切有為之法,其實都是虛妄的、遷流造作而終有敗壞之日,那麼對於所遇到的一切境緣,都會了知其虛妄不實之相,而不生貪執之心,久久為功,自然三毒消滅,六欲不生,煩惱自滅,清淨心現前,明了生佛一如之智矣。

發菩提心,欲廣度眾生的修行之人,若能以此夢幻六觀,破除一切法相而生起如實正觀,對於自己所遇到的一切緣境,都能生起如如不動之心來守攝身心,六觀明照,自然諸根寂然,知世間萬物來去生滅之業因,不再使心住於幻相惑境之中,不取於相則不再為相所轉,圓融自在,自得成就無上佛道,直至與諸佛平等的涅槃彼岸,徹見真如實相的永恆。

網圖

返歸自性,寂靜六根,一真法界,無法無說,無人無佛,無空無色,無論是凡夫還是菩薩,只要能以金剛為鏡,端正身心,便一定可以以此四句偈等的智慧,獲得破迷開悟、自在快樂的法喜。

相關焦點

  • 佛法漫談|菩薩也有煩惱?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為何功德無量?
    你說:雖然你已登上聖位,可仍然一介凡夫,沒有神通,難道你不想有神通嗎?——嗯,什麼是神通?我現在的吃喝拉撒不是神通麼?至於化身千百億,孫悟空七十二變之類的,該有時自會有,何必耗精費神?你說:親愛的大菩薩,你要度眾生啊?——嗯,第一,強扭的瓜不甜,有緣者自然得度,我亦並無吝惜。第二,現在的我的「示現」正是在度眾生。第二個煩惱是深重業緣難斷。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金剛經》大家都不陌生,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書,即使不學佛的人也大多有所耳聞;而對於學佛的人來,則是必須要誦讀奉行的經典。《金剛經》甚至被稱為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之一。為何人們對短短的這部經如此看重呢?從經名就可以看出,它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的銳利、堅強、無堅不摧,能斷一切煩惱。
  • 能夠受持解說《金剛經》四句偈有多大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這是本經裡第二度的校量功德,而且比上一次校量功德更為殊勝。前面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來布施無量的有情,這個福德來與能夠受持解說《金剛經》四句偈的人來比較,就說明法施功德勝過財施。能夠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哪怕四句偈,他所感得的功德都要超過前人的功德。
  • 《金剛經》四句偈中哪兩個字起主導作用,蘊藏著如來佛無上的智慧
    《金剛經》人們很熟悉,也非常的喜愛,一些人耳熟能詳,都能講出一些道理來。特別是此經的最後四句偈,更受人們的歡迎,大都銘記在心。由於對這四句偈的理解,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智慧。要深入探討了解此經的四句偈,首先要了解佛說的:「於法不說斷滅相」,斷滅就是斷滅之見,認為一切都是絕對的空寂。佛說的是本性空寂,空是本性的空,空不代表什麼都沒有,本性的空可以容納宇宙萬物,是無量無邊的。絕對空寂就是有些人執著追求,什麼都沒有的空,執著什麼都沒有的空,是斷滅的空,成就不了佛道。
  • 金剛經的四句偈
    佛經當中有一部極其重要的經典叫做《金剛經》,但這是大乘佛法,對於我們一般人,也就是我們這些入門的小學生來說,那是一部高等數學,看了會有頭變大的感覺。很多初學者,其中包括我本人,看了之後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金剛經》裡面反覆提到諸如「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布施無量阿僧世界七寶)」這樣的話語,也就是這個「四句偈」的功效很厲害,我們自然想知道這個「四句偈」 到底是什麼東西了,只是閱讀整部《金剛經》,你都找不到佛所說的「四句偈」到底指什麼。
  • 《金剛經》四句偈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金剛經》以一實相之理為體,以無住為宗,以斷疑為用,以大乘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稱為一經之精髓。意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認為應「遠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金剛經》以一實相之理為體,以無住為宗,以斷疑為用,以大乘為教相。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誦金剛經,抄寫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不可思議!
    金剛經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四句偈 作者丨合儒法師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千年佛經《金剛經》《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佛教著名經典,「能斷金剛」意指比金剛還堅固,「般若波羅蜜多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金剛經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厚積薄發: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複次,須菩提!
  • 蔣勳:《金剛經》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201108《金剛經》第五講之五(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況前八會皆是須菩提當機,且曾代世尊宣說二邊不著之理。何以至此反不明了耶?此與事實不合也。本經發起序中,世尊於穿衣吃飯,示現大空三昧,眾人不知,須菩提已悟得其理,一啟口即讚嘆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明明見得如來之示現凡夫相,見得相不障性。相不障性,就是不妨礙的意思,性空妙有,互不妨礙。何至經世尊兩番開示之後,仍只見得一邊,性相不融。
  • 蔣勳念誦金剛經(梵鍾版)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大乘佛法開示:甚深般若,文殊菩薩問維摩詰:菩薩如何通達佛道
    講在前:今天不講佛法方便法,此講,對於我執太深,非利根眾生來說,難懂,難信受之大乘實相,一時,佛陀及大眾在維摩詰居士所,文殊師利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相互論法,開示大眾。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就問維摩詰說:菩薩怎麼樣才是通達佛道呢?
  •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數十分鐘唱出整部《金剛經》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金剛經裡的四句偈
    行者海日在雷音寺偶得一本「佛說大乘金剛經論」,書中佛解釋金剛經四句偈的本意是四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空。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要多多轉發!
    千年佛經《金剛經》《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佛教著名經典,「能斷金剛」意指比金剛還堅固,《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文末附金剛經原文,見聞者增福無量)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厚積薄發: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要多多轉發!
    千年佛經《金剛經》《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佛教著名經典,「能斷金剛」意指比金剛還堅固,「般若波羅蜜多」指智慧,《金剛經》主要講述的是:通過最究竟的智慧,到達成就的彼岸,獲得解脫。《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文末附金剛經原文,見聞者增福無量)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金剛經》大意:離相無住
    禪宗六祖惠能聽了《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開悟了,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眼睛。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說明了宇宙的真相。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的思想。《金剛經》主要就是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
  • 蔣勳念誦、講解金剛經全集(共7集)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