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不可思議!

2021-01-08 騰訊網

金剛經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四句偈

作者丨合儒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在《金剛經》中,經常提到,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所得福德,都不如受持《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子的功德大。

因此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是哪個偈子。

有說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也有說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本人認為應是後一個最能代表《金剛經》的思想,下面我就專門講一下這個偈子。

一、概念解釋

為了更好的理解整個偈子,首先需對這個偈子的重要概念做一下解釋。

一切有為法。

法:我們一般解釋為「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任持自性就是保持自體的自性不改變,也可以說是保持各自的本性不改變,或者說是保持自己的相狀不改變,例如烏龜有烏龜的自體和形象,魚有魚的自體和形象,不會因為我們的認識錯誤而改變。

軌生物解,軌是軌範、規則、標準的意思,物解是對事物的理解,那麼軌生物解就是說,法是我們認識理解事物的根據和依據。

合起來就是說,法是能夠保持自體的本性不改變,並能成為我們認識和理解事物的根據。

在佛教中法是包含世間的萬事萬物的,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法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像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等,其中有為法和無為法是其中的一個常用分類。

有為法和無為法是相對的概念。

有為法就是有造作、有變化、有生滅的法,由因緣所生的法;而無為法是無造作、無生滅,非由因緣所生的法。

例如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異滅,世界有成住壞空,這些都屬於有為法的範疇,因為不管是有情的生命,還是無情的器世間都在不斷的剎那發生變化。

並且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因緣所成,也就是由各種因素條件所促成的,例如房子有磚、木頭、泥沙等所組成,種子發芽需要水、土壤、陽光等。

因此有為法就是有生滅變化、因緣所生成的法,可以說它包括的範圍最廣,世間的一切法都包含在內。

而無為法相對較少,在唯識上就有六種: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滅盡定、真如無為,在這裡不做過多的闡釋,這些概念基本上是涉及到出世間的法。

簡單的理解,一切有為法就是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包含在有為法裡面的,因為它們都是有生滅變化的,由因緣所生成的。

如夢幻泡影。

可以理解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或者理解為如夢幻、如泡影。

夢是有的,但不真實,幻也是如此;泡是泡沫,影是影子,泡沫會很快消失,影子是有,但抓不到,不實在。

因此如夢幻泡影就是說世間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不真實的,像夢一樣,夢中有喜怒哀樂,有山河大地,但醒來就是一個不真實的夢。

這個世間的萬法也是這樣,看著是有,但又不真實,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其實是說世間的萬法是空性的,有幻相,但是不實在。

如露亦如電。

秋天的露珠,早晨起來有,但是太陽一出來很快就消失了;閃電就是一剎那就過去了。這是說世間的萬法都是很無常的。

這句話是說世間萬法具有無常性,都在不斷的剎那生滅變化,不值得久久留戀。

應作如是觀。

就是應該這樣觀察世間的萬法。

怎樣觀吶?就是如上面的兩句一樣,世間的萬法都是如夢幻泡影,幻化不實;世間的萬法如露亦如電,剎那生滅不住。

這其實是教我們修觀的,或者說怎麼修行的。

總結一下就是:一切有為法,就是說世間的萬法,也就是世間的萬事萬物;如夢幻泡影,是說世間的萬法虛幻不實,也就是空性的;如露亦如電,是說世間的萬法是生滅變化的,也就是具有無常性;應作如是觀就是,應該這樣觀想。

空性和無常性是世間萬法的共相,也就是萬法的共同性質。

這四句偈其實就是《金剛經》的一個修行方法。

二、如此觀想的作用

可以讓我們超越煩惱障礙。

在我們做噩夢的時候,可能後面被猛獸追趕,內心非常恐懼緊張,但是醒來後就如釋負重,原來是一場夢。

其實這個世界也是這樣,都是因緣的聚合分散,「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分離、虛妄有滅」。

我們有因緣就相聚在一起,緣分盡了,就各自歸去,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並沒有一個實在的、永恆不變的東西被我們所擁有,或者被我們所抓住。

任何事物也是這樣,都是生生滅滅,不會永遠保持它的相狀,總有一天會壞去。

雖然這個世界是有,但是虛幻不實,因此我們真的這樣看透,遇到了煩惱和障礙,就容易開看,而超越煩惱。

其實在《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可以讓我們徹底諸法實相。

其實諸法實相就是空相,這種空不是沒有,而是不實在,如夢幻泡影。用佛教的專業詞彙就是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自相)。

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入,一個是緣生如幻,一個是無常生滅

緣生如幻就是這個偈子的第二句話所表達的意思,無常生滅就是第三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如果一個事物是剎那生滅變化的,當然它就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就是空性的;如果一個事物都是各種因素所促成的,或者說都是由各種因素的聚合而生成的,那麼它就是相待因緣的,它的存在需要以其它事物的存在為前提,那麼它就不能獨自存在,也就是說它沒辦法獨自保持它的自性,所以說它是空性的。

如果真的觀照到萬法的非實在性,就可以契入佛教所說的空性。

可以讓我們變的更智慧。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需要處理好家庭、工作中各種各種的事務,但是我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處理這些事情,這是因為我們總是被各種事情和環境所影響,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一件事情的發生可能就會讓我們生氣好幾天,以至於影響到我們對於其他事情的處理。

因此我們被事情所帶來的煩惱所幹擾,以至於我們自身所具備的能量不能發揮出來,其實每個人都具備無限的潛能

而明白這個世間的無常虛幻性,可以讓我們放下對於事物的執著,以至於跳脫出來,而成為一個「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從而讓我們看的更清楚,觀察的更明白,從而做出更智慧的抉擇。

三、防止兩個誤解

空不是沒有,它是不離因果的。

很多人聽到佛教的空,經常有人會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為沒有,其實空不是沒有,而是不實在。這個世界是有的,但不實在。

並且空是建立在緣起的視角上的,佛教講的「緣起性空」就是這個意思。

緣起的意思是由眾緣所生起,而眾緣其實就包含了因緣在裡面,因是重要原因(或重要條件、因素),緣是次要原因(或次要條件、因素)。

而各種原因條件所生成的事物,其實就是果,那麼這裡面就包含了原因和結果。而這個結果因為是各種因素所成的,是待因緣的,所以是空性的;並且各種原因也是由其它因緣條件所促成的,因此它們也是空性的。

因此這個緣起的過程其實包含了無盡的因果鏈條,而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是不實在的,或者說是空性的,這樣就可以看出空性是不離因果的

無常和空也非是消極。

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無常性和空性,可以幫助我們來超越煩惱,變得更有智慧,並不是消極的等待,什麼都不做了。

而是為了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更好的利用各種因緣條件,來促成對於這個世界有利的事業。

這才是佛教的本質,是更有智慧、更慈悲的對待這個世界。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分享轉發 自利利他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四句偈
    達摩大師燈燈相傳,外則以《楞伽經》印心,五傳至五祖弘忍大師於黃梅開東山法門,始以《金剛經》印心。據《六祖壇經》記載,五祖弘忍「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六祖得法於五祖,弘化嶺南,示眾云:「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嘆,莫能具說。
  • 能夠受持解說《金剛經》四句偈有多大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這是本經裡第二度的校量功德,而且比上一次校量功德更為殊勝。前面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來布施無量的有情,這個福德來與能夠受持解說《金剛經》四句偈的人來比較,就說明法施功德勝過財施。能夠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哪怕四句偈,他所感得的功德都要超過前人的功德。
  • 金剛經的四句偈
    佛經當中有一部極其重要的經典叫做《金剛經》,但這是大乘佛法,對於我們一般人,也就是我們這些入門的小學生來說,那是一部高等數學,看了會有頭變大的感覺。很多初學者,其中包括我本人,看了之後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金剛經》裡面反覆提到諸如「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布施無量阿僧世界七寶)」這樣的話語,也就是這個「四句偈」的功效很厲害,我們自然想知道這個「四句偈」 到底是什麼東西了,只是閱讀整部《金剛經》,你都找不到佛所說的「四句偈」到底指什麼。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歷代以來,對《金剛經》的注釋者、研究者、講解者、學習者多如牛毛,甚至六祖慧能都是因為聽講此經而開悟成為一代宗師的,更使它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可以說《金剛經》是一部非常殊勝的經書,經常念誦並奉行功德極大。佛陀說,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功德無量。為什麼?
  •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念《金剛經》的福報不可思議
    讀誦這部經的人很多,可是我們往往念過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又有幾個人心裡存著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議的無邊功德?我想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普渡眾生的不可思議無邊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彌陀佛相應,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如此,念經也如此,所以如果我們念《金剛經》時,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剛經》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剛經》裡講的道理相應,更能得到好處。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金剛經的作用
    金剛經在中國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經典,是記錄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須菩提問答對話的一部經。讀誦這部經的人很多,可是我們往往念過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又有幾個人心裡存著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議的無邊功德?我想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議無邊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彌陀佛相應,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誦金剛經,抄寫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金剛經》中,不止一次提到宣講此經,以及受持此經中四句偈的好處和功德。說這功德比全世界的微塵都多,比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都廣闊。那麼,這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我讀的第一部佛經就是《金剛經》。
  • 《金剛經》結尾的四句偈
    在我們念的《金剛經》當中,在經的結尾處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偈應怎樣理解呢?比如說,做了好事不要貪圖功德;我們在生活中,經濟是基礎,但是你不要迷失在財物和金錢當中;對家庭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又不能迷失在裡面,否則就喪失自己的慧命了。所以無為法不能把它理解成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無為法是來破除有為法的,是相對有為法建立的,在佛法裡把這個叫以言遣言。二、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佛陀用了六個比喻來說明一個問題,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 《金剛經》為什麼那麼神?
    因為法布施涉及的是智慧度,它是遣除眾生無明黑暗的根本因,而財布施只能讓眾生得到暫時的滿足,即生中吃得飽、穿得暖,無法斷掉生生世世的無明。然而,現在的世間人非常顛倒,對財布施相當重視,對法布施卻不屑一顧。世親論師把持誦《金剛經》的功德歸納為四方面:一、獲得廣大福德;二、能行難做之事(將三千大千世界遍滿七寶作布施,凡夫根本辦不到,而念一遍《金剛經》,凡夫能夠做得到,且福德超勝於彼。)
  • 金剛經裡的四句偈
    行者海日在雷音寺偶得一本「佛說大乘金剛經論」,書中佛解釋金剛經四句偈的本意是四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空。
  • 《金剛經》四句偈: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
    四句偈在《佛學大辭典》中,被解稱為由四句所成之偈須,由四句話所組成,字數多寡不拘,但是因為簡短而有提煉佛法之真義,所以往往被認為可以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網圖這種以四句偈的形式總結佛法精華的智慧,在各種經論之中在所多有,根據佛法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著名的般若經典《金剛經》中,佛祖便曾經多次提到修行之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經文乃至四句偈等的功德福報。
  • 《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多讀,能得無量福德!
    《金剛經》中說,只要一個人能做布施之事,就會獲得很多的福德。又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意思是一個受持此經中的四句偈,比一個人去做布施的福德,要多得多。下面,就為大家分享《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能多讀,就能獲得福德無量!
  •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 +(朗讀)
    它是因陀羅的武器它是碎裂的閃電變成的鑽石它是摧伏外道擊敗邪魔的力量它堅固不可毀壞,無能截斷它是金剛它被歷代名家以金剛大力書寫      《金剛經      《金剛經》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自古至今有不少書法名家寫過《金剛經》,讓我們能在品鑑《金剛經》的空的智慧的同時,欣賞歷代大家寫經的書法名帖。持誦功德  《金剛經》經本佛祖說:「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粒變成一條恆河,這麼多條恆河的沙粒多不多呢?」須菩提答道:「光一條恆河的沙粒變成的恆河就無數可計了,何況這麼多條恆河的沙粒呢!」
  • 蔣勳:《金剛經》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金剛經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
    金剛經在中國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經典,是記錄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須菩提問答對話的一部經。讀誦這部經的人很多,可是我們往往念過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又有幾個人心裡存著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議的無邊功德?我想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議無邊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彌陀佛相應,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看《金剛經》,要完整的去看
    這部經書就是《金剛經》。根據許多高僧的經驗,認為《金剛經》是一部闡述事物空性的經典。在佛法中屬於《般若部經》。佛陀傳法49年,其中講般若部就花了22年。足見《般若部經》中法理的重要性。在《般若部經》中,很多人又將《金剛經》作為其核心內容。正因為事物都存在空性,一切都會歸為空,所以,佛門又被稱為空門。過去的人出家,他們都自稱「入空門」,或者「遁入空門」,意思就是出家當了僧人。
  • 蔣勳念誦金剛經(梵鍾版)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金剛經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