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至28日兩天,颱風「鯰魚」(臺灣稱「梅姬」)橫掃臺灣,強風暴雨造成樹倒車翻,大量人員死傷。期間,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取消飛往臺灣的航班。
不過,面對颱風「鯰魚」,長榮航空27日部分班機仍照常執勤,在強風豪雨中起降。不少稱客批評這是「硬飛」,還有網民稱長榮航空為「史上最狂」。
機上乘客邊哭邊寫遺書
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臺灣的長榮航空卻依然「堅守崗位」,冒著可能發生危險的天氣在機場迫降。多架班機在臺灣上空盤旋,有些飛機在桃園機場降落時,因遇到頻繁的強烈側風,又緊急拉起機頭起飛,改折往臺中清泉崗機場迫降......
機艙裡頓時哀聲四起,有乘客嘔吐、昏倒,甚至還有人寫下遺書,徹徹底底上演了一場飛機「驚魂記」。
「當時機上所有乘客都以為命已至此了,許多人向空服員大叫『我好怕啊!我們會不會死?』」乘客楊姓女士哽咽道。她說在飛機上時嚇得全身一直在顫抖,胸口一度因為驚慌而無法呼吸。
直到晚上9:30左右,許多在桃園機場焦急等候接機的家屬才知道,原來飛機已經在臺中機場降落,這些乘客一直到28日凌晨2時左右才被送回到桃園機場。
另一架本應27日12:50分從青島起飛的立榮B7101航班,一直延誤到傍晚18:43才起飛,但是當飛機扺達桃園機場後,卻因為頻繁的強烈側風導致飛機無法降落,機師不得已只好緊急拉起機頭重新起飛,機上乘客嚇得臉都慘白了。
有的人大叫,有的人禱告,有的大罵機員在這麼惡劣的天氣還讓飛機起飛,還有的人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直到飛機安全著陸在臺中,機上頓時響起一陣歡呼。剛下飛機的乘客孫先生感嘆:「不只乘客害怕,飛機上的機員也很害怕,公司讓他們在這麼惡劣的天氣執勤,該罵的是航空公司。」
另一位姓孟的女乘客,在網上公開了27日乘坐B7501航班從上海浦東飛往臺北松山機場的驚險經歷。她表示,當時飛機上哀聲四起,座艙內全是嘔吐物的味道,雖然跟妹妹跳過澳門旅遊塔,膽子也不算小,但這次經歷實在太可怕了。
孟女士看到妹妹拿手機出來,以為她要寫遺書,也趕緊拿手機出來寫,「原來遺書不是那麼好寫的,在劇烈搖晃下,一直按錯鍵、打錯字」,原本還很堅強,但頓時聲淚具下,一手還要拿毛毯捂住口鼻,因為前後左右的人都在吐,身旁的男子也打開嘔吐袋待命,另外還有兩個人暈了過去。
飛機第一次試著降落時,孟女士問妹妹「這是你搭過的最可怕的飛機嗎?」妹妹回答不是,但如果再降落失敗就是了。果然第二次試著著陸比第一次恐怖,頭上的行李也轟隆作響,機上的乘客也自動採取「Brace Brace(一手扶前座,一手抓自己座位的把手)」的動作。
幾次在空中「鬼打牆」後,飛機仍無法抵達松山機場,最後迫降在臺中機場時,就像電影情節那樣,所有的乘客鼓掌叫好。「其實我不是被嚇哭的,而是因為寫遺書時太難過才哭的。」孟女士在文中形容。
據報導,27日共有13班長榮班機、超過2000名乘客被迫滯留香港,但現場沒有飲水、食物、毛毯和任何物資供應,也不見長榮人員,僅10餘名機場人員提供協助。
臺灣女藝人吳玟萱稱,27日原定乘坐長榮航班由北京飛臺北,卻兩度嘗試降落不成功,最終因飛機燃料不足被迫轉飛香港。她怒批長榮無視天氣情況嘗試降落的行為是「草菅人命」,又對長榮事後將旅客遺棄在香港表示不滿。
臺灣女星舒淇28日在臉書(Facebook)轉發了一則乘客描述搭長榮班機如雲霄飛車的新聞,怒氣衝衝地表示:「為什麼要拿全機組乘客人員的生命開玩笑,強烈要求颱風天機師和所有機組人員們也要放假。」
「史上最狂」 長榮道歉
號稱「臺灣之翼」的長榮航空,是臺灣第二大航空公司,自1989年成立以來,近30年來保持「零空難」紀錄,多次名列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之一。
然而,對於長榮航空此次「硬飛」,有不少網友在論壇貼出《這種天氣為什麼還能飛行》的文章,質疑27日晚颱風風力強大,其它航空公司都不飛,只有長榮在晚上九9點多有16架班機在臺灣上空盤旋,硬是降落,質疑「為什麼長榮還要飛啊?」
28日還有媒體報導時,竟形容長榮「面對颱風毫不畏懼,5架飛機安全降落」,大讚長榮堅持載客回家的行為;還有網友在機上直播降落過程,稱「驚險又刺激」、「機師太狂了」、是「人才」等,立即引來網友一片罵聲:「拿上百條人命開玩笑,應該重重的罰!」
對此,長榮航空28日晚發表聲明,就這次颱風期間照常執行任務的航班,造成了部分旅客滯留機場或在航程中感到不適的狀況,向乘客致上最深歉意。
長榮發言人強調,「硬飛」是外界誤解,航班運作都是在安全且符合機場起降的標準下飛行,絕不會不顧旅客及員工安全。對於各界的反應及意見,長榮表示虛心接受,並將針對颱風期間天候評估及航班調度安排重新檢討。
臺灣民航局也表示,將逐一檢視當晚長榮航空的各項飛行數據。有民航局官員私下稱,長榮對天氣的預估比較樂觀,但颱風期間,航空公司業者「應該保守一點」。
臺灣《聯合晚報》評論指,長榮航空在颱風天照常起飛並非第一次,可能過去嘗到甜頭,但所有省下的錢都抵不過一次飛安風險,畢竟旅客安全和飛安是最重要的。
本文為通說綜合編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責任編輯:陳芯
本文作者:通說
-----------
香港中國通訊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