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記者 霍營)重度心衰、肺炎、肺動脈高壓……對於懷孕7個月的高齡產婦付女士來說,同時患有這些疾病,生孩子無疑是拿生命去冒險。幸運的是,近日,在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共同協作下,三天內先完成了剖宮產手術,後又在產後67小時成功二次置換心臟瓣膜,幫助付女士跑贏了死神,也圓了她再次當媽的夢想。據悉,剖宮產圍手術期心臟瓣膜二次置換在國內尚屬首次。
術後重生的付女士和愛人
二胎媽媽懷孕七個月
患上重度心衰和肺炎
家住方正的付女士今年37歲,有一個17歲的兒子。十年前,她因風溼性心臟病接受了二尖瓣置換手術。當時醫生給她的心臟換了一個機械瓣膜,術後每天需要吃抗凝藥,用來預防血栓的形成,保持機械瓣膜的光滑。
去年,付女士再婚了,由於和第二任丈夫的感情特別好,加上丈夫也非常喜歡孩子,於是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給他生個孩子,作為二人愛情的結晶。付女士的愛人說:「我知道她的身體不好,也勸她別要孩子了,但是她的態度很堅決,也上網查了一些資料,有做過心臟手術再生育的成功案例,也就沒再反對。」婚後不久,付女士如願懷孕了。
正當夫妻倆耐心等待小生命的降生時,懷孕七個月的付女士突然得了一場感冒導致肺炎,後來呼吸困難,走路都喘,四五天都沒辦法好好睡覺。3月29日,付女士被緊急送到哈醫大一院救治。
護士正在護理付女士
剖宮產手術驚心動魄
成功取出孩子保住產婦子宮
重度心衰、肺炎、重度肺動脈高壓……付女士入院後,一個個棘手的難題擺在了醫生的面前。
據哈醫大一院產科副主任王宇光介紹,入院時付女士腹中胎兒的胎齡已經超過28周,結合高齡、多種疾病的情況,產科考慮要儘快終止妊娠,這樣大人和孩子才有存活的機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3月31日18時,付女士的剖宮產手術開始了。與正常產婦相比,付女士因為特殊的病情,術前能否成功麻醉、術中是否會出現心跳驟停、一旦出現大出血是否切除子宮……每一個環節都是生死考驗,手術驚心動魄。
術前,哈醫大一院產科主任孫敬霞針對付女士進行了詳細的病例分析,制定了快速手術、保留子宮、降低心臟負擔的手術方案。幸運地是,整個剖宮產過程中,付女士出血很少,子宮收縮情況也很好。王宇光僅用時30分鐘就完成了手術,成功取出了孩子,同時也保住了產婦的子宮。
胎齡29周體重僅2.8斤的女嬰,被立即送到新生兒科搶救,付女士也被送入心臟大血管外科監護室進行觀察治療。
在新生兒科接受治療的女嬰
心臟功能難以維持多器官衰竭
剖宮產後67小時再進手術室
術後,經過密切觀察,付女士的子宮沒有發生大出血的狀況,但她的心臟功能仍難以維持,循環越來越差。經過食道超聲確診,她的一個機械瓣膜已經打不開了,各個臟器功能都在走向衰竭,需要儘快進行二次換瓣的手術治療。
「心臟手術需要體外循環,將血液肝素化,血管中的血液就像自來水管中的水一樣,而付女士剛接受手術的子宮,可能會變成打開了的水龍頭,出血不止。」哈醫大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謝寶棟主任說,付女士在短時間內再次接受這麼大的手術,風險非常大。
考慮到不能讓孩子剛出生就沒有母親,更不能放棄如此年輕的生命,謝主任決定放手一搏,邀請產科孫敬霞主任,組織麻醉科、心內科、呼吸科、手術室、重症監護病房、體外循環等多學科進行MDT會診,制定了快速手術的方案。
4月3日13時30分,在哈醫大一院中心手術室,付女士在剖宮產術後67小時,再次接受了心臟瓣膜二次置換手術。
心臟手術進行中
心臟像被水泥「澆築」
手術成功二次置換心臟瓣膜
由於付女士十年前做過心臟手術,術後胸骨和心臟已經黏連在一起,開胸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割破心臟,手術的第一步就充滿了驚險。
「胸骨打開後,我們發現心臟和組織嚴重粘連,就好比心臟被水泥給澆築了,手術要用電刀在水泥裡把心臟一點一點剝離出來,隨時有心臟破裂的風險。」謝主任說,整臺手術從開胸到順利剝離心臟、建立體外循環用了一個半小時。打開心臟後,原本應該光滑的機械瓣膜上長滿了血栓,要用手術刀像做雕刻一樣,一點一點地把血栓全部清理掉。
整個手術,產科主任孫敬霞全程參加。由於手術體位所限,產科的專家們術中全程趴在手術床上,每隔十分鐘就要觀察一下陰道出血情況,一旦有大出血傾向,立即緊急處置,確保手術安全。
經過多學科專家四個半小時的努力,手術順利結束,謝寶棟主任成功為患者置換了新的機械瓣膜。術後付女士的心臟恢復良好,第二天就脫離了呼吸機,目前已經回到普通病房接受治療。
患者家屬為醫護人員送來錦旗
高齡產婦合併嚴重疾病生育要慎重
專家的這些建議要記清
4月9日,記者在病房見到付女士時,雖然身體仍然很虛弱,但她的臉上仍掩飾不住劫後重生的喜悅。
「感謝哈醫大一院的專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圓了我當媽的夢想。」付女士說,雖然產後還沒有親眼見到孩子,但是昨天第一次看到女兒的視頻,心裡激動得不行。「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身體能趕快好起來,早點接孩子回家。」
在鬼門關走了兩遭,付女士最終母女平安,離不開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對於像付女士一樣合併嚴重疾病的高齡產婦在選擇生育時,專家也有很多的告誡。
謝寶棟主任以付女士為例分析,她懷孕後停掉口服的抗凝藥,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結果肝素的抗凝力度不夠,妊娠早期機械瓣膜出現了影像學未能診斷的微小變化,最終導致機械瓣功能障礙,從而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因此他提醒,患有心臟疾病的女性,特別是服用抗凝藥的,孕期一定要評估好,抗凝藥要用好,不要隨意換藥、停藥,要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進行用藥。
王宇光副主任提醒,對於35歲以上合併有嚴重疾病等不宜妊娠指徵的高齡產婦,在選擇生育時一定要慎重,及時諮詢相關科室及產科專家的意見,嚴格評估,制定方案。「我們崇尚真情的美好,但是也要有科學的孕育觀,活好自己才是對家人和社會負責。」
(照片由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