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人工瓣膜急性撕裂 微創「瓣中瓣」置換術免卻開胸

2020-12-22 騰訊網

新快報訊 記者梁瑜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靳婷 臧鑫報導81 歲的馬伯 15 年前因為瓣膜病變做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換術,術後身體一直硬朗。但兩個月前,他開始出現明顯的胸悶不適症狀,上兩層樓就氣喘籲籲,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心臟彩超結果顯示,馬伯體內的生物瓣膜出現了嚴重的急性撕裂,導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必須儘快手術,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心力衰竭。

" 人工生物瓣膜衰敗一直以來都是心臟外科的技術難題。" 廣東省人民醫院瓣膜與微創心血管外科主任黃煥雷主任醫師指出,按照現有的工藝水平,生物瓣膜的使用壽命多在 10-15 年之間。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患者的壽命超過了生物瓣膜的 " 壽命 ",老化的人工生物瓣膜容易撕裂,且無法在患者接下來的生命中起效,這就涉及到更換生物瓣膜的問題。" 這類患者的年齡通常在 75 歲以上,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合併症的人較多,傳統的更換生物瓣膜手術需要再次開胸體外循環,他們無法耐受,但藥物保守治療,又無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經過省醫心臟外科、心內科、心臟超聲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反覆討論和會診,最終決定為馬伯實施經心尖二尖瓣 " 瓣中瓣 " 置換手術。

本次 " 瓣中瓣 " 二尖瓣置換手術由黃煥雷主刀。手術採用左側胸腔入路,皮膚切口長度僅 4 釐米,並且不需要體外循環,不需要心臟停跳,把血液系統、心肺的傷害降到最低。暴露心臟後,在心尖部做一個穿刺點,利用導絲和導管完成心腔內的操作。" 傳統的開胸手術需要拆除原來的生物瓣膜,操作複雜,耗時很長。而且,拆下舊的已產生疤痕黏連的生物瓣膜難免因對心臟造成損傷。『瓣中瓣』手術不需拆掉原來的人工瓣瓣,直接在 X 線引導下將支架瓣膜輸送到生物瓣瓣口位置,放在舊的人工瓣膜中央,幾乎在一瞬間就完成了『換瓣』操作。" 黃煥雷稱。

術後,超聲顯示馬伯新的支架生物瓣膜植入位置滿意,無瓣周漏、功能好。術後 2 天,馬伯成功脫離呼吸機,轉回普通病房,術後順利康復出院。

黃煥雷表示," 瓣中瓣 " 技術避免了再次開胸分離的損傷,避免了體外循環對心臟及全身多臟器系統的打擊。傳統瓣膜置換手術整臺手術需要六七個小時,僅開胸這一步驟就要耗費 1 個多小時,而採用 " 瓣中瓣 " 技術 1 小時即可完成手術,出血量不超過 50 毫升,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效果確實等優點,尤其適合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常規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

據了解,自 2020 年,在省醫心外科專家陳寄梅、郭惠明、盧聰、黃煥雷等的帶領下,已累計完成經心尖二尖瓣 " 瓣中瓣 " 置換手術 7 例、主動脈瓣 " 瓣中瓣 " 置換手術 3 例,全部患者均順利康復。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這些瓣膜壞掉了 只能開胸、開心進行修復或置換 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瓣膜病患者可以享受 不開胸就治療疾病的紅利
  • 國內首例「瓣中瓣」置換術實施
    本報記者 楊靜 通訊員 賈千金日前,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在瓣膜病微創治療領域再獲突破,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實施國內首例經皮房間隔途徑二尖瓣「瓣中瓣」置換術,為老年重症瓣膜病患者帶來福音。
  • 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2020-12-03 15:26:04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主動脈瓣疾病根治的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但臨床有1/3的患者由於高齡、虛弱、合併症多、風險高而不能進行外科開胸手術,失去治療的機會。  如今,這樣的狀況已經改變了。
  • 西京醫院實施國內首例經皮房間隔途徑二尖瓣「瓣中瓣」置換術
    三秦都市報  -秦聞訊(記者 李海濤 李佳 通訊員  賈千金 徐寶玲 劉洋  )記者12月9日了解到,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在瓣膜病微創治療領域再獲突破,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實施國內首例經  皮  房間隔途徑二尖瓣「瓣中瓣」置換術,為老年重症瓣膜病患者帶來福音。
  • 看西京醫院這例「瓣中瓣」置換術
    五年前,李女士在醫院開胸做了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今年又反覆出現心悸、氣短、心衰等症狀。近日李女士在西安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檢查後,診斷為二尖瓣人工生物瓣衰敗,二尖瓣狹窄並關閉不全,心功能Ⅲ級。由於李女士病情危重、心功能差,傳統的開胸手術風險極大。針對這一情況,在西安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金成指導下,楊劍副主任牽頭組織技術攻關團隊完善超聲、CTA等術前檢查、並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針對患者特殊情況,決定採用經皮穿刺房間隔入路,以最小創傷完成患者二尖瓣置換手術。
  • 「大心臟,小切口 !」心血管外科薛松團隊進入心臟瓣膜手術全微創時代
    心血管外科薛松團隊進入心臟瓣膜手術全微創時代 2020-06-05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產瓣膜領跑新賽道,微創心通守護患者「心門」|心臟|產品|瓣膜|...
    其中,在鮮有人涉足的瓣膜業務領域,微創旗下的上海微創心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心通」)已成為國內心臟瓣膜領域舉足輕重的參與者,更多國內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因此獲益。TAVR:拯救心臟「大門」的最後一線生機在外科手術發展的近 200 年歷史中,心臟手術始終是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風險也最高。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因此,王志維教授建議張先生將主動脈瓣膜換成人工瓣膜。聽說要換瓣膜,張先生頓時犯了怵。他聽說換瓣膜需要在正中開胸,創傷很大。有什麼辦法可以不開胸換瓣膜嗎?張先生向王志維教授表達了自己的心願。願望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心臟彩超結果顯示,張先生的主動脈瓣環過大,直徑達2.9釐米。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前一段時間,他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由於徐大爺今年80歲了,沒法做開胸手術,家人也非常擔心,中心醫院決定採用微創介入方法,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需要開胸,就能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如今,手術已經完成,徐大爺恢復得也很好,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超微創」換心臟瓣膜,老年患者免受開胸之苦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 67歲老人心臟最重要的一扇「大門」出問題,一直不敢開胸手術,最近經常胸悶喘氣,一活動就難受。上周,在家門口的義診現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智瑩建議,可通過微創手術換瓣膜,提高生活質量。
  • 健康|全國首例全胸腔鏡下 微創雙瓣置換手術在廣州完成
    但一直用藥保守治療的她近半年來發現胸悶氣促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 爬三層樓就氣喘籲籲 , 日常生活工作都受到的嚴重的影響 , 才尋思找權威醫院做微創心臟瓣膜手術。日前 , 全國首例全胸腔鏡下微創雙瓣膜置換手術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完成 , 唐女士手術當晚就順利脫離呼吸機 , 術後僅 4 天就康復出院。
  • 廣元市成功開展首例不開胸置換心臟主動脈瓣手術
    近日,廣元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採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R),不開胸、不藉助體外循環成功為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馮先生實施了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該手術創口不足4毫米,患者術後第二天即下床活動。市中心醫院TAVR術的成功運用,開創了川北地區心臟瓣膜病治療先河。
  • 尿毒症患者遭遇心臟瓣膜衰敗,面臨死亡邊緣……
    他患尿毒症多年,集多種疾病於一身,最近心臟瓣膜衰敗等兇疾突然發難,命懸一線。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崔勇主任團隊與重症監護團隊合作,在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成功完成一例經導管二尖瓣置換(TMVR)手術,使瀕臨死亡的患者絕路逢生。尿毒症患者遭遇心臟瓣膜衰敗「胸悶得厲害,像壓了塊石頭似的,有點喘不過氣來。」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醫大二院成功微創置換心臟瓣膜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為一位耄耋老人實施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手術由該院心內心外團隊聯合應用微創技術成功完成。據介紹,與傳統心臟瓣膜手術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術中心臟不停跳,無需開胸和體外循環,手術微創,出血極少,併發症少,術後患者恢復快。
  • 原創:心臟瓣膜手術,置換還是成形?
    圖1:三尖瓣人工瓣環成形術目前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臨床經驗的不斷積累,已經有許多新開發的有顯著療效的瓣膜成形技術,瓣膜成形術環固定有鎳鈦u形夾(美國美敦力公司)、連續縫合線與Cor—KnotⅢ判斷腱索長度不準確,會導致心臟被扭曲。醫生不僅學習曲線長,更要經驗豐富,才能保證手術成功,手術時間縮短,防止產生嚴重的術後併發症。然而新技術的發展,食管超聲技術和達文西機器人技術的應用,都大大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食管超聲技術就好似實時勘測器,能實時顯示心臟及大血管的圖像,同時還可以對血流和整個心臟功能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幫助醫生分析病變瓣膜的情況,以便做出手術方案的調整。
  • 病例報告丨股靜脈-房間隔途徑經導管二尖瓣置換術一例|二尖瓣置換...
    生物瓣膜衰敗後二次開胸換瓣是導致心外科手術高風險的重要因素。2020 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南推薦經導管二尖瓣植入瓣中瓣作為高風險患者的替代方案。本文報導了 1 例 77 歲二尖瓣生物瓣衰敗男性患者,經評估為外科高風險,行股靜脈-房間隔途徑的經導管二尖瓣置換。
  • 心臟手術不開胸 1釐米切口為心臟換「門」---大眾衛生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日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該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心臟手術不開胸,僅僅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便為心臟換上新「門」。
  • 協和醫院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進入手術室前,餘大爺突然出現急性心衰,循環不穩定,緊急進入手術室時血壓一度低至39/29mmHg,隨即呼吸心跳停止,血壓降低為零。分秒必爭,醫護人員立即為他胸外按壓,與死神搶奪生命。據醫生判斷,此時開胸手術意義不大,在持續的胸外按壓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一個球囊撕開心臟裡那一扇關閉的「大門」,即狹窄的主動脈瓣,才有一線生機。
  • 微創心通:駛入瓣膜「新賽道」,守護患者「心門」
    其中,在鮮有人涉足的瓣膜業務領域,微創旗下的上海微創心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心通」)已成為國內心臟瓣膜領域舉足輕重的參與者,使眾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獲益。TAVR:拯救心臟「大門」的「最後一線生機」在外科手術發展的近200年歷史中,心臟手術始終是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其風險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