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據了解,在湖南省中醫醫院中系首例。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尹曉清教授介紹:由於心臟有較強的代償功能,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可以沒有很多不適,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將迅速進展,有猝死的可能,2年內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死亡(死亡率50%),並且主動脈瓣狹窄往往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置換瓣膜。
但是李嗲嗲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體質瘦弱,並且是再次手術,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多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長約20釐米),患者無法耐受。
經心胸血管外科專家及相關團隊會診後,決定為李嗲嗲進行不開胸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即通過大腿處不到1cm的穿刺切口,用介入的方法將人工瓣膜快速準確地釋放在「心門」的合適位置,替代原來狹窄的瓣膜,解除「心門」的梗阻,恢復心臟的活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主動脈瓣膜順利植入,位置良好,未見明顯反流
12月8日上午,經過80分鐘的手術,一枚人工心臟瓣膜通過導管成功置入李嗲嗲的心臟後,立刻代替病變瓣膜開始工作。
什麼是主動脈瓣狹窄?
▲ 心臟瓣膜工作示意圖
人體的主動脈瓣就像是像心臟中的閥門,閥門出問題了,就會影響心臟的正常血流,導致心功能出現異常,嚴重的還會導致心力衰竭。
主動脈瓣可能因為風溼性心臟病導致不好打開;也會隨著年齡增長,長期不停運轉導致這扇「門」變窄。臨床上,這種現象被稱為「主動脈瓣狹窄」,它是最常見的成人心臟瓣膜疾病之一,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誤認為是人衰老的正常表現,而延誤了治療。
實際上,一旦患者出現胸痛、乏力、昏厥等臨床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2年內死亡率高達50%。
應該怎麼治療?
一直以來,治療心臟瓣膜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過開胸手術進行心臟瓣膜置換,也就是「換門」,但有將近30%的患者由於合併其他系統疾病、體質虛弱或殘疾,並不適宜接受常規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而經導管瓣膜置換術因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讓老年及全身情況較差的瓣膜病變患者獲得手術救治的機會。
END
尹曉清: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心臟病診療中心主任,心胸血管外科主任,留美歸國學者,國際心血管外科微創外科學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心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湖南省心胸外科學會常委,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湖南省首屆德醫雙馨「三湘好醫生」。
2002年2月國家公派赴美國留學2年,就職於世界著名的心血管外科治療中心——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附屬醫院及美國兒童心臟手術排名第一的費城兒童醫院心臟外科,系統學習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
從事心胸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現能熟練完成幾乎涵蓋所有心胸外科領域的各類手術,近年來主攻心血管介入和胸部微創手術,能熟練完成各種先心病介入封堵術;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介入手術;冠心病介入及搭橋術;主動脈夾層及冠心病的心臟一站式雜交手術;胸腔鏡下房顫微創迷宮三型手術;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胸腔鏡心臟瓣膜置換術等;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既能熟練完成外科手術,又能熟練完成心血管介入的複合型心血管外科醫生。
門診時間:周一下午
徐朝軍:外科學博士、中醫學博士後、院聘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轉化醫學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介入分會常務理事、湖南省中西醫結合營養與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療鑑定專家,湖南省科技評審專家,江西省科技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當代醫藥雜誌審稿專家、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心臟外科雜誌、中國醫藥導報雜誌青年編委。
主要從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及基礎研究,中醫藥圍術期心肺保護研究;熟練掌握了胸心血管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對心胸血管外科疑難危重病有自己獨特認識,特別專注於手汗症的微創治療,肺結節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主動脈夾層的綜合治療。主持各級科研課題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3項,參編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供稿:湖南中醫附一心胸血管外科
作者:徐朝軍
圖片來源:徐朝軍、部分來源網絡
編輯:楊楠
校對:鄒麗
審核:黃娟娟
【來源:湖南中醫附一醫院訂閱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