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2020-12-24 瀟湘名醫

日前,我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據了解,在湖南省中醫醫院中系首例。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尹曉清教授介紹:由於心臟有較強的代償功能,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可以沒有很多不適,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將迅速進展,有猝死的可能,2年內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死亡(死亡率50%),並且主動脈瓣狹窄往往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置換瓣膜。

但是李嗲嗲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體質瘦弱,並且是再次手術,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多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長約20釐米),患者無法耐受。

經心胸血管外科專家及相關團隊會診後,決定為李嗲嗲進行不開胸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即通過大腿處不到1cm的穿刺切口,用介入的方法將人工瓣膜快速準確地釋放在「心門」的合適位置,替代原來狹窄的瓣膜,解除「心門」的梗阻,恢復心臟的活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主動脈瓣膜順利植入,位置良好,未見明顯反流

12月8日上午,經過80分鐘的手術,一枚人工心臟瓣膜通過導管成功置入李嗲嗲的心臟後,立刻代替病變瓣膜開始工作。

什麼是主動脈瓣狹窄?

▲ 心臟瓣膜工作示意圖

人體的主動脈瓣就像是像心臟中的閥門,閥門出問題了,就會影響心臟的正常血流,導致心功能出現異常,嚴重的還會導致心力衰竭。

主動脈瓣可能因為風溼性心臟病導致不好打開;也會隨著年齡增長,長期不停運轉導致這扇「門」變窄。臨床上,這種現象被稱為「主動脈瓣狹窄」,它是最常見的成人心臟瓣膜疾病之一,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誤認為是人衰老的正常表現,而延誤了治療。

實際上,一旦患者出現胸痛、乏力、昏厥等臨床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2年內死亡率高達50%。

應該怎麼治療?

一直以來,治療心臟瓣膜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過開胸手術進行心臟瓣膜置換,也就是「換門」,但有將近30%的患者由於合併其他系統疾病、體質虛弱或殘疾,並不適宜接受常規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而經導管瓣膜置換術因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讓老年及全身情況較差的瓣膜病變患者獲得手術救治的機會。

END

尹曉清: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心臟病診療中心主任,心胸血管外科主任,留美歸國學者,國際心血管外科微創外科學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心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湖南省心胸外科學會常委,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湖南省首屆德醫雙馨「三湘好醫生」。

2002年2月國家公派赴美國留學2年,就職於世界著名的心血管外科治療中心——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附屬醫院及美國兒童心臟手術排名第一的費城兒童醫院心臟外科,系統學習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

從事心胸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現能熟練完成幾乎涵蓋所有心胸外科領域的各類手術,近年來主攻心血管介入和胸部微創手術,能熟練完成各種先心病介入封堵術;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介入手術;冠心病介入及搭橋術;主動脈夾層及冠心病的心臟一站式雜交手術;胸腔鏡下房顫微創迷宮三型手術;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胸腔鏡心臟瓣膜置換術等;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既能熟練完成外科手術,又能熟練完成心血管介入的複合型心血管外科醫生。

門診時間:周一下午

徐朝軍:外科學博士、中醫學博士後、院聘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轉化醫學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介入分會常務理事、湖南省中西醫結合營養與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醫療鑑定專家,湖南省科技評審專家,江西省科技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當代醫藥雜誌審稿專家、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心臟外科雜誌、中國醫藥導報雜誌青年編委。

主要從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及基礎研究,中醫藥圍術期心肺保護研究;熟練掌握了胸心血管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對心胸血管外科疑難危重病有自己獨特認識,特別專注於手汗症的微創治療,肺結節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主動脈夾層的綜合治療。主持各級科研課題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3項,參編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供稿:湖南中醫附一心胸血管外科

作者:徐朝軍

圖片來源:徐朝軍、部分來源網絡

編輯:楊楠

校對:鄒麗

審核:黃娟娟

【來源:湖南中醫附一醫院訂閱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心臟手術不開胸 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為湖南省中醫醫院中首例。今年67歲的李爺爺,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日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為湖南省中醫醫院中首例。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心臟手術不開胸 1釐米切口為心臟換「門」---大眾衛生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日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該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心臟手術不開胸,僅僅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便為心臟換上新「門」。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聽說要換瓣膜,張先生頓時犯了怵。他聽說換瓣膜需要在正中開胸,創傷很大。有什麼辦法可以不開胸換瓣膜嗎?張先生向王志維教授表達了自己的心願。願望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心臟彩超結果顯示,張先生的主動脈瓣環過大,直徑達2.9釐米。
  • 海醫二院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成功實施微創手術
    小小切一口,一周就出院海醫二院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成功實施微創手術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鄭紅梅)近日,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海醫二院」)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成功為一名62歲男性患者實施心臟瓣膜病微創手術治療
  • 省立心外科專家不開胸,給患者心臟換主動脈瓣
    不過,近期福建省立醫院心外科的一項微創手術的運用可讓患者免除開胸手術的痛苦。接診的心外科主任醫師謝琦了解了王先生的病情後,建議他儘快手術治療,修補主動脈瓣。然而,用傳統的手術方式修補,需要開胸。一聽要開胸,王先生嚇得連連擺手,堅決不做。「難道就沒有更微創的手術來修這個瓣膜嗎?」術前,王先生的兒子試探性地詢問謝琦。
  • 同濟醫院微創心臟手術讓耄耋老人獲新生
    醫生們在賀鵬不到5釐米的肋間小切口,用胸腔鏡微創完成了複雜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賀鵬老人平素身體良好,5月初突發雙下肢水腫,彩超提示雙腎結石、積水,排石處理後,水腫也沒緩解。(同濟醫院供圖)很快,賀鵬被轉診至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魏翔教授微創瓣膜團隊接診後,仔細分析了病情,團隊認為患者年齡大、基礎狀態差,心臟瓣膜病變重,合併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為了保證手術後恢復順利,醫生一邊對其進行抗感染等治療,改善基礎狀態,一邊積極準備隨時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 「超微創」換心臟瓣膜,老年患者免受開胸之苦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 67歲老人心臟最重要的一扇「大門」出問題,一直不敢開胸手術,最近經常胸悶喘氣,一活動就難受。上周,在家門口的義診現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智瑩建議,可通過微創手術換瓣膜,提高生活質量。
  • 全省首例3D列印應用心臟換瓣手術成功
    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人較常見的瓣膜退行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危及生命。以前,需要通過開胸手術來實現換瓣;2016年,江西省心臟手術開始微創介入後,雖然不需要開胸了,但對於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依然存在一定風險。
  • 心臟人工瓣膜急性撕裂 微創「瓣中瓣」置換術免卻開胸
    心臟彩超結果顯示,馬伯體內的生物瓣膜出現了嚴重的急性撕裂,導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必須儘快手術,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心力衰竭。 " 人工生物瓣膜衰敗一直以來都是心臟外科的技術難題。" 廣東省人民醫院瓣膜與微創心血管外科主任黃煥雷主任醫師指出,按照現有的工藝水平,生物瓣膜的使用壽命多在 10-15 年之間。
  • 換心臟瓣膜=開胸大手術?非也!開個「小窗」就能換,患者手術當天即...
    手術中。揚子晚報網6月17日訊(通訊員 孫卉 羊城 記者 萬凌雲) 難度大、危險係數高,是人們對心臟手術的刻板印象。的確,如心臟瓣膜置換之類的心臟手術確實是需要開胸的大手術,但隨著胸心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心臟手術也從大切口走進了微創時代。
  • 心臟外科微創手術切口小,還兼顧美容,省人醫這位醫生拿下大獎!
    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為浙江省心臟外科學界贏得了榮譽。崔勇獲獎的手術全稱為: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這是一種心臟微創手術。前段時間,70多歲的鄧大伯剛接受了這個手術:他的心臟瓣膜老化退化,導致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兩個瓣膜功能嚴重損害,手術中,只用5釐米小切口,就一次給鄧大伯的心臟換兩扇「門」。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醫生告訴他們,像他這樣的二尖瓣脫垂引起中重度關閉不全的患者,常規手術需要先打開胸腔建立體外循環,再打開心臟暴露病變的瓣膜,直視進行瓣膜修補或置換。 儘管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性,但袁大伯聽到這個方案後,還是直搖頭。「不行不行,開胸就是個大手術了,還要開心,我不治了,我要回去!」不論家人怎麼勸,他都不同意,這個執拗的老爺子心裡想了無數種可能性,就是怕挨這一刀。
  • 心臟外科微創手術切口小,還兼顧美容,省人醫這位醫生拿下大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曉華 蔣一娜 記者 吳朝香在最近結束的2020年度中國微創心血管外科大會上,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崔勇參加了由學會官方主辦的中國首屆青年醫師微創瓣膜手術大賽,取得專家評審打分第一名、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為浙江省心臟外科學界贏得了榮譽
  • 七旬婆婆面臨二次換瓣 醫生為她不開胸完成心臟手術
    中新網湖北新聞6月16日電 (李晗)七旬的黃婆婆14年前因心臟瓣膜病進行了心臟換瓣手術,今年再次出現胸悶心慌,到醫院檢查,需要進行二次換瓣手術。醫生通過「不開胸的心臟手術」,從她大腿入手「長途奔襲」成功換瓣。
  • 廣元市成功開展首例不開胸置換心臟主動脈瓣手術
    近日,廣元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採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R),不開胸、不藉助體外循環成功為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馮先生實施了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該手術創口不足4毫米,患者術後第二天即下床活動。市中心醫院TAVR術的成功運用,開創了川北地區心臟瓣膜病治療先河。
  • 心臟瓣膜手術的管理與治療
    吳永健:就材質,就像我們這個門是鐵門還是木頭門,木頭門大概用個二十年,颳風下雨,木頭門壞了得換一個。主持人續續:但它看起來比較好看。還有我們做開胸,一定得用呼吸機,呼吸機肺得好,你一麻醉以後,這個肺天天咳嗽,還有肺都亂了,然後結果你心臟都做好了,這肺跳不起來,肺不能呼吸,這也不行。年齡大了以後腎臟也不行,本來腎臟功能在下降,你再停一下。主持人續續:手術的負擔更重。
  • 日劇《黑色止血鉗》,了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心臟手術的應用
    《黑色止血鉗》是從被尊為「神之手」的外科醫師角度看待新式醫療技術的心情與態度。尤其對於複雜且高度風險的心臟手術,不僅執刀的醫師,連病人及其家屬,都面臨比以往更多的顧慮。面對這些顧慮,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心臟手術微創的實際應用:在各項手術的領域中,當手術成果穩定度提高後,一個重要且無可避免的趨勢就是要使傷口變得更小。
  • 「大心臟,小切口 !」心血管外科薛松團隊進入心臟瓣膜手術全微創時代
    近日,我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團隊領銜完成微創心臟瓣膜手術,這標誌著我院心臟瓣膜手術進入「全微創」時代。患者陳阿姨(化名),在外地檢查診斷為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心臟疾病已經使患者不能承擔任何勞動,常常感覺胸悶氣喘,心功能NYHA III級。然而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去年年底患者未能及時就診。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濟南市民徐大爺在一年前覺得心臟不舒服,喘氣也很困難,甚至都不能下床走動。前一段時間,他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由於徐大爺今年80歲了,沒法做開胸手術,家人也非常擔心,中心醫院決定採用微創介入方法,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需要開胸,就能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如今,手術已經完成,徐大爺恢復得也很好,目前已經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