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手術的管理與治療

2021-01-20 騰訊視頻健康

吳永健

職務: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擅長疾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主動脈瓣狹窄的介入置換、在冠心病合併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


訪談實錄:

主持人續續:大家好,歡迎收看《名醫堂》。心衰是人類的健康殺手之一,那瓣膜病又是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我們特別高興地邀請到了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主任醫師吳永健老師,談一下關於心臟瓣膜手術的一些管理和治療。吳老師您好,歡迎您來到《名醫堂》節目。

吳永健:你好,我非常高興來到這裡跟大家共同一起去談一談關於瓣膜病方面的一些知識。

主持人續續:說到心臟瓣膜,我覺得很多人跟我一樣都不是特別了解,您能先跟我們介紹一下,在哪個部位是心臟瓣膜嗎?

吳永健:這個心臟就是一個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必須要把血抽回來,然後再把血打出去,然後再造成一個全身的循環,來供應全身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器官的營養和氧氣,那麼必須保證血液往一個地方去走。這樣心臟裡邊就會有幾個重要的結構,就叫做瓣膜,心臟瓣膜大概有四個瓣膜,那麼在心房和心室之間那個瓣膜分別叫二尖瓣和三尖瓣。然後在心臟和主動脈之間叫主動脈瓣。心臟從右邊打到肺動脈有個瓣膜叫肺動脈,所以這樣就是全身有兩個循環,一個是肺的循環,還有一個體循環,這兩個循環就是由左右心室來完成的。左右心室的這個門就叫做瓣膜,當血液。

主持人續續:房間之間的門。

吳永健:對,當心臟一收縮的時候,這個門就打開,血液就出去了。當心臟一舒張的時候,門就關上了,血液就倒不回來,不能倒回來,你就做無用功,所以有時候當瓣膜出現關閉不全的時候,就是能打開,但是關不上,結果最後血液打出去但回來,給心臟造成很大的負擔,結果全身血液不夠用,如果瓣膜打不開,就叫做瓣膜狹窄,狹窄以後,心臟使勁收縮,這個血液打不出去,打不出去的血液,結果全身血液不夠用,老覺得乏力、頭暈。如果假設再長時間,心臟老使勁,老使勁,心臟時間長了就沒勁了,因為它要使勁才能把血液打出去,這樣時間長了就造成心力衰竭,這樣瓣膜病,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證血液往一個方向走,像門開開也能關上去。但如果開不開或者是關不上。

主持人續續:關不好。

吳永健:時間長了以後就會造成心臟的衰竭。

主持人續續:那我覺得這個門它的作用很大,而且它老這樣動來動去,它其實是不是患病的機率還是挺高的?

吳永健:是的,全身最辛苦的一個地方就是心臟。

主持人續續:最辛苦就是心臟。

吳永健:對,其它地方都不動彈,全身動彈的地方只有一個是心臟,每一秒鐘都不能停下來,都得不斷地去跳,但心臟當中最辛苦的是這個門,因為每一分鐘都要開啟多少次。比如我們做一個疲勞試驗,一般說這個疲勞試驗是幾萬次、幾十萬次、幾百萬次都按這個來算,我們弄一個東西這樣掰就掰斷了,這就叫疲勞。所以我們安一個起搏器,電極我們也得做一個疲勞試驗,看看心臟跳多少次電極才能斷。現在新的生物材料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叫抗疲勞,有抗疲勞的作用,所以心臟瓣膜一輩子大概一分鐘我們按70次去算,一個小時就是多少,就是六千多次,一天就是多少,一天平均八萬到十萬次,每天都得這樣跳,時間長了以後很辛苦。這些瓣膜當中可能最辛苦的就是主動瓣,主要它這個地方承受的壓力,是這四個瓣膜當中它承受的壓力最大,所以到了年老的時候這個瓣膜最容易出問題,最後這個瓣膜就慢慢打不開了或者關不上了。

主持人續續:您說的太形象了,也就是說主動脈瓣膜的話,其實是最容易,發病率最高的,可以這樣說嗎?

吳永健:對,可以這樣說。比如說一個房子,這個房子有一個門,一個窗戶,然後就這麼這個房子,這個房子可能最先換的是,多年失修,最先換的這門肯定是第一個先換的,因為每天要開開門,其它地方可能大概就相對來說弱一些,比如說大梁、牆這些可能就會弱一些,這個門肯定一定是最先要維修的話,可能是第一重要的。一個心臟對一個門來講,每天開啟也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續續:剛才您講瓣膜病的話,它的主要幾個病種是?

吳永健:主要幾個病種,瓣膜從形態來講要麼就是狹窄,打不開是狹窄,關不上叫關閉不全,所以比如說叫主動脈瓣膜狹窄、主動脈瓣膜不全,二尖瓣狹窄叫二尖瓣不全。

主持人續續:二尖瓣是?

吳永健:就是左心房到左心室的那個門,那個門叫二尖瓣膜是兩扇門,兩扇門叫二尖瓣,為什麼叫二尖瓣?兩個長的形態上,有乳頭肌接著,所以叫二尖瓣。那麼右邊從右心房到右心室三尖瓣,它就是三扇門,你看這很簡單。

主持人續續:主要問題就是狹窄,然後就是看哪個門在狹窄。

吳永健:對,比如說這兩扇門,也可能是一扇就壞了,那扇還好點,但兩個配合起來才能夠關上,你開開兩扇門的話,你說這一扇門壞了,那扇門好了,這個不行,所以這兩扇門,二尖瓣這兩個瓣也都不能動的話就變成狹窄,要不關上不,就關不全。

主持人續續:反正跟我們這個門的完全是形象是吻合的。

吳永健:基本上是一樣的。

主持人續續:那哪些原因會造成主動脈?

吳永健:對,這個很重要,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家都不一樣,比如說中國,在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還有一批活著的風溼性心臟病患者。

主持人續續:風溼性心臟病患者,風溼不是如果免疫?

吳永健:對,免疫,就是說年輕的時候,比如說十多歲老是感冒或者是有一些鏈球菌感染,感染以後就引起了身體的一些免疫反應,這些免疫反應就認為你瓣膜裡邊一些東西也跟外邊來的東西是差不多的,然後就損傷它,最後把這個瓣膜就破損,就不斷地變形,要就黏聯,因為是黏性的東西,要不黏在一塊,本來兩個瓣膜是這麼開的,結果把兩個瓣膜黏一起去了,就張不開了。或者它變形,一變形以後,本來是這麼長長的頂著,結果最後一變形就變短了,就關不上了這樣,所以說現在的一收縮,把血打出去接著又回來了,長時間這樣就做無用功。

主持人續續:就是有點像門受潮了,它縮水了是嗎?

吳永健:對,一樣一樣的,比如到了夏天,夏天一受潮就關不上了,到了冬天乾燥,結果漏了一個縫,要不就是門變形了,推也推不開了,這就叫做,這是叫風溼性的,所謂風溼性,中國應該說咱們國家在貧窮的年代,在三年自然災害或者到五十年代最困苦的時候,那個時候很容易身體營養不良,會造成一些鏈球菌感染,有一些風溼活動,大概在十幾歲的時候得了這個病,到了三四十歲,四五十歲的時候這個病就出現了,慢慢症狀就出來了,這是當時的風溼性心臟病。那兒現在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富裕國家了,我們當年那些前輩們,就是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些人,得了風溼病、有風溼病那些人,到現在基本已經過世了。就是說這個在中國。

主持人續續:已經基本沒有了。

吳永健:也不是沒有,也還是,但是沒有原來那麼多,那個時候非常多,一說心臟病基本上都是這個病,都是風溼性心臟病,然後不定地在換瓣,今天剪掉了明天換一個。現在中國這批人沒有得風溼性心臟病都活到八九十歲,甚至更多,到了年老的時候這些瓣膜不是被風溼活動侵襲造成瓣膜形態的改變,而且年齡大了老化,疲勞了,一疲勞瓣膜就變得沒勁,就變得鈣化,一些鈣質沉積,它抗疲勞,它要抗疲勞好的話,瓣膜一直這麼很好的運動。當然它不能抗疲勞,這時候大概用了七八十年了,已經到七八十歲,最後慢慢開始鈣化,鈣化就打不開也關不上,這個時候叫做退行性的瓣膜性病變。現在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所以這種瓣膜病會越來越多。

主持人續續:退行性的心臟瓣膜。

吳永健:對。

主持人續續:剛才您講的心臟病跟瓣膜病能不能劃等號?

吳永健:心臟病是所有的病,只要心臟不好都叫心臟病,心臟病裡頭,如果瓣膜出了問題叫瓣膜性心臟病,如果冠動脈出了問題叫做冠心病,這個就是不同的,比如心肌本身出了問題叫心肌病。

主持人續續:它還是一個涵蓋在裡面的。

吳永健:對,一出生結果最後發現心房跟心室都缺損,PAD等等,這些在心臟胚胎發育沒發育好,出來以後這些病是先天出來的,叫做先天性心臟病。

主持人續續:那我們瓣膜病有沒有先天性的呢?

吳永健:先天性的有,就是說先天性的各種東西都有先天性的,當然先天性更多建立我們是叫結構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有些瓣膜是一生出來以後。正常情況下,比如說舉個例子,正常情況下,我們主動脈瓣膜是三個瓣,三個瓣承受的力量一樣,三點畫成一個平面,三個相互之間的力量很均一,所以可以撐個九十年甚至一百歲,這個瓣膜都能工作。但有的人生下來以後,在發育過程中最後變成一個瓣膜。

主持人續續:三個瓣能變成一個瓣?

吳永健:總在那兒呼扇呼扇,單獨呼扇,這樣的瓣膜,一個瓣承受的壓力很大,所以很早就出問題了,一般四五十歲就出問題了,有的是兩個瓣膜,相對來說好一點,但也基本上四十多歲出問題了。

主持人續續:如果這種結構有問題的人。

吳永健:因為用力方向不一樣,更容易疲勞,更容易老化,最後四五十歲,人家能用八九十歲,他用四五十歲這個瓣膜就出問題,還有長了四個瓣,多長了一個,這幾個瓣,三個瓣是最合理的,從力學角度上是最合理,所以有的人一生下來這個瓣膜就是先天異常,那麼先天異常的瓣膜,我們從小的時候,以前我們不關注這個,現在都知道年輕的時候,小的時候異常就兩個瓣,後來一個瓣,意味著他將來到了四五十歲得瓣膜性心臟病可能性非常大,甚至跑不掉。

主持人續續:明白了,但絕大多數還是退行性的多一點。

吳永健:對,退行性是因為瓣膜的多少,當然和身體其它因素,吸菸,血脂高,糖尿病,高血壓,也有一定的關係,也會加快它的瓣膜老化過程,最重要的是動力學改變。當然還有一點個人體質,有的人就是特別容易老化,比如說有的人,人的耳朵到了八十歲、九十歲聽力都沒問題,有的人可能大概六七十歲耳朵就聽力不好了,這是有個體差異的。身體瓣膜也是,有的人可能用個一百年也沒問題,有的人說我還長三個瓣,我怎麼五十歲就有問題,他跟不耐受的人個體差一模一樣。

主持人續續:如果瓣膜有問題的話,那身體會出現哪個不良症狀,比如沒勁還是怎麼,會疼痛嗎?

吳永健:你想想,這很容易理解,如果血液打不出去,全身血液不夠用的,他就會覺得沒有勁,如果打不出去的話,這個血壓就低,咱們血壓低,必須把血打出去,血液才能打到腦袋上去,結果打不出去,血壓就低,就開始頭暈,頭暈眼花,全身乏力,這是血液打不出去。血液打出去又回來積到後邊去了,後燕怎麼辦?就開始出現水腫,一般要是肝臟增大、浮水、尿少、腿脹,因為它打不出去就開始積在靜脈系統,就開始出現這些問題,而這些所有加起來就叫做心衰的表現。打不出去,瘀在後邊都是心衰的表現。

主持人續續:而且它是不是還容易引發其它一系列的疾病呢?

吳永健:當然,肯定是。比如說一旦出現了瓣膜長時間的這麼不能得到糾正的話,要心衰症狀出來以後,瓣膜本身,因為瓣膜都高低不平,細菌很容易在上頭待住,就會形成心內瓣膜,心內瓣膜死亡率很高。

主持人續續:瓣膜炎?

吳永健:叫心內瓣膜,就是瓣膜裡頭,瓣膜上有高低不平,不光滑了,細菌容易在上面待住,一待住容易生長,生長以後最後變成一個,瓣膜就變形變得更快,短時間就變形,心衰加重。

主持人續續:明白,就是有蟲子在上面了。

吳永健:對,招蟲了,本來這個拋光,牙齒為什麼我們都用烤瓷的,拋光拋得很好,牙齒非常光滑,不容易出這個東西,牙齒會保持非常健康。但牙齒屬於小鋸齒了,然後都是小眼了,細菌很容易長,所以牙齒實際上變壞掉,這都很容易,都是身體相通一樣的理解。

主持人續續:心衰的話對心臟猝死是不是也?

吳永健:對,如果一旦到了心衰以後,比如說像主動脈瓣膜的狹窄,有時候一下過不來,一下容易猝死了,所以老年現在這個主動脈狹窄,死亡率是所有心臟病當中最高的,有時候可能大概這一口痰咳不出來,或者是低一下頭,一下上不來這個勁,一下就沒了,而且他一旦停了心臟以後,你想復甦還很困難,因為這個血是壓不出去,復甦非常困難。

主持人續續:如果我發現了有這個疾病的話,我就要趕緊的積極的治療呢?

吳永健:所以這個病實際上比其它病應該更容易發現,因為好多要給他做CT、核磁、超生,這個最簡單的,一個聽診器一聽就知道了。

主持人續續:聽一下就知道了。

吳永健:對,尤其心臟有雜音,一聽到雜音了以後趕快下一步做檢查,看看究竟是什麼性質的,是哪個部位,是關不平還是狹窄,然後就可以考慮下一步的治療。

主持人續續:發現有問題的話,一定要趕緊積極治療嗎?

吳永健:不一定,現在在治療當中有好多的一些標準,醫生要根據一些標準來制定,就是有的人可能做得太早並沒有太大意義這個手術,有的人做太晚了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說他現在規定好了,哪些病人是手術最優先考慮的,得有一個手術窗口,在這個手術前邊可以再等待,先吃點藥控制發展,因為畢竟做瓣膜手術以後你得吃一輩子的藥,而且天天聽著裡頭搭拉搭拉的響,瓣膜機械瓣要響的,自己也能聽得見。然後人家說自己聽不了自己的心跳,那個時候就能自己聽見自己的心跳。

主持人續續:就可以自己聽見噹噹噹的響了。

吳永健:對,所以儘量能晚一點做就晚一點做,但是不能太晚做。

主持人續續:有危險。

吳永健:一個有危險,一個是做效果不好,所以醫學上規定好了哪些病人在什麼時間做手術,這個很明確的規定。

主持人續續:這個疾病跟其它疾病不太一樣,其它疾病來講早發現早積極治療,然後就可以延緩這個疾病,那這個疾病的話,其實早發現我們只能觀察。

吳永健:只能觀察,平時注意點就行了。

主持人續續:那如果根本的解決問題只能是做手術來治療了?

吳永健:對,因為這個瓣膜一旦出現病損之後,你吃藥只能改善症狀,就是說讓我的不要那兒乏力,不要那麼喘,這些問題可以解決,但這個病最終還可以再繼續發展,因為它的。

主持人續續:沒有辦法組織它的發展。

吳永健:對,因為它是形態學的概念,硬體出問題,必須得換了。要軟體出問題,咱們拷貝一個。硬體出問題,那電腦一起換掉,所以到最終必須把瓣膜換掉。

主持人續續:手術治療。

吳永健:對,手術治療是它的標準治療。

主持人續續:手術治療現在的方法有哪些?

吳永健:說現在治療有很多種方法,當然瓣膜的治療方法非常多,要根據瓣膜病損的程度,根據這個病人的年齡,根據病人的全身情況,然後它是狹窄還是反流。

主持人續續:剛剛您說的是變形還是受潮了還是返程了。

吳永健:對,比如有時候瓣膜挺好的,這個瓣膜也沒變化,但是一地震了以後煤礦增寬了,煤礦增寬,門原來這麼寬,現在這麼寬,結果這個瓣膜還是那麼大,就關不上了。當然心臟擴大的時候,這個瓣膜也擴大,瓣膜倒是看起來聽好的,結果到最後關不上了,這個時候要是瓣膜這麼好,這個門都挺好的,你把門換掉沒有意義。

主持人續續:有點可惜。

吳永健:你把煤礦再縮小點不就行了,所以做到手術這樣,我們就把半環用一個塑環術把這個半環再縮小一點,不就關上了嗎,反正就跟平時幹活一樣。

主持人續續:跟木匠幹活一樣的是吧?

吳永健:醫生跟木匠沒太大區別,所以完全根據你道理上、形態上什麼改變,當然有時候你看見這個瓣膜都亂鬨鬨的,然後都變形了,都變形了,又鈣化了,這沒法弄,怎麼辦?換一個膜,換一個新的膜。這個膜還不一樣,你看什麼材料的,比如換一個生物瓣,生物瓣就是用豬和牛的心包,然後經過加工之後做一個膜,這個一般用十到十五年,四十歲的人要換成生物瓣以後還得再換一次,再開一次刀很麻煩,所以一般這些人員換一個機械瓣,這塊金屬大概能夠用到終生。

主持人續續:時間會長了,終生就可以了。

吳永健:肯定金屬的要比生物瓣要耐用。

主持人續續:要結實。

吳永健:但是它有一個特點就必須,因為它是個異物,就得要吃藥,是抗炎藥,不吃抗炎藥,上頭形成血栓就打不開了,這是有兩種,門有兩種。

主持人續續:有兩種材質。

吳永健:就材質,就像我們這個門是鐵門還是木頭門,木頭門大概用個二十年,颳風下雨,木頭門壞了得換一個。

主持人續續:但它看起來比較好看。

吳永健:比較舒服,比較溫柔,但要鐵門的話可能用個一百年都沒問題,所以換門材料不一樣。所以現在心臟手術,要不就幫你把根基、門框做一做,要不就把門換掉。

主持人續續:大體的思路是這樣,我知道您說的很幽默、很輕鬆,但在心臟做手術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吳永健:對,在心臟做手術,你要把瓣膜弄掉,心臟跳著是不可能的,你得用體外循環把心臟停下來,然後先用另外一個心臟代替著心臟,不能叫腦子、全身器官停了血,你做完以後不就人不行了嗎,所以先用一個體外的,身體外的心臟幫助這個心臟先轉起來,把這個心臟先停下來,停下來以後把它都修補好了,然後再把外邊人工體外循環也是一個人工的心臟,把它停下來,然後再把這個心臟接上去轉。

主持人續續:大家知道心臟對於人體來講這個部位太重要,就是事關生命,是不是風險也很大?

吳永健:那是發動機,風險是很大的,所以說現在比如說有些人,到了90歲了,90歲的人開一下刀,你想把心臟停下來就可能永遠停下來,就做不了了。還有我們做開胸,一定得用呼吸機,呼吸機肺得好,你一麻醉以後,這個肺天天咳嗽,還有肺都亂了,然後結果你心臟都做好了,這肺跳不起來,肺不能呼吸,這也不行。年齡大了以後腎臟也不行,本來腎臟功能在下降,你再停一下。

主持人續續:手術的負擔更重。

吳永健:你再停一下腎臟負擔更重,不管怎麼樣,這些病人做完了手術以後都不太好,這時候大概在老年人當中大概有個1/3還要強的人使用各種條件,雖然手術是很好的手術,但是對他來說不合適,那就沒法治療,就等著。

主持人續續:身體條件不好不能做這個。

吳永健:對,但是也不行,得活著,不能說我身體不好就失去生的權利,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得有生的權利,不能說我現在我的呼吸功能好,但是我心臟好,給我修補修補還可以用的,所以現在有些新的方法,你既然開胸不行,那我不用開胸。 主持人續續:傳統都是開胸手術,現在是有微創手術。

吳永健:對,現在整個醫學是在微創的發展,這是比較人性化的,你所有做得了、做不了都是向著微創發展,儘量能夠讓創傷小一小,這是對生命的尊重。人少數痛苦,住院也是住個幾天就出院了,原來做個大手術十天半個月出不去,然後痛苦的要命,現在醫學是在微創下發展的。現在對於做不了手術的人,開不了胸的人,你也得叫他好好活著,現在使用微創的方法,就是減少了他的創傷,然後他就可以接受了,所以這些年有些新的發展,不用開刀,也可以。

主持人續續:用微創手術的方法換瓣膜。

吳永健:對,現在醫學不可思議的,像現在醫學的發展確實很快,比如得了膽囊炎、膽結石,不用開刀,直接用一個胸腔鏡就做了,創傷就一個小口,睡一覺起來以後看見一個小疤,但是手術已經做完了。

主持人續續:心臟病也能這樣嗎?

主持人續續:機器人也可以用來做心臟手術,以前我就知道達文西的心臟做腫瘤的,他們會比較多。

吳永健:對,做心臟手術也可以做,當然現在達文西都不用要了,直接從體外,從幾個血管就把它手術做了,把心臟手術瓣膜換掉了。

主持人續續:這比較成熟的嗎?

吳永健:這應該說現在有十多年,十二年的歷史,十二年的歷史發展非常快。

主持人續續:非常成熟。

吳永健:現在在西方國家已經基本上是常規了。

主持人續續:也就是說現在我們來做瓣膜手術,主要方法是用微創方法嗎?

吳永健:不,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主要方法還是開胸,但是微創手術因為只有最近十多年的時間,不斷地完善,可能現在很多專家覺得,未來這些年微創手術要不斷替代常規手術,因為它畢竟人性化,效果又很好,早期以前你摸索的時候,由於技術不成熟,那邊已經成熟,雖然創傷大,但是你成熟,做一個成一個,為什麼你把不成熟的東西做常規的了?當不成熟慢慢變成成熟了就行了,說今年有一個人做一個研究,在西方國家,都可以做的,什麼都可以做,比較一下,微創做了以後,和常規開胸以後,究竟誰好誰壞,結果一看,明顯不開胸效果更好,未來很可能常規開胸這些也要通過微創方法可以處理了。

主持人續續:目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限性呢?

吳永健:目前西方國家沒有什麼局限性,在中國還有局限性,因為中國剛開展不久。

主持人續續:主要是體質或者是大家接受不接受的問題,並不是手術效果的問題?

吳永健:我覺得接受不接受是次要問題,因為很多人都希望做,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方面的問題,咱們國家還沒有立項,國家還沒有允許你做這個東西,國家要從老百姓的考慮,不能說上來以後就鋪天蓋地做,先由部分單位逐漸地摸索,等到中國已經摸索差不多了,政府說你現在可以放開做了,這只是從老百姓的角度。第二個,可能大概費用的問題,因為畢竟做一臺手術費用很高。

主持人續續:一開胸手術要高很多?

吳永健:大概一倍的關係,因為它相對微創,要舒服一些,大概是一倍的關係。

主持人續續:而且不可以走醫保是嗎?

吳永健:對啊,關鍵問題現在還沒有進醫保,醫保還沒有任何它,現在什麼東西都是一個過程,等到一定時間以後,國家也說了,這個做常規,醫保也可以跟上去,到那個時候在中國變成常規了。現在有很多西方國家,德國、法國已經常規了,我們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主持人續續:瓣膜病微創手術現在在醫院裡開展情況,只是一些大的綜合醫院或者像阜外醫院這種比較高層的醫院才有?

吳永健:對,現在目前國家只有幾家醫院能做,在摸索。

主持人續續:只有幾家能做,比我想的範圍內還小。

吳永健:對,比你想的範圍還小,國家的十二五、十三五都在解決這個問題,十二五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東西,十三五繼續探索,一般需要兩個甚至三個五年工作計劃能把一個手術變成常規。比如當年的搭橋手術,搭橋手術從七五、八五一直到十五全都是來聯合攻關,基本上到十五的時候,搭橋手術已經在中國變成常規了,所以這是國家整體的一個發展的戰略。

主持人續續:明白,其實我知道很多,剛剛您也講了胸腔鏡、腹腔鏡,就是這種微創手術的解決疾病的方法,其實在其它科室也都發展的很成熟,您覺得是不是在心臟這塊微創發展還是比其它科室要稍微慢一點?

吳永健:怎麼說,既快又慢,很矛盾,當微創在其它的系統當中都在開展的時候,心臟呢,當時以為心臟是一個特別動不得、武不得的,有高風險,所以它就晚,但一旦出現了以後,結果它比所有都快得多,比如現在我們給心臟放支架,支架大概中國一年是五十萬人接受支架手術,像其它哪有一個手術能有這麼多人,一年就得五十萬人。

主持人續續:因為心臟出現的問題太多了。

吳永健:太多了,所以它發展特別快,比如裝起搏器,比如說像射頻消融房顫,過去有時候得需要開胸手術,現在這些東西都不需要了,尤其搭橋手術,以前搭橋手術要很危險的,現在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通過支架來解決了,所以只有很特殊、很重的並病人通過搭橋可以解決,這說明整個微創在心臟的方面發展還是很快的。

主持人續續:所以是既慢又快,起步稍微慢一點,但是發展起來比別的科室都迅猛。

吳永健:對,都迅猛多的,是的。

主持人續續:關於疾病,做手術以後的術後管理,是一勞永逸的吧,做手術以後?

吳永健:我覺得這是特別值得去談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做闌尾炎,如果沒有併發症,我也做過闌尾炎,當天晚上肚子疼,下半夜就給你切了,切完第二天休息一天,就回來上班了,所以都是急性病,做完了就沒事了,但心臟病是個慢性病,你只要得了心臟病就一直要帶到老,除非先天性心臟病那些可能會好一些,但是像搭橋,像瓣膜,這些病人做完以後,後期的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受那麼多罪,花那麼多錢,結果最後不注意,這個將來要出問題,這是一個悲哀,所以出院後長時間的管理和自我管理顯得非常重要。比如說換支架的病人,怎麼上支架將來不倒了,換了瓣的人,怎麼導致將來瓣膜的狀態良好,除了吃藥之外,還要注意生活習慣,心理狀態,飲食,各個方面都得注意,能夠保證你這個手術的成果,能夠持續時間更長,這就是術後的管理。

主持人續續:其實得了心臟病,它是一個全身問題的一個集中,並不單單只是一個心臟的問題,是要解決自己的生活習慣。

吳永健:是的。

主持人續續:其實做心臟手術,我覺得對患者和患者家屬來講壓力非常大的,在做手術的時候,我們怎麼選擇一個醫生,就是怎麼樣選擇醫生或者做完手術以後,怎麼樣患者能評估這個手術是不是做得很成功?您從一個專業醫生角度能給大家一個建議。

吳永健:我覺得你說的非常有意義。

主持人續續:因為我大大做過手術,所以當時我們家都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吳永健:我是覺得中國現在發展目前的狀況,整個國家發展非常好,醫學這個行業從技術層面上發展的非常好,國家有很多大的醫療中心,而且這些醫療中心不管設備、技術、人員各個方面實際上有些不比國外差的。

主持人續續:對的,在治療領域。

吳永健:對,尤其你看到阜外現在建了新的大樓,我們現在裡頭所有的手術室、導管室都是全世界絕對一流的,都是最先進的,而且我們中國一些醫生有大量的病人,他們長時間做的手術,一年做的手術相當於美國人醫生五年做的還多,他積累的經驗一定比國外更多,設備也好,人員、技術也好,經驗也多,我覺得現在就是可供選擇這些中心特別多。但我覺得每個醫生在現在的社會當中,每個醫生都會有一個研究的方向,因為每個人精力是有限的,每個醫生可能在這個領域當中會看的非常非常好,而在其他領域當中他可能沒有優勢,並不是說這個醫生有名,他看的什麼病都看得好,不是的,他只是在某一點上非常有名,你在選擇一個醫生的時候,一定得了解這個醫生在哪一個方面非常鑽研,在這個小小的領域當中他非常有經驗,那我覺得這個有時候得需要,就相當於我去商場買東西一樣,琳琅滿目,到處都是攤,然後我想買件什麼樣的衣服是最合適我的,那你得要花點功夫。現在找醫生看病,有那麼多醫生都叫心臟科教授,但是每個心臟科教授研究不一樣,都不一樣的,再說醫生不同的年齡,興趣點也都不一樣,比如以前我專注於做冠脈的手術,現在更多精力放在冠脈的複雜病變上去,同時把瓣膜再去做好。當然除了做瓣膜之外,我想著做完這麼重的病人怎麼管理,我現在也對這個感興趣。

主持人續續:術後管理這一塊。

吳永健:對,不能說我做完一個扔一個,做完一個扔一個。

主持人續續:隨著年齡跟閱歷的增加。

吳永健:就是說一個醫生到了不同的時間也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選一個醫生,有的人得看對眼,我跟這個醫生聊天,我覺得他能說到我心裡去,我非常相信他,這個心上的知識很重要,比如有些醫生很有名,結果我一到他跟前我就很反胃他,我覺得他怎麼我都覺得不舒服,那你就可能再去找個醫生,所以我今天在這個,不是在講學術,我在講如何來就醫,如果我是病人,我可能會會要考慮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說這個醫生一定有名,實際上有些很有名的醫生不一定能夠把這個手術做好,而另外一個從來沒有名的醫生很可能做得很好,這個有時候得需要去看看醫生。

主持人續續:要很好的交流。

吳永健:對,我覺得當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看病的時候一定要找到熟人,我一定要找到熟人心裡才踏實,這個我覺得倒是不一定,因為中國可供選擇的醫院有很多很多,但是你一定要選擇一個,就是這個經驗得至少要有經驗的這些醫生,還有一個治療機構非常很完善的,你不能做手術做一半說缺什麼東西,這很麻煩的。

主持人續續:經驗值很重要,還可以溝通、交流。

吳永健:對,剛才你提了第一個問題,我怎麼去選擇一個你必須選對的醫生。比如原來有一個人,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當時特別關注非典型性的胸痛,我對這個很感興趣,他為什麼不典型?然後常規吃的一些藥不管用,我就在那麼琢磨,有一天有一個病人,他說我已經看了十個最著名的醫生,我現在再找個小大夫看看。

主持人續續:當時您是小大夫。

吳永健:對,我最後居然給他看好了,他高興的不得了,因為正好他找對了,你正好對這個東西特別感興趣。所以有時候你說你做一個,你找人看病,有時候確實很難,咱們經常去上網查,我要看看是哪個城市、哪個醫院和哪個醫院裡的哪個醫生是最好的,當然這樣找是可以的,當然還有其它因素要考慮在內,這是我在這方面。至於關於做得怎麼樣,那麼現在醫療,現在在國家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那麼一個醫療做成什麼樣子國家有一個標準,所有醫生都說你做得很好,但是你沒有標準,現在國家有標準,叫質量控制,這麼多醫生在做這臺手術,我有多少多少個標準評價你這個醫生做的怎麼樣,比如做指甲手術,我要評價說,你一年當中做了多少支架,你做一千例和五十例是有差別的。第二,你做一千例當中,你發生併發症的發生率是多少。你的一千例當中,你的難度係數是多大,不能光做簡單,也不算這個。然後你做一臺手術,你佔用的時間是多少。你做這臺手術總共花銷多少,同樣一臺手術,三萬塊錢把這個手術做得很好,結果弄了六萬塊錢這個手術做的很不滿意,所以有很多指標來評價這個醫生的水平。所以現在我就覺得,整個醫療越來越規範化了,所以我在這裡利用這個機會,也跟大家,跟一些朋友們說一下,從醫生角度來說,怎麼來去看待這個行業。

主持人續續:但是您覺得規範化的話,其實對於患者,對於醫生其實都是一個越來越好的方面。

吳永健:我覺得對醫生來說,至少有一個標準可循。對於患者來說,我知道在同一個標準情況下,我應該去選擇什麼樣的醫院和什麼樣的醫生。

主持人續續:好,我大概也明白了,非常謝謝吳老師今天來到這期節目,最後的時候您再給我們電視機前的網友,給一些健康建議,關於心臟方面的。

吳永健:好的,我想一個健康的心臟一定是全身健康重要的部分,因為心臟是個發動機,那麼保證心臟的健康要從每一天做起,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心態,心臟病要有很好的心理狀態,不要把好多事情看的太極端了。

主持人續續:也就是軟體能影響硬體。

吳永健:對,現在的社會醫學特別強調人的社會狀態,社會適應狀態,我覺得要有一個很好的,不要把工作,把其它看的太重。第二,飲食。病從口入,一定要平衡飲食,暴飲暴食,或者過節食都不是好的辦法,五穀雜糧保健康,老百姓長時間積累的東西都是我們最正確的東西。然後要定期做一些必要的檢查。

主持人續續:體檢、檢查。

吳永健:要學習一些必要的知識,不要說我本來是這個病,有些人死扛著,說明顯是這個病,說我沒有,我不去看,結果到看的時候不可收拾了,所以一定要相信醫院,相信醫生,相信科學,不要跟科學作對,也不要跟醫院和醫生較勁,現在每個系統的人當中都有一些好人,有一些不愉快的人,當然不能用個別不愉快的人來否定了整個行業,甚至於會影響,現在我當醫生特別想對這些朋友們講,只有相互之間的理解,相互才能和諧。讓一個醫生在非常平和的狀態下為你看病做手術,這個病才能看好,如果天天都弄得醫生每天焦躁的厲害,心裡上誠惶誠恐的,我想他不會給你看好病的,所以一定是這個社會,尤其在醫患關係方面,我現在在任何場合下要維護一個好的醫患關係是治病的第一關鍵,如果你相互不信任,幾乎這個病就沒法看了。

主持人續續:做不好事情了。

吳永健:對,所以我在這裡面也是從一個醫生,代表更多中國心臟科的醫生,然後祝大家心臟健康,身體健康。

主持人續續:那好,我們本期才到此結束,下期再見。

吳永健:再見。

更多內容請查看原文


歡迎關注微信號:騰訊健康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相關焦點

  • 聊聊心臟瓣膜手術的風險
    近日網絡上爆出,臺灣演員劉真因主動脈手術在術中發生心臟停跳,雖然具體原因和後續情況文章中語焉不詳,但顯然是和心臟手術直接有關。其實心臟手術歷來是外科手術中難度最大的一類。如果沒有體外循環的發明、抗凝藥物改進和手術技術的提升,在心臟上手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心臟瓣膜病治療|二尖瓣|瓣膜|主動脈瓣|-健康界
    近年來,結構性心臟病經導管治療的發展已遠遠超過了過去的15年。自從2000年第一代球囊擴張式瓣膜被引入血管狹窄病變治療,新型裝置、替代技術及新治療途徑已經使心臟瓣膜病治療變得更為精準。經導管修復術與置換術使我們具備了治療心臟入口及返流病變的能力。
  • 原創:心臟瓣膜手術,置換還是成形?
    作者:落小兜責任編委:李小輝心臟瓣膜手術在心血管外科的臨床應用逐年增加 ,使不少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 ,明顯降低了病損率。對具體一例具有手術適應症且無手術禁忌症的病例,是要選擇瓣膜成形術還是瓣膜修復術,心血管界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眾說紛紜。心臟瓣膜成形手術,是對病變的缺損的瓣膜進行修復,以達到治療病變瓣膜,恢復心功能的目的。有學者認為對於許多病變輕的病例,推薦進行瓣膜成形術。二尖瓣成形的方法有:瓣葉三角或四邊切除、假腱索植入、前葉重建、交界切開或瓣環植入。
  • 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心臟瓣膜手術
    駐馬店網訊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47歲心臟瓣膜重度狹窄患者實施心臟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手術,成功解除其了「心」腹大患,術後患者康復良好,順利出院。據了解,47歲女性患者,近年來輕微活動後心慌氣短多年,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質量,在其它醫院內科治療後症狀無緩解,經多方了解後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入科時患者精神、營養狀態差,心臟瓣膜重度狹窄,心臟擴大到了胸腔邊緣,房顫、手術風險極大,術中血拴一旦脫落梗塞到心腦血管,後果不堪設想,常用手術方法很難保障安全。
  • 行業研究 | 心臟瓣膜器械行業深度研究
    心臟瓣膜治療方式的發展過程人類疾病治療技術的發展存在著普遍規律,通常經歷了無可為到有可為、大創傷到小創傷甚至無創傷的過程。心臟瓣膜病的治療也是如此。心臟瓣膜病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兩者相結合的治療方式。
  • 「大心臟,小切口 !」心血管外科薛松團隊進入心臟瓣膜手術全微創時代
    心血管外科薛松團隊進入心臟瓣膜手術全微創時代 2020-06-05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或者狹窄,哪些情況需要「換瓣」手術?
    心臟瓣膜病是我國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據數據統計,最常見的瓣膜病是二尖瓣關閉不全和三尖瓣關閉不全,其次是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和肺動脈瓣反流。本期節目我們就跟大家來說說:什麼是心臟「換瓣」手術?
  • 做心臟瓣膜手術,得避開4個風險
    但今年,因為女兒感冒不願接受心臟聽診,劉真為做表率而進行了心臟聽診,沒想到卻無意間診斷出了心臟方面的疾病。為了確保心臟疾病不影響自身的身體健康,隨即劉真進行了心臟瓣膜手術,可沒想到手術中出現了心臟驟停,使其仍在治療當中。此事件一出,相關的真假新聞層出不窮,為了給關心劉真的粉絲確切的消息,劉真的丈夫辛龍前後多次為妻發聲。
  • 「超微創」換心臟瓣膜,老年患者免受開胸之苦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 67歲老人心臟最重要的一扇「大門」出問題,一直不敢開胸手術,最近經常胸悶喘氣,一活動就難受。上周,在家門口的義診現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智瑩建議,可通過微創手術換瓣膜,提高生活質量。
  • 人工心臟瓣膜的產生與進展
    心臟瓣膜是一種既堅韌又柔軟光滑並富有彈性的纖維結締組織,正常情況下,心臟瓣膜開放時充分、關閉時嚴密。當心臟瓣膜出現問題時,就會出現心臟瓣膜病。 心臟瓣膜病表現為心臟瓣膜狹窄和反流兩種形式。任何因瓣膜組織本身或與瓣膜相連的瓣膜裝置(包括瓣環、乳頭肌等)的增厚、僵硬、粘連、縮短、沉長、鈣化、變性、斷裂、穿孔、脫垂、感染後損傷以及發育不良,畸形等而導致瓣膜不能充分開放時,稱為心臟瓣膜狹窄。導致關閉不嚴、漏血、反流時,稱為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或心臟瓣膜反流。
  • 淺談心臟瓣膜手術的手術風險及圍手術期注意事宜
    由於醫學知識的專業性太強,很多患者及家屬在術前只是看到了手術可能帶來的療效,但對手術風險考慮不多。因此,醫師需要用患者家屬儘可能聽得懂的語言詳細的將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與獲益向患者及其家屬交代清楚。因為手術本身是用一種創傷來治療另一種創傷的,兩害相權取其輕,既然決定手術,肯定是利大於弊呢。這次給大家分享一篇我在臨床工作中關於瓣膜手術談話的一些認識。
  • 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抗凝治療遠程管理:前瞻性隊列研究
    :心臟瓣膜置換術;抗凝治療;遠程管理;治療範圍時間;治療範圍時間分數引用本文:李金澤, 董一君, 錢永軍, 董力.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抗凝治療遠程管理:前瞻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4): 343-347. doi: 10.7507/1007-4848.201811046摘  要目的 探討應用基於網際網路+移動 APP 對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穩定患者進行遠程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國產瓣膜領跑新賽道,微創心通守護患者「心門」|心臟|產品|瓣膜|...
    其中,在鮮有人涉足的瓣膜業務領域,微創旗下的上海微創心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心通」)已成為國內心臟瓣膜領域舉足輕重的參與者,更多國內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因此獲益。TAVR:拯救心臟「大門」的最後一線生機在外科手術發展的近 200 年歷史中,心臟手術始終是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風險也最高。
  • 3D列印技術開展心臟瓣膜手術患者翌日下床第三天出院
    揚子晚報網7月10日訊(通訊員 蘇宣 記者 陳詠)記者10日從揚州蘇北醫院獲悉,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何勝虎團隊本月初完成2臺高難度心臟瓣膜介入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其中一例採用3D列印技術預先列印瓣膜,經過3D模型評估和團隊充分討論後施行手術,這也是江蘇省首個結合3D瓣膜列印技術輔助TAVR手術開展的病例。專家研究手術方案。3D列印出心臟瓣膜。導絲送入心室。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尹曉清教授介紹:由於心臟有較強的代償功能,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可以沒有很多不適,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將迅速進展,有猝死的可能,2年內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死亡(死亡率50%),並且主動脈瓣狹窄往往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置換瓣膜。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成功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主動脈瓣通俗來說就是「心門」,通過這扇門的一關一張,把心臟的動脈血送出去到達全身,支持全身器官的正常運作。而主動脈狹窄就意味著「心門」只能開一條縫,全身獲得的動脈血越來越少,而此時心肌需要把血液拼命擠出去,花的力氣很大,時間長了會導致心肌勞損、心臟衰竭,暈厥,引發猝死。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出現症狀後的平均壽命僅3 年左右(一般出現暈厥後為3 年,心絞痛為5 年,左心衰竭<2 年)。
  • 心臟瓣膜有問題千萬別太大意
    最後,在一個老鄉病友的推薦下,轉入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區(大血管外科)尋求治療。    經仔細詢問,郭先生已經有四年的心臟瓣膜病史,但初期胸悶症狀不嚴重,就沒有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四個月以來症狀明顯加重後,才開始考慮去醫院治療。
  • 大於65歲人群注意這個心臟疾病——老年性心臟瓣膜疾病
    老年性心臟瓣膜疾病的治療來自山東的高老伯今年70歲,因反覆胸悶氣急半年到九院就診。心臟彩超檢查發現患者的主動脈瓣嚴重鈣化,重度狹窄,左心室擴大,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達68mm,心臟收縮功能下降,EF40%。病因明確了,治療上卻頗為棘手。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前一段時間,他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由於徐大爺今年80歲了,沒法做開胸手術,家人也非常擔心,中心醫院決定採用微創介入方法,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需要開胸,就能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如今,手術已經完成,徐大爺恢復得也很好,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 心臟手術不開胸 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尹曉清介紹,由於心臟有較強的代償功能,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可以沒有很多不適,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將迅速進展,有猝死的可能,2年內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死亡(死亡率50%),並且主動脈瓣狹窄往往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置換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