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外科微創手術切口小,還兼顧美容,省人醫這位醫生拿下大獎!

2020-12-2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曉華 蔣一娜 記者 吳朝香

在最近結束的2020年度中國微創心血管外科大會上,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崔勇參加了由學會官方主辦的中國首屆青年醫師微創瓣膜手術大賽,取得專家評審打分第一名、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為浙江省心臟外科學界贏得了榮譽。

崔勇獲獎的手術全稱為: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這是一種心臟微創手術。

前段時間,70多歲的鄧大伯剛接受了這個手術:他的心臟瓣膜老化退化,導致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兩個瓣膜功能嚴重損害,手術中,只用5釐米小切口,就一次給鄧大伯的心臟換兩扇「門」。一次給心臟換兩扇「門」,只要5釐米小切口,70歲大伯一下子鬆口氣 !

手術後的鄧大伯很快就恢復了,當時的手術,在全省尚屬首例。

據崔勇主任介紹,傳統心臟手術需將胸骨正中切口,切口長達20釐米,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術後病人往往需住院一周以上,多數患者需輸血。微創手術在取得與傳統手術同樣效果的前提下,有著損傷小、失血少、恢復快、美觀度高等優點,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歡迎。

「開放式手術的優勢在於,手術時視野開闊。腔鏡手術,開口小,視野會受限。而心臟手術的特殊性在於,手術時,要心臟暫停。所以,手術時間不能太長。微創手術就要平衡好時間和安全性。」

傳統的心臟瓣膜手術刀口效果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微創新技術

最近幾年,崔勇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探索,「臨床上,很多像鄧大伯這樣的患者,他們需要做手術,但又懼怕開放式的開口。」

目前開展的微創心臟瓣膜手術,具體的方式包括正中小切口、胸骨旁小切口、側胸壁小切口和全胸腔鏡等入路。但幾乎以上提及的所有方法在美觀度上都還不能完全令人滿意,且一般只能處理單個瓣膜為主的病變,對於多個瓣膜的聯合、複雜病情,還缺少成熟、安全、高效的微創方法。

近三年來,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在崔勇主任的帶領下,在微創心臟瓣膜手術技術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手術方法:切口做在右側腋下,僅4-5公分長,位置隱蔽,放下手臂後前胸幾乎看不到傷口,美容效果一流。目前其團隊已能夠經此途徑安全快速的完成多達三個瓣膜的一期手術治療,經治患者最高年齡78歲。

崔勇醫生

據了解,青年醫師微創瓣膜手術大賽是由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所發起,本次大賽經過嚴格的層層選拔,2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選手入圍決賽。在比賽現場由國內外頂尖專家團進行現場評審,再結合網絡投票分數構成總成績。經過激烈角逐,崔勇主刀的「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憑藉其先進的理念和精湛的技術贏得現場國內外專家評審團的一致好評,獲得最高分。其參賽作品所展示的高難度手術為國內首次開展。由於網絡投票得分稍稍落後,最終以0.27分之差獲得總成績第二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心臟外科微創手術切口小,還兼顧美容,省人醫這位醫生拿下大獎
    崔勇獲獎的手術全稱為: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這是一種心臟微創手術。前段時間,70多歲的鄧大伯剛接受了這個手術:他的心臟瓣膜老化退化,導致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兩個瓣膜功能嚴重損害,手術中,只用5釐米小切口,就一次給鄧大伯的心臟換兩扇「門」。一次給心臟換兩扇「門」,只要5釐米小切口,70歲大伯一下子鬆口氣 !
  • 「大心臟,小切口 !」心血管外科薛松團隊進入心臟瓣膜手術全微創時代
    「大心臟,小切口 !」在全國抗擊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性勝利之際,患者慕名來到我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門診,詳細問診和體檢,明確診斷,並經過入院前嚴格的篩查,收住我院心血管外科。經過術前精心準備,充分的術前評估,薛松主任決定為患者施行一個小切口同期三個瓣膜置換及成形手術。據薛松介紹,心臟瓣膜病是常見的結構性心臟病之一,手術修復或者替換,是目前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唯一有效方式。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 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楚天都市報7月19日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鄒亞琴)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維教授團隊僅通過胸骨上段8釐米的小切口,就完成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明天,手術後的張先生帶著不為人知的「美容切口」,痊癒出院。
  • 通過「小切口」做心臟「大手術」
    本報訊(通訊員 劉巍)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7月6日發布,該院近日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但是李嗲嗲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體質瘦弱,並且是再次手術,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多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長約20釐米),患者無法耐受。經心胸血管外科專家及相關團隊會診後,決定為李嗲嗲進行不開胸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即通過大腿處不到1cm的穿刺切口,用介入的方法將人工瓣膜快速準確地釋放在「心門」的合適位置,替代原來狹窄的瓣膜,解除「心門」的梗阻,恢復心臟的活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 同濟醫院微創心臟手術讓耄耋老人獲新生
    醫生們在賀鵬不到5釐米的肋間小切口,用胸腔鏡微創完成了複雜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賀鵬老人平素身體良好,5月初突發雙下肢水腫,彩超提示雙腎結石、積水,排石處理後,水腫也沒緩解。(同濟醫院供圖)很快,賀鵬被轉診至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魏翔教授微創瓣膜團隊接診後,仔細分析了病情,團隊認為患者年齡大、基礎狀態差,心臟瓣膜病變重,合併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為了保證手術後恢復順利,醫生一邊對其進行抗感染等治療,改善基礎狀態,一邊積極準備隨時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 海醫二院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成功實施微創手術
    小小切一口,一周就出院海醫二院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成功實施微創手術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鄭紅梅)近日,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海醫二院」)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成功為一名62歲男性患者實施心臟瓣膜病微創手術治療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心臟|手術|醫生|外科醫生|布萊洛克|-健康界
    在大量的手術實踐後,醫生提出了外科手術的兩個「金科玉律」:手術刀觸及的器官必須靜止、手術視野清晰無血。而在心臟上動刀子,恰恰是這兩個原則的悖論。心臟與生俱來的跳動,可以說是我們生命的象徵,然而這在當時的外科醫生眼裡,卻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心外科手術的發展停滯不前,人們對心臟的了解也所知甚少。而無法觸及的「禁區」,自然會讓人們心生敬畏。
  • 要給心臟「修」個閥門 手術疤痕竟然是這樣的
    「 真的只要在胸口打幾個洞就能完成心臟外科手術?常規心臟手術需要胸部正中切口。一旁的心臟大血管外科陶開宇副主任醫師解釋道:「胸部正中切口是心臟外科最常規的手術切口,用手摸胸口正中,可以摸到一塊平坦的骨頭,切口就從這塊骨頭的上緣開始,一直到心窩為止。」這樣的切口能夠提供絕佳的手術視野,絕大多數常規的心臟手術都能通過正中切口進行操作。
  • 湘雅醫院專家5小時完成微創雙瓣膜置換手術
    通過「小切口」做心臟「大手術」 湘雅醫院專家5小時完成微創雙瓣膜置換手術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6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劉巍)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接診的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教授告訴他,需要進行心臟雙瓣膜置換術。據悉,常規心臟手術大切口長約15-20釐米,更容易顯露操作和把控風險,可以減少心臟停跳時間,對於醫生操作來說更安全,但對患者而言創傷相對較大、恢復時間長。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心臟外科開科
    中新社深圳7月1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7月1日舉行心臟外科開科及心血管醫學中心成立儀式,該院心臟外科下設的三個專科門診以及住院病區也將對外提供診療服務。該心臟外科由中國心外科領域領軍人物之一、高級顧問醫生魏民新及其團隊加盟。魏民新曾在中國知名心血管醫院從事醫、教、研工作近30年,完成各類心臟手術5000餘例。除外科醫生外,團隊成員還包含影像、麻醉、體外循環等專家。該團隊主要骨幹都曾在海外接受長期臨床學習培訓,在冠心病及主動脈疾病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方面有豐富經驗。
  • 追憶大師l微創時代外科醫生的成長與挑戰——黃志強
    曾記得,在教學查房時常聽到老師的告誡:手術時不要把切口切小了,大切口、小切口都是一樣癒合,7 d拆線。所以,當LC作為微創外科的代表出現時,主流學者尚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為了一個小切口大動幹戈值得嗎?殊不知,一個切口瘢痕,是人一生的印記。時代的變革,必將帶來外科醫生思維的轉變。如今,外科醫生再不能以切下多大的腫瘤而稱英雄,能夠3 min切下一條大腿亦無必要。
  • 換心臟瓣膜=開胸大手術?非也!開個「小窗」就能換,患者手術當天即...
    手術中。揚子晚報網6月17日訊(通訊員 孫卉 羊城 記者 萬凌雲) 難度大、危險係數高,是人們對心臟手術的刻板印象。的確,如心臟瓣膜置換之類的心臟手術確實是需要開胸的大手術,但隨著胸心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心臟手術也從大切口走進了微創時代。
  • 微創心臟換瓣後,耄耋老人重獲新生
    6月29日,患心臟瓣膜病、急性心力衰竭的82歲賀爹爹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闖過重重劫難,撿回一條命,即將出院,他的女兒專程趕到醫院送上錦旗。據了解,賀爹爹是湖北省接受腔鏡二尖瓣微創手術治療年齡最大的患者,醫生僅在不到5釐米的肋間小切口,就用胸腔鏡微創完成了複雜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 冠心病患者的福音——鹹陽首例微創小切口雙側乳內動脈不停跳搭橋
    延安大學鹹陽醫院心血管病院心胸外科近日完成鹹陽市首例胸骨下端小切口非停跳下雙乳內動脈搭橋。「小切口微創搭橋手術」是心臟外科的頂尖技術,國內也只有極少數心臟中心能完成此類手術。延安大學鹹陽醫院這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醫院冠脈搭橋術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心臟外科開科+成立心血管醫學中心,這家醫院8歲生日不一般
    除外科醫生外,團隊成員還包含影像、麻醉、體外循環等專家。團隊主要骨幹均在海外接受長期臨床學習培訓,在冠心病及主動脈疾病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方面有豐富經驗。心臟外科下設三個專科門診,分別為微創心臟外科門診、主動脈疾病門診和先心病外科門診,為患有常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市民可同步在微信、160等多個網絡平臺掛號預約。
  • 心血管外科成功實施北京天壇醫院首例TAVI手術
    半個月前,這位老人還明顯胸悶憋氣,晚上平躺都成困難。曹大爺今年83歲,幾年前就確診為風溼性心臟病,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因為年齡較大,心功能差開胸瓣膜置換手術風險高。多家醫院都沒有為老人安排手術。曹大爺經過多方打聽,來到我科。徐東主任對大爺的病情很重視。及時安排了詳細的檢查,並對老人的心臟狀態和瓣膜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數據測量。最終醫療團隊決定為患者進行經心尖TAVI手術。
  • 專訪丨夏利民:心臟外科醫生的自我修養
    原創 唐曄 曄問仁醫人 物 介 紹夏利民,醫學博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擅長冠心病,瓣膜病以及成人先心性的外科診治,特別是微創冠狀動脈手術等,對於危重、高齡患者有較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