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曉華 蔣一娜 記者 吳朝香
在最近結束的2020年度中國微創心血管外科大會上,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崔勇參加了由學會官方主辦的中國首屆青年醫師微創瓣膜手術大賽,取得專家評審打分第一名、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為浙江省心臟外科學界贏得了榮譽。
崔勇獲獎的手術全稱為: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這是一種心臟微創手術。
前段時間,70多歲的鄧大伯剛接受了這個手術:他的心臟瓣膜老化退化,導致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兩個瓣膜功能嚴重損害,手術中,只用5釐米小切口,就一次給鄧大伯的心臟換兩扇「門」。一次給心臟換兩扇「門」,只要5釐米小切口,70歲大伯一下子鬆口氣 !
手術後的鄧大伯很快就恢復了,當時的手術,在全省尚屬首例。
據崔勇主任介紹,傳統心臟手術需將胸骨正中切口,切口長達20釐米,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術後病人往往需住院一周以上,多數患者需輸血。微創手術在取得與傳統手術同樣效果的前提下,有著損傷小、失血少、恢復快、美觀度高等優點,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歡迎。
「開放式手術的優勢在於,手術時視野開闊。腔鏡手術,開口小,視野會受限。而心臟手術的特殊性在於,手術時,要心臟暫停。所以,手術時間不能太長。微創手術就要平衡好時間和安全性。」
傳統的心臟瓣膜手術刀口效果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微創新技術
最近幾年,崔勇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探索,「臨床上,很多像鄧大伯這樣的患者,他們需要做手術,但又懼怕開放式的開口。」
目前開展的微創心臟瓣膜手術,具體的方式包括正中小切口、胸骨旁小切口、側胸壁小切口和全胸腔鏡等入路。但幾乎以上提及的所有方法在美觀度上都還不能完全令人滿意,且一般只能處理單個瓣膜為主的病變,對於多個瓣膜的聯合、複雜病情,還缺少成熟、安全、高效的微創方法。
近三年來,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在崔勇主任的帶領下,在微創心臟瓣膜手術技術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手術方法:切口做在右側腋下,僅4-5公分長,位置隱蔽,放下手臂後前胸幾乎看不到傷口,美容效果一流。目前其團隊已能夠經此途徑安全快速的完成多達三個瓣膜的一期手術治療,經治患者最高年齡78歲。
崔勇醫生
據了解,青年醫師微創瓣膜手術大賽是由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所發起,本次大賽經過嚴格的層層選拔,2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選手入圍決賽。在比賽現場由國內外頂尖專家團進行現場評審,再結合網絡投票分數構成總成績。經過激烈角逐,崔勇主刀的「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憑藉其先進的理念和精湛的技術贏得現場國內外專家評審團的一致好評,獲得最高分。其參賽作品所展示的高難度手術為國內首次開展。由於網絡投票得分稍稍落後,最終以0.27分之差獲得總成績第二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