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福音——鹹陽首例微創小切口雙側乳內動脈不停跳搭橋

2020-12-24 瀟湘名醫

延安大學鹹陽醫院心血管病院心胸外科近日完成鹹陽市首例胸骨下端小切口非停跳下雙乳內動脈搭橋。「小切口微創搭橋手術」是心臟外科的頂尖技術,國內也只有極少數心臟中心能完成此類手術。延安大學鹹陽醫院這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醫院冠脈搭橋術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本地區的重症冠心病患者帶來福音。

患者姚某某,52歲,因半年來反覆胸悶氣短住院治療,10天前,患者自覺心慌、胸悶等不適加重,日常活動明顯受限,伴乏力,既往高血壓、腦出血病史、胃潰瘍,診斷:「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型心臟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腦梗死、高脂血症、Barrett食管、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 。住院期間行冠脈造影檢查,提示:LAD近段60%狹窄,中段85%狹窄;RCA中段60%狹窄伴潰瘍,遠段99%狹窄。為求進一步診治來醫院要求手術治療。心胸外科祝恆山主任多次組織術前討論後決定:患者中年男性,有腦出血、胃潰瘍等病史,基礎疾病較多,考慮到體外循環對全身血細胞的破壞,可能有術中再次腦出血、術後胃潰瘍加重等風險,且靜脈橋使用時間較動脈橋短,患者有可能以後要面臨二次手術,綜合患者病情,決定製定胸骨下段小切口非體外循環下雙側乳內動脈全動脈化搭橋方案。

在充分的術前準備後,患者於2020-06-12在全麻下行非停跳下冠脈搭橋術,切口採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是傳統開胸切口長度的1/2。術中探查可見左右冠脈血管變硬、狹窄,尤以前降支、右冠主幹明顯;術中剝離左右側乳內動脈,在心臟跳動狀態下將左乳內動脈與前降支行端側吻合,右乳內與右冠行端側吻合,測試血流通暢。術中麻醉循環平穩,手術順利,術中出血少,未輸血,手術順利。患者術後當天下午清醒,第二天早拔除氣管插管,未發生術後消化功能不全、腦梗、腦出血等併發症,術後未再訴有胸悶、心悸等不適,術後1周恢復良好出院。

延安大學鹹陽醫院心血管病院在吳棟梁院長的領導下,在強大的心血管內科病源支持下,醫院心胸外科已經開展常規心臟冠脈搭橋術10餘年。隨著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日益年輕化,以及患者對於微創手術的渴求,醫院心胸外科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開展微創小切口化不停跳搭橋手術,儘量多使用動脈橋提高遠期的使用時間,特別提倡使用內乳動脈「金橋」,能明顯優於靜脈橋和冠脈支架的遠期效果。此次手術為鹹陽地區開展的首例非體外循環下小切口雙側乳內動脈搭橋,非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對全身血液系統影響較小,術中出血少,術後併發症少,切口小、恢復快,雙側乳內動脈搭橋手術無需剖離腿部大隱靜脈,手術創傷小,動脈橋使用壽命較靜脈橋使用時間長,橋血管使用時間可長達20餘年。心胸外科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醫療保障,醫療技術嫻熟,服務熱情,能完成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等手術,累計完成手術近2千餘例,手術成功率均在98%以上,在本地區擁有一定的聲譽,贏得了廣大患者一致好評。(通訊員 吳濤)

【來源:陝西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荊門市二醫成功施行全市首例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中國發展網訊 「本想著這次肯定逃不過開一次『大刀』,沒想到只切了那麼小個口子,就把心臟的疾病治好了!」看到癒合得很好的小傷口,患者王先生高興得不得了。日前,荊門二醫心胸外科主任鄭鵬超帶領團隊完成了全市首例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在僅有的6釐米切口下,成功完成了心臟「房門」(瓣膜)的更換,讓王先生的心臟再次健康地跳動起來。冠脈支架7年後,心臟瓣膜又「罷工」今年55歲的王先生,7年前因活動後胸悶、氣促、胸痛,診斷為「冠心病」並植入了支架,之後一直相安無事。
  • 省內首例乳腔鏡雙側副乳腺全切手術實施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2日訊(通訊員 何穰 歐陽志 記者 李傳新)自湘西的韓女士患多乳症,長期受副乳外形的困擾自卑不已,炎熱的夏天也不敢穿露肩或露腋窩的衣服。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胸部外科專家團隊成功為她實施「溶脂法乳腔鏡雙側副乳腺腺體全切手術」,這是省內首例實施該手術的患者。
  • ...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近日,渭南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為科室運用外科術式治療頸動脈狹窄疾病上奠定了基礎。在我國,腦卒中在總死亡中所佔的比例約為20%,其發病率分別為270/10萬(男性)和161/10萬人(女性)。
  • 推薦:雙側前開胸切口(Clamshell 切口)的解剖學研究
    本研究評估了六個不同的ET切口對胸內結構的可及性。我們認為雙側前開胸切口(Clamshell切口)提供了最快速和最可控的進入胸腔結構的途徑。 方法:對8具屍體進行6種ET切口(左前外側開胸、右前外側開胸、左第二肋間隙切口、左第三肋間隙切口、正中胸骨切口、雙側前胸切口)。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12月6日,歐陽繁博士、唐江副主任在麻醉科、心胸血管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手術室,超聲科等科室的協助下,精細操作,通過腹股溝的小切口,成功將TAV27的主動脈瓣支架成功植入。過去半個世紀,外科經胸行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一直是嚴重AS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然而,高齡伴有合併症的患者手術風險高,術後恢復慢,因此,醫學界一直在探索創傷更小的經導管治療技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為這些患者帶來了福音,也掀開了心血管病介入治療史上新的一頁。什麼是主動脈狹窄?
  • 胸主動脈瘤的腔內治療
    由於受解剖特點、治療技術和器材的限制,目前升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弓部動脈瘤的治療仍以傳統的開放手術為主,而胸降主動脈瘤的治療中,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已經顯示了微創、安全、有效的優點,並日益被廣大的患者和臨床醫師所接受。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 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健康|全國首例全胸腔鏡下 微創雙瓣置換手術在廣州完成
    但一直用藥保守治療的她近半年來發現胸悶氣促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 爬三層樓就氣喘籲籲 , 日常生活工作都受到的嚴重的影響 , 才尋思找權威醫院做微創心臟瓣膜手術。日前 , 全國首例全胸腔鏡下微創雙瓣膜置換手術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完成 , 唐女士手術當晚就順利脫離呼吸機 , 術後僅 4 天就康復出院。
  • 無需開胸 微創技術為患者換「心門」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唐江株洲日報訊 因為心臟「閥門」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患者言嗲嗲被胸悶、氣喘折磨得痛苦不堪,加上無法承受傳統開胸鋸骨換瓣手術帶來的創傷打擊,他曾經艱難度日。近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及時通過微創介入技術,不開胸就為其替換了心臟瓣膜。這是我省地市級醫院首例,標誌我市的心臟介入治療水平再上新臺階。言嗲嗲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等,由於病情嚴重,必須進行手術。前段時間,他因胸悶氣促急性病情發作,再次住院治療。「若把心臟比作人體的發動機,那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泵血最重要的『閥門』。
  • 微創心通:駛入瓣膜「新賽道」,守護患者「心門」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一種微創傷手術,應用類似植入心臟支架的手術原理,在患者下肢的股動脈做一個6毫米的切口,沿著股動脈將壓縮的心臟瓣膜送到原有心臟瓣膜位置,經釋放後替換病變的瓣膜,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的置換。相比較外科主動脈瓣置換(SAVR)手術,TAVR手術時間通常僅為1小時~2小時,手術風險較小,創傷小,患者住院時間短,術後恢復期更短。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心臟外科微創手術切口小,還兼顧美容,省人醫這位醫生拿下大獎!
    崔勇獲獎的手術全稱為: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這是一種心臟微創手術。前段時間,70多歲的鄧大伯剛接受了這個手術:他的心臟瓣膜老化退化,導致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兩個瓣膜功能嚴重損害,手術中,只用5釐米小切口,就一次給鄧大伯的心臟換兩扇「門」。
  • 76 歲老人心臟多一個瓣葉,伴嚴重冠心病等,多學科新技術解難題
    近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外科鄭寶石教授團隊聯合 CCU 黃凱教授團隊、導管手術麻醉室、超聲科等多學科團隊,為一名中-重度四葉式(正常三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合併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實施了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冠脈支架植入術
  • 心臟外科微創手術切口小,還兼顧美容,省人醫這位醫生拿下大獎
    崔勇獲獎的手術全稱為:胸腔鏡輔助經右側肋間微創多瓣膜手術。這是一種心臟微創手術。前段時間,70多歲的鄧大伯剛接受了這個手術:他的心臟瓣膜老化退化,導致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兩個瓣膜功能嚴重損害,手術中,只用5釐米小切口,就一次給鄧大伯的心臟換兩扇「門」。一次給心臟換兩扇「門」,只要5釐米小切口,70歲大伯一下子鬆口氣 !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日前,我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據了解,在湖南省中醫醫院中系首例。但是李嗲嗲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體質瘦弱,並且是再次手術,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多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長約20釐米),患者無法耐受。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5釐米的切口,在心尖切開0.5釐米,將導管放置入患者心臟內,找到病變的地方進行修補。「這種方法避免了開胸、開心、建立體外循環,對袁大伯這樣的高齡、高危患者來說,可以大大降低風險,減輕創傷,加速康復。」 8月1日,馬量主任、李偉棟副主任微創團隊與阜外醫院潘湘斌主任團隊合作為袁大伯實施了全國首例經心尖入路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腱索修復手術,「這個手術的原理就是要重建腱索。」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開展Supercap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切口僅...
    此次手術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採用Supercap微創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也是衡陽地區首例。為後續同類型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成功案例。過去,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存在切口長、手術創傷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關節囊,切斷外旋肌群,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容易脫位及恢復時間長、患者心理負擔重等問題。
  • 國產瓣膜領跑新賽道,微創心通守護患者「心門」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一種微創傷手術,應用類似植入心臟支架的手術原理,在患者下肢的股動脈做一個6mm的切口,沿著股動脈將壓縮的心臟瓣膜送到原有心臟瓣膜的位置,釋放後替換病變的瓣膜,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的置換。相比較外科主動脈瓣置換(SAVR)手術,TAVR手術時間通常僅為一到兩小時,手術風險較小,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術後恢復期更短。
  • 62歲患者心臟大反流,微創胸腔鏡下瓣膜置換成形術成功解決
    大河網訊 近日,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外科九病區陳國鋒主任團隊成功完成一例微創胸腔鏡下不停跳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7月6日,患者已經康復出院。62歲患者段先生,活動後胸悶已有6年。近日突發病情加重,2小時後入住鄭州七院心外科九病區。
  • 商城縣人民醫院:小微創解決大問題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徐坤冉)日前,商城縣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團隊首次獨立開展了首例腰椎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該項手術的開展標誌著該院針對骨質疏鬆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療邁向一個嶄新的臺階。一周前,78歲的女性患者陳某來到商城縣醫院骨科門診就診,自訴胸背部疼痛難耐,同時伴隨活動受限兩周,經檢查診斷患者為骨質疏鬆性骨折(T12、L5椎體)。為使患者減輕痛苦,儘早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經過術前綜合評估,該院骨科二病區主任王煒、副主任李方輝決定為患者選擇微創手術治療——行腰後路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